收藏 分享(赏)

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二第二章 第2讲 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782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二第二章 第2讲 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二第二章 第2讲 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二第二章 第2讲 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二第二章 第2讲 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二第二章 第2讲 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二第二章 第2讲 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二第二章 第2讲 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二第二章 第2讲 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二第二章 第2讲 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讲 城市化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1城市化第阶段,主要出现()。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B逆城市化现象C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D生物多样性增多2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阶段的是()。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解析第1题,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会出现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第2题,发达国家多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答案1.A2.C通常城市地域图层可分为老城区、近城区和远城区。下图中三城市的人口均在500万人以上,老城区均指新中国成立前的城市区域范围。读图完成34题。我国三城市老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3上图三城市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的是()。A甲城市 B乙城市C丙城市 D甲城市和

2、乙城市4关于图中三城市叙述正确的是()。A丙城市人口总数最多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数量有所下降C乙城市人口总数明显减少D人口密度变化最大的是乙城市解析第3题,丙城市老城区人口密度呈增长趋势,说明近城区和远城区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城市老城区人口密度降低,说明老城区人口数量下降。答案3.C4.B图示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19982006年,该市()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D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6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

3、堵日益加重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加剧解析第5题,19982006年,该市建成区面积变化水平始终为正值,即该市总面积逐年增长。第6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市建成区面积变化水平明显高于市区非农业人口的变化水平,即该城市人均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答案5.B6.C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完成78题。某城市人口增长状况分布图7图中所示人口增长状况的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B老龄人口增多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D人口密度变小8伴随上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C交通

4、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解析第7题,从题图中可知,该重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在10年间市中心区人口负增长,周边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第8题,图中人口由市中心迁往周边地区,导致居住用地扩大。答案7.A8.B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数量之比来表示,通常用来反映该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各地区城市首位度统计表,回答911题。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平均值广东平均值湖北平均值青海1984年2.335.222.517.624.9610.261997年1.993

5、.582.325.884.178.399.下列国家城市的首位度与青海省情况最接近的是()A德国B澳大利亚C日本 D阿根廷10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主要是因为()A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自然资源在部分城市分布集中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目多,发展快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11造成19841997年广东的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经济特区的设立城市化进程的推动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外迁和资产外流A BC D解析第9题,结合题目所给材料及表格中数据可以判断青海省的城市首位度过高,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人口规模巨

6、大,占阿根廷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远远超过了其第二大城市的规模,与青海省最接近。第10题,中西部地区由于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其省会城市规模较大,而其他城市人口与其相差较多,使得城市首位度较高。第11题,19841997年,广东省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快速发展,缩小了深圳和广州市人口的差距,引起其城市首位度下降。答案9.D10.C11.B城市化的进程大幅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一些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如下图。读图回答1213题。12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

7、,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A B C D13依据该模式推论,某城市2000年时城市化程度为20%,下水道普及率为40%;2008年时城市化程度为90%,下水道普及率为80%;则2008年的径流量约为2000年时的()。A1倍 B2倍 C3倍 D4倍解析第12题,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示,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与下水道的普及率呈负相关;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下,城市化程度与径流量呈正相关。第13题,读图可知,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的情况下径流量约为2,城市化程度9

8、0%、下水道普及率80%的情况下径流量约为6。答案12.C13.C降雨损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读下图,回答1415题。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14在相同的降雨量条件下()。A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直线上升趋势B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C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径流量越大D新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多15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夏季雨后出现内涝,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兴建污水处理厂疏浚河道发展城市道路完善排水系统扩大城市绿地面积A B C D解析第14题,降雨损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因此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径流量越小

9、。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新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少,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曲线上升趋势。故选B。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增加降雨损失量可以缓解城市内涝,因此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故选D。答案14.B15.D二、综合题16阅读材料,完成(1)(4)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20世纪5070年代的发展,使北京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一个工业化城市。改革开放后,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北京已被确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宜居城市”。材料二北京城市空间变化图(图甲

10、)和北京人口数量变化图(图乙)。图甲图乙(1)依据图甲,分别说出第、阶段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最快的方向。(2)说出图甲、图乙中能直接反映出的北京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3)19481958年和19982008年是北京人口两个快速增长阶段,请任选其中一个阶段,简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4)说出北京人口迅速增长对城市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可以看出,第阶段主要向北(或西北)发展,第阶段主要向东发展。第(2)题,图中直接反映出的主要是城市人口的增长、用地规模的扩大。第(3)题,19481958年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北京作为首都,随经济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较快;19982008年

11、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第(4)题,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答案(1)第阶段:向北(或西北)。第阶段:向东。(2)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3)19481958年:政治中心的确立;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量大。19982008年: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城市服务功能强(或医疗条件好,教育水平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4)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加剧等。17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南疆地区现代与古代城镇分布示意图。材料二南疆地

12、区五座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关系图。(1)根据材料一,五城市都位于_。从古到今,城镇位移的规律是_。(2)该地区河流参与的水循环属于_(水循环类型),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_,流量特点是_。(3)根据材料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之间的关系是_。(4)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_;五城市生态环境均较脆弱,其城市化与和谐度的制约因子是_。(5)为提升该地生态环境和谐度,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解析第(1)题,西北内陆地区的城市大多分布在水资源相对较丰富的河流沿岸、山前冲积扇、绿洲等地区。从古到今,城镇位移的规律是向河流上游迁移。第(2)题,内陆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属于陆地内循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冬季有断流。第(3)题,读图可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和谐度先降后升。第(4)题,干旱是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第(5)题,从人口、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分析。答案(1)河流沿岸;山前冲积扇;绿洲向河流上游(源头、山麓、盆地边缘)迁移(2)内陆循环(陆地内循环)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大;冬季有断流(3)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和谐度先降后升(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呈非线性关系)(4)干旱水资源(水源)(5)控制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植树种草;保护水源;整治河道;统筹流域开发,合理规划用水;节约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