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前文化经典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题表面上看只是给出一两个语段让你理解、分析和评价,其实,该语段背后反映的是诸子百家的思想。如果说语段的思想内涵只是一个“点”,那么,这个“点”背后是这位思想家广阔而深厚的思想这个“面”。因此,理解“点”,须有“面”的支撑,也就是说,考生必须要对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及其具体表现有个全面而精准的把握。下面将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提要如下:1孟子思想 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1)性善论。它是孟子整个思想学说的理论基石和出发点。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由于人心向善,人们通过修身、养性,均可为“尧舜”。他非常重视个人修养,他说“
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2)仁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使百姓心悦诚服,以达到“王天下”的政治目的。“民贵君轻”是其著名论点。统治者应该关心人民疾苦,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否则,失去民心就会自取灭亡。孟子的这种仁政爱民思想是一种民本主义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3)反对不仁不义的战争,主张和平。2荀子思想(1)、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人定胜天)(2)、他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3)、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所谓人性恶是指,人天然有多种情欲,不加
3、限制地发展下去,必然导致暴乱争夺,但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可以达到善的境界。(4)、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3老子思想总论:以虚无的“道”来解释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具体表现: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老子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4庄子思想(1)、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
4、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2)、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3)、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5韩非子思想(1)重“法”“术”“势”。主张君主应该用“法”、“术”(人主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势”(人主的权势)三者结合起来治理国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农耕织。(2)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他崇尚竞争、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但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
5、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6墨子思想:兼爱、非攻、节用、尚贤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区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正义战争,主张“守”之战(防御性战争)。节用:君王应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减少费用,不能铺张浪费,以达到“节用利民”之目的。尚贤: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阅读及参考答案_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阅读及参考答案_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荀子修身)23. 这段话中“礼”和“师”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24. 根据这段话,简析“修身”的方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