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513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岳麓版讲义: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7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7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商业与城市1.手工业的发展。2.商业的发展。考点一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名师导语中国古代手工业素以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中取得突出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考查的内容相对较少,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涉及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及特点。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以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农业与手工业发展的关系值得关注。知识点一主要部门1.冶金技术(1)青铜冶铸: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成熟,青铜器主要供贵族使用,较少用于农业。(2)钢铁冶炼2.纺织技术(1)地位: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2)发

2、展历程上古时代人们已经学会养蚕缫丝西周丝织技术突飞猛进发展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丝国”称号唐代发明缂丝技术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使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3.陶瓷技术(1)制陶: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2)制瓷知识点二经营方式1.家庭手工业(1)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2)影响: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2.官营手工业(1)概况: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到明代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2)特点3.私营手工业

3、(1)概况(2)特点: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的封闭性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构图解史】 古代手工业信息提取:古代中国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丝绸、陶瓷、茶叶更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中的三大名片。【图片解史】 天工开物信息提取: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有人也称它是

4、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图示解史】 家庭手工业信息提取:在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探究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古代手工业的类型及特征1.官营手工业的特点(1)官营手工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内部技术分工十分细密。(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产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只供统治阶级消费或官家使用,因而其生产和分配不受价值规律支配。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1)整体地位:是农耕经济的补充,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2)发展趋势:部门不断增加,规模

5、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分工不断细密。(3)经营方式: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叶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历史局限: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转型和发展。1.(2018江苏单科,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解析解题先从时间与区域看,即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理解关键词“桑蚕”“稼穑”即农民种地养蚕,按

6、照常理,地主收田租应在秋收谷物之后进行,但当时江南地区地主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说明农村的副业有了一定的规模,逐渐成为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农户收入多依靠家庭副业,所以C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才开始瓦解,所以A项错误;题干未涉及农耕技术,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地主照旧催收地租,可见地主剥削程度并未减轻,D项错误。答案C2.(2019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调研)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营丝织作坊,如齐郡有“三服官”主管制作“天子之服”,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长安有东、西织室,汉元帝时,每年花费五千万钱以上。这反映出汉代()A.

7、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 B.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C.官营丝织业生产规模大 D.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解析“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表明官营手工业规模大,生产不计成本,故C项正确。答案C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中国手工业没有出现技术革命的原因(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私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5)技术水平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1.(2018

8、课标全国,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析材料“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说明手工业者的自主性较强,但并不能说明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排除B项;只依据四川一地史实不足以说明雇佣劳动已经普及,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盐业专卖制度,故排除D项;四川一县就有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以说明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9、故A项正确。答案A2.(2018湖北四地七校联考)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据文献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解析材料中提到唐代白瓷烧制过程中的某项具体方法,即利用磁石的吸附功能,减少釉水中含有的铁屑,即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南方的青瓷,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在世界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叙述白瓷的烧制过程,不能体现中国古代

10、科技的广泛应用,故D项错误。答案A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比较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核心论点: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官营手工业工艺复杂、管理严格;家庭手工业自给自足,封闭低效。1.(2015福建文综,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

11、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解析材料“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陶玉借玉器和朝贡的名义,提高了瓷器的知名度,故选D项。依据“宋景德中始置镇”可知“景德镇”一词出现于宋,故A项错误;根据“镇民陶玉者”说明陶玉是私营手工业者,故B项错误;“畅销海内外”在材料中未反映,故C项错误。答案D2.(2019安徽江南十校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佃客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作,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庄园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民间

12、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解析豪强地主庄园在官家经营之外,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手工业,出现了私家“与公竞作,以收私利”的现象,这说明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考法1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及影响【考题1】 (2017课标全国,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明立意从饮食器具发展的角度考查唯物史

13、观和历史解释。抓关键“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说明经济的发展对等级秩序构成冲击。清误区本题为史论推理型选择题,难度适中。解答该题时,由于不能正确理解社会现象变迁的背后因素和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极易错选成D项。考法2综合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考题2】 (2018河南豫中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府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材料二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

14、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思考(1)材料一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它们各有什么功能?(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16分)答案:(1)官窑: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民营(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2)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关键信息信息1“官窑58座但官府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与“民窑迅速崛起清代御窑仅6座”揭示了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地位的变

15、化。信息2“自由手工业者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商业市镇”“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反映出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新特点。思路点拨本题以明清时期官窑和民窑发展的特点为切入点,考查学科素养之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第(1)问,从官窑与民窑各自概念的角度解答。第(2)问,据史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私营工业地位、城市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等角度概括归纳。考点二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名师导语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源远流长,不断发展,尤其是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市与坊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发展。新课标全国卷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包括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性成就及影响,属于高频考点。从考查方

16、式来看,一直寻求创新突破,或采用文字、图片和表格等多种材料创设情境,或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和社会热点话题,并从历史视角审视热点话题。时期商业概况城市特点商周时期商: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活动受官府严格控制,坊市分离春秋战国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唐宋时外贸城市走向繁荣元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的高峰期明清时期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白银广泛使用,形成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起一大批工

17、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明朝社会经济的新发展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名画证史】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信息提取: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市”的时空界限被打破,商品交易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漫画解史】 “交子”信息提取:“交子”是商品

18、经济发展的表现,其便于携带的特性也推动了商业发展。探究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古代商业发展的趋势和影响1.古代商业发展的趋势(1)商业场所: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时空界限。(2)交易内容: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3)交易媒介: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4)商人组织: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如晋商和徽商的出现。(5)波及领域: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生产与流通相结合。2.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1)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2)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

19、然经济起了瓦解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3)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1.(2018湖北黄石调研)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番禺、顺德等十余州县统计,永乐年间共有墟市33个,嘉靖时增至95个,万历时更发展到176个。福建顺昌县弘治年间只有墟市4处,嘉靖时增至8处;建宁县更从原来的1个增至9个。这说明()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解析集市主要产生在城乡结合地带,是农民交换货物的重要场所,故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地方集市发展状况,没有涉及南北交流,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关

20、系,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北方集市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答案A2.(2018河北承德联考)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由此可知,“变造”制度()A.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B.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解析唐朝的货币是开元通宝钱,白银成为主币是在明朝,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庸调所收之布帛折变成轻货,没有反映赋税标准及其提高,故B项错误;变造制度将布帛折变成轻货,这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

21、只是反映了变造制度,没有涉及国家财政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和规律1.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1)从周至唐:严格限制。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文化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2)宋元:逐步放松。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3)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

22、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2.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城市主要是政治文化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1.(2018辽宁重点高中联考)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

23、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B.理学的形成,满足了市民的欲望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解析由“开封市民”可知其直接推动因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农业的发展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理学的形成,抑制了市民的欲望,B项错误;宋朝坊市制的突破,夜市的出现,是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C项正确;市民饮食习惯的变化,与西方的影响无关,D项错误。答案C2.(2018江西五市八校联考)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对

24、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B.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C.不利于新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D.推动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解析徽州之所以出现“田少而值昂”的情形,是因为徽商固守“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价值观念,将大量金钱用来购置土地,而非用于扩大再生产,这必然不利于新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C项正确。答案C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古代城市的演变和江南市镇的特点1.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

25、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核心论点: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以工商业活动为主(经济功能加强);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2.古代城市的演变核心论点:两幅图在城市建设上体现了皇权至上、权力集中的政治理念,是中央集权制在建筑上的反映。从图1唐代坊市的严格限制到图2宋代时间、空间的限制被打破,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削弱,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1.(2017课标全国,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

26、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解析材料“从事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说明很多人发家致富,体现了当时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西汉时期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儒家思想一直奉行重义轻利的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地方豪强控制了郡县,故D项错误。答案C2.(2014课标全国,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27、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据材料“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可知“交子”是为了贸易的方便而产生的一种交易凭证,故A项正确。据“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可知,“交子”产生于前,贸易纠纷产生于后;“不能偿所负”对富商的信用产生了负面影响,降低了富商的社会地位,故B、C两项错误。“交子”的产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而非推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D项错误。答案A考法1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因素【考题1】 (2017课标全国,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

28、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明立意从古代商业发展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抓关键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且相距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清误区本题为图文结合类选择题,难度较大。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比较多,如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国家政局、交通条件、货币的发展、政府政策等。考法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影响【考题2】 (2018吉林重点高中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宋朝)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

29、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1)根据史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12分)(2)根据史料二说明婚恋观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变化的原因。(13分)答案:(1)生产率的提高(或:技术的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2)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原因: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拜金逐利之风兴起;

30、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壮大;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关键信息信息1“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说明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与变化。信息2“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说明明代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婚姻观念的转变,“明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反映了明朝商业发展的冲击。思路点拨本题以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第(1)问,依据史料,从技术、作物品种引进、人口增殖等角度解答。第(2)问原因,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经济、阶层变动、思想变化的层面概

31、括归纳。课时作业(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反映了()A.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 B.坊市结构的变迁C.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 D.市场监管的加强解析据题干可知,汉代“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代“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但都是坊市制度,故选B项。答案B2.(2018重庆一中模拟)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市场交易发展繁荣 B.农产品

32、大量商品化C.专业市场开始形成 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东汉”“北市门、南市门”可以看出,东汉时期的市场交易发展繁荣,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农产品商品化的问题,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时期还并未形成专业的交易市场,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强调的是“市”,并未强调城市功能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A3.(2019湖北武汉起点考试)唐代都城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经常举行“庙会”等流动交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唐代的庙会()A.反映唐代市民文化繁荣 B.展现了城市的繁华景象C.推动市坊制度逐步瓦解 D.为草市活跃提供了条件解析材料“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

33、经常举行庙会等流动交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体现了城市的繁荣景象,故B项正确。答案B4.(2019河北张家口摸底调研)唐代四川、江南是丝织业中心,其丝织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剩余出口。全国有20多个著名窑址,其中广东潮州窑烧制出的陶瓷器,是外销的主要物品。沿海主要港口都有造船工场,能制造出载重量大、适于远航的海船。这些现象表明唐朝()A.产业的区域分工较鲜明 B.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C.手工业技术领先于世界 D.对外贸易成为经济支柱解析据材料“四川、江南是丝织业中心”“著名窑址”“沿海主要港口都有造船工场”可知唐朝地域具有产业特色,故A项正确。答案A5.(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传统

34、的以名贵土特产品和奢侈品为主的贩运贸易,进入宋代后变化加速粮、帛、茶、盐、铁、瓷(细瓷销城市,粗瓷销农村)、纸、糖、什器(生产用具或生活器物)等均纷纷然进入较远距离和较大规模地在地区间流转的商品系列之中。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贩运贸易非常的繁荣B.市场空间限制被打破C.贩运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比例与过去更加不同D.市民阶层扩大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增长解析根据所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市民阶层空前扩大,其生活必需品所需量也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这也是材料中空间贸易在宋代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答案D6.(2019广东百校联考)下面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商税统计情况表。据此可以得

35、出的结论是,当时南方()地区商税户数户均北方3 633 392贯5 676 606640文南方4 114 751贯10 893 968377文全国7 748 143贯16 570 474467文A.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B.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C.农业生产较北方发达 D.人口增长率高于北方解析A选项“已成为”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南方商税、户数均高于北方,但户均远远不及北方,可知南方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而非农业,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南北方户均对比而非人口增长,故D项错误。答案B7.(2019山东青岛学期初调研)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

36、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B.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C.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D.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解析材料“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描述了商品经济发达的景象,故B项正确。答案B8.(2019湖南永州模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这说明明朝()A.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商人的价值取向B.传统观念对

37、商品经济发展有负面作用C.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政治权力对商品经济发展有压制作用解析据材料“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可知传统观念对明朝商品经济发展构成冲击,故B项正确。答案B9.(2019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前中期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洪武八年(1375年)“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明史食货五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洪武实录宣德十年(1435年)“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明史食货五宣德十一年(1

38、436年)“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等不通舟楫之处,各随土产、折收布绢白金,赴京充俸”正统实录A.民众赋役不断增加 B.白银渐趋货币化C.政府强化经济调控 D.纸币退出了市场答案B10.(2018湖南怀化四模)明代后期在景德镇的部分民窑中出现了“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的现象,这说明当时的私营手工业()A.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B.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C.孕育着雇佣劳动关系 D.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解析“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反映了民窑的工人对工场主的人身依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生产规模的问题,故B项错误;“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体现了工人与工场主的雇佣关系,故C项正确

39、;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9河北张家口摸底调研)173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购运南京布(即江南棉布)。乾隆末年,欧美各国购买的南京布已突破百万匹。从乾隆五十一年至道光十三年的48年中,欧美各国进口的南京布总数高达4 460余万匹。这表明当时中国()A.棉布成为大宗出口商品 B.欧洲工业产品受到抵制C.开始了与西方贸易往来 D.棉纺织业占据主导地位解析材料“乾隆末年,欧美各国购买的南京布已突破百万匹。从乾隆五十一年至道光十三年的48年中,欧美各国进口的南京布总数高

40、达4 460余万匹”说明棉布大量出口到国外,故A项正确。答案A12.(2018海南海口模拟)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冶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这可以论证出当时()A.制瓷业专业化程度较高B.制瓷工序繁琐工种混杂C.瓷都景德镇制瓷业发达D.制瓷业已出现雇佣关系解析据材料“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冶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可以得出当时制瓷业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不能说制瓷工序繁琐工种混杂,故A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8安徽江南

41、十校联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材料二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

42、”,“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

43、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15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10分)答案(1)变化:从地域(范围)上看,汉朝丝路从中国出发,主要通向中亚;唐朝丝路覆盖了西亚、南亚乃至非洲东海岸。从内容上看,汉代以商业贸易为主;唐代从商业贸易扩展到文化、民俗、政治、军事、手工业工艺等领域。从对象上看,汉代以西域和中亚地区国家为主;唐朝扩大

44、到南亚、西亚等国。影响:稳定了唐朝西北边疆形势,壮大了唐军实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了唐朝手工业工艺的创新与发展;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2)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国家重视发展对外(丝路)贸易;古代中华文明的先进性与开放包容特性对周边国家地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中外商人对丝路贸易的推动;海陆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14.(2018湖北孝感七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代中国近300年间,经济变迁很大。从明中叶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它的最后阶段,新的经济因素在萌生,传统的封建经济依然顽固。新旧交迭,相互冲突又相互依赖。明代中国的社

45、会经济就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向前发展的。 围绕转变中的明代中国经济,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说明。(12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解析围绕“转变中的明代中国经济”这一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明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答案明代中后期农业有很大进步,由宋代“苏湖熟,天下足”被“湖广熟,天下足”所取代。 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向精耕细作、集约经营方向发展。重视农田水利,从国外引进的甘薯和玉米广泛种植,粮食产量提高。 经济作物的栽培在规模上和品种上都有显著发展。棉花种植的推广,烟草、花生等新品种的引进。 民营手工业中,家庭手工业占相当比重。“买不尽松江布”,苏州“半城皆居机户”。 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江南地区最为典型。 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出现,徽商、晋商等。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新气象,江南和东南沿海某些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