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02:词语(成语)运用(知识串讲)-七年级语文下学期(部编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3071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2:词语(成语)运用(知识串讲)-七年级语文下学期(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题02:词语(成语)运用(知识串讲)-七年级语文下学期(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题02:词语(成语)运用(知识串讲)-七年级语文下学期(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专题02:词语(成语)运用(知识串讲)-七年级语文下学期(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专题02:词语(成语)运用(知识串讲)-七年级语文下学期(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02 词语(成语)的运用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二、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语境义 1.基本义: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最初的或最常用的意义。例如“海”的基本义是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如“大海”。2.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学习时要记住本义,学会

2、引申。 3.比喻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做题时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4.词的多义性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不以语言环境为转移,在词典等工具书中可以找到义项。语境义则恰恰相反,它是不固定的,是在语境中临时赋予的,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便不存在了。词的语境义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如反语表达的语境义,与词的字面意思完全相反。词的语境义一旦

3、固定下来,就变成了词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如“粉丝”原指用绿豆等的淀粉制成的线状食品,现在也指迷恋、崇拜某个名人的人。三、词语的色彩1.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带有赞扬、喜爱或贬斥、憎恶等感情色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褒义词:在表示意义的时候,带有赞美、喜爱、肯定的感情色彩。如:雄伟、庄严、怀念、敬仰、鞠躬尽瘁。(2)贬义词:在表示意义的时候,带有贬斥、憎恶、否定、轻蔑的感情色彩。如:虚伪、丑恶、阴险、卑鄙、处心积虑。(3)中性词:指不带有褒贬感情色彩的词。中性词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如:发动、保护、思想、害怕。2.词语的语体色彩

4、,一般分为书面语、口语。(1)书面语多用于书写或阅读文章,较正式、严谨,如:头颅、氧化、思考。(2)口语多用于非正式的场合或日常的对话,较随意。如:脑袋、生锈、想。四、近义词的辨析所谓近义词,就是词义相近的两个词语。(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词义的着重点不同。例如:诡辩、狡辩。同样表示无理强辩,“诡辩”重在“诡”,即用欺诈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辩护;“狡辩”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辩护。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战斗”范围由大到小。(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感情色彩不同。例如:鼓舞、煽动、鼓动。

5、这三个词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是,“鼓舞”的含义中隐含着表扬的感情,只能用于好的人或事物;“煽动”的含义中隐含着批评的感情,只能用于坏的人或事物;“鼓动”并不含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不同。例如:“母亲”和“妈妈”都是指同一个人,但我们平时说话时用“妈妈”,在台上演讲等需要使用书面用语时使用“母亲”。五、成语的运用用在运用成语时,首先要弄懂成语的意思,不但要弄清它的字面意义,更要理解它的整体意义。此外,要弄清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在使用时要加以辨析,不能乱用。最后要注意规范使用成语,成语有它紧密的结构形式

6、和完整的概括意义,因此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不能随意变动结构,更换成分,调换次序。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误用成语呢?请记住下面的成语使用“八看”。一看源流,忌望文生义成语渊远流长,很多来源于神话传说、寓言、历史典故,而且在其演变过程中不断引申出新义,甚至产生转义,因此,它们的意义常在“字”外,需要我们追源溯流、寻根究底才能准确把握和理解。切忌望文生义,单凭字面来臆断成语的意思。、例如“目不窥园”一词,出自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后世用来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弄清了这些,就不会望文生义,把它理解为“不能看见园子”。二看色彩,忌褒贬误用有些成语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已经附带着一定的

7、感情色彩,使用时应认真辨析。例如:“不法分子无视消费者的利益,只将牟取暴利作为他们的不二法门。”句中的“不二法门”一词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多用作褒义,而在此句中被当作贬义词使用,来形容不法分子谋取利益的途径,显然错误。又如:“小雨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句中“断章取义”一词指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多用作贬义,而在此句中被当作褒义词使用,来赞扬小雨在辩论会上的精彩表现,显然用错。 因此在使用时,如果不辨褒贬,就会造成错误。三看对象,忌张冠李戴 有的成语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对象,如果弄不准,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毛病

8、。 例如:“同学聚会上,大家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句中的“天伦之乐”一词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注意只形容亲人之间,而在此句中被用于同学之间,就属于用错对象,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四看句意,忌不合语境 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例如:“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前行,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句中的“安步当车”的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而在此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的情景,情况紧急,因此该成语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显

9、然用错。五看尊卑,忌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的使用有一定的场合限制,甚至有的还需区别尊卑、长幼、主客、男女。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要注意场合,做到自谦敬人,得体合度。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例如“不耻下问”表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只能用作谦辞,而在此句中是说学生向老师请教,犯了谦敬错位的毛病。六看程度,忌轻重失度 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例如“日理万机”一词的意思是一天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务,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个成语的词义很重,而在此句中

10、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七看位置,忌搭配不当 成语有比较固定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辨析时还应注意分析该成语在句中的位置,分析其前后的搭配关系,看看该成语在句中担当怎样的成分,起何作用,是否具备这种语法功能。例如:“在增强防控意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主题班会上,小丽同学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老师和同学听了赞叹不已。”句中的“左右逢源”比喻事情无论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不能用来作“说”的补语。八看意义,忌重复赘余 除了以上的几种辨析成语使用是否正确以外,注意还要把所用成语的意义与整个句子意思梳理分析一下,查看成语意义是否与句意重复,看是否用词赘余。例如“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句中“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笑,本身就含有笑的意思,再与“大笑起来”连用,属于句意重复赘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