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理环境差异性案例.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319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环境差异性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理环境差异性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理环境差异性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理环境差异性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理环境差异性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案例)高新实验中学 高一地理:王伟 2007-12-14一:教学思路设计这节内容要讲清楚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差异的空间尺度”和“差异的变化规律”。教材内容也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从哲学的角度看,差异是绝对的,而统一是相对的。建立这个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

2、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侧重分析了不同的景观特征。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建立对地域差异的感知,并通过景观图片和有目的的启发式提问、探究式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域分异的规律及成因,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贴图游戏来帮助学生树立地域差异的空间概念。二:教材重难点分析与设计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

3、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掌握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成因;2.理解地理环境的水平分异规律。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情感目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性、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之所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主要是考虑了教材、市编学案、新课程标准、高考方向、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各种因素,目的

4、就是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住这节课的节奏,更好地去进行学习。四:教学程序设计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课件导入创设情景互动学习练习巩固”的教学模式。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符合我们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巩固知识。同时这种模式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理解掌握巩固运用”,能使学生很顺利地掌握知识,并能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五:教学案例实施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地理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分

5、析】: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海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2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利用课件分析)(提示:教师可结合复习气候的内容)教师先利用课件图的左半部分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图3.1.2完成右半部分内容。师同学们在完成填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特殊的地方?生有的,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师对,一般情况下,一

6、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思考】(提问)请几位去过不同地区旅游的同学,说一说当地的景观和我们中山有什么不同。并指出这种不同就是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并复习自然带的分布。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全球的自然带分布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炎热而北方温凉呢?(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

7、得太阳光热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纬向地域分异规律。师比如说我们如果坐火车从海南出发到北京再到新疆,一路上会依次看到什么自然带的景观呢?生依次会出现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的景观。1.由赤道到两极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进一步设问让学生思考)同学们再仔细读图:看看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的自然带也具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呢(学生回答、教师解释)

8、对!如非洲大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也具有纬向地域分异规律。从图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热量条件又会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利用课件教师出示课件世界地图,让学生结合上述分析将课本的几幅景观图填到图中相应的位置上。【设问】同学们再看我国的情况,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离海的远近距离不同,获得水分多少也不同师对,因为我国东部靠大海(太平洋)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

9、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讲解: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图3.1.6 3.1.7 3.1.8两幅景观图,就是一个明显的对比。(教师出示世界地图,让学生完成填图)最后可以把本节课的内容概括成下面一个表格,方便学生巩固记忆。分异规律表现形式主导因素由赤道到两极沿纬线变化方向更替

10、热量由沿海到内陆大致沿经线变化方向更替水分练习巩固:一共有三个选择题和一个综合题,让学生上黑板上去做,目的就是展示学生的思维误区,以及看一下学生答题的规范化(设计本环节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检测。)六:教学反思1对于本节课有以下几点建议:(1)本课的教学可以看作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归纳、总结并加以系统化。因而要充分利用旧知,利用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区域对比,使学生建立“区域是有差异的”的观念。然后再从学生谈到的例子,以及教师根据需要补充的例子中,抽象出区域空间尺度的概念,并与学生一道对它们进行归纳和总结。(2)重点讲述陆地自然带。有两层意思要明确,一是陆地自然带

11、的形成原因,其中气候因素起决定作用,其他因素与之相适应;二是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教学中要贯彻这样一个观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辨证统一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教材图热带雨林景观图与图苔原景观图,一方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到地域分异的存在;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同一自然带内自然环境又具有整体性,表现在景观具有一致性。对这两幅图片的分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进行。例如设计诸如“各带内气候怎样?植被如何?动物如何?”等问题。(学生回答:在热带雨林带中,终年高温多雨,植被常绿,树种繁多,层次复杂,生长茂盛,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森林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多样,但茂密的森林使

12、动物行走不便,因而地面上几乎没有善于奔走和长跑的动物,却给营巢树栖、攀缘生活、耐湿热的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场所。典型动物有猩猩、河马和各种鸟类等。在苔原带内,气候严寒而湿润,土壤冻结,这样的环境条件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地带。动物种类不多,典型动物有驯鹿和北极狐等。)2对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教学,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一组学生研究“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一组学生研究“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还有一组学生研究“山地的垂直分异”。每一组都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主导因素是什么?(2)找足够的事实材料支持你的观点(鼓励自

13、己通过各种渠道去挖掘)。(3)我们可以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这节课的特点是空间分布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将这些内容落实在图上。由于图3.1.2“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使得一些大规律反而不容易看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将这幅图适当简化,这样对学生理解和记忆都有好处。这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涉及许多的自然带的名称,这些名称之间又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总结自然带名称的命名规律(热量带名称+植被名称),还可以将最易混淆的两个自然带名称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别等。当然,这些自然带名称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在他理解了之后就会自然记住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 时间把握不是很好,致使最后一个练习题,变成课下作业,高考题也没有分析。2. 缺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对各个知识点去记忆,不能够做到当堂记忆!3. 练习题太少,不能起到很好的练习效果,不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今后努力的方向:1. 多与老师合作,积极查阅资料,把每一节课上都尽自己最大努力上好。2. 经常进行总结和反思,努力改正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尤其要虚心地向其他老教师学习。3. 多锻炼学生的重难点总结,自己把握考点的能力,关注高考动态,上课过程中多涉及有关高考的题目,提高学生的高考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