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综合思维)2.了解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1.以全球频繁发生的环境问题为素材,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频度高,主要为综合题。2.深入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培养关注热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频度高。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理论核心思
2、想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人类中心论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地伙伴论人类具有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图中A表示经济系统,B表示社会系统,C表示生态系统。(2)在可持
3、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原则内容要求举例公平性原则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保证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危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美国拒绝签订京都议定书,减少碳排放;污染转移等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过度捕捞;过度抽取地下水;实施“休渔制度”共同性原则全球采取共同行动,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
4、系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一个地球,一个家园阶段性原则不同地区和国家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承担的责任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义务与责任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4.从概念到行动:全球合作,公众参与。三、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行动纲领: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1.人口战略(1)人口问题(2)人口战略控制人
5、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2.资源战略(1)资源问题资源短缺(2)资源战略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促使其增值。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3.环境战略(1)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2)环境战略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4.稳定战略(1)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2)稳定战略必须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前提下,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
6、、稳定发展。考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例1】(经典高考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水源、土地、机械、政策),它是决定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尝试自解(1)(2)(3)(4)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1.随着文明的进步,经济增长的主
7、导因素在不断发生变化,土地、劳动力的比重在下降,资本、科技的比重在上升,但不同时期,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不同。在原始文明时代,主要靠劳力;而农业文明时代,对土地有着特殊依赖,经济得到增长主要依靠土地,其次是劳力。2.在工业文明时代的早期,即原始积累时期,主要依靠资本;到了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后期,主要依靠科技和信息等。在环境文明时代,主要追求良好的生态,依靠的是科技。3.对比人类社会的四个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最恶化的是工业文明时代,由于盲目地攫取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相对而言,原始文明和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最协调,但层次不同,追求不同。4.环境文明时代,是人
8、口合理增长,资源得以合理运用,环境得以有效保护的时代。答案(1)土地农业文明(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并在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3)工业文明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1.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原理(1)箭头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9、2)箭头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3)箭头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恶性的反作用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2.人地关系思想演变时期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人类社会发展早期极为低下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采集和狩猎,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地理环境决定论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不能正确认识
10、人地关系的协调性,但开始探索人地关系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出现各种环境问题出现人类中心论工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问题日趋尖锐人类中心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力水平迅速发展人类认识到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人地伙伴论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A. B.C. D.(2)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11、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解析图中生产活动以狩猎采集为主,说明是原始社会时期。图中生产活动表现为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并成为主导,说明是工业社会时期。图中知识劳动逐步成为主导,说明为现代文明时期。图中狩猎采集下降,种植畜牧上升并成为主导,说明是农业社会时期。答案(1)A(2)D素养一区域认知:工业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1.(2018江苏地理,111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
1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解析第(1)题,2002年2015年,人均GDP持续增长;2002年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增加,2005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减少,C对。2005年2015年,工业废水
13、排放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工业废水排放受到控制,但同期人均GDP不断上升,说明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的增长,A错;2002年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同步增长,2005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但人均GDP不断上升,B、D错。第(2)题,从2002年2015年,我国人均GDP持续上升,经济增长没有放缓迹象,A错;尽管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但仍然是正值,人口还在不断增长,人口规模还在扩大,B错;2005年,我国环保政策发生变化,各地区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工业废水排放量开始下降,C对;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生产萎缩必然影响人均GDP的增长,而事
14、实上我国人均GDP在持续上升,D错。答案(1)C(2)C素养二人地协调观:水污染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2.2015全国卷,37(3)、(4),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分)解析第(1)题,近年来乌梁素海的污染严重,一方面是排入的农田退水,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使湖水污染加重,同时当地工业和城乡废水也排入该湖。另一方面是湖泊本身的自净能力差,由于其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水以
15、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造成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日趋严重。第(2)题,治理乌梁素海的污染要从“减排、清污、执法、增意识”等方面来回答,“减排”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一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发展绿色农业;二是严格控制入湖废水的排放量。“清污”就是要及时清淤,采取生物措施净化。“执法”就是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增意识”就是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答案(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
16、,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2)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考点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例2】(2013江苏地理改编)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2)题。(双选)(1)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A.大量消耗资源 B.大量排放污
17、染物C.科教投入不足 D.人口增长缓慢(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A.社会保障建设 B.经济基础建设C.农业基础建设 D.生态与环境建设尝试自解(1)(2)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AB(2)CD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1)发展目标:传统发展观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可持续发展观以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2)增长方式:传统发展观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可持续发展观是低收入、低污染、高产出。(3)消费模式:传统发展观提倡高消费;可持续发展观提倡适度消费。(4)时空尺度:传统
18、发展观考虑当代人的最大需求,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式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代际公平,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的发展方式。素养一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关键的判断1.(2015北京文综,2)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下题。如果过度猎狼,将会()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 B. C. D.解析根据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可知,如果过
19、度猎狼,将会使狼数量减少,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正确;狼数量的减少和环境承载力关系不大,错误;过度猎狼不可能是形成不良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错误;过度猎狼严重影响了狼的自然存在,破坏了公平性原则,正确,所以答案选D项。答案D素养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2015江苏地理,2122)“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骑单车出行 B.经营手工业作坊C.去速食店
20、就餐 D.建大型游乐场(2)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国际慢城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骑单车出行可保护环境,经营手工业作坊利于传统手工业发展,AB项正确;而国际慢城无快餐区和环境质量好等不可能去速食店就餐及建大型游乐场,CD项错误。第(2)题,仔细分析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和国际慢城的特征可知,该村农业应大力发展以手工业为特点的传统农业,不宜发展以机械作业、集约型经营为特点的
21、现代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A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后,出现了以旅游观光、休闲等为主的服务业并出现了果园等经济作物种植,故BD项正确。答案(1)AB(2)BD考点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例3】(2016全国卷,3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
22、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尝试自解(1)(2)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3.循环
23、经济(1)循环经济的含义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2)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项目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多次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置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3)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异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同点提出背景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
24、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关注重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定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共同点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要求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基本保障都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2019武汉外国语学校期末)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
25、边城镇发展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分析题目所给四个选项可知,A项强调就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B项强调带动周边城镇发展,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C项强调土地开发利用,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D项强调旅游业发展,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故C项正确。答案C素养一区域认知: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分析1.(2017江苏地理,2324)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
26、读图回答(1)(2)题。(双选)(1)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A.日照市 B.潍坊市 C.青岛市 D.威海市(2)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A.单位GDP消耗大 B.城市调控能力好C.单位GDP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解析第(1)题,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特征为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威海市和青岛市符合此特征,故选CD。第(2)题,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说明M类城市单位GDP污染小,单位GDP能耗小,城市调控能力好,城市发展水平高,故选BC。答案(1)CD
27、(2)BC素养二人地协调观: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2015福建文综,36(4),9分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楚河中游地区某中学的同学对造纸厂的规模是否扩大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9分)A:可扩大造纸厂规模。B:不宜扩大造纸厂规模。解析属于开放性试题,支持A观点的可从原料丰富、资金充足、市场扩大的角度分析。支持B观点的可从市场饱和、加剧污染、导致生态破坏的角度分析。答案支持
28、A。农业发展为造纸工业提供更多的资源;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资金来源更充足;先进设备的引进,林木等资源利用率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扩大。(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支持B。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大,市场有限;扩大造纸厂规模可能加剧水资源紧张;可能产生水体、环境污染;砍伐林木可能导致生态破坏。(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考点四循环经济关联示意图的判读(常考22类基础图示之二十一)【例4】(经典高考题)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29、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促进民居集中A. B.C. D.尝试自解(1)(2)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D(2)B 图表呈现读图指导在循环经济关联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关键环节突破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两种有效方法。1.关键环节突破法分析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上图主体为生态农业);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b为饲料、d为肥料),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将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
30、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2.代入尝试法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作答。方法如下:把握关联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教材知识,对相关环节进行正确、严密的推理、分析和判断;关联图中若有填空,可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的可采用试填法完成;最后进行验证,以确保判读的正确性。(2019甘肃联考)人民日报2018年3月3日报道,湖北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取得良好效益。下图为“蕲春县清水河村秸秆不同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省(区)中,适宜
31、推广该秸秆利用方式的有()藏新湘皖A. B. C. D.(2)推广新型秸秆利用方式的意义主要有()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解决农业污染问题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增加农村就业岗位A. B. C. D.解析第(1)题,适宜推广图示秸秆利用方式的地区应为种植业发达地区,我国新疆和西藏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作物秸秆少,不适宜推广图示秸秆利用方式,而湖南和安徽为水稻种植业分布区,生物秸秆丰富,可以推广。第(2)题,推广新型秸秆利用方式,与传统利用方式相比,修建了生物质电厂,增加了第二产业比重,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了大气及水体污染,但是不能彻底解决农业污染。新的利用方式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电力,而没有提高农田肥力。
32、电厂的修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就业,增加就业岗位。答案(1)D(2)C素养综合思维: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018天津文综,7,4分)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解析A项中,稻田提供杂草和虫类养鱼,鱼的排泄物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形成物质循环,属于循环经济;B项中,共享单车与消费者使用之间相互联系的互联网运营和资金回笼不属于物质循环过程,因而不属于循环经济;C项中,城市生产生活垃圾燃烧发电,残余粉灰制造混合砖材并用于城市建设,形成物质循环,属于循环经济
33、;D项中,火电厂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同时利用热电厂产生的热海水进行海水淡化和生产盐,实现了废物减量排放,属于循环经济。答案B限时规范专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湖南湘潭一模)绿色GDP,即把资源、环境成本放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核算之中,作为经济生产的成本处理,以实现对传统GDP的调整。绿色GDP指数绿色GDP/传统GDP100,下图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3年传统人均GDP与绿色GDP指数分布关系图。据此完成13题。1.由图可知()A.绿色GDP总体东部地区中部
34、地区西部地区B.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GDP指数成正比C.传统GDP与绿色GDP差值较大的为西部地区省份D.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上东部地区不需关注2.若以各省份的传统GDP与绿色GDP指数的中位数(把所有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为原点,做四象限图,将图示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4类,则符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属于绿色发展高危区的省份是()A.北京 B.江西 C.贵州 D.辽宁3.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的高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A.生态环境脆弱 B.资源禀赋条件较好C.产业结构单一 D.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解析第
35、1题,直接获取图中信息即可判断答案。 第2题,由图中数据可知,贵州传统人均GDP较低、绿色GDP指数较低,说明贵州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C正确。北京、辽宁人均GDP较高,不符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江西绿色GDP指数较高,说明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低。第3题,资源禀赋条件较好,一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态环境脆弱区,把资源、环境成本放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核算之中,作为经济生产的成本处理时,成本增加,进而导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则排除A项;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一般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高,多属于高危区,排除C、D两项。答案1.A2.C3.B(2018安徽江淮十校三模
36、)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弃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弃物。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洋垃圾的进口热潮开始于20世纪末。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面对中国的禁令,英美两国正在积极制定政策彻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美两国在塑料等垃圾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为主。据此完成45题。4.中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A.废弃物处理能力强 B.弥补工业原料短缺C.产业
37、结构调整需要 D.环境承载力大5.最有可能成为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的国家是()A.加拿大 B.乌克兰C.新加坡 D.印度尼西亚解析第4题,洋垃圾主要是“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可以加工成工业原料,则B正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废弃物处理能力不可能高于英美;中国环境承载力要小于美国;进口这些低端物品说明我国产业结构较落后,若调整产业结构应减少此类物品进口。第5题,“接盘侠”的国家应与中国具有类似的国情,即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原料较缺乏;加拿大和新加坡属于发达国家,乌克兰资源丰富,则最可能是印度尼西亚。答案4.B5.D(2018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4月质评)鸟类有候鸟和留鸟之分,终
38、年生活在同一个地区的鸟称为留鸟,随季节而迁徙的鸟称为候鸟。候鸟又有夏候鸟与冬候鸟之分,夏候鸟是春季飞来观测地度夏繁殖,深秋又飞往原地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该地繁殖的鸟类。冬候鸟是秋季飞来观测地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原地繁殖,待幼鸟长大后,至次年秋季又飞临该地越冬的鸟类。下图示意某山地鸟类居留类型与海拔梯度变化。据此完成67题。6.除观测地外,与夏候鸟的另一栖居地相比,冬候鸟的另一栖居地()A.位置偏北 B.昼长更长C.气温更低 D.降水偏少7.海拔200米左右的鸟类种数比海拔500米处少,主要原因可能是()A.食物来源少 B.受人类的影响大C.气候湿热 D.光照少,孵化条件差解析第6题,夏候鸟在另
39、一栖居地越冬,说明另一栖居地冬季比该地温暖,其纬度应该比观测地低;冬候鸟在观测地越冬,说明其另一栖居地比观测地冷,其纬度应该比观测地高,故C项正确。第7题,图示200米与500米相比,候鸟种数相差不大,但留鸟种数明显减少;可能是因为海拔低,人类活动干扰多,导致留鸟种数较少。答案6.C7.B(2019广州模拟)下图为某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89题。8.该农业最可能是()A.人工草地畜牧业 B.粮草结合混合农业C.多元开发立体农业 D.热带地区迁移农业9.该生产模式会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A.改变自然带类型 B.保持土壤肥力C.增大气温日较差 D.增加原生物种解析第8题,该农
40、业生产模式有牧草、干饲料、畜、禽、土壤等元素,可判断出是人工草地畜牧业,故选A项。其他选项的农业图中均没有体现。第9题,自然带类型与所在地的气温、降水有关,该模式无法改变,故A错误。由于将落叶和畜、禽的排泄物进行了还田,故可以保持土壤肥力,选B项。人工草地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可以减小局部气温日较差,故C错误。原生物种无法增加,D项错误。答案8.A9.B可持续城市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环境的城市。下图为我国某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指数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
41、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有序性原则11.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A.提高能源利用率 B.降低碳排放量C.提高城市绿化率 D.减少污染物排放解析第10题,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该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第11题,图示体现了生活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但不能看出城市绿化率、能源利用率、碳排放量的变化。答案10.C11.D(2019江苏苏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根据所学过的知识,结合下图,完成1214题。12.哈尼人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的农耕活动,主要是为了()A.调节当地气候B.蓄水保土增肥力C.只为增加粮食产量D.增加当地自然
42、景观层次的美感13.该区域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能源短缺C.土地荒漠化 D.大气污染14.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A.提高粮食生产的商品率B.加大种植业发展的力度 C.不断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D.搞好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解析第12题,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将山坡改造成梯田,坡度减少,水流速度减缓,可以减少大气降水后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而保护土壤的肥力。第13题,由于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加上该区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所以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14题,该区域以山地为主,不应该加大种植业发展的
43、力度,不可能以粮食生产为主;如果不断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可能造成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该区域气候、水、生物和土地资源丰富,此处梯田本身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应该搞好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故选D。答案12.B13.A14.D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漏选、错选皆不得分)图1、图2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C.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D.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16.该农业
44、生产系统的特点是()A.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B.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C.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解析第15题,从图1可知,山上河谷养种鱼并不是便于捕捞,而是为了提供鱼苗;秧田鱼苗分布在村寨周围,便于进行管理;山腰处海拔较高,并不适宜机械化耕种;稻田蓄水养成鱼形成良性生态循环,获得更多饵料。第16题,从图2图例可知,该山区种植的水稻和养的成鱼主要供应农户,因此商品率较低;该立体农业种稻和养鱼同时进行,并没有体现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答案15.BD16.CD(2017苏锡常镇四市二模)下图为“以沼气为纽带的西藏农牧业清洁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171
45、8题。17.西藏发展此种清洁生产模式的有利条件是()A.沼气原料充足 B.地形复杂多样 C.年均气温较低 D.太阳能地热能丰富18.此模式有利于()A.延长沼气产业链,促进当地轻重工业协调发展B.逐步实现能源替代,促进生态植被恢复C.防治农业环境污染,推进绿洲农业进一步发展D.降低农牧业生产成本,保障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沼气原料充足,A正确。西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位于板块交界,地壳活动活跃,太阳能地热能丰富,D正确。第18题,由图可知,此模式主要针对农牧业生产,A错误;西藏主要是河谷农业,C错误; B、D分别反映了此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说法正确。答案17.AD1
46、8.BD三、综合题(共24分)19.(2019河北唐山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下图)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甲湖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1)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藻水
47、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说明其原因。(3分)(2)调查表明,在农业社会甲湖蓝藻水华往往发生在洪水年份,推测其可能原因。(2分)(3)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及不利影响。(4分)(4)说明甲湖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的原因。(3分)解析第(1)题,注意问题有“夏秋季”且“西部多”的成因,夏秋季可从气温角度分析,西部多可从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风向影响角度分析。第(2)题,“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说明主要是这些出露的磷等养分被带入湖泊,导致水华现象。第(3)题,材料中提及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湖口水闸建成后水生植物覆盖率”大
48、幅下降,据此分析即可:由“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分析不利影响。第(4)题,原因可从“统一规划综合整治”角度分析。答案(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积。(2)洪水年份流域内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后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3)原因:修建湖闸后,甲湖在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不利影响:可能影响部分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进而对蓝
49、藻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藻水华爆发的可能性。(4)甲湖流域涉及多个(级)行政区;政府统一规划整治才能协调各(级)行政区、各部门利益;从流域整体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效益最大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证水安全)。20.(2018安徽淮北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13年9月3日,广西崇左市市长信箱收到一封网民来信:这几年,我市在大力发展桉树种植,虽然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经济见效快,但危害更严重。种植桉树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肥力下降、水质恶化、原有植被无法存活、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老百姓都说它是“抽水机”“耗肥机”“毒树”和“生态杀手”!希望政府能多为子孙后代考虑,好好管理一
50、下吧!市长回复:感谢您对我市发展的关注!就您反映的问题,现答复如下:专家研究表明,桉树没有毒性,其单位重量干物质合成所需水量远小于针叶林、黄檀、相思等树种,肥力消耗也小于玉米、咖啡、马占相思等农作物。我市桉树种植有如下误区:(1)每亩植株多在300棵以上(推荐每亩100棵左右);(2)砍伐周期34年(巴西约78年);(3)大量使用除草剂去除林下“杂灌木”;(4)“炼山”:砍伐后放火烧山。所以,我市一些地方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不是桉树之过,通过合理种植是可以避免的。另外,我市贫困地区较多,利用桉树发展相关产业(如木材加工、造纸等),对我市扶贫工作开展有重要意义。(1)分析过去崇左市桉树种植区主要
5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4分)(2)试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为崇左市桉树的合理种植提出建议。(4分)(3)说明如何借助桉树产业的合理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其脱贫致富。(4分)解析第(1)题,可结合材料中市长回复内容分析回答。第(2)题,针对当地问题,结合巴西经验回答即可。第(3)题,一方面要延长桉树产业链,向上游、下游产业,甚至相关旅游业发展;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答案(1)桉树生长速度快,种植密度过大,砍伐周期短,水分和土壤肥力过度消耗,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生产力下降;化肥、除草剂过度使用导致水质恶化、土壤污染;除草剂的使用及烧山除草去杂,导致原生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地山区降水丰富,原生植被的退化导致植被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2)控制桉树种植密度,合理调整桉树种植面积;禁止烧山,保护原生植被;合理使用化肥及除草剂;延长桉树砍伐的时间间隔;禁止在耕地、水源地种植等。(3)桉树苗及木材出售增加农民收入;桉树种植带动造纸、木材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利用桉树林发展林下养殖和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扶贫资金,促进扶贫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