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讲座训练(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117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讲座训练(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讲座训练(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讲座训练(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讲座训练(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讲座训练(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5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讲座训练(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5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讲座训练(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讲座训练(十)1(2014茂名二模)明清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与融会的过程中,基督教传教士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1601年获明神宗恩准在北京传教于1610年逝世,葬礼由徐光启主持,一位太监问内阁首辅叶文忠:“自古皆无赐葬,何独厚于利子?”叶答:“学问有一如利子者乎?姑无论其他事,即译几何原本一书,便宜赐葬地矣。”叶行军党校内的宗教墓碑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1870年,英国人李提摩太来华传教,遇到华北饥荒,投入到赈济灾荒的慈善活动中。1891年,李提摩太投入到广学会的工作中,通过办万国公报和出版书籍,成为

2、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启蒙机构他发现了变法维新的严重问题,告诫康、梁等维新人士注意变法的节奏。文风上帝的使者李提摩太在中国材料三1919年,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他认为大学的核心就是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他对有名望、有真才实学者,登门拜访,高薪聘用,如陈寅恪、谢冰心、钱玄同等。1949年8月,作为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被迫回到美国。1955年他写下遗嘱,希望死后将他的骨灰送回中国。1960年,别了,司徒雷登被选入毛泽东选集,注释中说他“积极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反人民的内战”。据秦海一个完整的司徒雷登整理(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利玛窦来华文化交流的背景。根据材料一,指出利玛窦获

3、得“赐葬”的原因。徐光启把利玛窦介绍的西方科技思想和方法写进了他的哪部著作?(2)结合史实分析19世纪60、70年代大批西方传教士涌人中国的原因。与利玛窦相比,李提摩太在华传教的策略有何特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司徒雷登创办的燕京大学的特色。1949年司徒雷登被迫离开中国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62年司徒雷登逝世后遗愿无法实现的原因。【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1583年”与“1601年”,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以及明朝的对外政策等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一中“学问有一如利子者乎?即译几何原本一书”等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的

4、第一小问依据时间结合列强侵华的史实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有效信息来归纳答案。第(3)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关键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结合解放战争的史实来回答;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三中“积极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反人民的内战”,并联系新中国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来作答。【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天主教向外传播;明朝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原因:学问渊博,翻译数学著作几何原本。著作:农政全书。(2)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可在内地传教。特点:传教与从事社会公益相结合;传教与促进社会变革相结合。(3)特色:思想和学术氛围自由;师资力量雄厚。被迫离开中

5、国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政权被推翻。遗愿无法实现的原因:美国因冷战对中国实行敌对政策,双方处于对立状态;中国政府对司徒雷登持负面评价,认为是反动人物。2(2014濮阳二模)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82.51957105.0195485.61958141.21955106.81959124.71956127.61960133.2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

6、总产量1953166.831959169.681954169.521960143.851955183.941961136.501956192.751962154.411957195.051963170.001958197.651964187.50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1960年中国和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观察表格,纵向对比,会发现粮食产量在一段时间内增加,然后结合这个时间段内重大事件对现象进行解释;纵向对比还会发现有段时间粮食产量出现反复、乃至下降,同样,结合这个时间段内的重大历史事件、举措、政

7、策进行解释。【答案】信息一:1953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信息二:1957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在1959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说明:苏联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也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决策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背信弃义等因素的影响。均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关。3近代以来,各国的现代化道路有着

8、不同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都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依靠个人力量自发地发展起来的。英美两国实现工业化,都处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市场经济较发达,资本的积累和集中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加上土地所有权变革及英国在贸易方面的强大地位,为通过个人力量的自我扩张来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引发个人投资来推动工业化。工业化发展的直接目标是追求利润,且在资源配置上,政府干预极少。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圈地运动”及大规模地对海外殖民地掠夺实现的。而美国则是通过黑人奴隶贸易,掠夺印第安人及剥削实现的。世界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及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定位材料二

9、当时苏联工人阶级是在生活条件和其他物质条件相当困难的条件下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由于国家没有积累,加之农业集体化过程中的种种偏差,农业减产,物资供应情况相当紧张,基本消费尚需凭票供应,但广大人民被党的宏伟目标所鼓舞,他们甘愿为国家的工业化而做出牺牲,自觉的克服一切困难。斯大林在大转变的一年中指出:“最近一年来我国建设中最重要的事实之一就是我们在劳动生产率方面达到了决定性的转变。这个转变表现于千百万工人阶级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战线上发挥了创造主动性,掀起了强大的劳动高潮。”“而这个成就的意义实在是无可估量的。因为只有千百万群众的劳动高潮和劳动热情才能保证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增长,如果没有这种增长,社会

10、主义在我国就不能最后战胜资本主义。”樊亢苏联经济七十年苏联经济发展史材料三在本书1982年版的序言中,我证实了舆论气氛的一次戏剧性变化。这次舆论气氛的变动的发生部分是政府在经济上的作用在凯恩斯主义和最初出现福利国家的思想影响下的急剧扩大舆论气氛的变化产生了它的效果。它给英国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和美国的罗纳德里根的竞选铺平了道路。对于人为造成的而又自我扩大的政府在经济上作用的膨胀,他们虽然无法制止,但却能够加以限制。美国和英国的情况也同样出现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一个又一个的国家都从二战后最初几十年的爆发式的社会主义过渡到爬行式或停滞式的社会主义。在所有这些国家中,当今的压力是趋向于给市场较大的作用,

11、而给政府较小的作用。我的解释是这种情况反映了实践长期落后于舆论的事实。二战后数十年中的、迅猛的社会化反映了战前舆论趋于集体主义的变动;而最近过去的几十年的爬行的或停滞不前的社会主义则反映了战后舆论变化的早期效果;未来的非社会主义化将会反映由于苏联的瓦解而得以加强的舆论变化所造成的成熟效果。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序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3)材料三中“舆论气氛的变化”指的是什么?并结合史实予以分析说明。【答案】(1)起步早,是工业化的发源地;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通过企业自由竞争来进行;政府干预

12、较少,通过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来推动;工业化所需的资本主要来自于对国内外的掠夺。(2)国家主导(坚持政党的领导);牺牲农业与民生;追求高速度;发扬劳动精神(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舆论气氛的变化”: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或反凯恩斯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说明:英国撒切尔夫人经济改革,美国里根新经济政策,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东欧剧变,东欧各国由计划经济全面转向市场经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

13、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材料二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材料四20世

14、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形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两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共同历史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4)结合史实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20世纪70年

15、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世界性大国”这一形象的? 【解析】第(1)问紧扣材料“15世纪早期”和“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的信息,迁移中国明朝时期的海洋政策和西方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中国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方面回答。第(2)问据材料信息“英国”“自由贸易”“全球市场”“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干预”来判断其经济模式的创新;其共同原因从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角度归纳。第(3)问据材料信息,从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方面归纳有利条件;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迁的

16、角度回答。第(4)问理解材料,迁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和举措回答。【答案】(1)含义:中国实行“海禁”政策;西方新航路开辟。联系: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模式:英国实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市场经济模式。共同原因:资产阶级统治和民主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创新与推动。(3)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输出商品和资本,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积极影响: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中国近代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及世贸组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