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马邑豪聂壹因大行王恢言:“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上召问公卿,王恢曰:“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上从恢议。元朔元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临淄人主父偃上书。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其辞曰:“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高皇帝定天下,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高帝不听,果有平城之围。”严安上书曰:“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
2、绝祀。穷兵之祸也。”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秋,匈奴浑邪王降,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那王使即驰传以闻浑邪之降也,汉发车二万乘以迎之。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右内史汲黯曰:“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今天下骚动,罢敝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元封元年冬十月,下诏日:“朕将巡边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以见武节,威匈奴。遗使者郭吉告单于曰:“今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即南面而臣于汉!语卒,而单于大怒,
3、立斩主客见者,而留郭吉,迁之北海上。然匈奴亦砻,终不敢出,上乃还。(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B.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C.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
4、驰传以闻/D.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答案】A【解析】“谋降汉”即谋划投降汉朝,其间不能断,排除D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 正要在黄河岸边修筑城池,其间不能断,排除C项。其后必断,句子成分完整,排除B项。译文:当时单于恼怒浑邪王驻守西部却被汉军杀死、俘虏了几万人,打算把他召去处死。浑邪王十分恐惧,谋划投降汉朝,先派人在边境阻拦汉人,让他们把情况向武帝报告。这时大行李息正要在黄河岸边修筑城池,见到浑邪王的使者,立即派传车赶往京城报告朝廷。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5、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行,即大行令,主管王朝对边陲部族的接待、交往等,文中王恢、李息先后担任此职。B.和亲,常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间的政治联姻,文中指汉武帝与匈奴间的联姻。C.高皇帝,大多是古代中国开国皇帝的庙号,也简称“高帝”,文中指汉太祖高皇帝刘邦。D.夷狄,古代分别称中国东方、北方少数民族为“夷”和“狄”,文中泛指四方少数民族。【答案】C【解析】“大多是古代中国开国皇帝的庙号”错。考查的是帝王称号。谥号是指封建时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去世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庙号是指帝王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特立为某祖、某宗的名号。按汉书高
6、帝纪中张晏注:“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此后历代王朝始祖多以“高”为谥,谥号“高皇帝”,简称“高帝”,如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曹魏高皇帝曹腾等。选文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可知选文中的“高皇帝”“高帝”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谥号,“太祖”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庙号。且古代史书称呼皇帝有比较统一的成例,唐朝前称谥号,唐朝开始称庙号。所以此项解说有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邑县豪强聂壹建议,和亲后匈奴已亲信边民,汉朝如果以利诱引匈奴并伏兵袭击,定可战胜,王恢则认为无需畏惧匈奴,应派兵攻打。B.严安在给汉武帝的上书中指出,秦始皇好
7、大喜功、贪求声名,派蒙恬北击匈奴,却因当时的穷兵黩武而招致天下叛乱,最终国亡祀绝。C.因长安县令未能租借到足够马匹以迎接浑邪王,汉武帝想处斩他,汲黯建议,由沿途各县提供驿车传送即可,没必要让全天下都不安宁。D.汉武帝亲巡边疆,派郭吉告知匈奴单于,或一决高下,或俯首称臣,单于大怒,斩杀了负责引见郭吉的官员,将郭吉扣留并流放至北海。【答案】A【解析】“无需畏惧匈奴”错。对于聂壹的建议,汉武帝召集并询问公卿大臣的意见,王恢的回答是“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意思是“匈奴不断地入侵抢掠,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它对汉朝没有了畏惧之感。我私下认为攻击匈奴对汉朝有利”,也就是说王恢
8、认为应该攻打匈奴的原因是匈奴缺少对汉朝的敬畏之心,而不是汉朝无需畏惧匈奴。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答案】经过了十多年,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上吊于路旁树上的死者,一个连着一个。【解析】“行十余年”译为“经过了十多年”“经历了十多年”等,大意对给1分。“苦不聊生”译为“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生活艰苦,无法生存”“生活艰难困苦,无法维持”等,大意对给1分。“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译为“上吊于路旁树上的死者,一个连着一个” “自缢在道旁的树上,死的人一个接一个”“在路边的树上上吊自杀,死者接连不断”等,大意对给 1分;“相望”译为
9、“一个连着一个”“一个接一个”“接连不断”等,给 1 分。 (2)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以见武节,威匈奴。【答案】统率十八万骑兵,旌旗首尾相接达一千多里,以显示武功,威震匈奴。【解析】“勒兵十八万骑”译为“统率十八万骑兵”“统领十八万骑兵”“指挥十八万骑兵”等,大意对给1分。“旌旗径千余里”译为“旌旗首尾相接达一千多里”“千余里内旌旗飘扬”“旌旗绵延 一千余里”等,大意对给1分。“以见武节,威匈奴”译为“以显示武功,威震匈奴”“以显示军威,气势威震匈奴”“以显扬勇武的气节,威势震慑匈奴”等,大意对给1分;“见”译为“显示”“显扬”“显现”“展示”等,给1分。5.主父偃对汉武帝采用什么论说
10、方法进行劝谏以达到什么目的?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先采用了引用的方法。先引用司马法中指出“好战”与“忘战”两个方面,借此既委婉地告诉汉武帝“好战”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忘战”的危险。后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举用高皇帝刘邦执意对匈奴用兵导致被围平城一事,进一步强调了“好战”的危害。主父偃旨在劝谏汉武帝对匈奴用兵时应掌握好分寸,既不能“忘战”,更不能“好战”。(答对“劝谏的方法”给2分,答对“劝谏的目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题干“主父偃对汉武帝采用什么论说方法进行劝谏”的设问可知,问的是主父偃所采用
11、的劝谏方法,根据“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可知,主父偃先采用了引用的方法,可概括为“先引用司马法中的话”“先援引司马法中的观点”等;根据“高皇帝定天下,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高帝不听,果有平城之围”可知,主父偃后采用了举例的方法,可概括为“再用高皇帝不听劝谏而被围之事”后举高皇帝不听劝谏而遭到平城之围的事例”等。根据题干“以达到什么目的”的设问可知,问的是主父偃劝谏的目的。主父偃先引用的司马法中指出“好战”与“忘战”两个方面,借此既委婉地告诉汉武帝“好战”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忘战”的危险,之后又举用高皇帝刘邦执意对匈奴用兵导致被围平城一事,进一步强
12、调了“好战”的危害。据此可知,主父偃旨在劝谏汉武帝对匈奴用兵时应掌握好分寸,既不能“忘战”,更不能“好战”。由此,可概括为“以劝谏汉武帝不要轻易对匈奴用兵”“以劝谏汉武帝对匈奴不应过度用兵”等。【参考译文】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郡马邑县的豪杰聂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武帝建议说:“匈奴刚与汉朝和亲,亲近信任边民,可以用财宝引诱它前来,同时汉朝埋伏军队发动袭击,这是一条必胜无疑的良策。”汉武帝召集并询问公卿大臣的意见,王恢说:“匈奴不断地入侵抢掠,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它对汉朝没有了畏惧之感。我私下认为攻击匈奴对汉朝有利。”武帝听从了王恢的建议。汉武帝元朔元年秋季,匈奴两万名骑兵入侵汉朝。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
13、万名骑兵从雁门郡出击匈奴。临淄人主父偃上书武帝。主父偃的上书中讲了九件事,其中八件事讲的律令方面的问题,一件是谏阻攻打匈奴。上书中说:“司马法说: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记备战必然危险。高皇帝平定了天下,听说匈奴聚集在代谷的外面,便想前去攻打。御史成进劝谏。高帝不听劝谏,果然发生了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的事变。”严安上书说:“从前秦始皇志得意满,便想入非非,要威震海外,派蒙恬率兵北上攻打匈奴。经过了十多年,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上吊于路旁树上的死者,一个连着一个。等到秦皇帝驾崩, 天下人纷纷反叛,秦朝最终国家灭亡,祭祀断绝,这就是穷兵黩武造成的祸害。”汉武帝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任票
14、骑将军,率领万名骑兵从陇西郡出发攻打匈奴。秋季,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当时单于恼怒浑邪王驻守西部却被汉军杀死、俘虏了几万人,打算把他召去处死。浑邪王十分恐惧,谋划投降汉朝,先派人在边境阻拦汉人,让他们把情况向武帝报告。这时大行李息正要在黄河岸边修筑城池,见到浑邪王的使者,立即派传车赶往京城报告朝廷。浑邪王率部投降汉朝时,汉朝征发车辆两万乘来迎接。朝廷没有钱,向百姓借马。百姓有许多人把马隐藏起来,马不够用。武帝恼怒,打算杀了长安县令,右内史汲黯说:“这些匈奴背叛了他们的主子而投降汉朝,汉朝慢慢由沿途各县依次提供驿车传送他们就行了,何至于弄得天下动荡不安,使国家疲敝来服侍这些外族人呢?”武帝默然不语。汉武帝元封元年冬季,十月,汉武帝颁布诏书说:“我将要巡视边陲,设置十二路将军,并亲自统率指挥。”统率十八万骑兵,旌旗首尾相接达一千多里,以显示武功,威震匈奴。武帝派使者郭吉前往告诉单于说:“现今单于要是敢与汉军决战,我汉朝天子将亲自在边境等候;要是不敢决战,那就赶快面朝南臣属于汉朝!”话音刚落,单于大为震怒,立即将引见的官员斩首,扣留了郭吉,把他囚禁在北海。但匈奴也对汉朝心存恐惧,始终不敢出战,武帝只好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