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结合实例或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1.以区域图或模式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化问题,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2.与城市人口流动、城市内涝等实际问题相结合,考查读图能力、信息提取及整合能力,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多为综合题。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
2、(1)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2)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阶段划分特点工业革命前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工业革命后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出现,出现了“科学城”“大学城”和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推动力:社
3、会经济的发展。【易错提示】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易错提示】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是一个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规模膨胀,处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城市郊区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或卫星城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由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是逆
4、城市化的表现。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以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2.不利影响:城市问题突出地表现为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交通问题、居住问题和社会问题。3.城市热岛(1)概念:在近地面等温线图上,郊区气温相对较低,而市区则形成一个明显的高温区。(2)影响:近地面形成由郊区吹向城区的热岛环流;市区降水比郊区多。(3)应用:为减少大气污染,将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卫星城建设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易错提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植被减少,会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形成“热岛效应”;城市凝
5、结核增多,导致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下渗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易形成城市内涝。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设、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2.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主要包括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是长期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持续的产生作用。考点一城市化进程及其时空差异【例1】(2015重庆文综,45)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
6、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 B.30%40%C.40%50% D.60%70%(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尝试自解(1)_(2)_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低;日本、意大利、法国为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B(2)A世界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差异1.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20世纪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7080
7、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2.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差异(1)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2)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3)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2019湖南十校联考)城市化
8、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下图示意某地区T1T4四个不同时期(时间相同)的土地城市化(可用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与总土地面积的比来衡量)过程。读图,完成(1)(2)题。(1)该地区土地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A.T1 B.T2 C.T3 D.T4(2)T4时期该地区土地城市化水平约为()A.37.5% B.50%C.75% D.87.5%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T1时期,该地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为0,城市化水平为0,在T2时期,白色区域被城市占据,而T3时期,灰色区域被城市占据,T4时期三角区域城市化,在T3时期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最多,土地城市化速度最快。第(2)题,读图可知,T4
9、时期只有网格部分还是农村,约占总面积的1/4,所以土地城市化水平约为75%。答案(1)C(2)C素养一区域认知:城市化进程的判断1.(2017江苏地理,2122)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A.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C.20042013年增多 D.20042013年减少(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C.郊区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下降,数量和企业总数有关,该
10、年数量等于总数乘以百分比,通过简单计算不难得出,19852004年增多,20042013年减少,故选AD。第(2)题,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工业数量减少,郊区数量增多,大量工业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处于郊区化阶段;2004年之后,企业数量增加迅速,说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故选BC。答案(1)AD(2)BC素养二综合思维:城市化状况分析2.(2015广东文综,4)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1 3381 15582307比重(%)171.384.5*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A.中国的
11、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由表中关于中国、印度的数据,可看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故D正确;再比较中国、美国数据,可看出C选项表述错误;该表只能体现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不能反映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以及城市化水平,故A、B选项可排除。答案D考点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常考22类基础图示之十七)【例2】(高考经典题)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2
12、)题。(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尝试自解(1)_(2)_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D(2)D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三判
13、断”: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是否形成城市带等。如下图,对比四幅图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2)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如下面某地区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根据图示中的城市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
14、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1)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如下图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cdb。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如下图可以判断甲为发达国家,乙为发展中国家。(2019山东烟台一模)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力人口是指2059岁男性人口及2054岁女性人口)。
15、据此完成(1)(3)题。(1)图中显示()A.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 B.城镇非劳动力人口锐减C.农村劳动力人口剧增 D.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2)我国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年份可能是()A.2038年 B.2040年 C.2047年 D.2050年(3)据图推测,2020年后我国应()积极发展大中城市提高制造业水平积极扩大耕地面积延迟退休年龄A. B. C. D.解析第(1)题,由图中全国总人口、城镇总人口、劳动力人口比重等数据,计算可知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减少、城镇劳动力人口增加,说明农村劳动力人口在减少。注意图示2010年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第(2)题,计算可知,我国2040年的
16、城市化率为67.3%,2050年的城市化率为73.6%,说明我国20402050年间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第(3)题,图示2020年我国劳动力比重仅为50%左右,应采取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制造业水平等措施,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答案(1)A(2)C(3)C素养综合思维:城市化进程的判读分析(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柱状图的读法、理解城市化的表现与发展条件。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17、以及发展速度的快慢,所以两省城市化的特点也主要是这两方面。第(2)题,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要从城市化的形成因素上分析,即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的差异。答案(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考点三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例3】(2019江西省调研模拟)通勤是指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是工业化社会的必然现象,汽车、火车、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让住在较远处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下图为北京与芝
18、加哥中心城区通勤空间的抽样调查结果,完成(1)(3)题。北京与芝加哥城市中心区居民的通勤空间(1)仅从图中可以看出()A.芝加哥的通勤季节变化比北京大B.芝加哥的通勤季节变化比北京小C.芝加哥的通勤距离比北京远D.芝加哥的通勤距离比北京近(2)据图中信息可以分析得出 ()A.北京市就业郊区化比较明显B.北京市就业空间分布极不均衡C.芝加哥住宅区主要位于市中心D.芝加哥就业空间有向北部和西部扩散的现象(3)芝加哥的出行时间远小于北京,主要原因是()A.芝加哥公共交通发达B.北京交通拥堵较为严重C.芝加哥人口数量较多D.北京市道路数量少尝试自解(1)_(2)_(3)_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
19、息答案(1)C(2)D(3)B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分析思路(2019福州期中)下图示意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反映的问题是()A.城市内涝 B.城市热岛效应C.城市风 D.城市空气污染(2)下列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A.扩大绿地面积 B.减少人口C.完善排水系统 D.多建高楼答案(1)B(2)A素养一人地协调观: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1.(2016海南地理,1012)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
20、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2)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大力发展快速交通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部分产业迁至郊区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 B. C. D.解析第(1)题,根据职
21、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在1.00时最为平衡。细读图例,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故选C。第(2)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选B。第(3)题,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
22、离,缓解交通拥挤等。故选A。答案(1)C(2)B(3)A素养二综合思维: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2.(2015全国卷,3)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题。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解析由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
23、雨水,C项正确。答案C素养三人地协调观:城市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2015全国卷,1)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题。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解析本题以珠三角地区传统的基塘农业的转变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及其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基塘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使水域面积和地表植被减少,导致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从而使局
24、部大气湿度降低,空气变干,降水减少,故A、B项错误;近地面风速的变化与地表粗糙程度相关,基塘改为建设用地导致粗糙程度变大,风速减小,C项错误;水域面积和植被减少引起的大气湿度降低、空中云量减少等一系列变化将导致局部气温变率增大,故D项正确。答案D素养四人地协调观:城市化对住宅建设的影响4.(2014全国卷,12)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1)(2)题。(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 B.城
25、市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周边地价较高,建设“握手楼”可以节省土地面积,同时增加房屋面积,农民将房屋出租可增加收入,因此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出租房屋增加收入。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握手楼”楼间距很小,说明寸土寸金,城市房价昂贵。“握手楼”主要目的是出租,不能反映居住人口减少;不是销售给市区居民,所以也不是反映人居环境恶化;周边农民的住宅不属于城区扩大。故选B。答案(1)D(2)B借题发挥城市中心“岛屿”效应热岛效应城市市区气温通常比郊区高雨岛效应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原因:市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市区凝结核多干岛效应白天城区近地
26、面的水汽压低于郊区湿岛效应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混浊岛效应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限时规范专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9湖北调研)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2016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 200多万。下表是德国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据此完成12题。城市人口规模个数100万的大城市4100万50万的中等城市1050万10万的小城市7010万的乡镇13 5001.图表数据表明,德国()A.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B.环
27、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C.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D.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2.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D.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解析第1题,图示德国城市人口比重为58.32%32.91%。则体现了城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58.32%,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4个,体现了人口集中在中小城镇。故C正确。第2题,图示德国城市结构以中小城市为主,人口分布以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
28、均衡发展。答案1.C2.D(2019豫北七校联考)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示意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34题。3.1965197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经济快速发展 B.自然灾害频发C.城市化问题突出 D.国家人口政策的影响4.由图示信息可推测,近年来该国城市人口比重()A.停滞增长 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 D.持续下降解析第3题,经济快速发展会促进城市化发展,故A项错误;自然灾害频发、城市化问题突出一般不会导致城市化水平的快速下降,故B、C项错误;国家通过人口政策
29、影响人口迁移,会使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可能导致城市化水平快速下降,故D项正确。第4题,从图中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可推知,近1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上升,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渐缩小。故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答案3.D4.C(2019常州期中)“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读下图,回答56题。5.关于“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C.“钟摆族”大多自己驾车上下班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
30、有关6.设置“潮汐车道”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C.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解析第5题,“钟摆族”是在城市生活成本提高,城市地铁、城际高铁等交通条件日益完善的前提下形成的。“钟摆族”出于降低生活成本的考虑,在郊区或其他城市居住、生活,而乘坐地铁或高铁到城里上班,这种现象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的。第6题,根据材料中的介绍,“潮汐车道”是指根据流量的变化适时对车辆行驶方向进行调整的车道,这样可以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优化配置道路资源,降低高峰期间交通压力,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答案5.D6.C(2019广州高中毕业班模拟)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
31、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读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示意图,完成79题。7.20002012年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8.造成南京市向该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A.新区开发 B.旧城改造C.工业区迁移 D.保护文化古迹9.20002012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 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解析第7题,仔细读图,注意对比2000年与2012年城西、东、南、北不同方位的城市轮廓差异;由图可知,2012年在城西与城南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增加,说明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西南
32、,故选项C正确。第8题,旧城改造位于城市的市中心附近,图示扩张区域方向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故排除选项B;图示新发展建筑物高大稠密,不可能是工业区迁移,故排除选项C;南京市是六朝古都,文化古迹周围不可能有高大建筑物,故排除选项D;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通过新区开发,可以缓解城市化与城市保护的矛盾,故选项A正确。第9题,逆城市化现象是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或者小城镇转移,南京市仅仅是城市周边范围的扩大,故排除选项A;如果新区与市中心之间是住宅、学校与工作场所等之间关系,那么会增加市区通勤压力,故排除选项C;建设新区,部分人口、工业等外迁,会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故选项B正确。答案7.C8.
33、A9.B(2019徐州高三期末)读福州市不同时期(a)、不同类型(b)的水体变化统计图,完成1012题。10.19892014年,福州市()A.水体面积先缩减,后增加 B.水体面积持续缩减C.湖泊面积减少最多 D.坑塘面积不断增加11.推测形成20062014年水体面积年均缩减率特点的原因是()A.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B.水体泥沙淤积增多C.城市化进程加快 D.工业生产用水量增加12.福州市水体面积的变化,使得()A.热岛效应减轻 B.洪涝灾害加剧C.地下水位升高 D.生态环境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第10题,由图表a可知,19892014年水体缩减面积一直处于
34、300 hm2以上,年均缩减率一直大于0,说明水体面积一直在减小。图表b可知,河流面积减少最多,湖泊面积先减小后增加,坑塘面积先增加后减小。所以B选项正确。第11题,20062014年水体面积年均缩减率大幅提升,说明水体面积大幅减小。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和水体泥沙淤积增多等自然原因导致水体面积减小的速度较慢;城市工业生产用水增加导致水体面积减小速度慢,城市化发展占用湖泊河流等水体相比导致水体面积大幅减小,年均缩减率提升的速度快。所以C正确。第12题,福州市水体面积总体变化趋势是不断减少,湿地调节气候能力降低,热岛效应增强,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内涝加剧。B选项正确。答案10.B11.C
35、12.B下图是“某地区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13.阶段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A.初期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14.阶段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交通通达性差地价昂贵污染严重远离商业中心A. B.C. D.解析第13题,阶段,人口密度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市中心人口密度远大于郊区,表明城市化进程尚处于初期阶段。第14题,阶段,城市中心区出现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城市化问题,随着交通发展、郊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且环境条件较好,导致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迁移,郊区人口密度上升。答案13.A14.B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
36、,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漏选、错选皆不得分)(2019江苏无锡模拟)据报道,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将于2017年整体或部分从市中心迁入通州区,届时通州区将成为以行政办公、文化旅游、商务配套为主的北京政务新区。据此完成1516题。15.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中心城区人口压力B.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C.缩小城市内部经济差异D.淡化北京非首都功能16.为了解决迁入人员的后顾之忧,通州区需要()A.优化交通网络,改善与中心城区交通联系B.大力引进工业,增加就业岗位C.配置优于中心城区的公共设施和绿地系统D.提高教育、医疗、餐饮、文化
37、等服务水平解析第15题,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迁出北京主城区,有利于淡化北京中心城区的非首都功能,减轻主城区的人口压力,缓解而非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行政部门的迁移,并不能直接带动经济要素的流动或再分配,因此不能缩小城市内部经济差异。第16题,通州区的定位是成为北京政务新区,因此改善交通,完善教育、医疗等服务功能,有利于发挥政务新区的辐射和管理作用。若盲目引进工业,可能导致通州区交通、环境等问题加剧。通州区作为市级行政中心,需有配套、完善的公共设施。答案15.AD16.AD(2019江苏南通模拟)下图为“我国三大城市群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三大城市群部分资料统计表”。据此完成1718题。城市
38、群面积(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人均GDP (元)京津冀18.258 3796047 262长三角10.9910 7637065 665珠三角5.565 6138367 12117.由表可知,三大城市群中()A.人口密度最小的是珠三角B.城市人口最少的是京津冀C.GDP占全国比重最大的是长三角D.单位面积城市人口最多的是珠三角18.目前,三大城市群的城市化特征主要有()A.城市用地规模扩大B.逆城市化日益显著C.城市新区不断涌现D.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解析第17题,根据表格计算,人口密度最小的是京津冀。城市人口数量最少的是珠三角。A、B排除,故选C、D。第18题,我国正处于城
39、市化的中期(快速发展)阶段,城区不断扩大,新建城区不断涌现。选项A、C正确。答案17.CD18.AC三、综合题(共24分)19.(2013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材料二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图1图2(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2分)(2)
40、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3分)(3)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主要体现在_。(2分)(4)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3分)苏南地区_苏中地区_苏北地区_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解析第(1)题,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由图1可直观看出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第(2)题,由图2可看出苏南地区城镇化起点高、速度快、水平高的特点
41、。第(3)、(4)题,结合题干材料及问题,很易作答。答案(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3)质量(内涵发展)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4)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趋势图。材料二下图为北京市2002年与2011年产业结构变化图。(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4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4分)(3)针对北京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请你谈谈北京市应如何实现城市化发展。(6分)答案(1)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2)城市化的推进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作用十分明显;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3)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分散中心城区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完善相应的社会福利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