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395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5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7页
第27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8页
第28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9页
第29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0页
第30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1页
第31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2页
第32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3页
第33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4页
第34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5页
第35页 / 共36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6页
第36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州市外国语学校 20162017 学年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九)高三语文试题命题:郑孙翼审核:蒋冰冰校对:夏广达2016/12/21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总分:150 分 说明:本试卷分为卷与卷两部分,请将 1-3,10-12,17-19 题答案涂在答题卡1-9 题位置上,其余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第卷(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五四”运动以来,几乎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 尚。以前在比较研究中有一种强人政策,即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的糟粕相比,以显 示自己文化的优越性

2、,英国人在比较英国文化与德国文化时常这样做,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 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也用这一方式。比如,尼采说英国文化是懒惰的猪猡文化,英国学者 则说德国文化是浪漫的、非理性的。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不用强人政 策,而用矮人政策,即以自己之糟粕与外人之精华相比,越比越矮。胡适把中国文化简单概 括为裹小脚加鸦片烟,西方文化则被他简单地概括为民主、科学、自由、人权。鲁迅认为中 国国民性是奴性,而西方人的反抗心理则是其个人独特个性的表现,竞争说明其社会年轻, 充满活力。自全盘西化的口号提出后,有一个信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腐朽的封建文化, 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不可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引导

3、出源头活水,真正能救中国的文化、价值 只能来自西方,这是当时第一流的知识分子的共识,包括社会主义者陈独秀、自由主义者胡 适,还有无政府主义者,乃至大文豪巴金、鲁迅。“五四”时期,这些文化激进主义者都是 忧国忧民的爱国者,认真地反省民族文化的弱点,抨击民族灵魂中的缺陷也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有些人却采取了十分情绪化的偏颇态度,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时,掺进非常严重 的自贱自虐心理,觉得自己的民族什么都不如别的民族,从而产生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文 化激进主义者遂转变为民族虚无主义。任何文化,既有相似性一面,又有民族性一面。不同的民族文化,原本应当相互尊重, 相互吸纳,因为任何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

4、的结晶。但是 19 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却流行 一种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优越论,甚至像黑格尔这样的大学者,也是欧洲中心主义者。 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序言中就说:“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 是一张白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 正是基于这种文化理念,在外国人的著作中,对中国人的民族个性有许多丑化的描述。文化发展繁荣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我们应 该积极吸收,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如果没有全球意识,就不可能站在全世界的 高度来看文化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也就不可能反映时代要求,从而就会游离于当代人类文化发展

5、的轨道之外,这样的文化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但是,吸收外来文化,绝不能人为地斩 断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样做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认为对待传统文 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是十分错误的,十分有害的。继承与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不是对传统一味顶礼膜拜,奉若神明。而应该用科 学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它,分析它,批判地继承,积极地发展,这才是新世纪炎黄子孙应 该持有的正确态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五四”运动以来,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甚至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在比较研究中也用矮人政策。 B.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

6、英国文化作比较时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的糟粕相比,以显示自己文化的优越性,这是比较研究中的一种强人政策。 C.自全盘西化的口号提出后,第一流的知识分子达成共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生命力,真正能救中国的文化、价值只能来自西方。 D.在继承与发展本民族文化时,我们既应该坚决摒弃对待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又应该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外国人的著作中,对中国人的民族个性有许多丑化的描述,这与“五四”以来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用矮人政策来比较中外文化密切相关。 B.“五四”时期第一流的知识分子以本国文化之糟粕与外国文化之精华相

7、比,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时失之偏颇。C.19 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流行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优越论,对其他民族文化缺乏 尊重,没有看到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这是很狭隘的。D.对本民族文化批判地继承、积极地发展,这不仅应是新世纪炎黄子孙应该持有的态度, 也应是全世界各民族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文化都是精华与糟粕共存,无论是比较研究中的强人政策还是矮人政策,均为对待文化的非理性、非科学态度,我们在这一点上应当保持清醒头脑。 B.陈独秀、胡适、巴金、鲁迅等无疑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但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

8、化时有非常严重的自残自虐心理,总觉得自己的民族不如别的民族。 C.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话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这既说明世界文化史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是空白,也说明欧洲中心主义对恩格斯有影响。 D.中国传统文化倡导谦和、礼让,西方文化主张竞争、反抗,这既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西方社会年轻、充满活力,中国社会发展缓慢、落后的原因。(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我是天生的诗人施立松 邵洵美生于豪富之家,祖父邵友濂是清廷一品大员,外祖父盛宣怀是清末首富。19 岁那年,邵洵美进入剑桥大学读书,原本学习政治经济学,因喜爱文学,转而研读英国文学。 混乱纷争的时代,邵洵美仍一味吟风

9、颂月,追求唯美。在他眼中,艺术是自由、是奢侈、是繁荣,是灵魂在欢乐中的跃动。他写诗,要写在没格子的白纸上,字迹秀丽,行列清 晰,匀称洁净,甚至可直接付印。他的英式诗风,诗句唯美,色彩斑斓。邵洵美因此被冠以 “唯美主义诗人”的称号。但邵洵美对自己的诗作成就不太在意,只是享受读诗和作诗的乐 趣。邵洵美向往法国的文学沙龙,他特意将书房布置成“花厅”(邵洵美对沙龙的雅称), 供朋友们聚会。他还发文呼吁:“但愿我国诸交际领袖,把麻将扑克的约会,易为文学的谈 话,则真正的文艺复兴,不难实现也。”他决定“以身试法”,培养“附庸风雅”的风尚, 自己做起“花厅先生”。当时,中国这样的“文艺客厅”少得可怜,有名气

10、的仅上海曾朴的 “真善美”书店,北平林徽因家中的“太太客厅”。邵洵美的“花厅”是诗人、小说家、画 家聚会的场所。画家鲁少飞曾戏谑地画了一幅文艺茶话图,好比是 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 文坛的集体照,上海大部分文人都在其中。在很多人眼里,邵洵美是个十足的书呆子:重友情,轻金钱,物质财富在他眼中微不 足道,为接济朋友,甚至是不相识的文人,他也慷慨解囊。胡也频遇难后,沈从文要陪丁玲 带着新生的婴儿,回湖南老家避难,可身无分文,邵洵美得知后,立即送了一千元给丁玲, 并声明不需要还。为此,他也得了“文坛孟尝君”的雅誉。开书店、出刊物,于邵洵美是娱人悦己的梦想。他创办了狮吼月刊,开其出版事 业先声。随后

11、,他又用祖上遗产在上海静安路创办了金屋书店,号称“海上最高尚的文艺书 店”,并出版金屋月刊。角色虽不断转变,但邵洵美的诗人气质、理想主义,却始终不变。转向出版业后,邵 洵美仍不改唯美趣味,办刊物不忘注重形式美。他花五万美元从德国购买最先进的全套影写 版印刷机由个人独资购买影写版印刷机,在现代中国出版史上,邵洵美是第一人。他为 一大批朋友出书,奖掖新人,遇到贫寒尚未成名的文人不惜赔钱出书沈从文就是一例。新中国成立前夕,胡适为邵洵美订了两张赴台机票,但他以不忍离开家人和工厂无法 处理为由婉拒。叶公超得知后,说服海军用军舰带邵家的人与机器一道迁台,他也谢绝了。 新中国成立后,邵洵美搞出版、办书店的热

12、情不减。不久,人民日报一连七天刊文批评 上海时代书局出版物中的错误,出版社被迫停止运作。后来,他因一封英文信,被以“历史反革命”罪名逮捕审查。出狱后,他与儿子、儿媳妇挤在一间小房子里,穷得连床都卖了, 睡在地上。但他唯美初心不改,还是会用老妈子的刨花水把头发梳得油光水滑。即使贫病交 加,也照样把印有“杜甫草堂”的邮票制成书签自赏老友施蛰存感慨:“洵美是个好人, 富而不骄,贫而不丐,即使后来也没有没落的样子。”有人说,邵洵美是文学史上被严重低估的作家。对此,邵洵美生前早已释然。1936 年, 而立之年的邵洵美写了一首你以为我是什么人的诗:“你以为我是什么人?是个浪子, 是个财迷,是个书生,是个想

13、做官的,或是不怕死的英雄?你错了,你全错了,我是个天生 的诗人。”【相关链接】他爱写诗,有人评价是“柔美的迷人的春三月的天气,艳丽如一个应该赞美的艳丽 的女人”。(摘自唯美诗人邵洵美)对待抗日,邵洵美是坚决的。他积极投身抗日的洪流,在复刊的时代上发表容 忍是罪恶,呼吁“要抵抗,要革命。有革命才有进步。”他支持出版的老舍幽默诗文集 中就有救国难歌、长期抵抗等经典作品。他的五弟邵式军做汉奸,派人送来 5000大洋,拉拢他为日本人做事,他严词拒绝。(摘自章克标海上才子邵洵美传)4下列对文章信息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交代了邵洵美的家世以及他进入剑桥大学后转而研读英国文学的原

14、因,表现了邵洵美对文学的热爱,引出下文对他在文学方面的追求的叙述。 B通过与曾朴和林徽因的“文艺客厅”对比,说明邵洵美文学沙龙之雅致,表现了邵洵美希望中国有更多人热爱文学而不是玩乐的思想。 C“在很多人眼里”“有人说”等词句表现了人们对邵洵美的看法,这也侧面证明了邵洵美是一位在文学史上被人严重低估的作家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D结尾引用邵洵美的诗歌能够引发人们对邵洵美这个人进行深入的思考,也用“我是个天生的诗人”照应了题目,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 5邵洵美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分)6邵洵美说“我是个天生的诗人”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5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

15、完成 79 题。(14 分)清香楼主 聂鑫森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如贵 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洗 二楼三楼是吃饭喝酒的地方。一楼门面两边的楹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家书写、名刻手雕 刻的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宣纸端砚腕底风云。凡是有些文化情结的人,经过清香楼,总会停下来,细看这副对联,书法雅逸、刻工精 妙。于是忍不住进店去,或买东西,或饱口福。清香楼的总经理是

16、甄仁,具体的事由他的夫人操持。甄仁主要奔走于书画界联络感情, 尤其对那些名家大腕访之甚勤。凡有头有脸的人来此设宴,他必自始至终地款待,绝不出半 点儿差错。那一次,年近古稀的雷默在这里宴请外地的几位友人,幸亏甄仁在场,要不就会闹得不 愉快。雷默为湘潭书画院退休画家,是全国少有的书画界全才,诗、书、画、印都让人称赞。 诗擅长古风,起承转合,气势宽博;书法诸体皆能,尤以隶书得彩;治印师法汉宫印,又多 有自悟,一刀既下,神采奕奕;画风狂野,大写意花鸟色墨淋漓,画松最让人称道,铁干铜 枝,龙鳞粗拙,针叶鲜茂。虽每平方尺万元以上,他却不肯轻易出手。雷默设宴,只点菜,不要酒,他自带了两瓶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

17、。 按礼数,甄仁先在大门外迎客,再引之入雅间,然后亲自沏茶,并记下客人所点的菜名,退下,去厨房细细交代。酒过三巡后,甄仁自备一杯酒,到雅间来敬雷默及客人。雷默很高 兴,向客人介绍甄仁:“他与书画界长年交往,亦是名人矣!”甄仁谦和地笑着说:“我只 是附名人骥尾,惭愧,惭愧。请雷老和各位先生尽兴,有事只管吩咐。”不到一个小时,一楼的店堂里传来争吵声。跑堂的小伙子急匆匆告诉甄仁:雷默和客人 把酒豪饮一尽,指名要买陈列柜里的两瓶茅台三十年陈酿,但甄夫人执意不肯。甄仁心里骂 了一声“蠢婆娘”,忙去了店堂,把夫人拨到一边,拿出酒来,说:“雷老,贱内不懂事, 请您海涵。这样的好酒,雷老不喝谁喝?我送给您,算

18、是赔罪。”雷默仰天大笑:“酒不能让你送,酒饭钱用不了我的一尺画哩。你的话让我快意,雅间 靠墙立着画案,你很有心啊。快把大册页、色、墨、笔等物摆上去,我和朋友边喝酒边轮流 为你作画,算是答谢!”甄仁常备的大册页本,一折一面等于一张四尺斗方。书画家在酒酣耳热时,或遣兴或应 甄仁之请泼墨挥毫。这些作品,为甄仁变了不少现钱回来。这一次,雷默及友人又画了十张。遗憾的是,雷默没有画松,画的是一篮荔枝,题识是 “大利年年”。甄仁的母亲快满八十了,住在乡下的青松镇。甄仁的父亲过世早,母亲这一生吃过不少 苦,现在生活好了,他要隆重地为母亲贺寿。他备了一个大册页本,题签为“百松多寿图”, 自写了序,概说老母生平及

19、儿孙的感恩之心,然后登门求请本地名画家各画一幅。夫人问:“怎么不请雷老画松?” “先让别人画,中间留出连着的两面再请雷老画,他不画就不好意思了。” 在一个春雨潇潇的午后,甄仁先打电话预约,然后打的去了雷默的家。两人坐在宽大的画室里,喝茶、聊天,甄仁动情地说明来意,再打开册页本,请雷默观赏一幅幅松画。 “还留了两面,想请先生赐画,不知行否?” “大家都画了,我不画有违常情。早些日子,有个房地产老板,说要为一个领导之母贺寿,愿出十万元购一张松画,我一口回绝了。这两人口碑都不好,我没有兴趣画。” “雷老,您的画无价,我不能说用钱买画,我是求画,请成全我这份孝心。” 雷默拎起毛笔蘸上墨,画几株南方的马

20、尾松,再画峭峻的石头。松干、松枝、松针,凸出土的松根,多棱多纹的石块,下笔沉稳快捷,浓淡兼施;再以赭色染干染枝,以绿汁涂松 针,生意盎然。甄仁说:“先生画松得南宋李唐之气韵,但他画的是北地之松,而你画南方马尾松,是 多年写生所获,透出一个秀字,了不得,了不得!”雷默说:“你没有说外行话,我很高兴。” 画完了,雷默题识:松谷云根图。癸已春应邀,雷默一挥。 过了些日子,有人告诉雷默,在那位领导干部之母的寿宴大厅里,他看见了那幅松谷云根图,画的上边临时夹着一张大红纸条,上写寿者的姓名和贺寿者房地产老板的姓名。 雷默马上明白了:他在册页上画的画,被甄仁挖截下来,卖给了那个房地产老板。“什么东西!”雷默

21、狠狠地骂一句。(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 年 8 月期,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A甄仁把自己的店铺起名为“清香楼”,有自我标榜高洁、高雅之意,但其言行粗鄙, 作者以“清香楼主”称之,有讽刺之意。B雷默是德艺双馨的老画家,他精通多门艺术,所画松树每平方尺能卖万元以上,却 不肯轻易出手,求画人口碑不好,即使出高价他也不答应。C甄仁主要负责店铺的对外联络,妻子则负责各种具体事务,两人各司其职,使清香 楼生意兴隆,书画界大小名人因此纷纷慕名而来。D小说借雷默之口写房地产老板想要高价购买松画一事,不仅凸显了雷默耿直的性格, 也为后文甄仁将

22、松谷云根图转卖给房地产老板埋下了伏笔。E小说写雷默宴请友人差点闹得不愉快之后,没有接着叙述此事,却转而介绍雷默的 才艺为人,看似闲笔,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8. 小说结尾出人意料,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4 分)9. 聂鑫森的小说因其浓郁的文化气息而被称为“文化小说”,这篇小说的文化味体现在 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9 分)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 十余万。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 第,

23、里人表其闾曰“三俊”。知房州,或言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诏徙其族百余口于房,几察出入,饥寒且死。希亮曰:“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为贼耳。此又皆其疏属,无罪。”乃密以闻,诏释之。老幼哭希亮庭下曰:“今当还 故乡,然奈何去父母乎?”遂画希亮像祠焉。迁京东转运使。潍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 大猾有号“截道虎”者,殴康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又劾吏故纵,坐免者数人。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于阗 使者入朝,过秦州,经略使以客礼享之。使

24、者骄甚,留月余,坏传舍什器,纵其徒入市掠饮 食,民户皆昼闭。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乃使教练使持符告译者曰:“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 吾且斩若。”取军令状以还。使者至,罗拜庭下,希亮命坐两廊饮食之,护出其境,无一人 哗者。希亮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少与蜀人宋辅游,辅卒于 京,母老,子端平幼,希亮养其母终身,以女妻端平,使同诸子学,卒登进士第。节选自宋史注释:于阗,古代西域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

25、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B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C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D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 使不敢动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幼孤指小时候父亲去世,“孤”在现代汉语中指父母双亡,而古文中多指幼年丧父。 B闾泛指门户、人家,中国古代以二十五家为一闾,“闾阎扑地”指富庶人家众多。 C立生祠是古代民俗,百姓为活着的官员立祠奉祀,借此表达对官员的感激与崇敬之情。D. 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表示此意

26、的词语还有“致仕”“乞骸骨”“移病”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陈希亮为人宽容大度。他十六岁准备拜师求学时,哥哥故意刁难,他并没有因此记 恨,而是在学业完成后教导哥哥的孩子求学。B陈希亮敢于声张正义。王康在上任途中遇到恶霸,被殴打几乎丧命,官员们都不敢 过问,而希亮不畏强暴,终将恶霸流放并惩治了官吏。C陈希亮勇敢承担责任。他在凤翔做官时,发生饥荒,他果断拿出十二万石粮食借给 百姓,主动承担了擅自动用官粮的罪责。D. 陈希亮真诚善待朋友。朋友宋辅去世,陈希亮照顾朋友年迈的母亲并为其送终,还 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宋辅之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7、(10 分) (1)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为贼耳。(2)希亮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11 分)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注】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 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

28、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 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B“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 国建功的自嘲。C“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 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摆脱了时刻相随的愁思。D“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 无限惆怅之情。E“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 精切,对仗工巧。15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 “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

29、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1)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 理的句子是:,。第卷(表达题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日前,一名小伙为了让自己的网络直播更火,铤而走险去直播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 蜇成重伤,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故宫博物院在院庆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连日来,

30、人们纷至沓来, 故宫可谓门庭若市、人山人海。世界上很少有一蹴而就的事,大多数事情都要经过不断地尝试才能成功,所以我们要 坦然面对尝试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岁末钱荒,互联网巨头们却于 12 月下旬相继推出理财产品,使资金分流,这对于资 金紧张的银行市场简直是釜底抽薪。省公安厅纪检委工作人员徐某利用职务便利为虎傅翼,私自给黑社会头目办理省公安厅特邀监督员证,性质极其恶劣。要知道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安。要知道死不足惧,但不轻易言死。ABC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通道侗族自治县以红色资源、绿色生态、人文景观为依托,形成了旅游景区依托型、民俗文化村寨型等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31、B以“老赖”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索,第一条便是最高法公布的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从中可查到有信用污点的个人及其有关信息。 C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推出,让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刘文英充满期待,因为改革的目的就是增强民众的获得感。 D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学习的各种科目并不是“浪费生命” 而是给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人生走向提供更多的选择。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大量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飘散在日子的深处。 他们与我们的距离那么A实际上可是由于/难免才能B/然而因为而未免于是C尽管可是因为于是/最后D虽然但是/而不免终于近, 又有多少人注意到

32、它们的存在呢?是 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经在 历史的烟尘里隐退 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 论, 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 明白 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但在现实中, 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残缺。莫扬 手,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 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松手

33、,父母抓得越紧,。父母只有让家庭 教育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 才会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21. 阅读下面这组漫画,联系第一、二幅画面的内容,给第三幅画面配上文字。要求前 后内容相关,形式一致,逻辑严密,能够完整描述画面内容。并请写出这组漫画的寓意(要 求 20 个字以内)。第三幅画面: 寓意: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这个周末,无数人的手机被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的微信文章刷了屏。“十年前的今天,我拼着命生下了儿子; 十年前的今天,儿子拼着命来到 我身边。每对母子都是这样拼着命才能相

34、见,可是我却没有保护好他。”这样的 文字让每一个为人父母者读来动容。虽然事情的具体细节还在核实,但校园欺凌 的话题,再一次引发了社会的集中关注。对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 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福州市外国语学校 20162017 学年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九)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 A(“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说法太过绝对,原文是“几乎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2. A(”这与密切相关”的说法于文无据。)3. D(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是决定社会发展快慢的因素。)4 B (“通过与曾朴和林徽因的文艺客厅对比,说

35、明邵洵美文学沙龙之雅致”错误,文 中并没有使用对比手法,同时也没有以此表现花厅的雅致,只是用衬托的手法说明当时中国 文艺客厅少得可怜。)5执着追求,待人慷慨,淡泊名利,抗日爱国。(4 分,一点 1 分,意思相近即 可,注意题干问的是“优秀品质”。 ) 6诗风追求唯美,被称为“唯美主义诗人”,十分享受读诗和作诗的乐趣。开办文学沙龙,做追求风雅的人,帮助贫困的文人。角色转变,诗人气质和理想主义,却始终不变,印刷刊物追求完美。(5 分,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意思相近即可。)7.B D(A“其言行粗鄙”概括不准确;C“书面界大小名人因此纷纷慕名而来”理解不当;E

36、“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分析错误。) 8.使情节波澜起伏。为甄仁母亲贺寿的松谷云根图竞出现在领导之母的寿宴上,情节 陡转,但又与前文雷默回绝房地产老板的高价购画相照应,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凸显人物形象。为谋取利益,甄,竞把为母亲贺寿的松画从“百松多寿图”册中挖截下来, 转卖他人,凸显了他见利忘义的形象。深化主题。结尾批评了一些看似讲道德、有品位的 商人见钱眼开、不顾道义的行为,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义。(每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3 分、答出四点 4 分。)9.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一是具有极高艺术素养和文化品位的儒商,一是德艺双馨的老 画家,言谈举止中透露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气

37、息。讲述画家与“儒商”之间的故事,有丰富 的文化信息。故事发生的场景“清香楼”,名称雅致,门口的楹联趣味高雅,书法雅逸, 刻工精妙,店铺内的摆设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小说语言典雅,人物对话多用文言词句,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答出一点给 2 分,三点即可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 理也可酌情给分)10 D11.B(“闾阎扑地”指房屋众多,市集繁华。“闾阎”泛指平民)12.C(原文是有司担心害怕以擅自动用官粮获罪,并没有真正获罪)13(1)张元一事是真是假还不知道,假如真有其事,做大事的人最终不会顾及自己的家, 这样做反而坚定了他从贼的决心。(“使”“诚”“徒”各 1 分,大意 2 分

38、,共 5 分) (2)希亮为人清正刚直,私欲很少,不给人好脸色,从王公贵人都很怕他。(“清劲”“假” “惮”各 1 分,大意 2 分,共 5 分)参考译文:陈希亮字公弼,他的祖先是京兆(首都周围地区)人。希亮幼时丧父,爱好学习,16 岁时,准备拜师求学,他的兄长故意刁难他,派他去收取三十多万的借款利息,陈希亮把借 钱人都召集来,烧掉债券后离去。学业完成后,就召见兄长的儿子陈庸、陈谕让他们学习, 后来都考中了天圣八年的进士。乡里人称他们所在的里闾为“三俊”。陈希亮任房州知县时, 有人告发华阴人张元逃往夏州,做了元吴的谋臣。诏命将其家族百余人迁到房州,监管出入,饥寒将死。陈希亮说:“张元一事是真是

39、假还不知道,假如真有其事,做大事的人最终不会 顾及自己的家,这样做反而坚定了他从贼的决心。这些人都是关系疏远的亲属,无罪。”就 密封上报,诏令释放。张元老幼亲属在陈希亮院中哭着说:“现在我们应该回故乡了,但怎 么舍得离开你这样的父母官?”于是画了陈希亮的画像祠祭。升迁京东转运使。潍州参军王 康赴任,路经博平,绰号“截道虎”的恶霸殴打王康和他的女儿几乎致死,官吏不敢过问。 陈希亮发文火速追捕,结果将恶霸流放海岛;又弹劾官吏故意放纵,数人被免职。多次上奏 请求告老退休,未获允许,调任凤翔知府。仓中粮食可供十二年之用,管事的官员担心会霉 腐,发生饥荒,陈希亮拿出十二万石借给百姓。有司官员担心害怕以擅

40、自动用官粮获罪,陈 希亮亲自负责此事。当年秋天大丰收,以 新换旧,官民两便。于阗使者入朝,经过秦州,经略使以宾客礼仪接待。使者十分傲慢,停 留一个多月,毁坏宾馆的器物,放纵手下入街市抢掠饮食,百姓白天紧闭门户。陈希亮听后 说:“我曾经负责接待契丹使者,知道情况。使者起初不敢横暴,都是译官教唆的结果,我 依法严惩,译官害怕,使者不敢妄为了。何况这么一个小国?”于是就派教练使持信符告诉 译官:“到了我的管辖地,有一丝一毫不依法,我将斩你。”并拿着军令状回来。使者来, 在庭院罗拜行礼,陈希亮让他们坐在两廊吃喝,护送出境,没有一人敢喧闹。希亮为人清正 刚直,私欲很少,不给人好脸色,从王公贵人都很怕他。

41、少时和蜀人宋辅交往,宋辅在京去 世,母亲已经年老,儿子宋端平尚且年幼,陈希亮为其母养老送终,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宋 端平,让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求学,后来考中进士。14 CD(C 虽言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 “虽言”、“定自”两个虚词却是重点,虽然梦为 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无奈自己绝对不是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 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通过反用典故;表明“愁”之无可消释。D“辅政 尽忠”无中生有,此时梁已被灭;这里表达的是时光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答对一项给 2 分,答对两项给 5 分) 15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

42、弹琴读书。幽幽琴声 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 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3 分)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 书以消忧” 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 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3 分)(每点 3 分,共 6 分) 16.(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学不可以已(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17. B(“铤而走险”: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此处不合语境。“纷至沓来”: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 就能完成。“釜

43、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望文生义。“为虎傅翼”:比喻帮 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苟且偷安”,是贪图安宁,不求上进的意思,与语境不合。 改为苟且偷生。)18B(A 项搭配不当,应将“形成了”改为“开拓出”。C 项成分残缺,应在“改革”之后 添加“方案”,并在“改革”之前添加“的”。D 项不合逻辑,应将“学习的各种科目”改 为“学习各种科目”。)19. B(第四处依句间关系排除掉 A、C,第五处“难免”,不容易避免;“未免”,实在是, 不能不说是;“不免”,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件消极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出 现了,也可能还未实现。第六处“终于”强调出现某种结果很不容易,“最后”是

44、“首先”、 “其次”等词语后出现的词语,“才能”是在某种条件后才会出现的词语。综上确定答案为 B。)20.不要试图体罚孩子孩子逃得越急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解答本题,应把握文段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由第个横线前后的“扬手”和“各种暴力”可 知,第个横线处所填内容与“体罚孩子”有关,而由“莫”字和“远离”二字可知,句中 应有“不要”二字;第个横线前的内容是“父母抓得越紧”,根据文段内容可知,第个 横线处可填“孩子逃得越急”;第个横线前为分号,分析可知,所在语句与前面的“孩 子才不会才会”的句式大致相同,且选取的意象与后面的“参天大树”相对立,故 此处内容应为“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5

45、分,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意思相近即可。) 21.示例:示例一:搀扶奶奶有风范 车内司机忙称赞/司机礼让也可赞 示例二:司机举手表敬意 老少二人笑眯眯(4 分) 寓意:赞扬了文明礼让、助人为乐的好风气。(2 分)22(60 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判标准 媒体参考(一)不久前,陕西省蓝田县一个初中女孩因被嫁祸“在其他宿舍偷钱”,留下字条后离家出走; 16 岁的福州永泰县东洋中学学生小黄遭同班同学围殴至脾脏严重出血屡屡发生的校园 欺凌事件,暴露出学校、老师、家长、孩子等各方面的应对和处理能力依然严重不足。的确,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发布刚一个多月,真

46、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各方面 认真消化落实。校园欺凌,决不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目前可以说,事件的有效预 防,事件发生时的及时、妥善处理,事件发生后的惩戒和科学教育,都还十分缺乏。学校及 整个社会对于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和应对方法,亟待在深层认知上提高。校园欺凌事件中,对受害者的界定,是一个需要审慎打量的命题。 显见的自然是受欺凌者,如果长期生活在暴力的阴影下,受欺凌者会遭遇严重的心理创伤,而这种伤害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和干预,往往会延续至成年后,影响当事者一 生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然而容易被忽视的是,受害者还包括那些施暴者以及看起来与事件不直接相关的学生。 规则和秩序对于社会组织的构建,

47、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规则与 秩序,施暴者会变本加厉,本无意施暴的人也可能最终滑向另一端。换言之,校园欺凌事件 中,其实没有旁观者,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每个人都会成为秩序构建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教育主体,尤其是学校努力做到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环节,用心关注每个学 生的心理健康与品格养成。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关注每个 孩子的不寻常表现,做到事前早发现,尤其是纠正部分孩子“欺凌行为是可以容忍的”“未 成年人不需要担责”等错误认知,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事中及时处理,不让欺 凌和暴力现象躲过各方视线;事后对施暴者进行必要的干预、惩戒和教育,促其行

48、为转化。 同时,要用心开展超越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的人文教育,开展有尊严、有温度、有质感的教 育。校园欺凌事件之所以成为频发的“世界性”社会问题,有其复杂的成因,干预的尺度也 不易把握。这就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承担起预防校园欺凌的责任。一方面,从根本上认识到欺凌事件的深层次危害,及时干预任何欺凌和暴力行为,尤其 不能纵容甚至包庇。另一方面,应该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人为出发点,坚持宽容而 不纵容的教育方向,给施暴者以改正的机会,特别防止“贴标签”的行为。同时,当事方的 反应、媒体的事后报道,也要格外注意尺度和方式,避免校园暴力扩散成网络欺凌,给受害 者带来二次伤害。教育的实质,就是用心灵影响心灵。老师、家长与学生之间,从内心深处尊重彼此、珍 视彼此,校园才会真正成为被美好和希望浸润的地方。 人民日报 ( 2016 年 12 月 12 日 05 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