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塑人者必先塑己摘 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承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其中三个“塑造”凝练出教育最深层价值是育人。塑人者必先塑己,育人者必先自育、成人者必须自成,通过自我塑造,方能成为学生欢迎的“四有”好老师。关键词 教师“三个塑造”自我塑造“四有”好老师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塑人者必先自塑、育人者必先自育、成人者必须自成。”这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特别强调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办好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
2、先生。在开展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承担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1 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以教师为本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荀子大略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吕氏春秋劝学中提出疾学在于尊师,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北宋李觏在其广潜书中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韩愈在师说中提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元朝关汉卿提出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康有为在政论集在浙之演说中提出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在传统文化的渲染中,形成了人人尊师的氛围,如张良拜师、李世民教子尊师、程门立雪、开国领袖毛泽东尊师若父、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至今仍在传颂。教
3、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强国之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习近平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中强调教育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每一个公民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个人梦想的实现,根本靠教育。教育是国家大计,也是民生之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同志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靠教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兴国必先
4、强师,国家兴衰,在于教育,在于教师,广大教师是培养这批主力军的引路人与铺路人,应努力引导学生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想相结合,引领学生勇做时代的开拓者、奋进者,培养学生炼就过硬本领,成为梦想的寻梦人,追梦人和圆梦人。可见,教育大计,教师责任重于泰山。2 教育的着力点: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教育的初心在于育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下,部分教师背离教育初心值得警惕。正如 2018 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所说“一部分教师认认真真培养自己,稀里马虎培养学生”。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这是教师职业的根本要求,教师不仅负责传授给学生知识
5、,还负责教会学生做人。当前我们应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更加注重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塑造灵魂。“魂者,器物之统摄也。国无魂不强,人无魂不立,灵魂作为人的内在属性,涵盖精神,思想、感情等方面,是精神世界的主宰。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铸魂育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立德铸魂、塑造精神的职责,而塑造灵魂即培养有科学信仰、有精神追求的时代新人。塑造生命。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提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何助力学生在短暂的生命中绽放出璀璨光芒,实现自我价值?教师在塑造学生精神生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精神生命的内在超越就是通过教师
6、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知,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使学生体验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真谛,引领懵懂无知的学生在实践中突破自我,实现精神生命的回归,培养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做一个不断攀越人生高峰的人。塑造新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新时代教师的重大使命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激励学子将自我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掌握
7、真才实学,做好本职工作,练就过硬本领,培养成为求真、笃行的时代新人。3 塑人者必先塑己3.1 教师的角色革命:筑梦人、引路人、系扣人、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称谓来表达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将师德师风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一直以来都被誉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职业。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变革,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变自我角色,从教育教学的主讲人、权威者转变为打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队”的筑梦人,帮助学生点燃梦想,做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引领者,做
8、学生健康成长,锤炼品格、学习文化、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炼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强化使命担当的系扣人,做有大格局、大学识、大技艺的大先生及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3.2 自我塑造:奋力争做“四有”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4 年教师节提出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以简洁深刻的语言激励广大教师努力走好从人生存在到精神自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新时代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教师,自身要有坚定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才有可能为社会、为民族培养出栋梁之材。其次
9、,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礼记文王世子提出“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作为教师,不仅以德立身,而且要以德立教,用高尚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達到言传身教的效果。再次,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为教师,自身要有丰厚的知识功底,大胆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淀。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是征服学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前提,是教书育人的资本。通过学习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将“窄路”走宽,将“旧路”走新,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最后,必须具备饱满的仁爱之心。仁爱之心是一个
10、好老师必备的内在修养。孔子曰,仁者,爱人也。作为教师,自身要有博大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新时代教师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成长,用仁爱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用平等的姿态去尊重学生,广阔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真诚去爱每一个学生,才会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才会在师生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四有”标准就如同给教师的四面镜子,每位教师都要站在这四面镜子前面照一照,才能正衣冠、明得失、知方向。3.3 自我革命:嬗变与超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首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的需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立足点,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
11、会主义接班人。其次,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在互联网+时代,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提升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逐步打破传统的“教”与“学”,提倡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学习需求为立足点,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优化教学设计内容。最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勤思考,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应新时代要求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将互联网融入教育教学。首先,利用互联网推动新教师教学。坚持以“学”为中心,以“教”为导向的教
12、學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意识,“互联网+”时代的新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我知识素养,另一方面应变知识教学为思维教学。树立多元、共享、开放、创新的信息化理念,培养师生平等交流意识,形成开放式教学环境,加强师生合作,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其次,利用互联网丰富教学内容。利用互动课堂教学平台,将新颖素材、漫画视频、教学录频、音乐融入教学中,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展。将学生需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分析学生的个性需求,根据学生兴趣需求设计个性化教学内容,模拟个性化教学环境,做到因材施教。增加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在互联网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
13、合,融入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使教学内容适应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再次,采用互联网互动式教学。结合课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将相关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线上平台发送,要求学生寻找相关资料,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针对线上平台发送问题,利用互联网进行互动抢答、小组讨论,闯关竞赛,补偿式训练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让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变得活起来。教学后,教师加强与学生的线下互动,与学生保持实时联系,及时安排课后复习,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机制及路径研究”(
14、XGH19227)。作者简介:徐作明(1975),男,陕西石泉人,西安思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谭敏(1992),女,陕西洛南县人,西安思源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参考文献1 俞志慧.荀子大略为荀子读书笔记说J.文学遗产,2012(01):141-145.2 霍有光.吕氏春秋的科技思想史地位J.秦文化论丛,1996:162-177.3 董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是论点吗J.语文学习,2017(07):37-39.4 王俊成.抓好基础教育,为国育才,为民谋福J.北京人大,2019(02):59.5 李树春.把“
15、有灵魂”融入血脉N.人民武警报,2015-04-16(003).6 董志翘.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比数”新解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04):64-67.7 田梦珊,陈树文.简论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J.南方论刊,2019(05):4-7.8 潘玉驹,王中对.高校师德建设的五个着力点J.人民论坛,2018(34):130.9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10王雅菲,苏晓萍.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青海日报,2019-06-03(010).11党怀兴.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的教育思想,着力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J.当代教师教育,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