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267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名校推荐》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学案: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略 .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纲五: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 1840年至l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学习要求】: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史实,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考试说明】: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点略解】: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准备】1、中国历史的划分 中国古代史:时期约170万年公元1840年社会性质历经原始社

2、会 和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公元1840年 -公元1949年 中国现代史:公元1949年新中国是成立至今2、中国近代史概况:3、本专题体系:文字归纳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的中国历史始终贯穿着两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 国家;二是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顽强抗击侵略并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中国重新获得 。主要包括三部分:l、从1840年到1900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受严重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进行英勇斗争。3、20世纪30、4

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情分析】视角分析考查角度近代前期四次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专题链接以两次工业革命为背景材料,考查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现实链接以与圆明园相关的材料为切入点,从爱国主义的角度出发,考查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影响及其阶段特征考向预测(1)近代列强侵华的具体史实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与经济史相联系,考查列强侵华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及社会生活的影响(3)与今天的对外开放相联系,考查列强侵略对中国近代化的客观影响【知识梳理】一、国门洞开的原因1.从国内看: 中国正处于 ,清政府日益腐败,国防废弛,财政困难,阶级矛

4、盾尖锐;2.从国外看: 西方 迅猛发展,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及船坚炮利的优势,积极在全球抢占所需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战前的清朝全面落后1 、政治上: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2、经济上: 占统治地位3、军事上:装备陈旧、军纪败坏4、对外关系上:昧于世事、 战前的英国世界强国1、政治上确立了 2、经济上完成了工业革命,号称“ ”3、军事上先后打败了 、 法国成为海上霸主4、对外关系上拥有众多海外殖民地,奉行 中 国英 国政治封建主义,日益腐败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军事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外交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综合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

5、迅速崛起二、国门洞开的过程 -列强侵华过程18401842 英国发动的 18561860 英法发动的 (18831885 法国挑起的中法战争)18941895 日本挑起的 19001901 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发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的背景:(1)中国清朝统治下,处于_晚期,危机四伏 (2)世界: 迅速崛起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目的):列强为打开中国大门为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夺取更多的 ,英国希望打开中国市场3、鸦片战争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4、虎门销烟:(1)林则徐于1839年6月,将收缴英美鸦片在 海滩当众销毁。 (2)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

6、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虎门硝烟最本质的意义是 A.中国禁烟运动的完全胜利 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C.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D.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5、鸦片战争过程: 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年初,英军占领 ,威逼广州。 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6、鸦片战争结果:(1)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A、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 B、内容:割地: 赔款: 五口通商: 关税协商: 其中 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商品输出)。最能反映的是 C、危害:第一:开创了列强勒索 的先例,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第二:

7、 被破坏,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的 。第三: 被打开,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第四: 被破坏,中国成为关税 的国家,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提供了便利条件。(2)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趁火打劫,又相继签订了1843的中英 和虎门条约(被称为南京条约附件),1844中美 1844中法黄埔条约,它们和 一起,构成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附件取得的特权有: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望厦条约:军舰“巡查贸易”。美国黄埔条约:外国传教士传教。法国【知识拓展】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半殖民地:是相对殖民地 而言。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

8、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2、领事裁判权(Consular Jurisdiction),是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主要内容是: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这是帝国主义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一种特权制度。旧中国从1843年起,英、美、法、俄、日等相继取得过这种特权。3、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

9、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在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中,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因而是片面的。7、鸦片战争影响:社会性质变化:政治上,_破坏;经济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中国沦为 社会的开端;(是鸦片战争 的变化)经济结构变化:使 逐步瓦解,中国 产生,中国被迫卷入 阶级结构变化:自然经济瓦解,导致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产业工人的增多, 随之出现;随着

10、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也出现。主要矛盾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和农民的矛盾转化为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变化:中国人民的任务由反封建变为 双重任务革命性质变化:中国进入了 时期。思想变化:从“闭关锁国”到“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林则徐)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 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的时代特征的是 割占香港岛 赔款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A. B. C. D. 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A.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B.中国革命主力的变化 C.中国革命形式的变化 D.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

11、原因(目的): 直接原因:列强提出“ ”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 ,扩大侵略权益 2经过:时间:18561860年;发动者: 重大事件:1858年占领天津,签订 ;1860年,占领北京,英法联军疯狂洗劫焚烧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同时与清朝政府签订 3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天津条约:1858年,英、俄、美、法四国签订 内容:外国公使_(干涉中国内政的开始);增开10处通商口岸(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侵入到沿海沿江);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_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赔款英法巨额白银 (2)北京条约:1860年

12、 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_为商埠;割_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至19世纪80年代,俄国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5、影响: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开始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侵华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了。第一次鸦片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 A.都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地区的进攻B.都直接威胁到清朝的统治中心 C.侵略者的目的都是要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财富 D.外国侵略者都是以武力挫败中国政府的抵抗(三)、中法战争:1883

13、年1885年法国侵略中国。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1885年双方签订了中法新约。法国首先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权利,同时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了。(四)、中日甲午战争:1根本原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 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2.经过:18941895年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 、辽东之战、 。3结果: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反映了列强对外 的时代特点。马关条约:_年内容:割辽东半岛、 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危害: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 的野心, 进一步加深); 赔款日本白银 (危害:巨额赔款,加剧了中

14、国人民负担;为支付赔款,大借外债,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 ) 开放_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进入(危害:使帝国主义势力进步深入到 ) 允许日本在中国_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危害: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 的发展)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了。6抗争:黄海大战中的 壮烈殉国,爱国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与日军浴血奋战。 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政府开始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思想开始形成(五)八

15、国联军侵华1背景:义和团运动兴起2、根本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和扩大侵华权益 直接原因:义和团的“反洋”运动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 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义和团打起 的旗号,在 京津 地区形成高潮。总结: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2、过程: 年,八国组成联军,借 ,发动侵华战争。3、结果:1 90 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 9年还清,本息共计 9.8亿两,以_关税_、盐税作为抵押;危害;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中国_被列强控制;、划定北京东交民巷

16、为“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危害:“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战略要地;危害:清朝腹地_,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 的组织;危害:清政府成为_的工具;、总理衙门改为 ,位居六部之上。危害便于列强通过_ _。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 。辛丑条约有关外国驻兵权的规定,对中国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丧失了沿海防御能力 B.使首都门户洞开 B.出现了国中之国D.使列强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三、国门洞开的影响:列强侵华战争严重

17、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a、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 ,烧杀抢掠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b、列强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 、毁坏中华我们遗产。c、政治上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破坏中国 、领海、 等主权完整。d、经济上向中国疯狂倾销商品和 ,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在中国 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拓展: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A、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激化中国社会矛盾,引发中国人民不断地抗争和探索。B、经济上,他们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

18、和掠夺原料,破坏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也刺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C、思想文化上,冲击中国的旧思想旧制度,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归纳: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 争条约名称签订方影 响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英中国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等中与俄英法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与英等11国完全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深渊【重难点分析】1、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主要的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

19、约。这些条约的共同特征主要有:(1)根本目的是把中国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轨道,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原料,扩大市场(包括商品和资本市场)。(2)内容基本涉及开辟通商口岸、赔款、割地、及其它特权。其中南京条约的内容主要有割地、赔款、开埠、协定关税等;马关条约增加了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特权;辛丑条约则重点在赔款和使清政府成为其统治工具。(3)列强从众多不平等条约中,获取了大量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列强侵华的主要表现。列强侵华的主要途径是发动侵华战争、利用攫取的特权进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侵略等。列强侵华具体表现在:(1)发动侵华战争,践踏中国主权,镇

20、压中国革命,逼迫中国签订步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严重灾难。(2)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割地赔款,破坏了中国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3)利用攫取的特征,进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资本输出等经济侵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4)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典型例题】1、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看,列强是怎样不断扩大攫取侵华权益的?政治:英国利用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日本利用马关条约实际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英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获得领事裁判权,以后各国纷纷效法获取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独立。列强还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中国首都划定专有占领区以为使馆界的特权,还直接操纵官吏的

21、任免和处置,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通过外交来控制中国内政等特权。经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及附件获得赔款2 100万银元,东南沿海五口通商、关税协商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日本在甲午战后获得赔款和赎辽费总计2亿3千万两白银,开长江全流域四口通商及在华投资开设工厂等特权;列强还通过辛丑条约榨取中国人民本息合计9亿8千万两白银的赔款。其他:强化对清政府控制,辛丑条约取得了拆毁大沽炮台并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的特权。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逐渐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和经济命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中国历史上,列强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

22、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方面分析这三次战争对中国带来了哪些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治上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阶级结构的改变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出现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思想上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开始向西方学习、早期维新思想出现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出

23、现1.(2012年北京文综,15,4分)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选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解析:B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南京条约的签订,外国商品经五处通商口岸流入中国市场,但商品并没有列强想象的那样畅销,列强将原因归结于开放通商口岸过少,故而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的要求,企图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所以B项符合题意,C、D两项不符合

24、史实,A项与所给材料意思不符。2.(2012年重庆文综,16,4分)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由材料信息“各国公使”“前往首都(北京)”“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可知这与辛丑条约中允许列强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扎军队相符合,故D项符合题意。3.(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17,4分)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

25、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A本题以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海关进口税则能够自主确定进口货物的税率,这实际上废止了南京条约中规定的“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故本题选A。其他B、C、D三项在税率问题上均无明确规定。【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属于基本识记的内容。这道题目提示我们,历史学习中的一些基本内容必须要识记。例如本题中的几个不平等条约,在复习中就应该通过列表等方式,从时代背景、国际背景、主要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几个

26、方面比较其异同。4.(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透过历史现象把握本质问题的能力。据所学知识,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宣战,故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中关键信息清政府“宣战”地方“保护”“两不相扰”反映出清政府中央

27、集权面临危机,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并没有达到分庭抗礼的程度,故D项错误。【名师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的典型格式是:给出一段情景材料,然后要求分析材料表明了或说明了。学生易错把现象当作本质。5.(2011年福建文综,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

28、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解析:D本题考查鸦片贸易对中国造成的危害,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中关键词“藉寇资盗”,指出鸦片贸易的后果,A、B两项没有抓住材料的主旨,C项不符合题意,D项准确地反映了题干材料强调的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6.(2011年四川文综,16)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A.收回通商口岸B.发展民族经济C.维护国家主权D.挽救国家危亡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抓住1898年的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

29、潮,中国门户洞开,A项中收回通商口岸与题干“惟有广开口岸”相矛盾,符合题意。7.(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洪秀全吸收基督教的一些教义,创立拜上帝教,起初“反孔”是为服务于推翻清政

30、府统治,后期太平天国建立政权,为维护“天朝”统治,又倡导儒家思想,反映了拜上帝教不能承担起为“天朝统治”构建理论支柱的责任,故A项与材料主旨表述一致。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C项在材料中无体现;而D项不能揭示出材料问题的关键。8.(2011年北京文综,17)如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 (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 (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解析:B本题以漫画形式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说明历史观点的能力。漫画大多带有讽喻、讽刺效果,漫画中外国

31、人杀义和团为“文明”,带有讽刺效果,可知作者意在抨击西方殖民侵略,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9.(2010年山东文综,11)如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解析:A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将材料中的“两个限制”作为判断四个选项的尺度。挑选出正、反两方面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资政新篇),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江苏),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天朝田亩制度中的绝对平均主义等),因此A项符合题意;

32、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B项不正确;辛亥革命没有“阻断了中国近代化”,北伐战争不符合“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等论断,C、D两项不合题意。10.(2010年江苏单科,6)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中的“清舰队”“日舰队”等信息可以判断此战役发生于中日甲午战争中,根据“黄海”及附近地形、日军进攻方向可以判断此战役为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战役之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1.(2010年陕西文综,35

33、)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研究的理解能力和历史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力。研究者因其立场的不同,会出现各异的记述。如本题当事者双方的记载是矛盾的。因此A为正确选项。B项为一般陈述,与材料

34、主旨无关;C、D两项只是说明文献记录、原始记录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但与题干主旨相矛盾。12.(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文本信息】 (1)表层信息:西方冲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深层信息:工业文明冲击对中国近代

35、化的影响。解析:解答本题需先明确观点,或赞成、或反对;然后结合材料及与之对应的教材内容,用具体的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如果赞成,可从西方侵略带来的洋务运动学西方技术,开始近代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开始政治民主化;五四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民主与科学观念流行等。如果反对,可从内因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的变化,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略13.(2011年海南单科,2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900年10月16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相约遵守下列原则:“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此为列强之共同永

36、久利益;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则。第二,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第三,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扰,无论用何种方式,欲获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第四,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则。”意大利和奥地利表示“深愿接受”此协定,“毫不踌躇而赞同之”。日本此时正“不安达于极点”,不仅表示“赞同此协定”,而且还愿意“加入此协定”。美国政府的答复则是,接受前两条,对第三条则无需表示任何意

37、见,法国附和美国答复之内容。俄国声称对第一条“表示欢迎”,第二条尤与俄国的意旨相符,因为俄国政府在此次纷扰之初,即曾首先倡导将保全中国的完整和“旧国家制度”,作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1)说明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并指出列强提出或接受英德协定的原因。(7分)(2)简要分析英德协定对中国局势的影响。(5分)【文本信息】 (1)表层信息: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2)深层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解析:本题以英德协定为切入点,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政策的转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第(1)问“转

38、变”一定要点出由到;实质应从列强的侵略本质方面去思考;原因可从当时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相互勾结、妥协、协调利益冲突的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结合材料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现实状况回答。答案:(1)转变:由瓜分到“保全”。(2分)实质:进一步侵略和共同控制中国。(2分)原因: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在中国的争夺加剧,需要调整利益关系。(3分)(2)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在华矛盾暂时缓和;殖民地程度加深;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5分)14.(2010年上海单科,37)一份对外“和约”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

39、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

40、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人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兵官,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请回答:(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4分)(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6分)(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15分)【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义和团运动。(2)深层信息:从义和团运动看当时中国民众的救亡心理。解析:本题以义和团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

41、能力。解答第(1)问首先归纳出材料的要点,然后再与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对应,第八项中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应与马关条约内容联系;第十九项“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与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等内容对应。第(2)问根据材料归纳分类即可。第(3)问可从其“爱国”的进步性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方面分析评价。答案:(1)答案1:第八条马关条约;第十九条天津条约。(4分)其他答案:顺序颠倒或写其他条约。(0分)(2)正义的要求。(3分)答案1:作出合理的概述或描述。收回国家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保守的观念。(3分)答案1:能准确地对相关材料进行提炼。(3分)恢复朝贡体系实行闭关锁国答案2:能

42、进行简单概括。(2分)各国与中国的外交恢复到乾隆时期答案3:基本照抄“和约”内容。(1分)日本照乾隆时例入贡其他答案:未作答或与题意无关。(0分)(3)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15分)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1315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抽象视角,如“和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和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

43、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和约”中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和约”中反映爱国精神与盲目排外的要求;“和约”中抵御外来侵略的要求与传统天朝观念(华夷观念)的要求;“和约”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要求与工业社会的要求。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37分)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和约”反映了作者的排外心理(反帝、抗争、反对基督教文化);“和约”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约”反映了作者的保

44、守心态。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1.(2012年衡阳联考)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B.C.D.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解读能力。回答本题突破点是“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

45、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这场战争即1840年鸦片战争。联系鸦片战争的影响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故正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外商企业影响、洋务运动诱导,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故错误。2.(2012年西安联考)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对咸丰帝这一看法的正确分析是()A.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认识到列强对华侵略的本质C.将维护国家尊严放在第一位D.认识到列强派员驻京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最大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46、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封建统治者不是以是否损害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实际利益为对外交涉的目的,而是以是否影响自身的传统和陈腐的体制为出发点,对咸丰帝这一看法的正确分析是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2012年大庆模拟)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1861年又成立了专门同外国打交道的机构“总理衙门”。从时代发展潮流看,这些外交机构的成立()A.适应了列强统治的需要B.说明中国平等步入国际社会C.标志国家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解析:D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从鸦片战争之后“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到1861年成立“专门同

47、外国打交道的机构总理衙门”,体现了中国由闭关到主动对外交往的过程,说明了中国外交的逐步近代化。B项说法错误;A项只是表面现象;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4.(2012年吉林模拟)广东省垣并各乡居民晓谕英夷示中这样写道:“为尔等抗拒天兵,强进内河目下尔等私行诈术於香港则冀取租粮,於定海则奸淫妇女,种种不法,罪恶贯盈,我等兆民,岂肯坐视。”材料中“广东省垣并各乡居民”“岂肯坐视”的原因是()A.南京条约等条约签订B.英军烧杀淫掠的罪行C.民族觉悟的空前高涨D.国家主权的大量丧失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信息“晓谕英夷示”,说明当时斗争的矛头对准的是英国;从材料信息“抗拒天兵”说明材料反映的

48、时间应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故A项错误;民族觉悟的空前高涨是在五四运动时期,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5.(2012年西安模拟)美国史学家魏斐德作品大门口的陌生人利用冲突反映理论,论述了太平天国起义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才引发的,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这段叙述()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总结出材料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材料的观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故材料观

49、点错误;材料观点形成的依据是“太平天国起义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根据所学知识,单从这一依据不足以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西方侵略,故其依据不充分。符合此分析的是D项。6.(2011年苏北四市期末)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解析:C本题以太平天国为切入点考查信息获取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

50、众子”指诸王借助了神权;“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既体现了借助神权,又反映了其等级有序的现实。7.(2012年威海模拟)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写道:“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上述材料表明洪仁玕()以天朝上国自居准许外国人自由活动承认西方国家长处主张全境开放A.B.C.D.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不得擅入旱地”说明外国人的活动受限制,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凡外邦人技艺精巧”“宜先许其通商”说明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8.(2012年苏北四市模

51、拟)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A.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B.湖北军政府继承太平天国未竟事业C.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相同D.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比较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是一场农民革命运动,以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人间天国为目的,湖北军政府与太平天国无继承关系,故A、B、C三项错误。但两者都“讨胡”,说明两者都反对外来侵略,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9.(2012年威海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

52、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信息“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说明这次“入侵”引起了统治者的重视,统治者认识到社会变革的必要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有此作用,故答案为C。10.(2011年威海模拟)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53、,其主要目的是()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B.扩大各自的在华利益C.缓和一战前夕在远东地区的形势D.共同支配中国解析:B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的形势为切入点考查论证能力。本题易错选为D。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局面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此阶段的历史特点是列强瓜分中国,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扩大各自在华利益。11.(2011年皖中名校联考)20世纪初,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说:“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从此任接手以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段谈话的背景最可能是()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B.1860年北京条约

54、签订后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解析:D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和知识再现能力。解题关键一是“20世纪初”这一时间信息;二是“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体现了20世纪初中外反动势力间的密切关系。这印证了1901年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12.(2012年潍坊模拟)孙中山评论某历史事件:“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一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

55、族精神”,说明这次运动斗争的矛头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且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气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只有B项符合这一特点。13.(2011年临沂质检)人们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的指导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

56、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解析:B本题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当今文明史观”可知,材料涉及三种不同的史学观点。从英国的利益出发,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商业战争;而作为被侵略者的中国,这则会被认为是侵略战争;站在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东西两种不同文明冲突的表现,由此可得出答案。14.(2011年徐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

57、支援,重新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材料二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

58、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商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头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请回答:(1)材料一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

59、么?对此你如何理解?(2)材料二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2)深层信息:运用新史观解读列强侵华战争。解析:第(1)问,关键是审清题意,第一小问观点应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提炼出作者的主要意思;第二小问要求学生解读作者的观点,联系鸦片战争的影响即可。第(2)问,要注意限定词“材料二”,注意材料中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从间接的影响来讲”等提示语。第(3)问需要在正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回答,注意整合前两问的答案。答案:(1)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向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使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面对世界。(2)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观点: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