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材料一城镇化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图19782011年浙江省城镇化率(单位:%)注: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按常住人口计算)。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是51.27%,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是80%。表 19782011年浙江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性支出情况(单位:元)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78332165301157198590454979547419956 2212 9665 2632 378200516 2946 66012 2545 215201130 9711
2、3 07120 4379 644材料二浙江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大交通、水电、通信等设施的建设,促进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农民工在中心镇自主创业;完善社会保障机制,重点搞好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努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拓展居民在餐饮娱乐、智能家电、婴童产品和观光旅游等方面的消费,促使农民由单一的农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农产品、工业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消费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分析浙江省推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解析:以城镇化发展为背景,考查调动知
3、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解答,要审读图表的题目、曲线走势和数字变化、注释,分别概括出经济信息。第(2)问,从消费和科学发展观角度切入,分析城镇化建设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中“设施建设、拓宽就业、培育现代服务业”等信息,调动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等知识进行分析。答案:(1)图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城镇化率稳步上升,1995年后呈加速上升的趋势。浙江省城镇化率高于全国,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表显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也明显增长。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性支出高于农村居民,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生
4、产决定消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能够为居民的消费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和便捷的方式,激发居民消费的欲望。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拓宽居民的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有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消费信心;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以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使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带动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2(2013重庆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962010年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变化情况图注: 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
5、重。(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图,概括19962010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2)从2010年到2020年,若在国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同时,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45%逐步增加到65%,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应_(小于、等于或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3)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解析:本题依据“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这一热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归纳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问,在阅读图标时应注意看三部分:标题、数据、注释。要求学生注意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纳,而不要简单复述图表中
6、的具体数据。第(2)问,国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情况下,若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仍为45%,那么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基本持平。现在居民收入所占份额要提高到65%,故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应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第(3)问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但要注意关键词“初次分配”,故应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角度回答。答案:(1)答案示例一整体来看,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答案示例二19962007年,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2007年后,居民收入分配份额有所增长和波动,但仍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2)大于(3)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7、。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3(2013北京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划定了水资源利用管理的“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1)描述上图所反映的我国用水总量、工业废
8、水排放总量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2)实现“三条红线”的控制目标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措施影响途径控制红线实施生活用水阶梯定价提高超量用水价格,促进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浪费优先安排企业购买节水设备的贷款,并给予优惠利率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增加企业排污成本,促使企业设法减少污水排放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依据图表内容和设问信息,指出我国用水总量逐渐增多、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先缓慢上升,后有所下降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持续较快增长即可。回答第(2)问要依据题干材料,结合图表各项已知内容,可判断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为鼓励企业购买节水设备
9、,提高企业节约用水的能力,提高用水效率;为提高企业排污收费标准。答案:(1)用水总量持续平稳增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先缓慢上升,后有所下降。生活污水排放总量持续较快增长。(2)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降低企业购买节水设备的融资成本,以鼓励企业使用节水设备,提高用水效率对企业排污征收排污税或对违反排污规定的企业进行罚款。4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作为未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手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材料一2008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速度2008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20082012年农村
10、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材料二小城镇既是城市的产业、文明、文化向农村辐射的基地,又为农村提供了劳动力转移、人口转移、产业升级、质量提高的空间载体。这些小城镇还在特色中融入生态环保、低碳节能、循环经济等现代元素,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城镇化建设与所在地的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政府应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改革户籍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承担起重要责任。材料三城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升产业层次,扩大城镇规模,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打造特色城镇化发展体系,增强辐射吸引力,要坚
11、持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风貌各异、产业互补的城镇体系。(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国家加快小城镇化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2)依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公民和政府在小城镇化建设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解析:以城镇化建设为背景,考查获取信息和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观察两图表的曲线走势和柱状变化,比较城乡居民收入,概括出经济信息。依据材料二中“劳动力转移、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等信息,从就业、统筹城乡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说明意义。第(2)问注意设问主体“公民、政府”,紧扣材料中信息,调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政
12、府职能的知识阐明责任。答案:(1)2008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总量远高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总量差距仍逐年增大。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就业,实现劳动者的自身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2)公民应充分行使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积极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充分行使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5十八大报告首
13、提“建设美丽中国”,这六个字勾画出未来中国发展的一幅盛世美景,让人充满期盼和遐想。材料一表1我国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的关系表2我国环保产业投资及占GDP比重注:据有关专家预计,在人均GDP达到2万至2.5万美元时会迎来CO2排放量下降拐点;2012年中国人均GDP约为6 141美元。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013年1月12日统计)注:我国很多地区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截至2013年1月13日零时,在74个被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2013年1月15日在出席会议时谈及空气污染治
14、理问题。他说:“积累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他同时强调,直面雾霾天气,我国应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材料三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信息。(2)结合材料
15、一、二,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说明我国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必要性。(3)有人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这一观点。解析:以建设美丽中国为背景,考查获取信息和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需读取材料一中图表的题目、曲线走势和数字变化、注释,分别概括出经济信息。第(2)问从科学发展观切入,要求分析环保产业发展的必要性。解答时,要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依据材料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城市污染、投资的信息,扣住内涵分析即可。解答第(3)问,需用辩证思维,根据材料三中信息,先肯定党的领导作用,其次说明政府、公民的作用。答案:(1)表1表明:我国人均CO2排放量随人均
16、CDP的增加而增加,短期内人均CO2排放量下降拐点很难出现。表2表明:“六五”至“十二五”期间,我国逐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明显加大。图1表明:2013年1月12日,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堪忧,近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表1、表2和图表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但至2013年,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仍未得到遏制。(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环保产业符合发展规律,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环保产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
17、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环保产业,能促进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等其他建设的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环保产业,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美丽中国确实需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公共服务等职能,担负着保护环境的职责,建设美丽中国,政府应有所作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建设美丽中国,公民应自觉履行保护
18、环境的义务。所以,这一观点是片面的。6(2013重庆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962010年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变化情况图注: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解析:本题依据“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这一热点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归纳分析材料的能力。要注意关键信息“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即用历史观、价值观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故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等角度组织答案。答案:(示例)是解决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亦可从社会发展规律或主要矛盾角度回答)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或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观点)的需要。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亦可从群众观点角度回答)是我们党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的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