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366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邢台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耿亚青 试卷说明:全卷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分、两卷。卷分甲、乙两部分,甲为必考题,乙为选考题,请认真阅读试题后作答。 第卷 阅读题(68分)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越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

2、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

3、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

4、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仰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

5、松,更加实际。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2下列对汉字书字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

6、的文化传承作用。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3分)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D行政

7、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 选择题每题3分 )(17分)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

8、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

9、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姓怙势持官府怙:依仗、凭借 B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面对南方5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 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10、 皆泣不能仰视。 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 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

11、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4分)(2)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4分)(二) 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河令 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

12、书。8.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4分)9.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2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桑之未落,_。 (两首)(2) ,哀民生之多艰。(离骚(3) 还顾望旧乡,_。(涉江采芙蓉)(4) 昔我往矣, _。今我来思 ,_。(两首)(5) 月明星稀,_。_,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_,_ 。(短歌行)(6) _,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7) 亦余心之所善兮,_。(离骚)(8) 少无适俗韵,_。(归园田居) 乙 选考题四、 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以下有两类选考题,一类为文学

13、类文本阅读,另一类为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生只需选择其中的一类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把未选的题号划去)(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2分) 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游淮安河下镇,运气出奇的好。一路豪雨,临近镇子时,却住了雨脚。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青砖黛瓦的建筑。古巷弯弯曲曲,旧宅瓦椽不整,老店铺面半朽。随便走进一处宅院,都能在弥漫的湿气中嗅到浓郁的历史气息。雕花窗棂、檐兽、陶缸、红木桌椅和青花瓷器,隐隐透出了往昔的热闹和繁华。 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铺路的石板。 古镇里的许多铺路石板,久已废弃,被随便丢在巷子深处,或者就摆在窗前屋下。有些石板磨损严重,呈现出柔和的曲线。它们大都是土黄,

14、或者透出点红色,一块一块,像固体的阳光,带着一点温暖,一点黯淡,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些石板皆非本地产。当初盐运兴盛时,大运河、淮河上来往的舟船,去时载盐,返回时捎带石板压舱,卸于河边,富有的盐商便购来铺路。数十年下来,这里的街道上就铺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板。原来,这些石板都曾随船只,压着波浪,伴着涛声,最后落户在这里,成了古镇的“居民”。这曲折的石板上,走得最多的是盐车。明朝中叶以后,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到各地销售。这么一个小镇子,成了全国食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狭小的巷子里,竟然曾滚动过影响国民经济的商业洪流。 除了盐,还有粮,还有竹木铜铁自明代起,湖广、浙赣、

15、江南等省漕粮必须经此地停留,等待漕署官员查验成色数量后,方可北上,而回程之船携带的商品也在此集散。永乐年间创办造船厂以后,这里更是成为造船物资的集散地。如今,在河下镇还可以看到打铜巷、钉铁巷、估衣巷、竹巷、绳巷等街巷。 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多少尘世浮华。“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西湖嘴”即今河下镇)这是明朝邱浚描写古镇盛况的诗句。琵琶刘街、花巷街、菜巷街、西湖嘴街、粉章巷、干鱼巷等众多见于典籍的街巷记载,都是从前的生活画卷留下的印痕。 富庶还养护了这里的深厚文脉。从元朝起,山阳县儒学就建在这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也生活在这里。想想吧,曲折深巷的院子里,

16、曾飘荡过多少朗朗的读书声。而当报喜的骏马跑过,伴着清脆的马蹄声,又有多少人的心也像这石板一样,迸发出烨烨的火星。 这石板上也曾有皇家的辇乘招摇而过。康熙、乾隆两帝数度南巡都经过这里。 这些石板还见证过更久远的历史。这里是古代名将韩信、梁红玉的出生地。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峙。金戈铁马的杂沓之声,给这座古镇平添了许多壮怀激烈的铁血内涵。 所有的烟云都过去了,只有这座镇子还留在这里,只有这些老石板还留在这里。坑坑洼洼的石板上,踩来踩去的已经是现代人的脚步。要经多少脚步、车马的磨损,才能造成这些坑洼?岁月是峥嵘的,而这些石板的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像磨损了边角的古籍。 我们

17、顺着一条小巷走到尽头,登上几十级台阶,就站到了古运河的大堤上。运河水在静静流淌,虽然多日下雨,河水也不见汹涌之势。一条古老的河,由于见过太多,也许已变得宠辱不惊了吧。回头看镇子,许多屋脊已落在脚下。古镇的地势低于运河,这该是镇子得名的原因吧。 雨又下起来了。我们顺着来路往回走,镇子重新变得空阔。迷蒙的雨雾中,那些饱经风霜的古宅,在江南的氤氲中显出别样的风致。石板也全都湿漉漉的,晃动着明亮的水洼,像是不断闪回的古镇的记忆。物换星移,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是江南的雨。丝丝的细雨依然洒在亘古千年的石板上,默默地见证着石板曾经承载的荣耀与辉煌。脚下的石板静静地延伸着,连缀成通向新时代的路(1)下列对文章

18、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4分) A作品以“石板”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显得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B第段总写河下镇古色古香的风貌,由面及点,引入对石板的描述。 C第段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 D第段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揭示了石板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原因。 E第段的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笔触从历史转向现实。(2)第段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请作赏析。(6分)(3)本文标题是“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请概括“从前”在文中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文中描写雨水的主要作用(6分)(4)纵观全文,试就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概括。( 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

19、读 12、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22分) 家有“胡同” 忆陈垣先生 陆其国 说家有“胡同”,容易让人误以为家坐落在胡同里。想想也是,家在胡同再正常不过。如说胡同在家里即家有“胡同”,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确有一个人这样说,他就是历史学家陈垣。 陈垣字援庵,生于1880年,卒于1971年,广东新会人。辛亥革命后,陈垣到北京,开始钻研文史。后在北大、北师大、辅仁大学、燕京大学等校任教。从1926年起任辅仁大学校长。一生从事教育达七十年,并先后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北平图书馆委员、故宫博物院理事兼故宫图书馆馆长等职。 陈垣是李希泌的父执,李曾撰文说起有一次陈垣的助手和学生刘乃和在老师家,遵

20、师命去书房取一部元六十家文集目录稿本,陈垣告诉刘此书在第几条“胡同”第几层书架;一会儿又要取一张老照片,那在第几条“胡同”第几层书架,刘皆随手取来。李希泌对陈老这样得心应手地使用自己的图书资料,既惊讶,又佩服。1964年夏,李希泌陪同亚非学会负责人艾毅根拜访陈垣,应客人要求,陈垣请适在他家的刘乃和领客人参观厢房里的藏书。“厢房的面积并不大,但书架一行一行地排列得很整齐,行与行之间留有一条通道,陈老名之为胡同,顺序名之为第一条胡同、第二条胡同。书架上的书也放得很整齐。陈老对哪本书放在第几条胡同第几个书架都记得一清二楚。”(李希泌语) 原来“胡同”是陈垣喻指他的藏书室。在我看来,陈垣自况家有“胡同

21、”,盖缘于他腹有诗书。腹有诗书的人,即使家无“胡同”,依然可以气定神闲,因为他已在心里“砌”起了“胡同”;反之,腹无诗书,即使在家里砸钱堆起再多的“胡同”,不过是附庸风雅,华而不实。由是观之,一个人要做到腹有诗书,家里有无“胡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里要有“胡同”;这是一种先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抵达;这里包含的已不仅仅是学问和学识,还有人品人格,乃至学术精神。能完成这种抵达的人很少,就像陈垣家有“胡同”,并与之融会贯通的人很少一样。但惟其少,才更令我们这些后人敬仰。敬仰他,也是敬仰真学问、真学识,更是敬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 陈垣的弟子赵光贤,曾对梁启超根据新唐书薛延陀传里“值贞观二年突厥叶

22、护可汗见弑”的记载,考证出唐玄奘赴印度出发年代为贞观元年,而非历来以为的贞观三年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他读到1924年10月上海东方杂志第21卷第19期上发表的陈垣书内学院校慈恩传后一文,该文将梁氏的诸条考证一一驳倒。“其中有一条我记得最清楚,就是先生据通典、册府元龟诸书,证明在贞观元年(不是二年)被杀的是统叶护,而玄奘到西突厥素叶城见到的是统叶护的儿子肆叶护。一字之差,遂成大错。当时我想,原来我国还有比梁氏更高明的人,从此使我五体投地地佩服的人不是梁任公而是援庵先生了。”(赵光贤语) 当然,做一个学人,学问固然重要,风骨更不可缺。通鉴胡注表微是陈垣一部呕心沥血之作,从这部书很可以看出陈垣的风骨

23、。陈垣读胡三省通鉴注时,正身处敌伪统治的北平,人民生活在黑暗中。他说自己“精神异常痛苦,阅读胡注,体会了他当日的心情,慨叹彼此的遭遇,忍不住流泪,甚至痛哭。”感情的接近,思想的相通,各自身受的苦难,驱使陈垣下决定为胡注写出“表微”。这部著作彰显了胡三省的内心情怀,也凸显出陈垣的民族气节和学人傲骨。(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由“胡同”在家里说起,引出回忆的对象,开篇出人意料,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为下文的述评作了很好的铺垫。 B文章第二段对陈垣的简要介绍,说明了陈垣学术生涯的漫长以及在图书馆管理方面的丰富经历,在全文起到了总领作用。 C文中引用

24、李希泌的话介绍了陈垣家中的“胡同”的具体设置,说明了陈垣家中藏书的丰富以及他能很好地管理与使用这些藏书。 D本文在详细叙写“胡同”、简要评价人物的基础上,点明文章的主旨拥有大量的藏书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E文章用较大篇幅引用赵光贤的话,内容上突出了陈垣的博学与治学的严谨,形式上体现了回忆录这种问题对真实性的要求。(2)文中说“这是一种先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抵达”,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实现这一“抵达”?请结合全文加以简要概括。(6分) (3)文章标题为“家有胡同”,但后两段并未提及“胡同”。请说明后两段这样写的作用。(6分)(4)文中说“做一个学人,学问固然重要,风骨更不可缺”,这句话给你

25、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联系你熟悉的学人,谈谈你的理解感受。(6分) 第卷 表达题(82分)五、基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个3分,15分)1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包扎(z) 殷红(yn) 损兵折将(zh) 还看今朝(hi)B劲敌(jng) 答理(d) 转弯抹角(m) 悄无声息(qio)C阡陌(m) 膝盖(q) 舐犊情深(sh) 刚愎自用(b)D镌刻(jun) 恪守(k) 迄今为止(q) 煽风点火(shn)1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胳膊挖墙脚墨守成规卑躬屈膝B骨骼莫须有囤积居奇以逸代劳C彗星座右铭鸠占雀巢在所不惜D慧眼吓马威星罗棋布面面俱到15.下列各句

26、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 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

27、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 B.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 C.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D.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接力棒

28、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A. B. C. D. 18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句式一致;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3分)康桥边城雨巷蜀道 荷塘 故都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19.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绿色消费。(不超过30字)(4分)6月10日上午,近千家商贸单位举行了倡导绿色消费的活动。绿色消费不能简单认为就是吃天然食品、穿天然原料服装

29、、用天然材料装饰。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消费。它倡导适度消费,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它是一种新型的消费行为和过程,既崇尚自然、保护生态,又反对攀比和炫耀,尤其是过度消费。六、 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会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自选。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9分,每小题3分)1A(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

30、(3分)2B(“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3分)3A(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3分)二(一)4B(阴:暗地里、暗中)5A(陈述克戬从弟;百姓为之感动;为后人敬重、景仰。排除这三项)6C(事件的前提应在太原沦陷后,而不是在太原被围时。“暗中”也属无中生有)7(1)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帅、却、讫”各1分,句意1分)(4分)(2)(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

31、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家人)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用绳子拴着荡下,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度、草、缒”各各1分,句意1分)(4分) 参考译文:张克戬,字德祥,是侍中张耆的曾孙。考中进士后,做过河间县令,吴县知府。吴县是浙江的大城镇,民风骁悍,喜欢争夺,大姓人家依仗势力把持官府的行为。以往做县令的总是沿袭老规矩谨慎处事,都想做到在任职期间不生事端,能够侥幸离开罢了。张克戬到任后,依靠法律进行彻底制裁,奸猾之人大为收敛。使者把这种情况报告给朝廷,朝廷召见并授官卫尉丞。当初,张克戬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宣和

32、七年八月,张克戬做汾州知府。十二月,金兵进犯黄河以南,包围了太原。太原距离汾州只有二百里地。金兵派遣大将银朱孛堇前来攻打汾州,放纵士兵四处掠夺。张克戬尽全力阻击抵御敌人。有几十个燕人事先进城隐藏在城下,私下里勾结打算作为内应,张克戬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处死。张克戬多次挑选精悍的士卒骚扰敌营,出其不意焚毁敌兵营寨栅栏,金兵畏惧就撤兵了。张克戬凭功被加封为“直秘阁”。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再次进逼汾州城。守将麻世坚在半夜里夺关出城,逃跑了,通判韩琥接着也阵亡了。张克戬召令士兵和百姓说:“太原已经陷落,我本来就知道汾州城会灭亡呀。但是从道义上讲,我不忍心辜负国家、辱没祖先,我愿意跟这座城池共存亡,以此来表明

33、我的气节,各位还是自己作打算吧。”士兵和百姓都哭泣着不能仰脸看(张克戬),异口同声回答说:“您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愿意尽死力听从您的命令。”张克戬于是更加严格约束士兵,谨慎防守。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金兵攻占了平遥,平遥是汾州大镇,长久与金兵对抗,已经首先陷落了。金兵又胁迫介休、孝义诸县,使之投降。金兵占据了汾州南面二十个村庄,准备制作攻打汾州城的器具。金兵派遣两位使臣拿着书信劝降张克戬,张克戬连看都没看就烧掉了。张克戬详细阐述危急艰苦的情况,招募壮士从小道逃出上报朝廷,最终没有获得朝廷的答复。十月初一,金

34、兵增加上万骑兵前来攻打汾州,形势极为迫切。汾州城里有十个人散布投降的话,张克戬斩杀了他们示众。各位金兵首领站在城下,张克戬临城大声痛骂,用火炮击中敌人的一位首领,那位首领当场死亡。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第二天,金兵从汾州城的西北角攻入,杀死都监贾亶,张克戬还在率领众人巷战。金人悬赏招募能活捉张克戬的人。张克戬回家取出朝服,焚香面向南面祭拜,然后自杀,一家死了八口人。金兵将领抬着他的尸体依礼节埋葬在后园里,设祭坛排列拜祭,并为他修了一座庙。情况为朝廷所知,朝廷下诏封赠张克戬为康殿学士,赠送银子三

35、百两、绢五百匹,并在乡里张榜颂扬。绍兴年间,谥号“忠确”。 (二)8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是在日间“渐向溟”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以时间为线索1分,能简要说明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题干已经提示从两阙的首句看,而上阕的“渐向暝”和下阙的“更深人去”就容易看出时间线索。9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侯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答出心情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4分,意思对即可)解析:从上阕的“凄冷”、“无雁影”能看到诗人思念

36、亲人却无音信的凄凉心情,下阕“寂静”、“孤灯”、“酒醒”、“夜永”看到诗人长夜无眠的孤寂心情。三 10 (1) 其叶沃若 (2)长太息以掩涕兮(3)长路漫浩浩 (4)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5)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6)羁鸟恋旧林 (7)虽九死其犹未悔 (8)性本爱丘山四11(1)【答案】C D (答对一个给2分,答对两个得4分) 【解析】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原文虽然有“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句子,但并未使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这是一句描写的句子,是说两者在色彩上形成对比。文章对“镇子的青灰色”并未做相应的详尽描写。所以也不存在什么“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

37、托石板的古老”这种说法用在两相对照或侧面描写中。D项对描写的作用理解错误,“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仅仅用来突出其“久远的历史”,或许还有“历史人物辈出”。(2)【答案】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石板外表磨损,古韵犹存的意蕴。 【解析】问的是“画线句的表达效果”,说明这一句表达上有特点,即用了修辞手法。原文相关文字:“岁月是峥嵘的,而这些石板的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像磨损了边角的古藉。” “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用了比拟, “像磨损了边角的古藉”用了比喻。作用都是相同的:生动形象。不过前者意在表现“石板外表磨损”,后者的喻体是“磨损了边角的古藉”,

38、意在表现“古韵犹存的意蕴”。(3)【答案】“从前”的主要内容:(1)小镇的经济繁荣(l分)(2)小镇的文脉深厚(l分)(3)小镇的历史人物辈出(l分);“雨水”的主要作用:(1)首尾照应(l分)(2)渲染气氛,引发思古幽情(2分)。 【解析】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对文中内容丰富的语句和含蓄语句的鉴赏能力。第一问实际上就是要求概括(5)(10)段的内容。题干提示可以分成三条,那么归纳这几段内容就有了答案:(5)(7)表现“小镇的经济繁荣”;(8)段表现“小镇的文脉深厚”;(9)(10)表现“小镇的历史人物辈出”。还是考查分类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第二问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这是常规的命题思路。景

39、物描写的基本作用是“渲染气氛,引发思古幽情”,但又因为分别出现在首尾,所以又承担着结构全文的作用:首尾照应,以让文章显得更完整、严谨。(4)【答案】(l)对悠久历史的赞叹(2)对物是人非的惆怅(3)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答对一点给2分) 【解析】本文是一篇访古探幽的散文,对古镇的历史做了动情的描述,所以主要的情感是“对悠久历史的赞叹”,但作者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回到现实中,又感叹“物换星移,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是江南的雨”,所以应该还有较浓的“对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感。但结尾处“脚下的石板静静地延伸着,连缀成通向新时代的路”又表现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把握散文的情感要从其在文中的感慨与议论入手进

40、行剖析。 12. (1)、BD(B“总领作用”有误。D文章的主旨在于如何治学和做人。)(答对一个给2分,答对两个得4分) (2)、实现这一“抵达”首先要由拥有藏书到腹有诗书,富有学问和学识;(3分)再次要能对所学诗书融会贯通,表达出自己的感悟与评析,将学问和学识化为自己的人品人格。(3分) (3)、文中的“胡同”有内外之分,后两段虽未提及“胡同”,但实际上也是在写“胡同”,写的不是陈垣家中外在的“胡同”藏书,而是陈垣内在的“胡同”学问和风骨;(3分)后两段承接第四段的评价,由前文对陈垣得心应手地使用藏书的赞叹,上升到对陈垣的学问和风骨的敬佩,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和文章的内涵。(3分)(4)、略,围

41、绕品德是人的第一要素回答即可,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要结合全文自圆其说,没有例子或例子不当适当扣12分。五13答案:A解析:B答理(d);C膝盖(x);D煽风点火(shn)。 14答案:A解析:B代待;C雀鹊;D吓下。 15 B 选项中乐此不疲的词义是“对某事特别爱好,精力为之贯注,不觉得疲倦”。【辨析】A选项中一念之差的词义是“念:念头。差:差错。一个念头的差错。指因一时的疏忽或考虑不周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很明显用错。C选项中拍手称快的词义是“鼓掌欢呼,表示非常高兴。多用于表示正义得到伸张时或事情的结局称人的心意”,泼水节泼水,并不存在正义得到伸张的意思。D选项中功败垂成的词义是“垂:将要,接

42、近。事情就要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多含有惋惜之意”。16答案:D解析: A项并列不当,“基础能源”包括石油、铁矿石。改为“石油、铁矿石等基础能源”;B项语意重复,“愈发”与后面的“日久弥坚”有重复:日子长久了,感情却更加坚固了。删去。 C项主客颠倒,应说“外国人对中国的饺子也充满”17答案:C解析:首先总论,然后论述今天与昨天的关系,再论述与明天的关系。18答案: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3分)19.一种以适度消费、减少环境污染、崇尚自然(或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适度消费”、“减少环境污染”、“崇尚自然或保护生态”、“新型消费

43、行为”每点为1分)(4分)六作文 写作点拨与评卷提示(1)这是一个具有比喻意味的文题。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和社会热点,如风雪灾害、圣火风波、汶川地震、金融危机、中法关系、台海三通、农民工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以一种“雨过天会晴”的眼光去审视;也可以联系考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感发展、人际交往等,关注自我人生,抒写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乐观自信的人生观。(2)关键词的理解:“雨过”和“天晴”,既可以指外在的环境或条件,也可以指主体内在的情绪或体验;“会”既可以表示事物发展的必然,又可以表示事物发展的可能,此处宜偏在前者。(3)参考立意:从黑暗到光明,从萧条到繁荣,从苦难到幸福,从失败到成功

44、,从落后到进步,从痛苦到高兴,从悲观到乐观,从沮丧到激昂既可以谈自然现象,也可以谈个人经历(人生际遇、命运前途、心理调整等),还可以谈社会现象(发展的曲折,经济的起伏,社会的公平等)。“雨过天会晴”这一表述为结论性判断,不可以全部否定或部分否定,即不可立意为:雨过天不会晴或雨过天未必会晴;否则,即视为走题。(4)对文章是否合题的判定:一类卷:表达了“雨过”与“天晴”关系,又以“会”为开掘重点,即为什么“会”,怎样才“会”,即为切合题意。二类卷:表达了“雨过”与“天晴”关系,对“会”只是笼统提及,为符合题意。三类卷:只抓住“雨过”或“天晴”中一个方面去写的,为基本符合题意。四类卷:完全撇开题目去写别的内容,判为离题(暗合题目的文章不能判为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