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武器:“强国梦背后的伤痕”斯坦利富兰克林(Stanley Franklin)(1930-2004)是英国政治漫画家,他笔下有多幅反映中国研制核武器的漫画。如左边漫画,发表于英国每日镜报1966年5月12日,漫画中一位瘦弱的老农挑着担子,一边是轻重量的篮子“人民需求”,另一边却是非常沉重的核导弹。老农头戴着“中国经济”的斗笠,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走在一座摇晃的铁链桥上,可谓步履艰难。右边漫画,发表于每日镜报1967年6月19日,在天安门门楼前,一位抱着“昂贵”导弹的老人指着导弹,兴高采烈地对旁边的人们说“现在,中国是大国、强国!”然而旁边这位可怜的中国百姓说“不是!”,在他身旁是一群瘦弱嶙峋的
2、人们,其中有一位倒在地上的人,饿得不像人样,他穿着一件写着“有百万的人还饿着,弄饥荒”的衣服。漫画表达了当时西方的部分观点核武试验给中国经济及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而对于新生政权而言,这是一个强国梦。1945年,人类进入了核时代。尽管毛泽东一再宣称美国的原子弹是“纸老虎”,但他在战术上颇为重视。早在1946年,中共就开始招募在海外的火箭和核能专家。随着冷战的爆发,美国对中国进行核讹诈时有发生。朝鲜战争期间,麦克阿瑟曾狂妄建议用原子弹轰炸中国。历史应该知道,研发核武器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必要选择。近代以来“落后被挨打”的历史记忆深深地刻在领导人的脑海里。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中国作为新生国家想得到国际
3、社会认可、获得平等地位的外交需求和追赶先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愿望,就必须拥有尖端武器。由此,在50年代毛泽东作出中国要有原子弹的决策。1955年,火箭专家钱学森和150名旅居欧美的华裔科学家返华服务,他们同国内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普通军人一起在核污染的环境下长期秘密工作,隐名埋姓。同时,“苏联的援助对于原子弹和导弹的研制,也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同日,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在爆炸原子弹两年八个月后,我国又成功爆炸了一枚氢弹。历史应该知道,研发核武器对中国发展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对于巩固国防,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长期在核污染的环境下工作的数以万计的参与者而言,核辐射也给部分人带来了疾病,包括邓稼先在内的科学家,以及默默无闻的普通军人,历史应该记住他们为强国梦,付出了青春,家庭甚至是生命。同样,在当时国家经济困难的前提下,研制核武器也是一个较为沉重的工程,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可能由此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