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荣誉与爱荣誉学习重点1记:积累本文重要的字音词语以及文本经典名言。2读:领会本文议论思路,深入理解作者观点。3写: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写一段议论文。4练:分析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一、诵记名言警句文本经典名言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释义:越仰视越觉得它高不可及,越钻研越觉得它坚不可入。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释义: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3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经)释义: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论中有毛病,就无法挽回了。4人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孟子)释义: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5
2、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孟子)释义:不合礼仪的礼,不合道义的义,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不肯做的。6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释义:一千个人的随声附和,不如一位士人的正色直言。二、了解文学常识作者及背景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早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他与傅斯年等人发起成立“新潮社”,编辑出版新潮杂志。“五四”运动中,他与傅斯年被北大学生公推为代表,组织参加了“五四”大游行,并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五四运动”这一概念,也是由他第一次提出的。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初,他先后出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
3、。著有科学与玄学等。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罗家伦带领中央大学全校师生西迁到重庆,在这段时间,罗家伦给学生作了一系列演讲,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演讲词。荣誉与爱荣誉是一篇富有道德激情和使命感的文章,罗家伦把包括这篇文章在内的书取名为“新人生观”,表明他的写作目的就是试图引导学生和读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增强了启蒙意识,作为一个“五四”运动的亲历者、一个大学校长、一个教育家,这种启蒙意识就更加自觉和强烈,他自觉担当了人生导师这一角色,把培养教育学生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单音字懔然(ln)徽号
4、(hu)譬如(p)作祟(su) 灰烬(jn) 宽恕(sh)加冕(min) 黯淡(n) 头衔(xin)骰子(tu) 炫耀(xun) 臆度(ydu)侏儒(zhr) 汲汲求名(j) 有辱门楣(mi)(2)多音字度藏臭磨(3)辨形组词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汲汲求名:急于得到好的名声。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形容人没有名声或事情没有消息。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上谄下骄:对上级谄媚,对下级傲慢。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
5、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2)近义词辨析不齿不耻辨析“齿”本为名词,指牙齿。在这里,“齿”是动词,有“说到、提及、并列、列为同类”的意思。“不齿”指不看作同类,不与同列,表示鄙视。“耻”是形容词,有“耻辱、羞愧、可耻”的意思。在这里,“耻”是意动用法,有“以为耻,以为可耻,以为是耻辱”的意思。“不齿”前边可以加“所”,构成“所不齿”;“不耻”前边不能加“所”。“不齿”后边一般不接宾语,如果要接就必须在所接宾语前加“于”,构成“不齿于”;“不耻”后边可直接接宾语,构成“不耻”,表示“不以为耻”的意思。运用a公孙弘虽然为舆论不齿;但是,他既不是无才,也不是无能,甚至还做了些值得大书特书
6、的好事。b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地汲取营养。权力权利辨析“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又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前者如“国家权力”,后者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权利”则不同,它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跟“义务”相对)。运用a蒋介石削去了陈明仁带兵的权力,让其回总统府做了个中将参议。b接受义务教育是少年儿童享有的权利。四、速读感知课文本文针对什么现实,阐明了什么问题?你能说说本文的论述思路吗?答:答案本文针对当时国人荣誉的观念“太不发达”的现实,区别了荣誉与名誉、虚荣、野心、荣宠的界限,明确了真正的荣誉所必须具备
7、的条件,指出爱荣誉特别是爱集体荣誉的必要。第一部分(14段):提出论题,明确观点。第二部分(514段)。第一层(58段):辨析荣誉的含义。第二层(914段):强调荣誉的条件。第三部分(1517段):总结全文,强调爱荣誉的重要意义。一、重点突破1本文的论述主旨是“荣誉”,作者反复强调的“荣誉”的内涵是什么?“真正的荣誉”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是什么?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荣誉就是人格,是人格最光辉的完成。文章针对当时国人荣誉的观念“不太发达”的现实,区别了荣誉与名誉、虚荣、野心、荣宠的界限,明确了真正的荣誉所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必须能维持生命的尊严;必须能有所不为;必须是自足的,也是求诸己的;必须自尊
8、而能尊人。2为了明确荣誉的内涵,文中是怎样将这一概念与“名誉”“虚荣”“野心”“荣宠”进行对比分析的?请一一指出并分析。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作者将这一概念进行区分,明确“荣誉”一词的内涵,指出:“名誉是外加的,而荣誉却是内足的”,“名誉只是外界的称许,而荣誉则是内部发出来的光荣”,“荣誉具有内心的价值,较名誉还要可贵”;“虚荣乃求他人一时之好尚,或是庸俗的称颂,而即沾沾自喜,以为满足的”,“虚荣的表现,就是好炫耀,好夸大,借此以博得他人对自己的称赞”,“它不是求之于外的,而是求之于内的”;野心是“求自己政治的名誉,权力,地位,官阶,以作个人自私的满足”,而所谓“门第”“头衔”“豪富”,只可叫做
9、“荣宠”,不是真正的荣誉。3作者认为荣誉“较名誉还要可贵”,这是为什么?请举个恰当的例子进一步加以解释。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因为“名誉是外加的,而荣誉却是内足的”,“名誉只是外界的称许,而荣誉则是内部发出来的光荣也可说是光辉与外界所加上的名誉相合而成的”,“荣誉具有内心的价值”,所以荣誉“较名誉还要可贵”。例如: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贞节烈女”,封建朝廷甚至给她们立牌坊加以表彰,应当说她们有着很好的“名誉”,但这是“外加的”,而不是“内足的”。实际上很多人是极为痛苦的,只不过不敢公之于众罢了。她们的“内心价值”并不高。二、疑点探究4罗家伦说“西洋人很重视荣誉,他们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而“荣誉
10、的观念,在中国社会,却太不发达了”。有人赞同他的这种观点,但也有人举很多事例证明,中国也有看重荣誉的诸多事实。你对此持何种观点?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观点一:中国社会看重的是人外在的名誉,于是就滋生了诸如虚荣、野心、门第、头衔、豪富一类的东西,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荣誉。真正的荣誉应是人格,是人格的最光荣的完成。这种荣誉观念,西方社会要比中国社会发达的多。这也是我们应该正视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观点二:中国社会也看重荣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格、荣誉始终处于重要的位置,像“士不可以不弘毅”“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样的表达在古人的论述中俯拾皆是,中国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也都堪为道德
11、的楷模,如宁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牧羊十九载的苏武、正气凛然的文天祥等。三、美点赏析丰富的论证方法5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加以说明。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本文运用了例证、引证和对比等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例如,文章在论证“西洋人很重视荣誉”的时候,举了英国人对内阁成员的称呼、美国西点军校的校训和欧美许多学校的考试制度的例子;在论述“好名誉不一定就是坏事”的时候,举了前苏联和北极探险的例子;在论述“靠自己努力的成绩换来”的荣宠不可厚非的时候,举了外国政府特赐有些科学家荣誉头衔,如德国大学教授得“政府枢密顾问”的头衔的例子;在强调要提倡集体荣誉观念的时候,举了一个家庭,一个商店,一个学校的例
12、子等等。再如,文章引用诗经大雅抑论语子罕诗经小雅节南山中的句子,证明真正的荣誉“必须能有所不为”;引用战国策赵策中的句子,证明真正的荣誉必须“自尊而能尊人”;最后,引用拜伦的诗句,以强调人生是需要有荣誉的等等。此外,本文还运用了对比论证,例如拿西洋人对荣誉的态度与国人对比,拿“荣誉”与“名誉”“虚荣”“野心”“荣宠”作对比。四、随堂写练6请以“爱,走向未来”为话题,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写一段议论文。(500字左右)妙笔生花答案(示例)人才最根本的是要有爱心,有爱心才能称之为人才;有爱心,才能使自己的专长真正转化为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动力。希特勒、墨索里尼也许会有不少的崇拜者,但我相信他们所崇拜的
13、只是这二位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指挥能力,绝不会欣赏他们带来的战争给人类留下的伤害。希特勒、墨索里尼至多也只能以“有政治抱负的野心家”的身份载入史册,但更多的是对他们的鄙弃与否定。他们没有爱心,没有爱使他们的才能偏离了前进的轨道,自己的野心竟然用世界人民的心血来实现,他们的理想之路,竟然用人肉之躯来铺砌。野蛮!残忍!当肆虐的洪水无情地吞噬着大地及其生命,如此无忌,如此放纵,是那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怀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去征服那浩浩洪水,洪水终于收敛了它的任性,大自然在爱的包容下变得温柔了。没有这些可爱的人,我们能这样幸福地生活吗?他们可以躲回内陆,任洪水翻腾,他们没有;他们可以不用
14、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农的生命,他们没有。这些,只因为他们有爱。正义永远战胜邪恶,爱心永远融化冰山。无论在社会中的哪个领域,只要拥有爱心,你所做的一切才会在历史的画廊上勾勒出一笔,哪怕只是淡淡的一笔。话说荣誉曲新词荣誉是个什么物件,说起来很复杂。餐桌上正值酒酣耳热之时,谁若想说一句大家都认可的话,那绝对是难事,大家都在忙着表达想法,很少去关注思考别人的言论。酒后是人的表达欲望与聆听习惯之间反差最大的时候。这种情况在练歌厅也时常出现,不论是谁在那里深情且专注地唱歌,下边的人仍旧在滔滔不绝地交流各种话题。音乐声终止之后,才能听见由残存的尊重击发出来的稀稀拉拉的掌声。可想而知,唱歌的人是什
15、么心情。能让更多的人听自己说话或者欣赏自己的表演,那是很多人的愿望,这是荣誉的主要功能之一。歌星无疑是幸福的人,至少可以让很多人注意力集中地听自己唱歌。更可让人满足的是,听歌的人都是花钱而来,这种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收获,所得到的心理满足感不是从事一般职业可以做到的,所以就应该明白为什么这个职业如此炙手可热。还有一种情况是,有学识的人或者是有权势的人,说出话来让人不得不听或不敢不听,这同样能带给人满足感吸引和征服,对人来说具有同等的魔力。无论是学术还是政治或是娱乐,都能带给人各种荣誉,所谓荣誉就等于被很多人注意和认可,在公众面前有特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荣誉的神奇效果使得很多人不择手段、不惜代价去获
16、取,但是有个规律是,获取荣誉的方法越是主动,荣誉的含金量就越少,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排斥炒作。功利这个词在当今本身并不具有多少贬义,在获取荣誉的过程中,持有功利的心态就会收到功利的效果,并给公众造成对应的功利印象。没有人会鄙视利益,人都是靠吃饭活着,但至少有人不喜欢功利,也会有很多人鄙视功利崇尚超脱。这绝对是价值观引发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问题,在聚和分之间,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并没有什么不对,也不应该感到可惜,彼此之间也谈不上瞧得起和瞧不起,河两岸的人在彼此眼里一样渺小。正如同“超级女声”一样,中国大多数人不看这个节目。主办方和参与者之所以煞费苦心,还是因为利益驱动,小而言之是为了个人或者电视台的
17、发展,大而言之是为市场经济添彩,轻易不能否定,尽管是少数人喜欢,也足够她们获取利益。成名的好处是少数群体送来名气和钞票,忽略多数群体扔过来的砖头和瓦块,并且会有一定的优越感。但是对于局外人来说,成了名的女生还是女生,不会得到任何意外的尊重和捧场,所以荣誉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是一种无奈的尴尬。弱者渴望强大,希望被众人关注,这是荣誉施加给人的一种魔法,也是物以稀为贵的另一种解释方式。钱钟书是操纵国学最精熟的一个人,也是曾经活在荣誉之外的一个人,他并非不需要认可,而是认可已经到了极限,除非有更高的荣誉,其他所有的荣誉对他来说不如杨绛先生为其上的一杯绿茶。当年的“东方之子”节目足以在中国捧红任何一个人,
18、却无奈地被钱钟书再三谢绝。问题不在于钱钟书是否超脱,反之是钱钟书身上的能量足以让“东方之子”节目红得发紫。钱钟书如果还想要更多的名气和荣誉,远非一个电视台所能满足,荣誉到顶点的时候最后就会化作空气,存留的只是他对社会的影响。所有的荣誉都需要人群的表态和赐予,人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现象沉默的时候未必就是没有态度,即使没有态度也是最好的态度。不承认和不否定的态度,往往并非就是不关心别人的荣誉,而是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赋予方式。人们心里赋予一个人的荣誉,远远要高于表面的荣誉,这种赋予会通过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表现出来,并且只能用默契去感知。选择哪一种获取荣誉的方式,全在于自己的心态,区别在于认定自己是个强者
19、还是弱者。强者不甘示弱,未必就是真强者,反而不强;弱者太好逞强,还是成不了强者,反而更弱。荣誉对普通人来说是个好物件,因为荣誉至少是公平的,前提是让人用心去衡量,自己去诚实地感觉。真正的荣誉绝不是彩虹一样的光环,而是欣赏和赞美的眼神。点评这是一篇充满哲理睿思的文章,写出了荣誉的神奇效果,荣誉就是被很多人注意和认可,它能够给人带来心理的满足。在对荣誉的追求中,有的人热衷于功利,有的人则淡泊功利。荣誉有其深层内涵,所有的荣誉都需要人群的表态和赐予,人们心里赋予一个人的荣誉,远远要高于表面的荣誉,而选择哪一种获取荣誉的方式,全在于自己的心态。作者在对荣誉的深层揭示中洞烛人生,让我们聆听到了一种人生智
20、慧。【要达成的目标】1、体会本文采用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和深入浅出地介绍事理的写法。2、准确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说法。【“教”与“学”过程】本堂课使用的电教手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
21、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如
22、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教师个性化教案 学生学习笔记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
23、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1.简要分析选段第四段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的来介绍事理的?2.文章中说的建筑的“词汇” 、建筑的“文法”指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它完全取决于某一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B.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古典建筑体系的建筑形式,原本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C.中国建筑往往是用木结构形式,而西方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说明这两种建筑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D.为了更好地说明建筑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作者巧妙地用语言和文学打比方。E.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文艺复兴时代窗子使用的“词汇”和“文法”完全不同,这证明各民族的建筑各有其风格,本没有相通之处。 4怎样准确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二、思考探究你考察并总结一下你家乡建筑的特征。【课后反思】(教师写成败得失和改进措施,学生写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