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动 G7 扩容,美国算盘能打响吗(观察家)王俊生近日有媒体传出消息,作为今年西方七国集团(G7)东道主的美国希望将其扩大为 11 国集团(G11)或者 12 国集团(G12),即邀请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以及巴西参加。当时许多人认为这或许是美国特朗普一时兴起,也或许只是今年临时性安排。但 6 月 1 日特朗普在和韩国总统文在寅通话时,明确表示希望将“过时的 G7”机制扩容从而形成正式的 G11 或者 G12 机制。那么,如英国卫报所言,美国能成功建立这个 G7 扩大机制并把它打造成“反华联盟”吗?没理由把中国排除在外组建国际机制并不符合特朗普性格,反而他上台后对待国际组织的最鲜明特点
2、就是“退群”,先后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最近又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奥巴马政府力推的 TPP 机制,特朗普也不顾盟友的反对坚决退了出来。这次突然“建群”难道真如他所说,是因为 G7 已经过时不能代表世界现状,所以要建立更具代表性的国际机制了吗?笔者认为,特朗普真正关心的显然不在于此。G7 机制不能代表世界现状,这个观点早在 1997 年金融危机中已经得到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认可。正因如此,1998 年由德国发起成立了 20 国财长会议。2008 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随后引发全球金融动荡,美国受到的打击最大,迫切需要外部支援。但当时西方国家普遍受到这场危机打击
3、,能帮助美国的只有新兴经济体国家。这种背景下,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提议把原来的 G20财长会议升格为首脑会议,G20 峰会机制由此产生。由 G20 取代 G7 成为全球治理的主要机制已经是各国的普遍共识。放着现成的 G20 机制不用,难道特朗普想推动建立的 G11 机制或 G12 机制就比 G20 机制更优越吗?显然也不是。尽管表述上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国普遍认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最主要的变化之一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他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 80%。按汇率法计算,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 40%,10 年后很可能接近世界总量一半。但按照特朗普目
4、前的规划,这个所谓的 G11 或 G12 机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仅邀请巴西、印度、俄罗斯,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国却被排除在外。显然,其出发点就是以政治考虑为主。关于这一点,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 2 日表示,美方提出的以扩大形式举行 G7 峰会的想法原则上说“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无法保证普遍的代表性。相比之下,2008 年美国推动 G20 机制成立时,美国时任总统小布什首先给中国领导人打电话征求意见。当前,中国的经济总量是巴西、印度、俄罗斯总和的两倍还多。中国不仅是经济体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还是世界上 130 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连续多年对
5、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30%,未来五年中国还极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终端消费市场;此外,中国的经济总量比亚洲其他前四大经济体日本、印度、俄罗斯、韩国的总和还要多。由此可见,无论是要代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还是要代表亚洲地区,新的国际机制如果真的要反映世界现状,那无论如何都没有理由把中国排除在外。莫被美国所利用实际上,面对世界大变局,各国基本共识是,中国的崛起是其中最大的变化因素。由此可见,特朗普想推动建立的新国际机制,并非真的要反映世界发展变化,而是在打自己的地缘战略“小算盘”筹建围堵中国的“国际联盟”。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将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由于战略上对中国施压,舆论上对中国大搞妖魔化
6、。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后,面对国内抗疫不力和今年大选连任不确定性,向中国“泼脏水”甚至到了公开造谣的地步。种种迹象表明,战略上的导向和国内政治需求,特朗普政府已将打压和围堵中国视为近期内政外交的最大目标。既然这样,有关国家就应慎重思考是否要加入特朗普政府欲推动组建的这个机制了。而且,从目前看,即便是原有的 G7 国家,如英国和加拿大也出于种种原因,不同意美国的做法;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则公开表示,美国作为今年轮值主席国无权变更 G7 成员国资格,或永久改变 G7 会议形式。笔者注意到,某些受特朗普邀请的国家希望在国际上拥有更大话语权和提升国际地位,这个心情可以理解,中国也一贯奉行不干
7、涉内政原则,但如果明明知道美国的真实目的在于地缘上围堵中国,却又甘愿被美国利用,那就不是负责任的表现了。以某些国家的影响力来看,更不要天真地认为,加入这个集团就能成为“内部变革性力量”,从而替世界伸张正义。尽管传统的国际关系学者更关注权力与实力因素,但在一个相互联系与利益交织的世界,任何国家都应有基本正义感与道德感。也就是说,不应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去实现自身利益。更何况,中国作为拥有 14 亿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被排除在外,这样的全球治理能成功吗?笔者认为,某些国家期望借由加入这个地缘战略集团谋取所谓的国际地位提升,最后很可能只是“水中月”与“镜中花”。(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