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506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语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

2、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可以太过,可以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这个道理可以拿一个浅例来说明。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

3、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秋柳诗原来是悼明亡的,“南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臣,“西乌”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假使读这两句诗的人自己也是一个“遗老”,他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因为他容易看这两句诗而自伤身世,想到种种实际人生问题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诗的意象上面,这就是说,秋柳诗对于他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往往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

4、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比如人们对裸体照片、裸体雕像和裸体画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是因为照片太逼肖自然,常常像实物一样引起人的实用的态度;雕刻和图画都带有若干形式化和理想化,都有几分不自然,所以不易被人误认为实际人生中的一片段。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造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

5、”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节选自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常常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与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存在分别,原因是一致的。B. 要发现事物本身的美,我们只有摒弃实用的态度,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才能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C. 写实主义的理想在于惟妙惟肖,但是艺术如果只是惟妙惟肖,则易使人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

6、题,反而欣赏不出形象本身的美。D. 王渔洋的秋柳诗中的诗句 “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所体现的美感,只有熟悉历史的明朝“遗老”,才能真正地了解与欣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在文章开头即表明观点,强调艺术和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要欣赏出事物本身的美,需要适当的距离。B. 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举王渔洋秋柳诗的例子,意在证明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C. 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提到裸体雕像和裸体画像,认为雕刻和图画带有若干形式化和理想化,区别于自然,与极端的写实主义是不相容的。D. 文末举蔡琰与杜甫两例,再次强化观点,即主观的情感需要客观化,方

7、能创造出艺术。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美和实际人生之间的距离要适当,距离太远,使人无法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距离太近,则容易使人难以了解、欣赏。B. 如果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就只能引起人的欲念或嫌恶,而不能让人产生美感,这是因为美和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C. 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这是因为极端写实主义只求肖似,而艺术则不然,正因如此,雕像、画像与照片相比更能令人肃然起敬。D. 艺术都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但是只有情感则不能称为艺术。只有对其进行一定的反省,把它加以客观化,才能让情感变为艺术。【答案】1. D 2. B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

8、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中,D项“只有熟悉历史的明朝遗老,才能真正地了解与欣赏”错误。结合原文第四段“他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分析可知,说明遗老能了解其情感,但不一定能欣赏其美感。故选D。【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

9、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中,B项“证明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错误。结合文本第四段内容“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这就是说,秋柳诗对于他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等分析可知,文中举此例,不仅证明了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同时还证明了距离若太近,则容易使人回到现实世界。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

10、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中,A项“距离太远,使人无法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距离太近,则容易使人难以了解、欣赏”说反了。结合文本第三段内容“距离可以太过,可以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这个道理可以拿一个浅例来说明”分析可知,距离太近使人无法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距离太远,则容易使人难以了解、欣赏。C项“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这是因为极端写实主义只求肖似,而艺术则不然”错误。结合第五段“比

11、如人们对裸体照片、裸体雕像和裸体画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是因为照片太逼肖自然,常常像实物一样引起人的实用的态度;雕刻和图画都带有若干形式化和理想化,都有几分不自然,所以不易被人误认为实际人生中的一片段”分析可知,原文只是将裸体照片与裸体雕像、画像相比而得出结论,并不能以偏概全,将这一道理普遍化。D项“只有情感则不能称为艺术”太过武断,原文最后一段为“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故选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血的故事林海音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

12、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

13、,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结果认识了没有?”“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

14、是投进了我的怀抱。”“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

15、都没问过我。”“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硬是要不得!”“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CC,共需300CC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

16、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血交流,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有删改)【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

17、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B. “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C. 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D. 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5. 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答案】4

18、. B 5. 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6. 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事实”;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可显示

19、“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解析】【4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查小说的主题和技巧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A项,彭先生的爱情故事是悲喜剧,不是生动曲折,张医师让彭先生讲故事是为了劝大家验血型。C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错,文中“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但没有这样做,也没有牺牲亲情。D项,“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错,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外省人

20、彭先生与台湾小姐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对话风趣而又细腻。故选B。【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对于这类题目,主要是分析段落的作用。考生需要熟知的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引出下文。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承接上文欲扬先抑的手法,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使结构严谨,含蓄深刻,启发联想,象征、暗

21、示、点名或揭示。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引用或文学性强的语段:创造文化氛围或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分析。写景的语段: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烘托、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表现人物的心情,暗示社会环境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细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本题中,题干问的是“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作用类题目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答题,内容包括强调的内容和对主题情感的作用,形式包括对题目、开头、上文、下文和结尾的作用。这段文字在小说的开头,结构上应该考虑开头段

22、落的作用,主要是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内容上就是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文中:“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伙,”“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话?”“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血交流,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与开头段相照应,点明了大家是外省人,真的是南腔北调听不懂台湾话。【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性试题往往开放性较大,可以任考生任意谈论自

23、己的观点,但是一定要结合文本,不要脱离文本的主题去答题。对于这个题目,考生应先熟知小说标题的一般好处(用意),然后再结合具体的标题进行分析。小说标题的用意如下: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

24、,强化效果”的作用。本题中,题干问的是“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这是对小说标题的考查。首先要表明自己观点,你认为合不合适,然后可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阐述理由。题目是文章的灵魂,“血型的故事”这个题目合适与否,取决于它是否揭示了这个故事的主题。首先我们要先分析“血”的含义,再看“血”与故事中的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都有怎样的联系,如果认为题目合适则要说明小说主题是如何在“血”的基础上展开的。如果认为不合适,则要指出原因,并阐述你的观点。“血”的意义有:“血脉”、“血缘”、“血性”,可与“血型的故事”作比较,看出哪个更合适。文中讲彭先生的恋爱故

25、事,实际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可从这个角度来谈同意与否。文中从劝大家验血开始,中间穿插彭先生的恋爱故事最后以献给老丈人血来化解一家人的恩怨,最后大家也认识到验血的重要性,可以说“血型的故事”是文章的线索与故事整体内容,所以考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谈自己的看法。(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近期,都市情感剧都挺好的热播引发了全民大讨论。究其原因,也许与这部“现象级”电视剧的创作者将人物塑造回归于人本理念核心,将情节构筑扎根于现实主义基础的创作手法不无关系。在人物塑造方面,都挺好以符合人物性格的成长发展和情感转变为戏剧主干,而非以

26、机械性的情节冲突推动故事。在愚昧强势的母亲去世后,除了不得不应付自私虚伪的父亲、愚孝无能的大哥、刻薄暴力的二哥折腾出的“一地鸡毛”,女主角苏明玉还要在情感纠葛、职场纷争间疲于奔命。然而,即便心负童年的阴影羁绊、即使也曾迷惘和失落,苏明玉依旧选择了独立自强、直面困境,在混沌的伦理困局中坚守光明。而剧情矛盾点的设计上,都挺好始终在通过人物引发矛盾的同时,力图以现实主义的主基调将影视剧外的百态人生和社会热点巧妙地刻画交织于光影冲突之中,从而勾勒出具备真实的时代轮廓和讨论空间的艺术场域。实际上,无论是电视剧、电影还是小说或戏剧,现实主义文艺作品的虚构故事背后,那些真正引发观众悲欢共鸣的泪点和笑点,往往

27、是值得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警醒和反思的情感纽带所在和人性矛盾关隘。在融媒体时代,将时代艺术之光与主流风尚相结合,创作出令青年受众同样喜爱的文化趣味,全面洞悉新时代的社会现实,仅仅是都挺好还远远不够。任何一部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中,精湛的拍摄技巧和跌宕的情节设计固然重要,然而饱满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更不可或缺。(选自光明日报2019-04-03,有删改) 材料二: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最初认知和感受的世界,你的原生家庭是怎么样的,你对世界的认知可能就是什么样的。都挺好进入了对原生家庭的深入剖析。不少女性观众对苏明玉这个角色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有些男性观众也从苏明哲、苏明成的性格悲剧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像

28、苏家这样的原生家庭其实并不鲜见。问题是,我们该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可能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苏明玉为我们做的一个极好示范是赶紧断奶,尽快实现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只有这样,才能早日从原生家庭解脱出来。但经济独立了,是否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割裂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事实上,我们难以与原生家庭割裂物质上的割裂可能还更容易,精神上的割裂更困难。(选自澎湃新闻2019-03-04,有删改)材料三:跳出电视剧集的本体而论,都挺好在此时出现并收获不少好评的意义,或许还在于:它印证着艺术创作审美及其背后折射的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曾几何时,家庭题材剧集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强调统一与和谐,强调父母对子女、个人对家庭的付出,乃至不和

29、睦、不融洽的元素往往在创作中被定义为负面、消极的剧情动因,是最终必须要被消解掉的。而在都挺好的叙述中,我们却发现,家庭问题中那些不和谐的音符可能是中性的、可能是有情可原的,并且可能是更符合客观存在的。家庭题材剧的主旨内核在都挺好中开始有从“整体利益”向“个体感受”松动的倾向,这也是一种创作进步的象征,它意味着,新生代的创作者与观看者都逐渐看清、接受并重视“独立个体”的意义。而当每一个独立个体的需求能被看到且能被尊重时,“家庭”的意义也许将会更立体、更丰富、更现代。此外,通过观众评论都挺好时发出的“求编剧不要强行给大团圆结局”的呼吁,我们也能捕捉到大众对于家庭题材类电视剧欣赏观念转变的信号。近年

30、来国产家庭剧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虽然电视剧集作为大众娱乐产品的属性并未改变,但大环境的观赏水准和评价体系与过往早就不可同日而语。在家庭剧普遍性花团锦簇的大团圆结局中,开始有观众期待有更多留白、有更多其他不同的剧集收束方式。这是观众审美观念的成熟,亦是对创作的鞭策与挑战。(选自北京日报2019-03-15,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都市情感剧都挺好能够引起强烈的社会效应,完全归功于该剧的创作者独特的创作方法将情节构筑扎根于现实主义基础。B. 现实主义文艺作品中故事情节是可以虚构的,但是那些真正引发观众悲欢共鸣的泪点和笑点,都是值得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警醒和反

31、思的情感纽带所在和人性矛盾关隘。C. 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当所有的独立个体的需求能被看到且能被尊重时,“家庭”的意义就一定更立体、更丰富、更现代。D. 女性观众都能对苏明玉这个角色有强烈的情感共鸣,男性观众都能从苏明哲、苏明成的性格悲剧里看到自己的影子。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三中,作者认为,都挺好在此时出现并收获不少好评的意义就在于印证着艺术创作审美及其背后折射的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B. 都挺好体现出家庭题材剧的主旨内核开始有从“整体利益”向“个体感受”松动的倾向,这也是一种创作进步的象征。C. 苏明玉的经历告诉人们,只要实现了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就能早日从原生

32、家庭解脱出来。D. 在材料一中,作者认为衡量一部影视艺术作品是否优秀,精湛的拍摄技巧、跌宕的情节设计、饱满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同等重要。9. 以上三则材料中,光明日报 澎湃新闻北京日报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B 8. B 9. 材料一侧重从文艺创作的角度探讨都挺好热播的原因;材料二借助都挺好分析了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对人的负面影响;材料三侧重探讨都挺好广受好评的意义。【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

33、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完全归功于”错,结合“也许与这部现象级电视剧的创作者将人物塑造回归于人本理念核心,将情节构筑扎根于现实主义基础的创作手法不无关系”分析可知,原文只是推测。C项,“就一定”错。结合“而当每一个独立个体的需求能被看到且能被尊重时,家庭的意义也许将会更立体、更丰富、更现代”分析,选项忽视了原文的“也许”。D项,“女性”和“男性”错。结合文本内容“不少女性观众对苏明玉这个角色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有些男性观众也从苏明哲、苏明成的性格悲剧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分析可知,原文中分别是“不少女性”和“一些男性”。故选B。【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

34、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就在于”错。结合“或许还在于:它印证着艺术创作审美及其背后折射的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分析可知,原文只是说“或许还在于”。C项,“只要就”错。结合文本内容“尽快实现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只有这样,才能早日从原生家庭解脱出来”分析可知,“只要就”表述绝对化。D项,“同等重要”错,结合“任何一部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中,精湛的拍摄技巧和跌宕的情节设计固然重要,然而饱满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

35、思想内涵更不可或缺”分析可知,“同等重要”于文无据。故选B。【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材料一,结合“近期,都市情感剧都挺好的热播引发了全民大讨论。究其原因,也许与这部现象级电视剧的创作者将人物塑造回归于人本理念核心,将情节构筑扎根于现实主义基础的创作手法不无关系”“在人物塑造方面,都挺好以符合人

36、物性格的成长发展和情感转变为戏剧主干,而非以机械性的情节冲突推动故事”“而剧情矛盾点的设计上”等分析可知,侧重从文艺创作的角度探讨都挺好热播的原因;材料二,结合“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最初认知和感受的世界,你的原生家庭是怎么样的,你对世界的认知可能就是什么样的”“我们该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可能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等分析可知,借助都挺好分析了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对人的负面影响;材料三,结合“跳出电视剧集的本体而论,都挺好在此时出现并收获不少好评的意义,或许还在于:它印证着艺术创作审美及其背后折射的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通过观众评论都挺好时发出的求编剧不要强行给大团圆结局的呼吁,我们也能捕捉到大众对于家庭题材类

37、电视剧欣赏观念转变的信号”等分析可知,侧重探讨都挺好广受好评的意义。【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

38、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廉颇蔺相如列传选段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 璧却立,倚柱

39、,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张衡传选段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

40、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B. 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C. 拜送书于廷 权移于下D.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衡常思图身之事11. 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璧有瑕,请指示王。译文:璧上有些斑点,请让我指给大王看。B. 相如因持 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译文:相如于是手持璧退后

41、几步站定,背靠着柱子,因愤怒,头发竖起,冲动了帽子。C.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译文: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讽谏评议皇帝身边的人。D.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译文:(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12.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廉颇蔺相如列传选段中,蔺相如强调了赵王在献给秦王和氏璧这一件事情上诚意,与之相反,秦王却在此表现得甚为傲慢,在得到和氏璧后,将它交给嫔妃及侍从看,完全看不出交换的诚意。B. 廉颇蔺相如列传选段通过对蔺相如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表现了蔺相如的聪明机智;同时,蔺相如在朝

42、廷上怒斥秦王,借赵王的举动来反衬秦王的失信,这有表现了他勇敢无畏的一面。C. 张衡传选段交待了思玄赋的由来,当时政治昏暗,宦官专权,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在这一段中作者批判了张衡明哲保身、谨小慎微的一面。D. 张衡传选段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这里描写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形象。【答案】10. C 11. C 12. C【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连词,用来。B项

43、,连词,就。D项,助词,的。C项,介词,在;介词,到。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C项,讽议左右: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

44、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C项,这一段表现了张衡小心谨慎、心思缜密的性格特征,“作者批判了张衡明哲保身、谨小慎微的一面”的说法有误。故选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

45、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如本题C项这一段表现了张衡小心谨慎、心思缜密的性格特征,“作者批判了张衡明哲保身、谨小慎微的一面”的说法有误。【参考译文】秦王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高兴极了,把璧递给宫中美人以及左右侍从们看,大家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池抵偿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去说:“这宝玉有点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蔺相如于是握着璧后退几步,靠殿柱站着,气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的大臣来商议,都说:秦

46、王贪婪,仗着他势力强,用空话来诈取宝玉,那些说要交换的城池恐怕得不到手。商量不打算给秦国和氏璧。我以为普通人交往尚且互不欺骗,何况大国呢?而且为了一块宝玉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不好。于是赵王就斋戒了五天,派我来献和氏璧,在朝廷上亲自拜送了国书。为什么这样呢?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现在我来了,大王只在一般的宫殿上接见我,态度十分傲慢;得到了宝玉,把它传给美人看,用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没有诚意把城池交给赵王,所以我又把宝玉取回。您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脑袋今天就与和氏璧一齐在柱子上碰个粉碎!”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

47、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

48、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梅长公传钱谦益公讳之焕,字长公,黄之麻城人。其先,宋宛陵先生后也。公十岁丧父,从其母刘,居东山之沈庄,日课书盈寸。倜傥雄俊,异于凡儿。年十四,为诸生。台使者按部阅武,骑马横绝教场,使者怒,命与材官角射,执弓腰矢,射九发连九中,中辄一军大呼以笑。长揖上马径去,使者不怿而罢。万历癸卯,与应山人杨涟同举于乡,以功名节义相期许,盱衡扺掌,视举世无如也。甲辰举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高阳孙少师以史官同馆,性严重,不可一世士,独推重公。公在馆中,语则矫尾厉角,坐则掀髯摇扇,视馆阁诸公低头缓步,恒目笑不自禁也。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疏

49、屡上,不见省。部党角立,如敌国不相下。一无所附离,每有封驳,恒两非之。其大指务在破私交,绌党论,矫时救弊,爱惜人才而已。居六岁,出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惠狱多冤结,拷一连十,累岁不得决。闭门周视案牍,期旦日会堂下,据案呼囚,明举其刑书云何,据几决遣,狱成于手中,奄忽如神。宦家子依倚父势,恣为奸利,禽治之不可得。使人晓谕其父:“若欲其子出而生乎,抑匿而死乎?”其父大寤,听其子就理命。冤民如墙而立,占人田园若干,攫金钱若干,以次质对,尽反其侵掠,则缚狠子痛箠之曰:“用以谢乡人,并以谢而父也。”卒自刮磨为善士。海寇袁八老掠潮杀守吏,潮非公所部,自请往剿。严兵扼海道,绝馈运,断樵汲,散免死牌数千

50、,首服者接踵。八老窘迫,乘潮夜遁,乞降于闽。公督学山东,八老率舟师援辽,谒公于登。公语之曰:“海上之役,不得望见颜行,今何以在此?”八老泥首谢曰:“畏公天威,是以走闽,今日敢不为公死乎?”公文人不便武事,其为剧寇畏服如此。其视学,阔略教条,谢绝请寄,考课之暇,进诸生而教诫之。贤者降阶执手,重以慰藉;不类者嚼齿唾骂,申以夏楚。诸生始而骇,中而服,久而歌思颂慕,咸以为师保父母也。(节选自牧斋初学集)注夏ji楚,古代学校体罚越礼犯规者的两种用具。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使者不怿而罢 怿:喜悦B. 一无所附离 离:违背C. 并以谢而父也 谢:谢罪D. 重以慰藉 重:加上1

5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倜傥雄俊,异于凡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冤民如墙而立 去今之墓而葬焉C. 今日敢不为公死乎 不足为外人道也D. 不类者嚼齿唾骂,申以夏楚 又重之以修能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梅长公年幼丧父,随母家居。他文武兼修,每天坚持研习的书有寸把厚,与教场的材官比赛射箭,他九发连中。B. 梅长公应举时,与杨涟志同道合,经常以功名节义互勉。后来在翰林院供职时,眼界极高的孙少师却惟独推重他。C. 梅长公潮州平乱时,一方面断绝了海寇的粮道,一方面给前来自首者发放免死牌,结果袁八老不战而溃,俯首谢罪。D. 梅长公任广

52、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时,将数年不决的案件很快判定,又促使久抓不获的官宦子弟自首,接受惩罚。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13. B 14. D 15. C 16. (1) 梅公不满当时的朝政,慷慨激昂想要有所作为。(2)越过其他的国家把远方的国家作为自己的边邑,你知道这样很难,为什么要灭亡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3) 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实词意义的

53、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本题中,B句译为:梅公哪方也不依附。离,依附。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虚词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本题中,D介词,用。A项,介词,跟/比。B项,连词,修饰/顺承。C项,介词,替/向。D项,两个都是介词,用。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本题中C项,“梅长公潮州,俯首谢罪”错,原文“公督

54、学山东,八老率舟师援辽,谒公于登。公语之曰:海上之役,不得望见颜行,今何以在此?八老泥首谢”,袁八老俯首谢罪,不是在潮州,是在登州。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中,第一句,“扼腕”,不满;“慨然”,慷慨激昂;“建置”,有所作为。译为:梅公不满当时的朝政,慷慨激昂想要有所作为。第二句,鄙,把作为自己的边邑;焉用,为什么要用;亡,灭亡;陪,增加。译为:越过其他的国家把远方的国

55、家作为自己的边邑,你知道这样很难,为什么要灭亡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第三句,所以的原因;遣,派遣;将,将士;备,防备;盗,名词;非常,意外事故。译为: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

56、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参考译文:梅公名之焕,字长公,黄州麻城人。他的祖先,是宋朝宛陵先生(梅尧臣)的后人。梅公十岁时父亲去世,他跟随母亲刘氏住在东山的沈庄,每天研习的书文(摞在一起)超过一寸厚。他为人洒脱,英武雄壮,不同于普通的孩子。梅公十四岁时就成为生员。某台使巡视部属,检阅武事,梅公骑马横穿教场。使者大怒,命令梅公与武士比赛射箭。梅公手里拿着弓,腰上挂着箭,射九发连中九发,每射中一次,整个军队总是大呼

57、而笑。梅公作了个长揖后上马径自离开,使者虽不高兴也只好作罢。万历癸卯年,梅公与应山人杨涟在乡试中一同中举,二人用功名节义来相互勉励,扬眉举目,击掌而谈,认为世上没人能比得上他们。甲辰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高阳的孙少师凭借史官的身份与梅公同在翰林院任职,他性情严肃稳重,看不上天下的士人,唯独推许尊重梅公。梅公在翰林院中,说话时锋芒 露,坐着时也谈笑风生,看到翰林院众同僚低着头慢步走,总是忍不住眉开眼笑。梅公不满当时的朝政,慷慨激昂想要有所建树。他多次上书,没有被关注。当时朋党对峙,就像敌对的两个国家,争执得不相上下。梅公哪方也不依附,每遇到封还诏敕的情况,梅公总是批评双方。他的主要意图在

58、于破除私下勾结,废除朋党之间的争论,矫正挽救时弊,爱异人才罢了。过了六年,梅公出京担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惠州的案件多有冤屈,审讯一件案子就会牵连到十件,多年得不到决断。梅公闭门仔细察看案卷,约定第二天当堂会审,按案卷传呼囚犯,根据刑法条文一一说明,当堂审判发落,案件随手判决,快速如神。一个官宦子弟依仗父亲的势力,肆意干坏事谋利,官府想要捉拿惩处他,却抓不到他。梅公派人告知他父亲:“你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出来(自首)活下来呢,还是想让他躲起来(直到被抓)被判死罪呢?”他的父亲幡然醒悟,听任他的儿子顺应法理,听凭天命。受冤的百姓像一堵墙站着,控诉他霸占别人的田地多少,夺取钱财多少,依次和他对质

59、。梅公把他侵犯掠夺的财产全部返还给百姓,捆住这个坏小子鞭打他说:“以此向乡人谢罪,并向你的父亲谢罪”官宦之子最终自我磨砺,成为好人。海盗袁八老抢掠潮州杀死了守吏,潮州不是梅公管辖的地方,梅公主动请求前往剿匪。他派重兵据守海路,断绝了海盗的粮食物资运输,散发了几千块免死牌,投降服罪的人一个接一个。袁八老处境困窘,乘着涨潮在夜里逃跑,到闽地请降。梅公到山东任督学的时候,袁八老率水军增援辽东,在登州拜谒梅公梅公对他说:“海上的那次战役,没能够看到你的行踪,今天怎么在这里了?”袁八老顿首至地谢罪说:“当时害怕您的威严,因此逃到闽地今天怎么敢不为您而死 呢?”梅公是文人,不熟习军事,但他还是被大海盗如此

60、地敬畏服从。梅公考察学政的时候,不讲究教条,谢绝任何请托,考核空闲之时,召来生员教育劝诫他们。对于有出息的学生,他走下台阶握住对方的手,并加以慰问。对于不成器的学生,他咬牙痛骂,甚至用体罚的方式来训诫他们。生员们刚开始很害怕,过了一阵子就心服口服了,时间长了就歌颂思慕梅公,都把他当作老师和父母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是“_,_。”(2)琵琶行中以环境从侧面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_,_。”(3)诗经氓一诗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_,_。

61、【答案】 (1). 惟草木之零落兮 (2). 恐美人之迟暮 (3). 东船西舫悄无言 (4). 唯见江心秋月白 (5). 女也不爽 (6). 士贰其行【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惟、暮、舫、唯、爽、贰。【点睛】复习名句默写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如:“为人性僻耽(d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

62、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 (3)边诵边写。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 (4)规范书写。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5)看清要求。高考名句填空要求是“任选句”,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全答,阅卷时以前句中答对的句数计分。所以考生答题时首先一定要看清默写要求。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而听细

63、说,欲诛有功之人 细说:详细说明B. 赵王鼓瑟 鼓:击鼓C.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暴:显露D 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断绝【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常见实词是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应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需要掌握方法,能够迁移课本知识,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本题中,A项,“细说”,奸细小人的谗言,译文:却听信小人的谗言,想要诛杀有功的人;B项,“鼓”,动词,弹奏、敲击,译文:赵王弹奏瑟;C项,“暴”,显露,译文:因此,周

64、蓼洲先生,他的忠义显扬于朝廷;D项,“绝”,跨越,到达,译文: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故选C。19.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去今之墓而葬焉B. 貌恭而不心服C.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D. 晋军函陵【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析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词性,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本题中,A项,“墓”,名词作动词,修建坟墓;译文: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B项,“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译文: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C项,“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译文:买下五个人的头并用木

65、匣装起来。D项,“军”,名词作动词,驻军。译文:晋军驻扎在函陵。故选B。20.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A. 客何为者B.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 客有吹洞箫者D.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句式的能力。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本题中,例句“不易其志”修饰“缙绅”,定语后置句,应是“能不易

66、其志缙绅”。句子翻译为:不改变自己志行节操的官员们;A项,宾语前置句,“何为”,宾语前置句,应是“为何”。句子翻译为:客人你是干什么的;B项,判断句,句末“也”表判断。句子翻译为:樊哙是刘邦的护卫;C项,定语后置句,应是“有吹洞箫客”。句子翻译为字:有吹洞箫的客人;D项,省略句,“以(之)为”,省略句。句子翻译为:若舍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故选C。2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B. 独五人之皦皦C.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需注意,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

67、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本题中,A项,无通假字;译文:当然发誓时是多么诚恳,没想到他反悔了。B项,皦通皎;译文:唯独这五个人声名显赫。C项,已通矣,表感叹;译文:如今已经年老体迈,没有能力再做事情了。D项,倍通背,背弃,背叛;希望你详细地(向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的。故选A。【点睛】通假字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本字具有或同音或音近的关系,即音同(近)通假;从字形上看,通

68、假字或本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傍。由于汉字中形声字占的比例极大,通假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通假多见于形声字。即形似通假。2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自以为得其实B.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C. 以其无礼于晋D.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A项,“其实”,古义:那事情真相;今义:实质上。译文:自以为得到了实际的根据。B项,“可以”,古义:

69、可以用;今义:能够。译文:估计元军方面也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言语说动的。D项,“亲戚”,古义:父母兄弟;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及成员。译文:我远离亲人来为君做事,是因为仰慕君的高尚品德。C项,“无礼”古义今义一样,没有礼貌。译文: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故选C。【点睛】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古今异义常见的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词义扩大就是某些词原来应用的范围比较窄,原有意义比较狭窄,后来它应用的范围变得宽泛了,意义也有所发展了。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

70、大,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词义转移就是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新词产生后,旧词就不存在了。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词义强化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感情色彩变化指有些词,古今意义的不同,不仅表现在范围的变化,而且在感情色彩上也有差别。或者是褒贬意义的不同,或者是词义轻重的不同。四、名著阅读(5分)23.补写下列三国演义经典情节中的人名。(1)_单骑救主 (2)_断喝长坂桥(3)_舌战群儒 (4) 群英会_中计(5)_温酒斩华雄【答案】 (1). 赵子龙

71、 (2). 张飞 (3). 诸葛亮 (4). 蒋干 (5). 关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补写下列三国演义经典情节中的人名”,然后分析题干所给的要求,根据平时的积累回答情节中涉及的人物。本题中,单骑救主的是赵子龙。断喝长坂桥是张飞。舌战群儒是诸葛亮。群英会蒋干中计。温酒斩华雄关羽。五、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四季的更迭变化,令自然万物异彩纷呈;生活的境遇变迁,令生命成长丰富充盈。发现你身边的“变”,感悟“变”带来的启迪。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72、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答案】例文勇于突破,改变自己 面对改变,我们时常会觉得有些不习惯,或者感觉有些压力,甚至是恐惧,可是我要告诉你:这正是你成长的时刻! 如果你不想接受这些不习惯或者压力,那么就去做你原来一直都在做的、一直都习惯做的事情,当然你也将一直是过去的你。若想要真正成长,那就要突破舒适的范围,也就是要暂时的失去安全感所以,当你感觉自己有些不习惯,有些紧张或者压力甚至是恐惧的时候,起码要知道,你正在成长 她离开办公桌,复印了一份资料,不过3分钟时间,一只蚂蚁爬上了她刚买的黑森林蛋糕。 那蛋糕是她的午茶点心,这下享用的兴致全无了。 她拿起叉子把蚂蚁取出,然后质问它为什么

73、破坏她的好心情。浑身沾满奶油的蚂蚁慢条斯理地回答:“我饿了,被蛋糕的香味给吸引过来。“蚂蚁又说:“我的食量小,吃不了多少,给我一小角蛋糕,就够了。”她听了更是火大,不顾形象,指责它:“你的身份哪配跟我一起吃相同的东西?“” 她告诉蚂蚁,它应该去找残余的食物,怎么可以堂而皇之与她分食。蚂蚁说:“我有我的人格,不想卑微地讨生活。”蚂蚁一脸委屈地向她说道,它想出人头地,可是天生的不平等,教它只能不起眼地过日子可是它的确不想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所以才选择到这陌生且危险的城市。 经它这么一说,她心软了:“你不怕无法适应?”她怀疑。“只有做过了,才知道怎么回事。光是害怕,有什么用!”蚂蚁又接着说,它不觉得

74、它的人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它相信它的生命充满了无限可能。 她不发一语,心情顿时复杂起来。这些年,她最大的困境,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却始终未曾付诸行动,她不懂为何迟疑,或者应该说,她怕改变。 然而,胆小的人,注定要失去生命中的种种精彩与美丽。因此,她只能原地打转,也许不会更坏,但也绝对不会更好。 回过神,她有了新的决定,同时准备把整块蛋糕送给蚂蚁。蚂蚁谢绝了她的好意,它说,它已经尝过滋味,想再去试点别的。 而她,一个新的生命规划已经成型,蓄势待发。 要想获得新生活,就必须改变自己,勇于突破,而不能总是原地踏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

75、,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本则材料的关键句是“发现你身边的变,感悟变带来的启迪”。【审题】自然界有四季的变化,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是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生生不息;生活中,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不断变化,让生命的成长更坚实和充盈。科技的飞速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思想的不断进步,无不改变着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作文时,需要结合现实,从“变”的角度进行分析。参考立意:改变是一种突破。“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变”让生活丰富多彩。可用素材:我们决定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我们选择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身的发展。改变,也是一种美。是谁在问

76、征夫路?又是谁在恨晨光熹微?是你,陶公,陶渊明。厌倦的官场上的世俗,厌倦了为五斗米折腰的小人,陶公,你。选择了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向,既然适应不了官场上的世俗,你改变了自己的方向,选择隐退江湖,选择了悠然见南山的志趣。陶公,你是明智的,既然选择不了官场,那就改变人生的方向,改变自身的志趣,改变生活的场景,让自己活得更快乐,更悠然,更自得。是谁在高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你,青莲居士,李白一心向仕的你失意于官场,但你并没有执着下去,而是选择改变自己的生活场景,改变自己的志向之地。此后,你放情与山水间,游览祖国的大好山河,任自己放声高唱,挥笔洒脱,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千古绝唱。是的,你选

77、择了改变,才有了后来的诗仙李白,才有了你的洒脱。鱼儿被海啸卷上来,没有丧气,改变了自身的生活方式,改变了自身的结构,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下去,改变,也是一种美,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新CC的首次登场并没有获得满堂彩,更多的消费者认为“曾经的最美大众车”一去不复返。如今,一汽大众新CC改变了消费者对大众品牌实用化的印象,与欧洲同版的设计不再是以线条取胜,更增添的是一份风韵优雅,成为轿跑车中的人气选手。一汽大众新CC不走寻常路的改变则印证了改变是一种突破!参考结构:开篇点题,引出面对改变或许不习惯。但这正是成长的时刻。正反对比变与不变的结果,引出改变的好处。叙述“她”的故事,与一个蚂蚁对话的想象故事,暗示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哪怕自己是渺小的。总结改变自己要有所突破,不原地踏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