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考纲考点(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2)苏联的经济改革(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二战后至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国家干预方式,经济繁荣与滞胀并存;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苏联经济改革,成效不大,导致苏联解体。历史解释(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西方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重视科技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迎来“新经济时代”。 (2)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苏联开始进行改革,但未突破斯
2、大林体制的束缚,以失败告终;苏联解体,证明斯大林体制的失败。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及史学研究材料,实证资本主义新变化和苏联经济改革的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理解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及苏联经济改革的特点及影响。考点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联邦政府的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各主要经济部门。(2)表现(3)实质: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4)影响2.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阶段总统理论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凯恩斯主义经济高度繁荣20世纪70年代尼
3、克松、福特、卡特凯恩斯主义陷入“滞胀”困境20世纪80年代里根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经济回升并增长,但赤字严重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再度繁荣3.美国的“新经济”(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3)含义: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4)特征: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基本上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5)评价(二)战后的西欧与日本1.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1)凯恩斯主义:1945年到1979年。政策:实施国家干预政策。特征:逐渐形成了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结合、国
4、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结合的混合市场经济。(2)货币主义:撒切尔夫人执政时采取货币主义政策,推行经济改革。(3)经济自由主义:20世纪90年代后向“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特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措施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全面指导和调整社会经济结果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了私有化浪潮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建立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特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内容限制垄断
5、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结果经济奇迹般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实行“统制经济体制”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逐步确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特征政府对经济干预远大于市场调节结果1987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90年代出现“泡沫经济”,但经济强国的地位没有动摇考点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2)内容领域措施结果农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
6、荒地和种植玉米农业有所好转,但冒进思想和恶劣气候使其再度出现危机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政治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未找到产生个人崇拜的真正根源,重新陷入个人崇拜的泥淖(3)评价2.勃列日涅夫改革(1)初期(2)后期3.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经济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政治(1)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2)倡导“公开性”和“民主化”(3)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影响(1)苏联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2)1991年8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3)“八一九”事件后,
7、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变(4)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特别说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强。易错提醒 经济计划计划经济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是对市场经济的补充;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历史上出现于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指令性的,完全排斥市场经济。史论观点 福利政策的影响从本质上说,福利国家政策是由国家主持的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它主要通过抽肥补瘦的方式来实现。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巨额公
8、共开支,国家不堪负担,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削弱,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核心论点:福利国家政策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长久会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教材补遗 “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1)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担任英国首相,率先采纳了货币学派的主张。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也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两人的经济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国的经济危机,并有一套理论体系支撑,因此经济学家们分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2)“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有许多相同之处,二者都提倡自由放任,强调市场调
9、节作用,反对国家干预;二者都实行有利于富人的减税政策,因此都曾被攻击为“劫贫济富”;二者都大力增加军费开支,用加大政府消费来缓解危机。图证历史 种植玉米运动核心论点:赫鲁晓夫改革提倡垦荒,盲目开展种植玉米运动,体现了改革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史料观点 二战后苏联改革的农业问题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学者陈义初核心论点:材料体现了苏联重视农业的信息,说明了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0、导致的。史料观点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新思维”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核心论点:戈尔巴乔夫实行完全私有化,破坏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探究1二战后世界现代化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创新考题例证【典例】 (2018课标全国,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
11、,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A点评本题以苏共二十一大七年经济计划为载体考查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唯物史观。审题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中苏联七年计划的规定反映的实质。解题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排除B;新经济政策强调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计划,C错误;1959年的苏联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改革是要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减少了国家的过度干预,D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
12、大林体制,材料的“计划”突出钢铁等重工业,与斯大林模式一致,故A正确。史论链接角度1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经济“滞胀”、财政危机等新问题。(2)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不断调整政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接触中的借鉴。角度2二战后苏联改革的缺陷和经验教训(1)缺陷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加了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
13、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直接原因:经济改革缺少宏观决策和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2)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即时体验1.(2018山东泰安模拟)1945年7月,工党领袖艾德礼出任英国首相,开始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改革政策,先后使英格兰银行、煤矿、航空、电报和无线电通讯、运输、电力煤气和钢铁等行业实现了国有化。这反映出英国()A.率先尝试实行计划经济体
14、制B.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创新C.公有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D.工人阶级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反映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对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故选B项。答案B2.(2018河南郑州模拟)赫鲁晓夫提出“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口号,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代之以“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1967年宣称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口号都()A.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创新性的特征B.与美苏争霸中苏联居于优势密切相关C.是“加速发展战略”在改革中的运用D.体现了苏联领导人对国情的片面认识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本质认识。据
15、题干材料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口号说明当时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认识不充分,故选D项。答案D探究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表现及特点史论链接角度1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的表现(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3)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进步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航空以及激光等。(4
16、)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角度2认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变化(1)自19世纪初工业革命时代自由主义兴起至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前,推行“自由放任”模式,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生产、自由竞争”。(2)罗斯福新政到20世纪70年代初,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70年代初,西方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3)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暴露了国家过分干预经济的弊端。为了克服经济危机,西方国家普遍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缩减财政支出,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20世纪9
1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繁荣的局面。(4)2008年从美国开始,蔓延全球的金融次贷危机爆发,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市场调节失灵、国家经济衰退的局面。各国纷纷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加大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史料实证史料一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20世纪60年代,法国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1月5日,杜鲁门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史料二第二次世
18、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1)紧扣史料一信息可知西方国家通过国有化、大规模投资科研和教育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反映了同一时期英、法、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2)史料二阅读时注意抓住开头一句话分析其背景,根据法律文件归纳其措施
19、。可知主要讲述了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背景和方式。1.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提示: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党福利政策的作用。提示: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3.依据史料一、二,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提示:福利制度的制定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即时体验(2018湖北武昌模拟)1982年,美国里根总统提议由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公交
20、援助的全责,减少联邦政府对城市公交的援助,取消对城市公交的运营补贴。这意味着美国()A.压缩城市发展的规模B.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C.减少国家干预的程度D.缩减社会福利的开支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1982年”“由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少联邦政府”“取消”可知,美国在80年代削减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C项。答案C命题素材 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
21、来又加剧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国家”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1)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导致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增加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对外竞争力。(2)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19651970年西欧各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增长了11.6%,19701975年间增长了15.3%,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也从60年代的20%上升
22、到了70年代的30%。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知()A.政府干预经济未惠及所有国民B.高福利会增加经济发展的负担C.国有化是实施福利政策的前提D.福利政策带动了西欧经济增长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欧福利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没有涉及政府干预经济惠及所有国民的问题,A项错误;福利支出比重不断加大,说明高福利会增加经济发展的包袱,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有化的问题,C项错误;福利政策会加重经济增长的负担,D项错误。答案B高考题组1.(2017课标全国,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革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
23、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报酬发放形式多样化,这说明赫鲁晓夫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个人利益,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措施只是在原有体制上的小修小补,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项错误;“消除”过于绝对,排除C项。此时农业集体化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答案A2.(2013课标全国,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
24、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同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解析据题干中的时间“1952年”及信息“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当时苏联没有彻底永远的解决谷物问题,可知这一论断是为维护斯大林模式,故选D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以排除A项;苏联的工业化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实行,排除B项;农业改革源自赫鲁晓夫改革,此时尚未进行,排除C项。答案D3.(2017江苏单科,18)20世纪90年代以
25、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表中数据表明()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19902003年)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的国家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变化情况,显示了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基本相同的变革趋势,D项正确;高收入国家并没有忽视农业,只是投入比例相对较少,A项错误;中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明显高于工业和农业比例,B项错误;三类国家在三大产业中明显体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C项错误。答案D
26、模拟题组1.(2018四川全国卷冲刺演练一)下表为英国1951年和1982年政府福利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单位:亿英镑)。由此可见英国()福利支出国民生产总值1951年20.74145.081982年685.103 166.98A.经济增长与货币扩张有关B.缩小了各阶层贫富差距C.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加强D.财政出现了严重的困难解析材料中未涉及“货币扩张”,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故B项错误;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加强与材料中“1951年和1982年”数值上升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财政困难,故D项错误。答案C2
27、.(2019广西桂林、北海、崇左模拟)阅读以下“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的比较统计图”。该图反映这一时期()A.美国经济因冷战对峙而陷入低迷B.日本国力超越美欧跃居世界首位C.经济力量决定一超多强政治格局D.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并有高速发展解析据题干材料西欧国家经济均取得较快增长,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的增长速度都高于美国,故选D项。据材料美国经济仍旧增长不是低迷,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率而不是经济总量,不能说明日本超越欧美,B项错误;据材料“19501970年”可知处于美苏冷战时期而不是一超多强,C项错误。答案D3.(2018江苏苏锡常镇学情调研二)1958年,苏
28、共中央计划三到五年内,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但在赫鲁晓夫的要求下,不到一年就完成了。结果,大多数集体农庄由于要花费大笔钱财购买机械设备,不得不取消或推迟许多计划内的项目;由于缺乏技术人员,许多拖拉机处于闲置状态,这项改革最终不了了之。由此可见,“拖拉机改革”失败的直接原因是()A.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旧模式B.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C.操之过急,缺乏科学规划D.未能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析根据题干“不到一年就完成了”“取消或推迟许多计划内的项目”“许多拖拉机处于闲置状态”等信息可知“拖拉机改革”操之过急、缺乏科学规划,导致改革失败,故选C项。赫鲁晓夫用行政命令推行“拖拉机改革”,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
29、大林模式,这是“拖拉机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拖拉机改革”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改革,没有背离社会主义方向,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民积极性,D项错误。答案C4.(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苏联电影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和时代烙印,如某一时期涌现出的斯大林综合症1953年寒冷的夏天国际女郎摇滚式的悲剧等电影。这些电影主要折射了()A.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B.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C.勃列日涅夫的军备竞赛D.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解析斯大林综合症1953年寒冷的夏天属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的反思性作品,故D项正确,故A、B、C项错误。答案D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
30、(2018江西赣州模拟)二战前美国总统竞选中,候选人的品德、魅力是取胜的关键。二战后,该因素的重要性明显下降,选民更多关注候选人对国家财政资金如何分配的许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对苏联威胁的担忧C.福利政策已经深入了人心D.第三产业不断兴起解析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后,国家直接、间接与垄断资本发生关系,实现对国家经济的管理和调节,故选A。对美国而言,苏联威胁属于外交问题,B项错误;福利政策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归根结底,是国家有权通过干预手段管理经济,C项错误;第三产业兴起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下的一种重要表现,D项错误。答案A2.(2018江苏宿迁六市调研)美
31、国里根总统在1981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审核现行管制企业的规章,撤销和放宽了60多项管制条例。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负责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A.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B.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C.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D.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解析里根政府时期减少国家干预,使美国经济复苏,故选A。20世纪80年代美国仍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项错误;“减轻社会保障责任”并不是“放弃社保责任”,C项错误;材料表明缩小政府职能,D项错误。答案A3.(2018山东济宁模拟)20
32、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出现了一次市场革新,人民不仅开始大量花费他们的工资,还开始用信用卡购物,花他们还没有挣到的钱。此次革新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家干预深入到个人生活B.美国为西欧提供大量经济援助C.人们对政治稳定充满信心D.西欧国家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得人民有底气去花钱,故选A。答案A4.(2018山东德州期中)20世纪中期开始,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所有者逐渐退出经营第一线,然后由专门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等人才进行经营。这一现象()A.实现了资本的社会化B.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C.加重了政府财政负
33、担D.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解析据题干材料中呈现的时间是20世纪中期,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材料中呈现的是经营者革命,即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伴随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规模扩大,需要更为专业的管理者,故选B项。答案B5.(2019江苏盐城模拟)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B.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C.“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D.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解析材料反映出德国既
34、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又坚持市场经济为主体,体现了混合经济的特征,故选C。答案C6.(2018江苏徐州模拟)1958年赫鲁晓夫将机器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这是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正确措施,可是赫鲁晓夫把这一改革解释为“有助于把集体农庄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并且强调指出这一措施不是“所有制的倒退”。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A.破除了经济发展的桎梏B.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C.平衡了农轻重发展比例D.强化了国家对农业管理解析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仍然强调强化公有制,故选B,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平衡农轻重发展比例,C项错误;材料不是强化国家对农业管理,D项错误。
35、答案B7.(2018河南八市测评)1955年,苏共通过决议,由过去农庄、农场从上级机关领取计划改为直接由农庄、农场制订计划。这一决议()A.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反映了其改革重心在农业领域D.表明斯大林模式的解体解析据题干可知,由农庄自己制定计划,使农庄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点制定经济计划,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B项。答案B8.(2018河南豫西部分学校联考)19281934年苏联粮食总产量、收购数量和出口数量(单位: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粮食收购数量出口数量19287 3301 0702819297 1701 6601719307 7102 1004801
36、9316 3502 28052019326 9801 90017319336 8402 33016819346 7602 58077由上表可以推知,当时苏联()A.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B.农民为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D.对外贸易创汇严重依赖粮食解析观察表格可知,粮食总产量总体在减少,但收购量却在增加,据所学“19281934年”处于斯大林执政期间,从农民身上获取的太多,支援重工业,故选B项。答案B9.(2018江西检测考试二)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
37、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A.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B.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C.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D.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表明赫鲁晓夫并未打算扫除斯大林模式,反而不自觉利用了斯大林模式,故选C项。答案C10.(2018豫西南示范性高中联考)1956年春,苏共中央决定对农业劳动组合章程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在集体农庄改行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并按不同标准付给超额完成计划附加报酬的制度。上述措施旨在()A.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B.推动农
38、民走集体化道路C.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D.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析据题干“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并按不同标准付给超额完成计划附加报酬的制度”信息,可以使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故选D项。答案D11.(2018新课标全国卷摸底二)下图是1940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导致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B.经济体制模式固化影响C.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美苏争霸经济消耗过多解析观察图,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在这一模式下,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选B项。答案B12.(2018河北承德联考)下图
39、反映了19611985年苏联消费品工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A.国民消费力受到了长期抑制B.国民经济呈稳定的发展趋势C.国家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D.国民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解析题干材料反映苏联消费品工业投资即轻工业投资比重长期低于5%,联系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故选A。答案A二、非选择题13.(2018全国“超级全能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是社会保障法产生和初期发展阶段。1881年11月17日德皇威廉一世发表的黄金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
40、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并说改善工人福利,是为了“和破坏性的社会民主党的企图进行斗争”。认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灭革命的投资”。德国1883年制定的劳工疾病保险法规定某些行业中工资少于限额的工人应强制加入医疗保险基金会,基金会强制性征收工人和雇主应缴纳的基金,这标志着医疗保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度的产生。1884年又颁布劳工伤害保险法,1889年颁布残废和老年保险法。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一时间成为各国仿效立法的楷模。摘自史探径世界社会保障立法的起源和发展外国法译评1999年02期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启动。1952年6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全国
41、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施,公费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实行。1951年初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1月颁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正的决定,使劳保医疗制度得以建立。随着土地革命的结束,农村互助合作风起云涌,不少地方由群众自愿筹资成立了保健所、医疗所等医疗互助组织。1956年,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村合作社示范章程,对合作社的社员因公负伤或因公致病的医疗给予了明确规定。不久,全国普遍出现了以集体经济为基础,集体与个人相结合,具有互助互济性质的农村合作医疗。摘自王晓玲中国医疗市场政府管制的历史演进及制度反思(1)根
4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德国与中国的社会保险立法。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造成了贫困、疾病、环境等一系列新问题;自上而下的统一道路使德国阶级关系复杂,工人阶级和工人政党的斗争催生了社会保障立法;进步的社会理论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特点:强制推行、立法保障;普遍共享、互济互利。(任答一点即可)(2)类型: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评价:德国与中国的社会保险立法虽然处于不同阶段,社会制度和发展程度也不同,但两国的社会保险立法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一项文明立法
43、,在保护劳动者和公民权利,安定社会生活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14.(2018江苏南通调研)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大调整的新阶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西方资本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大变动。鉴于严重危机、冷战发生和殖民体系瓦解,西方国家普遍进行经济大调整,包括对生产关系进行一定的自我调整,力求经济运行的有序化。通过马歇尔计划等一系列调整安排,彼此间确立较为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国家科技政策和众多的科技项目,并通过市场经济体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过一系列调整,西方经济获得了
44、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19501973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4.5%。西方经济格局也发生变化,出现了新的力量对比局面。摘编自吴必康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概括二战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大调整的主要影响。(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史相关知识,就材料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调整”问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美欧地位变化角度回答;第二问从经济发展、美欧地位表现角度回答。第(2)问从国家政策、国际合作、产业结构等方面回答。答案(1)变动: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确立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主要影响: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2)论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大调整获得发展。论据国家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次科技革命国际合作: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构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欧共体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兴起论证结合两个以上史实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