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2864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解析》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拉萨中学高三年级(2019届)第二次月考汉语文试卷第卷基础知识1.下列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召唤(zho) 炽痛(zh) 默契(q) 毛骨悚然(sng)B. 懊丧(sng) 鞭挞(t) 剽悍(pio) 孜孜不倦(z)C. 媲美(p) 窥视(ku) 干瘪(bi) 叱咤风云(ch)D. 绯红(fi) 愤懑(mn) 雾霾(mi) 吹毛求疵(c)【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区分多音字的字音,通过理解词义来区别字音。平时应多积累牢记,特别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A.召唤(zho)(zho),炽痛(zh)(ch

2、);B. 懊丧(sng)(sng);C. 叱咤风云(ch)(zh)。故选D。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萧瑟 憔悴 相形见拙 鞠躬尽悴B. 照相 决别 迥乎不同 迫不急待C. 骄奢 绮丽 沧海桑田 苦思冥想D. 窖洞 赢弱 变幻多姿 土地平旷【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要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A.相形见拙相形见绌,鞠躬尽悴鞠躬尽瘁;B.决别诀别,迫不急待迫不及待;D. 窖洞窑洞,赢弱羸弱。故选C。【点睛】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

3、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A、 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B、 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C、 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3.下列各项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A. 是鲁迅吝啬吗?当然更不是。鲁迅对青年,对革命,向来是十分大方、慷慨的。B.

4、 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C. 当他向聚集在大厅内的人宣布这个消息时,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D. 现在我所谓的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C项没有近义词,其他三项都有,分别是A、吝啬慷慨:B、光明正大偷偷摸摸;D、切近茫远。使用正确。故选C。4.结合语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福州地铁修建已成为我市家喻户晓的

5、大事。(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B. 海交会整合了两岸各自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双赢:双方都获益。)C. 张老师那幽默风趣的一席话,让全班同学忍俊不禁。(忍俊不禁:忍住不敢发出笑声。)D. 在省中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上,一群阳光少年的表演很给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给力:形容精彩、酷、棒。)【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C忍俊不禁:忍俊指忍笑。不禁指控制不了。忍俊不禁是指忍不住笑出来。故选C。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感情色彩是褒义的一项

6、A. 农民诗人孙万福,那老当益壮的风度,给我的印象很深。B.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C.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D. 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A老当益壮:形容年纪虽大但志气豪壮。褒义词。B“太聪明”就是聪明过分,就是不聪明。 C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工作,害怕繁重的工作。贬义词。D束手无策:是指好像手被束缚住了,无法解脱。现在泛指对遇到

7、的麻烦没有办法解决,一筹莫展的情况。中性词。故选A。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的情节虽然天花乱坠,但只要我们从三个结构入手,就可以揭示它的文化涵义。B. 他们俩人在拜把兄弟时曾经海誓山盟,永不背叛,可到了商战的关键时刻,竟成了仇敌。C.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一提。D. 这家饭店不仅为该单位大吃大喝提供了方便,在开发票时更是心照不宣,双方都少不了好处。【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A、天花乱坠:用来形容

8、人说话巧妙动听,但虚妄、空洞、不着边际。对象误用,不能修饰“情节”; B、海誓山盟:指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或盟约。不能用于“拜把兄弟时”;C、不耻下问:是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与“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语境不符;D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也指互相之间明白或共同认可一件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断。同时,对方心中所想所希望的予以回应,而无需对方提醒。故选D。【点睛】(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重点:(1

9、)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他们最为 的,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当他们的亲身 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 时,就可能 对生活的思考和分析。A. 关注 体验 撞击 诱发 B. 关心 经历 撞击 导致C. 关注 体验 冲突 导致 D. 关心 经历 冲突 诱发【答案】A【解析】【详解】试

10、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本题“关注”侧重于重视,“关心”侧重于爱护,根据文意,在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中应更侧重于重视,因此,第一空应填“关注”,排除B、D;“撞击”能用于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而“冲突”常用于两者之问的矛盾和摩擦,因此,第三空用“撞击”更贴切。故本题答案选A。故选A。8.下列各项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发生意外。(拟人)B. 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11、C. 但是这期间却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发现大自然并不总是那么慈爱可亲。(拟人)D.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比喻)【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知常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结合语境分析所用的修辞手法。A本句没有拟人。故选A。9.下列各句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A.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改为否定句: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B. 他很受大家的爱戴。改为感叹句:他是多么受大家的爱戴呀!C. 咱们一起做游戏吧!改为反问句:咱们一起做游戏好吗?D. 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改为陈述句:朝鲜人民和

12、我们祖国人民一样。【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注意,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但不会改变原句的意思。如:肯定句与否定句的转换,“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句子的拆分与合并,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C“咱们一起做游戏吧!”是肯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要求改为反问句,“咱们一起做游戏好吗?”不是反问句,同时这句话表示的是疑问意思。故选C。【点睛】改写句子的类型和方法:一、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一般来说,做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改时,有几句口诀:1、反问句改成陈述句:(1) 去掉疑问词(如:难道、吗、怎么、呢);(2) 有

13、“不”去“不”,无“不”加“不”(如: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改成:字典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3) 把“?”改成“。”2、陈述句改成反问句:(1) 加上疑问词(如:难道、吗、怎么、呢);(2) 有“不”去“不”,无“不”加“不”(如: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改成: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3) 把“。”改成“?”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B. 大家喜欢的智能手机均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C. 校运会上,李杰用相机把参赛同学拼搏的身影和助威鼓

14、励的话语一一摄入镜头。D.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句中前后不一致,应将“成败”改成“成功”;B中成分残缺,应是“拥有功能”;C搭配不当,句中成分不搭配,应删去“和助威鼓励的话语”。故选D。11.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不符合原句基本意思的一项是A. 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 (我想起小桔灯。)B. 博鳌论坛是

15、一些国家政府、工商界领袖进行对话的高层次论坛。(博鳌论坛是高层次论坛。)C. 他在梦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他回到了故乡。)D. 计算机作为高科技发展的要素,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计算机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能力。缩写句子就是去掉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即谁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C句应该缩句为:他在梦中回到故乡。故选C。【点睛】缩写句子是有技巧和方法的:1、“的”前的修饰都删去2、“地”前的限制要删去3、“得”后的补充说明删去如“海力布着急得没办法。

16、”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4、方位词语删去如:“在上”“在里”“在中”等。5、时间词语删去如:“有一天”、“的时候”、“的一天”等。6、数量词语照样删7、“着、了、过”不能删8、抓住主干来缩简句子的主干,即“谁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 ”1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B. 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C. “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

17、,答题要完整。”D. 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圆形地湘西茶垌镇去旅游。【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知常用的标点符号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最后判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A项是陈述句不是疑问句问号应该为逗号;B项是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应用分号;C项说话人在中间,前后都是老师说的话,说的后面应用逗号;D项中“边城”是小说的名字,应该用书名号。故选C。13.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

18、,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A. 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B. 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C. 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D. 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句“

19、课外书”“闲书”“不端做学问的架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4.下面一段话的顺序被打乱,调整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20、、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这组句子说明对象是“虎”,按照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判断句是提出说明对象,应在首位,排除A,再根据相关信息判断,句是介绍虎的生存状况,“生死存亡的关头”与句“灭绝”意义紧密相连,以此得出答案为B。故选B。15.句子、句子的出处、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A.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刘禹锡唐朝B.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醉翁亭记欧阳修宋朝C.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蒲松龄清朝D. 嘻,技亦

21、灵怪矣哉!核舟记魏学洢明朝【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熟知的文学常识内容进行排除。平时要多积累,尤其是课本下面的注释。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故选B。第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画皆以人重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注释: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

22、廷大臣,擅长书法。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16. 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若听茶声然 B.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C. 杂然相许 D.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B. 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C. 作者认为章 、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D. 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答案】16. B 17. D【解析】【

23、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B项“然”:这样,像一样。其他三项“然”是“的样子”。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理解错误,原文是说“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意思是“就算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写得不工整,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

24、贝一样,不仅是书法”。其中的“使”是“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不是事实。故选D。【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我曾经说过

25、诗文书画都是凭借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苏轼、黄庭坚的墨迹流传到现在,一个字的价值等于平常金子的好几倍;章惇、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得不好吗?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分钱也不值。欧阳修曾经说过,古时候的人都会写书法,唯独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写得不工整,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不仅是书法。诗词与文章这类都是这样。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小题。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贾梦雨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

26、工作和生活中。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到“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一人遭受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人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大学生沉沦网络不可自拔,终至退学;“文化名人”华威先生到处讲学,贩卖“口水式文化”。现代化的写字楼里,不少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忙碌,但他们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

27、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

28、,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于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身心交瘁。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表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这其中充斥着扭曲。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

29、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选自新华日报)18. 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一项是A. 精神追求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

30、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B. 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忙碌着。C. 对事业缺乏激情,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人缺乏感情,对社会缺乏责任感。D. 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19. 第自然段说:“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下列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能妥善处理好自己与别人、社会以及自然的关系。B. 全球化的浪潮(地球村)造成了人们之间新的疏离。C. 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人们被消费主义的狂潮牵制着而身不由己。D. 人们过分重

31、视外在“成功”,渐渐迷失于“身外之物”中而不可自拔。20. 根据文本内容,下列选项中对我们应如何提升精神追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应该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B. 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C. 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D. 我们应该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21.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篇思想评论,围绕“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这一论题,联系生活实际,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B. 本文第自然

32、段在前两段论述的基础上,指出全球化、世俗化的的大潮开始倪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从更高的层次来论述中心,增强了论证深度。C. 文中引用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的话,进一步揭示了“精神亚健康”症状的实质,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D. 禁不住物欲的诱惑,不能泰然面对挫折的人,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认识时代的特征,缺乏社会责任感。【答案】18. C 19. A 20. D 21. D【解析】【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没有表现出“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原文说“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

33、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但是“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忙碌着”的人,未必“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未必没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故选C。【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造成“精神亚健康”蔓延到各个角落的原因在文章额度第四段中,选项的BCD所叙述的原因文中都有。A项的内容是文章第五段中的,原文是说“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这其中充斥着扭

34、曲”,这句话是为了说明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充斥着扭曲。故选A。【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的内容是导致“精神亚健康”弥漫的原因,原文是说“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于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那么提升精神追求的做法就应该是不应该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故选D。【2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

35、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强加因果关系。第7段,“禁不住物欲的诱惑,不能泰然面对挫折的人”,主要是因为没有解决归宿感问题。故选D。【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

36、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小题。爱的礼物那天姐姐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我的“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玻璃弹球、纸剪小鸡、塑胶小人、绣花布片“你从哪儿弄来这些没用的东西?该扔了。”“那可不行,”我连忙阻止,“这是我的宝贝,是我的学生送的礼物!”我一件件把玩着那些东西,那个玻璃弹球是李军送的,那个塑胶小人是霍丽芬送的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源。这时,一

37、张薄薄的画纸跃入眼帘,我小心地拿起它, 。那是一天放学后,我抱着一摞作业向办公室匆匆走去。我的一个学生朝我跑来:“老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是吗?”我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心里却因为想尽早赶回住处而焦躁起来。“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过于艳丽的色彩与稚拙的手法使那个所谓的小仙女看起来像个夜叉。“喏,送给你!”她得意地把那张画递向我。“哦谢谢。”我勉强地说,“不过,我现在不能拿。再说,我也没处放。”“哦。”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地走开了。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我无法忘记她准备送我礼物时眼中的期待与爱,那是只

38、有在孩子的眼光中才能找到的纯真;而且我同样无法忘记我拒绝后她眼光中的失望和沮丧。我立刻找到她,诚恳地说:“你送我的那张好看的画呢?”她看着我,面无表情:“我想你可能不喜欢,所以送给别人了。”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也许你愿意再画一张送给我?”我试探地问。“你喜欢吗?”“是的!”我努力回忆那张画,我这回不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一个山区10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么多种颜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梅花耳环很漂亮!”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我今晚再画一张,明天送给你!”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从那以后,我经

39、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脸上看出,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22. 选出对本文最后一句“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这一比喻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表明这种爱的价值 B. 表明这种爱的意义C. 表明这种爱的珍贵 D. 表明这种爱的热烈23. 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24. 请在过渡处第4自然段横线上写一句能衔接上下文的话。25.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小女孩的人物形象?举例说明。26. 小女孩画的“小仙女”像“夜叉”,并不美,可为什么老师还说那是张“好看的画”呢?2

40、7. “我望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一句中,“不同”之处指的是什么?28. 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9. 全文的标题“爱的礼物”蕴含了怎样的深刻含义?【答案】22. D 23. 倒叙的手法 24. 往事又浮现在眼前。回忆的门打开了。(过渡自然、恰当则给满分) 25. 神态描写。如:(1)“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表现她对老师的爱并期待老师收下礼物。(2)“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表现她遭拒绝而失望、沮丧。 26. 不是针对画的水平,而是表示珍惜学生对自己的爱的感情,并鼓励学生继续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41、7. 大人是有所图的(或:有个人目的的;有功利思想的;自私的)。而“她”则是纯洁无暇(或:纯真等)。 28. 议论。作用:揭示中心。照应前文(开头)。 29. 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真挚的爱,而这种爱,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能体会到并珍惜它(只要能从学生、老师两个角度写出即可给满分)【解析】【2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这一比喻句把孩子对老师的爱比喻成黄金,可见孩子对老师的真挚的爱。在孩子们的心中,不需要太多物质上的给予,需要的只是快乐,只是幸福,那是什么?那是爱,爱对于孩子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42、黄金。运用比喻表达情感含蓄,所以D项“表明这种爱的热烈”不准确。故选D。【2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分析语句所运用的手法,接着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句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等),最后分析蕴含的作者情感。简单概括就是:手法 + 内容 + 情感。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本文是先记叙了“我”看到孩子送的礼物,然后回忆了事情的过程,所以是倒叙的手法。【2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本题要求在过渡处第4自然段横线上写一句能衔接上下文的话。也就是承上启下的一句话,能总结上文,

43、开启下文的作用。第四段的上文是对现在情况的叙述,下文是对以前事情的回忆,所以可填入一句开始回忆往事的句子,如往事又浮现在眼前。回忆的门打开了。只要过渡自然、恰当就可以。【2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小女孩的人物形象?并举例说明。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还有侧面描写。本文对小女孩的刻画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如(1)“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2)“喏,送给你!”她得意地把那张画递向我。(3)“哦。”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地走

44、开了。(4)她看着我,面无表情:“我想你可能不喜欢,所以送给别人了。”(5)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我今晚再画一张,明天送给你!”。可知主要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相比较神态描写更主要。【2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是一道分析原因的题目,首先到文中找到这句话所在的区间,然后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分析原因。小女孩画的“小仙女”像“夜叉”,并不美,可老师还说那是张“好看的画”是因为老师拒绝完孩子之后就后悔了,因为老师无法忘记孩子准备送她礼物时眼中的期待与爱,无法忘记她拒绝孩子后孩子眼光中的失望和沮丧。所以老师这样说不是针对画的水平,而是表示珍惜学生对自己的爱的感情,

45、并鼓励学生继续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我望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一句中,“不同”应结合“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来理解。“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说明大人是有所图的,比较功利性;那么孩子的想法和大人不同,就是孩子的出发点是纯洁无暇的,毫无目的性的。【2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分析语句所运用的手法,接着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句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等),

46、最后分析蕴含的作者情感。题干要求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文章最后一段是作者对上文所讲述的事件进行的总结,以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所以属于议论的表达方式。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脸上看出,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内容上在文章的结尾主要是揭示写作中心,表达孩子爱的真诚。结构上主要是照应前文收拾东西时发现的“百宝箱”。【2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分析这

47、篇小说标题“你有多重要”的含义,可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多方面考虑。本文标题“爱的礼物”从人物角度分析,是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充满了学生对老师真挚的爱;同时这种爱,也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能体会到并珍惜它。主题角度主要表达了师生之间真挚的爱。只要能从学生、老师两个角度写出即可。【点睛】一、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

48、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二、就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言,主要有5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具体介绍如下: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2、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

49、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 江河 、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3、议论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4、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

50、和景物描写。5、抒情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作文3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一篇作文。据说,在东南沿海一带,渔民在捕到螃蟹后,将螃蟹放进一个上小肚大的竹篓里面,第一只螃蟹放进去时,渔夫就用重物将口封住,当第二只、第三只放进去后,渔夫就不再盖重物了,因为,第一只即将爬出篓口的螃蟹,会被第二只、第三只螃蟹拉到篓底。如此下去,即使篓口没有盖盖子,但也没有一只蟹能够爬出去。要求:读了这则

51、材料,你有什么故事要叙述,有什么观点要阐发,有什么情感要抒写,请围绕上面这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答案】团结就是力量中央电视台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螃蟹之所以不能冲出篓口,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团结,尔虞我诈;所以,没有一个能够爬出篓口。在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有时候也正像这般情形。我们遭到挫折的缘由,是来自别人的恶意批评或中伤,像竹篓里的螃蟹,不想让同类超越自己一般。“团结起来力量大”,这是毛爷爷同志曾经说过的。“众人碰才火焰高”,这是俗语说的。她们不都说明了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之所在吗?团结如五指紧握的拳头,团

52、结像细丝凝成的绳索,团结像万众心愿的凝聚,团结是钢铁长城的铸就,团结就是力量。曾经,在南非的一块草地上,由于一位游客的疏忽,扔下的烟头点燃了干枯的野草。火,终于被扑灭了。人们却闻到一股焦腥味。原来是一群蚂蚁竟用自己的身体合抱成一团蚁球,誓死保卫自己的蚁王,让自己的家族得以延续。蚂蚁尚知,何况人乎?是的,我们人类早也深知团结的重要,就像一首歌中唱道:“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是啊!一个人,力单势薄,往往无法战胜面临的困难,难以达到成功的彼岸。而一群有着同一志向人们,团结互助,相互支撑,就会筑成坚强的堡垒,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当年,西哈努克国父正是怀揣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团结广

53、大柬埔寨人民,形成了不可抗拒的革命洪流,一举推翻了侵略者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自由,正如中国早期的革命烈士邓中夏所说:“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而泰山压顶势不可挡,因为任何困难也无法阻挡民心所向。”然而,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由于各种利益的驱使,自私自利,不讲团结,以至一事无成,甚至酿成灾难的事例,也举不胜举。多的不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寓言故事,就充分的反映了不团结现象的存在及其严重的后果。朋友们!我们都是正处在成长时期的中学生。我希望,让团结之心伴随我们;让团结之情慰藉我们;让团结之能推进我们;让团结之力帮助我们。为了国家

54、的未来,为了人生的精彩,让我们共同迸发出团结的力量吧!【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主要讲述了在东南沿海一带,渔民在捕到螃蟹后的做法:当竹篓里只有一只螃蟹时需要用重物将竹篓口封住,但是当第二只、第三只放进去后,渔夫就不再盖重物了,因为,第一只即将爬出篓口的螃蟹,会被第二只、第三只螃蟹拉到篓底。如此下去,即使篓口没有盖盖子,但也没有一只蟹能够爬出去。这则材料中的螃蟹之所以爬不出去,是因为第一只即将爬出篓口的螃蟹,会被第二只、第三只螃蟹拉到篓底。如此下去,即使篓口没有盖盖子,但也没有一只蟹能够爬出去。从这个角度分析,可围绕“团结就是

55、力量”来立意。渔民发现了这个规律后,就再也不用用重物将竹篓口封住,可见渔父善于观察。从这个角度可围绕“成功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来立意。这则材料中涉及到了螃蟹、渔父的做法。所以审题立意时可多角度立意。(1)从螃蟹的角度立意。写“团结决定成功,分裂注定失败”、“和为贵”、“互助”“恶性竞争必然导致两败俱伤”“内讧必然内耗,团结就是力量”“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等主题。(2)从渔夫的角度立意。写成功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或者“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等主题。(3)从逆境的角度立意。写在逆境中要冷静地分析,而不要盲目地冲动。具体写作时要做到思路开阔,联想丰富。我们不能将思维仅仅局限于试题涉及到的“螃蟹与竹篓”上。写

56、记叙文要避免胡编乱造,联系生活选取素材。我们可从“螃蟹”的角度来编写故事,但其内心活动,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使文章具有真实性。有的放矢,避免空乏。如写议论文,我们要从材料中提炼出正确、健康的观点,有理有据地展开议论,不可泛泛而论。写作素材1、“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这句古话形象道出了团结的强大威力和丰厚回报。2、“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国家再大,一盘散沙不可称其大;人口再多,拧不成一股绳不能称其强。3、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内讧必然内耗,内讧必然衰败,这是为正反两方面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4、“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

57、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是我们反复传唱几十年的团结之歌、奋斗之歌、胜利之歌。5、有这样一则故事:哈佛大学在美国一个中学去做一个实验,将三个人每人手中的一条细线捆住的小球放进一个瓶口只有一个小球大小的瓶子里。再往瓶里注水,要求三个小球必须在注满水前取出。很多组同学参加了实验,但每次都失败。后来在中国做这个实验,中国女孩在给队友说了一句“开始”,不到几秒钟,三个小球在水注满前取了出来。测试人员问中国女孩讲了些什么?她说指着另两位选手说:“他第一,她第二,我第三”。测试人员满意地点了点头,最后,这名女孩被哈佛大学破格录取。给别人一次方便,就是给自己一次成功。6、中国的儒家和墨家,都把“爱人”

58、作为自己理论的重要原则,要求做到“爱人若爱其身”、“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要互相谦让,不要争斗,在人际关系中崇尚“和为贵”,并有了“家和万事兴”、“国和民太平”、“和气生财”等诸多古训。7、以人为本体,以和为尺度,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内核,也是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8、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英国培根9、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10、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 王杰11、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闻一多12、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谢觉哉【点睛】材料作文审题方法:第一步:概括现象(是什么)第二步:分析现象(为什么)现象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三步:如何解决(怎么办)第四步:确定立意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