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164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上蔡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论孔子是彭富春教授继论老子论国学之后又一部探讨和研究中国先秦思想的学术专著。全书既有译解,又有论述。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从局部到整体,作者上下求索、左右探源,深入开掘和阐发论语的精义要旨。当然,这不是一般化的译读和阐释,而是富有新意地重构孔子思想的整体,并且在分辨、评判之中构建了天人共生和人我共生的思想体系。基于论语文本,作者对其进行了忠实的现代汉语翻译,为了使语言表述更加完美畅达,作者还试图弥补了一般汉语译本在语法、逻辑和修辞方面的不

2、足,使译文的形质和文采俱佳。作者还对论语篇章进行了全面分析,精邃深微,要而不繁,不仅阐释了各章的核心思想,而且还揭示了其内在关联。如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一般把“束修”释为“十条干肉”。而彭富春的看法是:“此为束带修饰,喻十五岁的成人。”故他把此句译为:“凡十五岁以上自行束带修饰的人,我未尝不教诲的。”其根据是:“孔子所教并非小学(发蒙之学),而是大学(成人之学),大学的根本是学道。”这是颇有道理的,大学旨在培养高级人才,不然孔门三千弟子中何来七十二贤人?还有,作者的解析不仅在理论底蕴上有深层的开掘,而且在行文运笔上也彰显了个性风采。他的语言凝练、精粹,有深刻的哲理内涵,不少句

3、子写得很美,像箴言,像诗篇,耐人咀嚼和寻味。如“逝者。流逝就是时间。它不仅是过去,而且是包括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无限整体。流逝不仅是消逝,而且是生成,是生生不息。天地人的本性就是这种永远的生成。天旋地转,日出日落,月明月暗,春去秋来,暑尽冬临。”姑举一例,窥豹一斑。论语全册的第一个字,即“学而时习之”中的“学”字,充满了原发的思想含义。所学者何?道也。它是人的生命的根本规定,是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主题。在解读论语的基础上,彭富春抓住了孔子思想的这个核心主题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他指明孔子体道的根本路径是下学而上达。孔子下学万事万物的知识,上达到那唯一的道本身。他一方面将形而下的

4、问题上达为形而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将形而上的问题化为形而下的问题,彭富春特别强调这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关键之处。在书中,彭富春提出了一些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理念,如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育人应当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体两翼。通过对孔子思想的阐释,彭富春指出,人应当唤醒自己内在的本质力量和创造潜能,发扬人的主体性,高扬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走向精神、心灵的自由和高蹈。这本书的卷终语是:“一个活着的孔子则会说出我们时代的智慧箴言。”这是一位学者诚挚的心声。(原文有删改)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彭富春对中国先秦时期的道家、儒家等都有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他在写了论

5、老子论国学之后,又写了论孔子。B. 彭富春的研究,不仅关注论语的字、词、句、篇章结构等,而且能够透过局部与整体深入开掘和阐发论语的核心思想。C. 彭富春不仅自己追求语言表述的完美畅达,使译文的形质和文采俱佳,还试图帮助他人修改汉语译本在语法、逻辑和修辞方面的不足。D. 彭富春不仅在微观上对论语各篇章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能用联系的观点研究论语,指出各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作者引述彭教授对“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中的“束修”的解释,是为了论证“不仅阐释了各章的核心思想,而且还揭示了其内在关联”这一论点。B. 为了使自己关于彭教授的

6、著作的语言特色的观点有据可依,作者引述论孔子一书中“逝者。流逝就是时间。它不仅是过去,而且”这段深刻而富有文采的文字。C. 作者指出彭富春“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育人应当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体两翼”这个事实,其论述的目的是倡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D. “孔子体道的根本路径是下学而上达”,是彭富春抓住孔子思想的核心主题并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后得出的结论。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彭富春的论孔子一书的基本特点是重构孔子思想的整体,在分辨、评判之中构建了“天人共生”和“人我共生”的思想体系。B. 孔子所教的是大学,他把人格修养的培养作为办学的宗旨,对发蒙之学并不看重,甚

7、至提出非议,因此,培养出了七十二贤。C. “学而时习之”的“学”字十分重要,而“道”则是“学”的对象与内容,它是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主题。D. “一个活着的孔子则会说出我们时代的智慧箴言”,这句卷终语表明,彭富春研究孔子是立足于当下社会生活而不仅仅在于对学术的追求。【答案】1. C 2. C 3. B【解析】1. 试题分析:A.对应原文第1自然段的首句。B.对应原文第1自然段的“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从局部到整体,作者上下求索、左右探源,深入开掘和阐发论语的精义要旨”。C.“还试图”是对原文第2自然段中的“作者还试图弥补一般汉语译本在语法、逻辑和修辞方面的不足,使译文的形质

8、和文采俱佳”的曲解。D.对应原文第2自然段的“作者还对论语篇章进行了全面分析而且还揭示了其内在关联”。2. 试题分析:C.“目的是倡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表述错误,其实,它的作用是证明“彭富春提出了一些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理念”这一论点。3. 试题分析:A.对应文章第1自然段“富有新意地重构孔子思想的整体,并且在分辨、评判之中构建了天人共生和人我共生的思想体系”。B.“对发蒙之学并不看重,甚至提出非议”并不是作者观点,原文中的“孔子所教并非小学(发蒙之学),而是”并没有提到“对发蒙之学并不看重,甚至提出非议”。C.对应文章第4自然段“学而时习之中的学字,充满了

9、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主题”。D.对应文章结尾段,通读全文可以得知其表述正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骑在马上向东从小镇到达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区乡的信件非常麻烦,邮局把邮递员的名额给了嘎绒。培训后,嘎绒带回一匹黄色的马,牵到每一个黑帐篷门前,邀请人家出来观看。草原上对马本不稀罕,马也并无特色。嘎绒牵着它对牧民们说:“这是公家的马,每个月都配有口粮。”他顿一顿,带点羞涩说,“我也成了公家的人。”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第一次领到工资,他给黄马购了三只铜铃,铜铃声音极响,成天叮叮当当。远远听见铃声,大家就知道嘎绒来了,最初是公家的人盼他来,邮件大部分是区乡公务

10、人员的,极少有邮件要给牧民。但是常有牧民让他带口信,求他帮着买点啥带回来,或带什么东西去别处,有的要他帮助卖掉新鲜的酥油。嘎绒高高骑在马上,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只管走自己的路。但下次来,他一定已带上别人嘱托的东西。后来,各牧场的人都随工作人员一样有了习惯,汇聚到路口,像欢迎某位要人。遇上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他的表情显得有些冷漠,摆手说忙。黄马是嘎绒的心肝,路上,只要他没醉酒,基本不骑它。最初他牵着缰绳和它并排走,后来他跟在马屁股后,像马领他走。快到区乡,他才翻身上马。听说别的邮递员把配给马的饲料都换了其他东西,只让马吃青草。嘎绒讨厌。公家的马才有胡豆,吃青草的马多了,吃胡豆的马能有

11、几匹?他对这事非常死板,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他精心照顾,原本毫无特色的大黄马也长得膘肥体壮,精气十足,着实让人喜爱,就有人想去骑黄马,他摆着双手,一点脸面也不给别人。大家私下里讲,这匹马连他阿妈可能也不会让骑的。二十多年过去了,嘎绒的头发花白了,那匹马也老了。在牧民心目中,嘎绒还是那个风雨无阻的人,那个斜歪着骑马的人,那个不能相信他说话但能相信他做事的人。一天早晨,嘎绒骑着大黄马去邮件交换点,看见公路一侧搭了许多简易的工棚,上前寻问,说是要修建通村公路。路一天天加长,比想象中更快。两月之后,一条可以行驶一辆小卡车的小土路通到了几个乡上。县上为

12、这搞了一个庆典。掌声如雷,嘎绒感觉心跳得厉害,眼睛莫名其妙就潮湿了,忍都忍不住。邮局的领导也来了,还专门找他谈了话,因为激动,嘎绒没理解人家讲话的内涵。邮局领导说:“路修通,我们的邮政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迈向了更高的平台。”嘎绒由于眼睛潮湿,不好意思抬起头,嗯嗯地应着,听领导继续说:“你在这没路的草原上跑了二十多个年头,贡献不小啊,不过现在好了,你可以安安心心休息了,考虑到你在这二十多年的奉献,基本工资会一直照发,到退休,就拿上退休工资了。”嘎绒好不容易将那潮湿的眼睛忍干涩,抬起头来,眼睛通红,看看邮局领导,还嗯嗯地应着。第二天一早,嘎绒从小土屋出发,骑马取邮件,他看见一辆三轮摩托车突突突

13、地响着飞驰而去,骑摩托的人是个穿绿衣服的小伙子嘎绒勒住马,看他很快没了踪影,感慨比骑马快多了。来到交换站,站里那个熟悉的老头一见嘎绒,说:“你怎么来了?”嘎绒说:“我来取邮件啊。”老头说:“昨天领导已给你交代了嘛。”嘎绒这才悟出有什么不对,说:“当时激动,我没听清楚。”老头说:“送邮件的换年轻人了,骑三轮摩托车去送,你可以好好休息了。”嘎绒说:“马怎么办?”老头说:“这么多年了,马自然是你的,现在你一样能领到钱,到年龄还能拿上退休工资,多好的事,把马牵回去,干吗找这累受。”嘎绒点点头说:“不做事,那工资也不好意思要啊。”说着,默默地牵马走了。那天许多人都看见嘎绒牵着马,一路淌着眼泪哇哇哭。这以

14、后嘎绒的许多习惯都没了,他回到牧民的生活模式。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小镇到草原没有公路,所以信件投寄非常麻烦,经过培训后,嘎绒成了邮递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公家人”,他感觉很自豪。B. 公家人盼嘎绒来,是因为他们盼望嘎绒能给他们带来信件或帮他们寄出信件;牧民也盼嘎绒来,是因为要请他帮忙办事。C. 邮局领导找他谈话时,嘎绒由于过于激动,没有听出人家话里要他不再邮递的意思。作者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使形象更为鲜明。D. 本文通过讲述一位邮递员二十多年的工作

15、,全方位展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草原发生了新的变化,邮递员的工作也在发生变化的现实。5. 公路修好时嘎绒特别激动,小说刻意描写他的激动表现,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6. 小说结尾说“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你认为这样写合理吗?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案】4. D 5. 突显人物形象:路修好后,嘎绒非常激动,以此来突出他对公路的渴盼,表现他的质朴可爱;使主题更为鲜明:他的激动与后面因为公路修好,不再需要他骑马送邮件的失落形成对比,更突出他的失落之情,表达他对邮递事业的热爱,突显主题;引出下文情节:因为激动,嘎绒没有听明白邮政局长话里要他停止送信的意思,为下文写

16、他去交换站取邮件,而老头劝他接受事实做铺垫。 6. 示例:合理。从情节来看。前面有很多情节表现嘎绒对大黄马的真爱。如“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从人物来看,嘎绒是一个十分热爱自己职业的人,而大黄马是他职业的一部分,所以他爱大黄马就像爱自己的职业一样。从主题来看,本文重在表现一个普通人对普通职业的热爱,表达对这样的普通人的赞颂之情。所以这样安排更能突出主题。【解析】4. 试题分析:D不是“全方位展示”,“随着时代的发展,草原发生了新的变化,邮递员的工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的概括也偏离中心。5. 试题分析: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

17、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6. 试题分析:纵观文意,首先应该确定其合理,然后从小说的几个要素人物、情节、主题等等的角度具体分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在大连正式发布。该报告以“一带一路”贸易合作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为核心,采集调

18、用了8000多个种类、总计1.2亿条全球进出口贸易基础数据,综合运用数据挖掘、聚类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多种大数据分析方法,从双边贸易额、贸易商品、贸易主体、贸易方式、合作模式等多个维度,全面、客观分析了2016年“一带一路”贸易合作总体格局、中国与沿线64个国家、以及中国内地31个省市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现状和发展态势。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约为9535.9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25.7%,较2015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中国向沿线国家出口自2011年以来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16年向沿线国家出口5874.8亿美元,达到近年来的高位。(摘编自“一带一路”贸易合作

19、大数据报告(2017) 材料二:“一带一路”的实施既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时刻保有风险的警觉。首先,沿“带”沿“路”国家特别是那些发展中国家通常政治并不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政局变动,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对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此外,“一带一路”也会穿越那些社会不安定的国家和地区,恐怖主义的威胁也会带来巨大风险。其次,“一带一路”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再次,实施“一带一路”必须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

20、很大空间,甚至所需投入是以百万亿计。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情况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必然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和产业的“空洞化”。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有些地方为了套取政策利益或为了“政绩”,不切实际地搞一些所谓的“一带一路”项目,投资巨大而收效甚微,对于这样的“面子工程”风险必须警惕。(摘编自剧锦文时刻需要风险警觉)材料三:习近平主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要行稳致远,离不开“民心相通”的支撑和保障,需要实施好“增进民心相通”这项基础性工程。“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事业,需要充分发挥各方的“主人翁”精

21、神,把握机遇、齐心协力,将美好愿景转化为实际行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相通则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建设的所有成果,归根结底是要造福各国人民,让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民众得到实惠。“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济合作,也需要真情交流和民心共振。(摘编自钟廉言民心相通是最基础的互联互通)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额占中国与全球贸易额比重在2013年后起伏不定,2015年变化最大。B. 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较2015年有所上升,出口额更是自2011年以来持续增长。C.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2、贸易额与中国与全球贸易额比重中进口额的低谷、出口额的巅峰均出现在同一年。D.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占中国与全球贸易额比重,最近两年已呈现平稳发展态势。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如果我国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就必然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和产业的“空洞化”,后果不堪设想。B. 创新都会有潜在风险,因而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所蕴含的乘数式风险也将无法避免。C. 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多维度、全面客观地分析“一带一路”贸易的总体格局,大数据优势日益凸显。D. 沿“带”沿“路”国家政治极不稳定,对外政策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给我国“一带一路”投资带来

23、极大风险。E.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沿带沿路”国家的经济发展,但其最终目标是造福“沿带沿路”的各国人民。9. “一带一路”要取得巨大成就,还需要相关国家和地区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努力?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答案】7. B 8. CE 9. 各国和地区增大进出口贸易额,使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都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保持对风险的警觉,积极化解风险。积极推进“民心相通”工程,打牢互联互通基础。【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将选项分别带入文本进行比较分析,B项“出口额更是自2011年以来持续增长”说法错误,出口额在2015年有下

24、降。点睛: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错误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8. 试题分析:A项,不符题意,原文是说“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情况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才会出现空洞化的结果;B项,强加因果,前后句子没有因为关系;D项,不符题意,原文用的沿“带”沿“路”国家政治“并不十分稳定”,程度不同。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明确答题的方向,“一带一路”要取得巨大成就,还需要相关国家和地区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努

25、力,由材料一图分析可得:“一带一路”要取得巨大成就,需要各国和地区增大进出口贸易额,使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都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材料二告诉我们“一带一路”的实施既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时刻保有风险的警觉。材料三提出“一带一路”要行稳致远,离不开“民心相通”的支撑和保障,需要实施好“增进民心相通”这项基础性工程。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

26、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承受凭藉税使声势以

27、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选自明史温纯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B. 纯益愤

28、/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C.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D.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倭,文中指倭寇。指14至16世纪骚扰劫掠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B. 公,文中指爵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C. 中国,文中指中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D. 赠,文中指赠官,指给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29、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纯为官刚正。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弹劾刘焘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促封沐朝弼之子,上奏疏解救谏官李已、石星。B. 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皇帝接受谋利之法,他反对这事却没有得到皇帝支持。C. 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D. 温纯尽职奉公。他处理政务很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于永清与姚文蔚的事,并得罪了沈一贯。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

30、2)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百姓被水灾、旱灾困扰,已经发愁到丧失生活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这些如狼似虎的矿税使呢! (2)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拘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因”“乃”“纯”“杜门者”。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

31、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 试题分析:D. 赠,文中指赠官,指给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活着的官吏”错。12. 试题分析:C. 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与原文不符。13.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得分点:雅、强、视事。

32、(2)得分点:乐、胜、被动句式。参考译文:征召担任左都御史。矿税使派往各地,有关官员逮捕了很多人,温纯极力论述这件事的害处,请求全部释放,没有得到回复。后来,宦官们更加强横,所到之处就抢劫,奸污妇女。各地品行不良的人纷纷起来进言谋利之法,皇帝都高兴地采纳了,远近之人都惊骇震动。温纯说:“好处归这些小人,坏处留给国家。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也没有得到批复。朝廷内外争着请求免去矿税,皇帝全部搁置不察看。温纯等人担忧害怕,不知怎样才好,于是首先提出各位大臣跪伏宫殿前哭泣请求。皇帝震惊发怒,追问是谁发起的,回答说:“都御史臣温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

33、说:“奏疏将批下来。”温纯于是回去。事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广东李凤等人因矿税激发百姓生事,温纯又直言:“税使私下玩弄陛下刑赏权力以十人计算,跟随者依靠税使声势的以百人计算。百姓被水灾、旱灾困扰,已经发愁到丧失生活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这些如狼似虎的矿税使呢!”御史于永清担任陕西按察使时贪污,害怕温纯检举上奏,跟都给事中姚文蔚勾结而倾轧温纯。温纯非常愤慨,上疏彻底揭发于永清相互勾结的情况,言语侵犯到首辅沈一贯。沈一贯等人上疏辩解。皇帝为此批下于永清、姚文蔚两人的奏疏,而温纯弹劾的奏疏留住不批下。温纯更加愤慨,三次上疏议论这件事,同时坚持请求罢免他们,朝廷于是贬谪于永清。温纯就跟沈一贯相抵触。温纯

34、请求去职,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门上班九个月。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温纯廉洁奉公。五次主持南北考察,整顿清理全部得当。端庄百官,振兴风纪,当时称为名臣。去世,赠官少保。天启初年,追赠谥号恭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陆游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陆游在故乡山阴时,据梦中所得而补写,他时年七十

35、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诗人驾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B. 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溪友”,可是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握竿垂钓。C. “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D. 诗人问诸公:吴中近亊你们知道吗?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E. 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15. 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答案】14. BD 15. 色彩浓淡相衬,景物相映生姿。雨后荷花分外

36、洁白,碧绿的荷叶上停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色彩描写极为生动。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洁白的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相结合。白色的荷花、红色的蜻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冲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有误;“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偶经”,偶然经过,可见诗人不是特意寻访。D项,“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说法错误。“

37、吴中近事均知否?”自问自答。告诉好友每家的团扇上都画着他。1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这是考查写景的特色。首先要回顾诗歌中鉴赏景物的方法和角度,然后圈出诗歌颈联中的景物以及特点。“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这两句所写的对象是“菡萏”“蜻蜓”,“白”“红”是二者的颜色,可以从色彩角度赏析;“香”是菡萏之味,这是嗅觉,“蜻蜓”之弱,这是视觉,可以从感官角度赏析;菡萏绽放散发香味,这是静态,蜻蜓在风中翻飞,这是动态,可以从动静的角度赏析。点睛:鉴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可以从如下角度赏析。景物的动静角度: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运用修辞的角度:比喻、

38、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等。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层次:远看与近看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协调。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直接与间接的角度: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调动感觉的角度(诸觉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比如本题中,就可以从色彩的搭配、动静的结合、感官的调动等几个角度作答。(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中“

39、_,_,_”三句,揭示了修养最高的人应物我不分、无所为、不立名的主题。(2)陈情表中,作者在结尾处用_,_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答案】 (1). (1)至人无己, (2). 神人无功, (3). 圣人无名; (4). (2)臣生当陨首, (5). 死当结草。【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理解性默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第一句要注意分句顺序,第二句注意“陨首”。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

40、,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第 II 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细雨斜风中,我们静静伫立橘子洲头。仰望刚毅俊朗端庄大气的青年毛泽东半身雕塑,想象他当年面对滔滔湘水逸兴遄飞指点江山的情景,一种敬意油然而生。“熊孩子”因打赏主播败光父母积蓄的案例而声名鹊起,他们对移动支付没有直观概念,难以将手机上的数字变化与真实的钞票支付建立联系。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文斌在谈到郎平续约的问题时说,我们会以最大的诚意请她继续留任,她也是这个位置

41、上众望所归的人选。各大手机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因为市场趋于饱和,大部分厂商瞄准了海外市场。华为经过惨淡经营,2017年销量继续攀升。分析战狼2的成功之处,最吸引观众的当属影片展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其中影片中出现的国酒茅台和北京吉普车桥段,最为观众津津乐道谈论的。从韩国媒体和韩美军方所表现出来的兴奋中可以感觉到,貌似韩国完成“萨德”部署之后,便可高枕无忧弹冠相庆了,貌似文在寅为韩国国民建立了不世之功。A. B. C. D. 【答案】B.点睛:辨析词语可从词义、词性、轻重程度、适用对象、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角度考虑。辨析成语则主要考虑是否存在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用词重复

42、、谦敬错位、不合语境等问题。成语,贵在积累,重在运用,方可得在考场。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因为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的结果,因而“山重水复”是常态,“直挂云帆”也就更多的是愿望。B. 2016年9月以来,九度视频推出“五年思变,我为广州代言”专题采访。所采访的人员不仅经历着自身年龄,身份,职业等各种变化,改变着华南创投圈的历史,但促进了社会变革。C.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既能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又能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还能支持本土人才勇攀高峰,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员激励、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方面引领世

43、界潮流。D. 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实还可以更早,可以从你和他说的第一句话开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C语序不当。既能,又能,还能。由内而外。先支持本土人才勇攀高峰,又能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还能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D、搭配不当,“不仅但”改为“不仅也”。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B. 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

44、习不负责任?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D. 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B中“抛砖引玉”是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C“垂询”是敬辞,不能用于自身;D“1千克”应改为通俗的“一公斤”。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许多网络小说就像流水线产品,追求的是写作速度快、创作成本低。只要符合观众口味,东拼西凑不择手段,_。从行业整体看,抄袭为不法者带来短期利益,_。如果抄袭就能赚钱,谁还会认认真真

45、伏案写作?如果雷同也能赢得声誉,谁还会苦心孤诣构思情节?更重要的是,一旦风气受到污染,首先腐蚀的就是年轻作者的成长环境,消耗的将是整个行业的未来前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活水来”,复制粘贴显然难以持续,_。【答案】 (1). 抄袭成了快速致 富的门道。 (2). 却影响网络文学的长期发展。 (3). 唯有原创才是网络作品的源头活水。)【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首先要整体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这段话是讲许多网络小说存在复制粘贴现象及其带来的危害,考生根据前后语境补写即可。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

46、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成为综艺界清流。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体会到字句下面的悲欢和浪漫,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而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从而引起更加强烈的共鸣。不是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_。_。【答案】 (1). 不是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 (2). 不是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就一定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综合修改类试题,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作答本题,通过理解内容和给出的修改的例句作答本题。四、写作22.

4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据扬子晚报报道,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这一“奖孝金”果然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老人被看望的次数暴涨。有的子女以前一个星期来一次,现在变为两三天来一次;以前两三天来一次,现在几乎天天过来探视。对苏州这家护理院的做法,你怎么看?请据此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用钱奖出来的“孝”,还是不是真孝?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

48、辈,江苏苏州市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将尽孝和金钱激励挂在一起。“奖孝金”制度一时引发了网民的热议,褒贬不一。在我看来,养老院推出“奖孝金”的做法值得肯定。伴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既考验着人们的孝道,也呼唤着养老模式的“与时俱进”。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以及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空巢化,让不少子女和父母处于一种分散居住的状态;这种物理上的距离,不可避免会带来心理上的距离感和隔阂感。西方家庭的养老则是一种单向循环的接力模式,父母抚养子女,子女长大以后继续抚养下一代,老人则被推向社会。与之不同,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里,父母抚养子女,子女

49、长大之后再“反哺”;这样的双向循环养老,体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双向义务的伦理实质。这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在当代社会,将我国传统的“反哺”和“接力”有机结合起来,不仅需要市场化、社会化养老机构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前行,也离不开子女多一些陪伴和亲情互动。居家养老实质上是一种亲情养老,市场化、社会化养老尽管将老人托付给护理院或养老院,子女的精神慰藉同样必不可少。子女将父母送到护理院并支付了相关费用,并不意味着父母的老年生活有品质;在“老有所养”的基础上,老人孤独、寂寞的精神世界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与呵护。然而,在老年人的养老生活中,子女却长时间、经常性地角色缺席。“奖孝金”的初衷,在于激励和引导子

50、女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探望父母长辈。“奖孝金”不仅可以让那些经常看望父母长辈的人们得到实惠,也能够提升公众对看望老人的价值认同。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奖孝金”对看望老人进行物质回报和精神激励,有助于唤醒一些人的孝道自觉看望老人本来就是一种情感义务和道德责任,“奖孝金”却上升到奖励的高度。这样的“谬赏”,何尝不是一种温馨的提醒和柔和的敦促?遵循规范的美德如果没有遵循规范的利益的支持,其道德价值通常是脆弱的。“奖孝金”提供了物质回报和精神激励,能够提升子女看望老人的积极性。尽管“奖孝金”在道德上看上去不够美好,却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作用。许多子女前来看望老人的频率明显增加,证明了“奖孝金”没有

51、沦为“稻草人”。我认为,养老院制定“奖孝金”的行为值得肯定。对于护理院来说,“奖孝金”会增加运营成本,并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工具理性,但却推出“奖孝金”,唤醒儿女孝道自觉,既体现了其专业性,也体现了其厚重的社会责任感。让老人的世界多些色彩,多些活力,多些光亮和温暖,离不开子女养老观念的转变、价值排序的重塑和人文关怀的提振。作为一种“柔软的力量”,“奖孝金”有助于孝道回归,未尝不可。【解析】试题分析:参考立意:一、不赞同护理院此举。孝悌是“为仁”之本,当发乎内心自觉,倘若看望父母还需人来奖励,这本身就是不孝。因此这种奖励机制让子女看望父母带上了功利色彩,也会让老人为此寒心。二、赞同护理院设立“奖孝

52、金”制度。此举可以起到提醒子女孝顺父母的作用,唤醒子女心中的亲情与孝心,提醒子女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三、也可辩证看待护理院此举。一方面,护理院设立“奖孝金”制度,其初衷是好的,目的是唤起更多子女抽空陪伴父母、与父母共享天伦的意识,但人的感情一旦与“利”挂钩,多半会变质。点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应先读懂材料所蕴含的意思及题目提出的要求。题目中的材料讲的是一则关于苏州某护理院为了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而推出的“奖孝金”管理制度的新闻,题目给出的任务是“谈谈你的看法”。据此要求,此题若写为议论文最为好写;当然,若想通过记叙文来反映自己的看法也未为不可。但是,写议论文必须论点鲜明突出,材料充分可信,论证层次清楚;写记叙文则必须反映出自己的论点,切不可离题万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