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五章第一、二节 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714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五章第一、二节 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五章第一、二节 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五章第一、二节 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五章第一、二节 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五章第一、二节 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五章第一、二节 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五章第一、二节 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五章第一、二节 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随堂检测知识点一人口增长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B年龄结构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D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由生殖年龄和个体数的差异造成的解析:选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其他种群的特征,这些特征都会影响种群的大小、发展等变化。人类自身的出生率,其大小并非仅由人类自身的生育能力决定,关键要看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人们的生育观念。2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A环境容

2、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增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定性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解析:选B。综合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最终人口数量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不但不会增大,在遭到破坏时反而会减小。所以,人类活动要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知识点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根本

3、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C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使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的结果D目前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要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保护解析:选D。生物的多样性由蛋白质的多样性来表现,而蛋白质的多样性又是由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决定的,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保护。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野生生物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A药用生物资源B是重要的工业原料C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D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解析:选C。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药

4、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知识点三可持续性发展5为保护生物圈的稳态,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实施“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促进物质的循环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利用和开发野生生物资源ABC D解析:选 C。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资源,开发新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创造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禁止利用和开发野生生物资源,而是强调合理的开发,开发与利用不矛盾。课时作业1我国现有近14亿人口,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到2030年人口总数可能达到16亿。全国现有耕地1.3亿公顷,今

5、后耕地可能会进一步减少。试分析以下协调我国人口与耕地的关系的措施不正确的有()A控制人口数量,执行计划生育政策B保护现有耕地C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D将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都开荒成农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解析:选D。可以利用的土地,如草原等,会因为开荒成农田,导致以破坏生态效益的代价来获得经济效益。需保护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的影响很大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

6、越小解析:选C。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A错;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的影响不及自然环境因素对其他生物的影响,B错;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D错。3如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解析:选B。人口的增长导致环境退化、人均占有资源量减少,这样又导致人们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使生活贫困,生活贫困导致更多的向自然界索取资源,

7、使环境更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贫困、环境和人口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4.位于印度洋的马尔代夫被誉为“人间最后的乐园”,然而全球变暖正让这个天堂岛国面临着“失乐园”的危机。该国总统表示,政府将开始从每年10多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中拨出一部分,纳入一笔“主权财富基金”,用来购买新国土。这一现象给人们的最大启示是()A沙尘暴已侵蚀海洋B酸雨已使人无法在陆地生存C减少CO2排放已刻不容缓D淡水资源面临枯竭解析:选C。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工业、交通的发展,CO2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进而使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这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5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

8、总人口为1 339 724 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1%,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材料表明,十年来中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B材料表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C中国人口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D因为总的生育率极低,所以应该停止计划生育解析:选D。虽然总的生育率极低,但因为人口基数大,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还应该执行计划生育政策。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

9、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解析:选B。A项,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有利于其他物种的生存,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项,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后,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C项,无经济价值的物种可能具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这些生物能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D项,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对生物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农田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两者之间并不矛盾。7到2050年,按16亿人人均年消费粮食600 kg计算

10、,中国每年共需粮食9.84亿吨,每公顷耕地需要产粮13.5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解析:选B。粮食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只有控制人口、保护耕地,才能解决粮食问题。8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唯一

11、方法解析:选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可持续发展要求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野生生物的保护主要是保护濒临绝灭的生物种类,并不是指对所有的野生动植物都不加任何选择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理性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自觉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的行为和习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有效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9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

12、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解析:选B。小草为生产者,属于间接价值,A项正确。小草的生长对和它具有竞争关系的种群不利,B项错误。小草含有的不知道的基因价值属于潜在价值,C项正确。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属于间接价值,D项正确。10.右图为a、b、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度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拔2 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3 000米处Bb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能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C海拔3 000米处,b、c数量差异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海拔4 000米处,a、b、c、d的数量差异体现遗传多样性解析:选A。从图中

13、可读出,海拔2 000米时,a、b、c、d四个物种的平均数量比较相近,而海拔3 000米时,四个物种的平均数量相差很大,A项正确;b物种随海拔高度变化,数量变化较大,但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下都有一定数量的个体存活,能体现物种遗传的多样性,B项错;a、b、c、d四个物种均为食叶昆虫,在食物问题上必然存在竞争,同样也会明显影响其生物种群数量,并不单纯是生物与环境作用的结果,C项错;a、b、c、d四个物种在海拔4 000 米高度时的数量差异不能体现遗传多样性,D项错。11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

14、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绝灭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解析:选ACD。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A项正确;栖息地的破碎化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道路建设、居住点的扩大等造成了生物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受阻,小块、分裂的小种群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对环境变化适应力的减弱和繁殖率的降低,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B项错误、D项正确;生物多样性降低的直接原因是新物种的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的绝灭量,C项正确。12下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森林的两种开发模式、,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通常具有一样的树龄和

15、种类B选择性砍伐使森林变得更有层次和多样性C选择模式更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D进行大面积砍伐,让其自身恢复解析:选D。对物种多样性保护,并不意味着不开发不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森林更有层次和多样性,这样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森林可持续发展,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一般具有一样的树龄和种类。13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1950197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_,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出生的人数有所下降,其原因是_。(2)由于人口政策得力,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的特点是_。(3)在全世界范围内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有_、_、_、_。解析:从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16、可以发现,19501975年,曲线的斜率增大,因此该时间段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上升,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率也有所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增加人口比较多。人口增长引起水资源危机、森林破坏等环境问题。答案:(1)上升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2)人口基数大,低增长率高增长量(3)水资源危机森林破坏土地资源丧失环境污染14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

17、密度的估计值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和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解析:(1)根据图甲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可知,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即种群数量处于b点。标志重捕法的计算

18、公式为NMn/m(种群数量为N,初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为M,第二次捕获个体数为n,其中被标记的个体数为m),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会导致m比实际值偏小,所以N会偏大,即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原先没有生物生长,从细菌开始,随后依次出现了硅藻、藤壶、牡蛎等生物,该演替的类型属于初生演替。(3)分析图乙可知,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初级消费者。故图中A和B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5106)/(7.5106)100%20%。(4)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9、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污染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答案:(1)b偏高(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3)AB(注:两空可颠倒)20%(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15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报告,请据表回答下列相关问题。城市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级别城市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级别北京92TSP济南76TSP天津82TSP武汉83NOx太原218TSP广州126NOx长春103TSP深圳77NOx哈尔滨96TSP珠海47上海74NOx汕头54南京95TSP南宁56TSP杭州67TSP成都87TSP福州42重庆98SO2厦门25贵阳69TSP注:总悬浮颗

20、粒物为TSP;氮氧化物为NOx;二氧化硫为SO2(1)经济特区中,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_;直辖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是_。(2)为防止城市出现酸雨,降低煤燃烧时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使用。上表所示的城市中,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_。(3)减少城市酸雨产生可采取的途径是_。减少用煤作燃料把工厂烟囱造高燃料脱硫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开发新能源ABC D(4)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将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

21、烧以及SO2的转化。下列方法能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有()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C植树造林 D戴上呼吸面罩解析:(1)通过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弄清各城市的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和空气级别的含义及数据大小,明确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再结合地理知识的储备就可以得出:厦门经济特区的空气质量最好,重庆直辖市的空气质量最差。(2)酸雨主要是空气中含有的大量SO2等酸性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亚硫酸,亚硫酸部分被氧化成硫酸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而形成。结合首要污染物中SO2的含量,可得出题表所示的城市中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重庆。(3)根据酸雨产生的过程和第(2)题的结论

22、,可得出答案为C。答案:(1)厦门重庆(2)重庆(3)C(4)AB16阅读以下资料,回答有关问题。上个世纪,由于掠夺象牙者的肆意猎杀,南非大象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锐减,最少时整个南非境内只有野生大象50头左右。1995年,南非开始全面禁止猎象,为大象建立自然保护区。在几年时间内,大象的数量就增至近两万头。然而大象数量的急剧增长又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很多其他食草动物的口粮也都被大象抢占。为保护受威胁的生态环境,南非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其中包括有计划地捕杀、给大象避孕、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等。(1)南非大象数量从50头左右增至近两万头的主要原因是_。若南非政府不采取任何新的措施,大象种群的K值将

23、会如何变化?_。(2)为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同时尽可能保护更多的大象,除了上面提到的措施外,你认为还应增加什么有效的措施?_。(3)有计划地捕杀大象或给大象避孕的目的是通过控制大象种群的_(填种群特征),从而控制其种群密度。从南非大象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种群数量的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人类自身也深受人口过度增长的困扰,为此我国在_的同时,还应采取的措施有_。解析:(1)材料中“1995年,南非开始全面禁止猎象,为大象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大象种群数量增多的基点。再结合种群数量增长的知识进行分析可知,大象数量剧增的原因有被捕杀少、寿命长、食物充足等。(2)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大象种群的大量繁衍两全其美的角度入手,只要回答合理即可。(3)给大象避孕的目的是降低出生率,有计划地捕杀大象的目的是增加死亡率。材料中的事例给人以启示,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我们要控制人口数量,同时解决好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答案:(1)被捕杀少,寿命长(死亡率低),食物充足(答出其中一项即可)K值将会变小(2)人工迁徙大象或为当地其他物种建立新的保护区(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出生率和死亡率控制人口增长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力度等(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口素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