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清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抗体与抗原结合B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D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2如图是细胞内环境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成份上主要区别是无机盐含量不同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C体液的成分主要是水,不含蛋白质D若为肝脏细胞,则饥饿时处的血糖浓度低于处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
2、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4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5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A不动B向左摆C向右摆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6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以一强刺激,则能测出动作电位的位置是()Aa和b处Bb和c处Cb、c、d和e处Da、b、c、d和e处7有机磷农药可抑
3、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8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b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引起e处反应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C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要两次通过突触DI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将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9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
4、有变化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10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C雌激素和孕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11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BCD12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13如图为某
5、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C类似于突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D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14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的是()皮肤血管收缩 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汗液分泌增多 汗液几乎不分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骨骼肌战栗 代谢活动增强ABCD15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A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B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C都能识别抗原产生抗体D分化、发育的场所相同16某国为了防止在战争中敌方使用生物武器,对所有参战人员都接种了天花病毒疫
6、苗,以提高特异性免疫能力以下关于该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免疫属细胞免疫,无体液免疫B抗原可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C只有形成记忆细胞,再遇到天花病毒时才能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D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而使靶细胞裂解死亡17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治疗艾滋病18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7、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19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20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21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
8、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是()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C两者都增多D两者都未增多22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2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
9、布在细胞外液24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史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时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2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
10、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26据报道,我国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大胆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突触小体中有细胞核 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化学递质ABCD27某一外伤病人有如下症状:能说话但听不懂别人讲话,能写字但不能看书看报,那么受损的是()AS区和W区BS区和H区CH区和V区DH区和W区28下列有关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
11、肠能消化食物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29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pmol/L胰岛素1.75.020.0mIU/L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萄葡糖加速30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a2+可以促进过程,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中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31如图为人体两个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图中距离AP=P
12、B若刺激P点,将发生的变化是()AA点和B点同时发生电位变化B释放的不可能引起B点所在的细胞抑制CA点和B点都会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双向传导的D兴奋可由P传向A、B,也可由A、B传向P32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33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
13、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3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35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证明,只有小部分糖尿病患者是绝对缺乏胰岛素的,大部分患者血液中具有正常量或超常量的胰岛素推测这些大部分患者患糖尿病的原因最可能是()A靶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减少或亲和力降低B胰岛素不能进入组织细胞直接参与代谢活动C体内没有胰岛素的靶
14、器官、靶细胞D部分胰岛素在血液中发生了结构改变36兴奋在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实现的下列对于递质的错误叙述是()A递质传递是单向的B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C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D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37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38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15、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39冬泳运动因其独到的健身效果而备受关注,人在冬泳过程中()A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B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主要作用C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多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凋节中枢产生冷觉40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3在骨髓造血干细胞中成熟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小题,共40分)41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中的液体,与相比,成分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是(2)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
16、环境是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是(3)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毛细血管运输来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饥饿时,胰岛分泌的增加,它作用于图中的组织细胞,促进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42图甲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乙为细胞e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所示的是免疫过程,图乙中物质X是,其作用是(2)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填图中字母)(3)预防接种后,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时,此免疫过程的主要途径是(用图甲中数字表示)其特点是,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
17、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病43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1)图1的结构名称是在传递信号时,实现了(信号转换)的变化,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2)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疼痛的部位 是(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44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下面图1和图2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作用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递质合成
18、后首先贮存在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递质释放,并与位于突触膜上的受体结合在图1中,当某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Na+大量内流使后膜的电位逆转成,从而发生兴奋,而在图2中,当另一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却使Cl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电位的产生,所以无法产生兴奋(2)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剂(能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剂属于受体阻断剂(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那么,递质拟似剂类的麻醉剂主要作用于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3)一个神经元可接受许多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神经元的影响,并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
19、使相同的信息加合在一起,相反的信息互相抵消,然后决定是兴奋还是抑制帕金森综合征的其中一个病因就是相关递质释放异常,见图3请提出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作用机理(至少写出两点)2016-2017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清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抗体与抗原结合B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D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可以看作发生在内环境中的
20、反应【解答】解:A、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在看血浆中,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A正确;B、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内的液体不是内环境,B错误;C、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C错误;D、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场所是细胞内的核糖体,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D错误故选:A【点评】对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理解和辨析及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如图是细胞内环境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成份上主要区别是无机盐含量不同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C体液的成分主要是水,不含蛋白质
21、D若为肝脏细胞,则饥饿时处的血糖浓度低于处【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内环境的组成及内环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处血液流动的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是动脉端,内部液体为血浆,内的液体是细胞内液,内的液体是淋巴,是组织液,内的液体是血浆;内环境由组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A、与成份上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含量不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错误;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B错误;C、体液的成分中含有蛋白质等,C错误;D、若为肝脏细胞,则饥饿时胰高血糖素
22、分泌增加,肝糖原水解进入血浆,故处的血糖浓度低于处,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作用,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体循环的特点,分析题图明确各部分的名称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内环境的组成、作用和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本题是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
23、兴奋,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使突触后膜恢复静息状态,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该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兴奋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对突触前膜不起作用,不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A错误;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
24、正确;C、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与突触前膜神经元持续性抑制没有关系,C错误;D、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不是使神经元持抑制的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方向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机理,不同神经递质的作用不同,分析题干信息明确该神经递质的作用和该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的作用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4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
25、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能代代遗传,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机体不断接受各种抗原性物质刺激而形成的,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解答】解: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由于第一道防线的缺失,则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故选:B【点评
26、】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非特异性免疫的理解5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A不动B向左摆C向右摆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刺激M点,若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B,C处,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摆动【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
27、知:在M处给以电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兴奋能传导到B、C处又由于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所以兴奋先传导到C,使电流计指针发生摆动;后传导到B,使电流计指针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摆动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及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析图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6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以一强刺激,则能测出动作电位的位置是()Aa和b处Bb和c处Cb、c、d和e处Da、b、c、d和e处【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其中a、
28、c、e分别为三个神经元的轴突,b和d是第二和第三个神经元的细胞核由于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向右【解答】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图中兴奋向右传递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同一个神经元的b、c处能测到电位变化,下一个神经元的d和e处也能测到电位变化,但上一个神经元的a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所以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b、c、d和e处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示意图,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出能测到膜
29、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7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是;当兴奋传至神经元的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抑制),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立即在胆碱酯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解答】解;由题意知,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的一种,有机磷农药可抑
30、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因此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乙酰胆碱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8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b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引起e处反应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C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要两次通过突触DI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将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效应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
31、d表示传入神经,e表示感受器表示突触前神经元,表示突触后神经元【解答】解:A、据图分析,表示突触前神经元,表示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只能从突触前神经元传向突触后神经元,故在b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不能引起e处反应,A错误;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或化学信号的方式单向传递,B错误;C、据图分析,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形成两个突触结构,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要两次通过突触,C正确;D、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将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意在强化学生对反射弧及兴奋的传递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9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
32、无关的检查是()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分析】神经中枢是神经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由题可知,要确定此人神经中枢是否受损可检测反射是否能够完成【解答】解: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与神经中枢受损的检查有关,如果有反应,此人神经中枢可能未受损,A正确;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与神经中枢受损的检查无关血细胞的数量只是反映血液成分的变化,B错误;C、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与神经中枢受损的检查有关,C正确;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与大脑
33、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因此与神经中枢受损的检查有关,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人的神经调节,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与神经调节有关的一些特征,具体分析作答10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C雌激素和孕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胰高血糖素可以升血糖,由胰岛A细胞分泌作用机理:可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胰岛素可以降血糖,由胰岛B细胞分泌作用机理: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生长激素,促进蛋
34、白质合成,促进生长4、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5、雌性激素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6、孕激素: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7、促甲状腺激素控制并甲状腺发育和调控其分泌相应的激素的活动【解答】解:A、胰高血糖素升血糖,胰岛素是降血糖,两者对于血糖调节起着拮抗作用,A正确;B、生长激素促进个体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两者是协同作用,B错误;C、雌性激素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孕激素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
35、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两者具有协同作用,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控制并甲状腺发育和调控其分泌相应的激素的活动,不是拮抗作用,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1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本题突破口是在图中辨别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并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解答】解: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
36、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内是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细胞外却流向刺激点,即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C项符合题意【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12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解答】解:A、由分
37、析可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调节,A正确;B、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但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错误;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C正确;D、饮水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考生需明确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3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C类似于突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C图中有三个神
38、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D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因此兴奋旨在突触处传递时存在突触延搁,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时间主要由突触的数量有关;3、分析题图可知是感受器,是效应器,是突触兴奋传导的方向是ac和abc【解答】解:A、如果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是abc,因此b处可以接收到电位变化,A正确;B、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B正确;C、
39、分析题图可知,图中3个神经元细胞体,因此有3个神经元,由于存在突触延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大于突触处的传导,C正确;D、效应器处接受适宜的点刺激,b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反射活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4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的是()皮肤血管收缩 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汗液分泌增多 汗液几乎不分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骨骼肌战栗 代谢活动增强ABCD【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
40、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正确; 寒冷时,毛细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错误; 寒冷时,汗液分泌减少,错误; 汗液几乎不分泌,减少散热量,正确;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正确; 寒冷时,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量,正确; 寒冷时,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恒定,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5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
41、A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B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C都能识别抗原产生抗体D分化、发育的场所相同【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增殖分化形成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不同细胞的RNA和蛋白质有所区别2、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两者都起源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但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解答】解:A、B细胞和T细胞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A正确;B、B细胞和T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B错误;C、B细胞和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但都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D、B细
42、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6某国为了防止在战争中敌方使用生物武器,对所有参战人员都接种了天花病毒疫苗,以提高特异性免疫能力以下关于该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免疫属细胞免疫,无体液免疫B抗原可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C只有形成记忆细胞,再遇到天花病毒时才能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D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而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
43、中的作用【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解答】解:A、该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B、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可以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正确;C、接种天花病毒疫苗后,体内能产生记忆细胞,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C正确;D、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
44、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7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治疗艾滋病【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根据题干分析,T细胞参细胞免疫,所以T细胞数量减少使细胞免疫能力下降,因而不利用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不能用于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治疗艾滋病;但由于降低了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移植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因而可用于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解答】解:A、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进而对移植器官产生免疫
45、排斥反应,而环孢霉素A能抑制T细胞增殖,降低了细胞免疫能力,降低移植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A正确;B、T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因此T细胞数量减少时细胞免疫能力下降,因而不利用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B错误;C、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能清除体内的癌细胞,C错误;D、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T细胞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8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增
46、加、增加、减少、降低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解答】解:(1)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为维持体温,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耗氧量增加;(2)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皮肤排汗减少,为了
47、维持体内水平衡,因此尿量增加;(3)寒冷环境下皮肤排汗减少,体内水分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较低,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气温降低,但人体体温基本不变,所以体内酶活性不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具体过程,同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情况19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
48、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发生的是细胞免疫,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将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释放淋巴因子,增强细胞免疫【解答】解:A、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而
49、不是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A错误;B、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而不是抗体接触靶细胞,B错误;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使病毒暴露到体液中,最终被体液中的抗体消灭,C正确;D、病毒最终被抗体消灭,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能根据题干信息“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判断出该免疫的类型为细胞免疫,再结合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20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
50、减少【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解答】解:海水浓度高,机体丢失大量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发出指令,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人体水盐平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21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是()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C两者
51、都增多D两者都未增多【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2、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
52、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解答】解:(1)人体内盐平衡的机理是:摄入量排出量,若摄入盐过多,正常机体就会通过尿液的形式将过多的盐分排除体外,从而保持体内水盐平衡,因此尿中盐增多 (2)健康人体中,由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调节,血糖浓度会保持相对稳定,若进食较多的糖,再胰岛素的作用下会合成糖原或转化成非糖物质,不会随着尿液排出,因此尿中糖未增多或没有 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内水盐平衡、血糖调节,要求考生识记人体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相关激素的具体作用,能扣住题中关键词“健康人”22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
53、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解答】解: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由于该鼠为成年鼠,因此连续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该小白鼠的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着重考查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23某同学给健康
54、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解答】解:A、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
55、壁细胞,进入组织液,A正确;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会分别增加10mL,B错误;C、细胞内液Na+的增加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错误;D、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实质、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明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4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史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时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56、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1)胰岛素的作用: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解答】解: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A错误;B、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又有内分泌部,其中的外分泌部分泌水解蛋白质、脂肪和淀粉、核酸等的酶原颗粒,该分泌要通过导管;而内分泌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则无需导管,B错误;C、血糖水平
57、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D、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必须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不是患者的自身抗原,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区分识记产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细胞;识记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明确两者之间的拮抗作用等,难度不大2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
58、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解答】解:A、HIV感染人群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导致免疫力下降,即对H1N1流感的抵抗力下降,所以比健
59、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正确;B、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而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抗体和记忆细胞不能识别HIV,从而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正确;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正确;D、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艾滋病的中文名称、致病原理及传播途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6据报道,我国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60、请大胆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突触小体中有细胞核 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化学递质ABCD【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而产生兴奋,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由题可知“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功能,表明兴奋无法在突触中传递,造成传递障碍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突触无法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一种是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解答】解:
61、轴突的末端膨大成球状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错误;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正确;突触前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错误;突触小体不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兴奋就无法在突触中传递,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突触的结构,熟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27某一外伤病人有如下症状:能说话但听不懂别人讲话,能写字但不能看书看报,那么受损的是()AS区和W区BS区和H区CH区和V区DH区和W区【
62、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大脑皮层各区受损后引起的症状如下:W区:不会书写但可以听懂别人的谈话,看懂文字,自己也会讲话;S区:不能讲话,但能发出声音;V区:不能认识词义,但是看得到;H区: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能听到别人的发音,就是不懂其含义【解答】解:(1)病人能说话但听不懂别人讲话,说明H区即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2)能写字但不能看书看报,说明V区即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各语
63、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时的症状28下列有关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解答】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粘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B、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B正确;C、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产生后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
64、进胰液分泌,C正确;D、盐酸刺激小肠粘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产生后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过程中包含体液调节,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虽然考查促胰液素的发现,本实验来源于课本,是对课本实验的一个再现,所以要求对课本相关的实验的探究过程一定要明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29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pmol/L胰岛素1.75.020.0mIU/L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萄葡糖加速【考点】体温调节、水盐
65、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或人的作用: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B、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血糖含量高于正常,B错误;C、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D、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
66、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慢,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考生对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功能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0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a2+可以促进过程,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中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67、,突触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图中,是神经递质在钙离子的作用下的胞吐过程,通过,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即图中过程,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引起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神经递质发生作用后立即被灭活,被突触前膜吸收,为下一次兴奋的传递做准备【解答】解:A、由图示可以看出,钙离子可以促进过程,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A错误;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C错误;D、过程表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以后被突触前神
68、经元重新摄取,从而避免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吸收对于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及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31如图为人体两个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图中距离AP=PB若刺激P点,将发生的变化是()AA点和B点同时发生电位变化B释放的不可能引起B点所在的细胞抑制CA点和B点都会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双向传导的D兴奋可由P传向A、B,也可由A、B传向P【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
69、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一个神经元中的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2、分析图示,表示细胞核,表示高尔基体,表示内质网,表示突触小泡,表示神经递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A、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比在神经元间传递快,所以A点先兴奋、B点后兴奋,A错误;B、是神经递质,可引起B兴奋或抑制,B错误;C、若刺激P点,A点和B点都会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在神经纤维上
70、兴奋是双向传导,C正确;D、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导,所以兴奋可由P向B传递,但不能由B向P传递,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作用及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32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
71、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解答】解: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钠离子内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并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且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兴奋,故A选项错误;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
72、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故B选项正确;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故C选项错误;D、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因此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而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兴奋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33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
73、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考点】真题集萃;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牵拉骨骼肌产生了兴奋,且兴奋能在反射弧中传递由于b上有神经节,所以a、bc、d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突触和传出神经【解答】解:A、由于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74、故A选项正确;B、由于b处位于传入神经上,所以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故B选项正确;C、由于从a到d没有效应器,所以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故C选项错误;D、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在c处突触部位有神经兴奋的传递,因而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故D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及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
75、统的调节D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解答】解: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A正确;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B正确;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如血糖调节中胰
76、岛会直接受下丘脑调节,而甲状腺间接的受下丘脑控制,C正确;D、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还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比较并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主要从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识记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识记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35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证明,只有小部分糖尿病患者是绝对缺乏胰岛素的,大部分患者血液中具有正常量或超常量的胰岛素推测这些大部分患者患糖尿
77、病的原因最可能是()A靶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减少或亲和力降低B胰岛素不能进入组织细胞直接参与代谢活动C体内没有胰岛素的靶器官、靶细胞D部分胰岛素在血液中发生了结构改变【考点】尿糖的检测【分析】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解答】解:A、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产生到其作用的靶细胞需经过血液的传送,到靶细胞后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患者血液中具有正常或超量的胰岛素,但是典型的糖尿病患者,其原因是传送过程、受体这两方面均可导致,因此原因是胰岛素作用的信号通路受阻,A正确;B、胰岛素是通过
78、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细胞内的糖代谢的,所以胰岛素本来就不会进入组织细胞,B错误;C、胰岛素作用的对象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所以体内不可能没有胰岛素的靶器官、靶细胞,C错误;D、胰岛素在血液中一般不会发生结构的改变,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尿糖的检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6兴奋在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实现的下列对于递质的错误叙述是()A递质传递是单向的B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C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D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考点】神经
79、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且其作用后会被分解或回收,这样可以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据此解答【解答】解:A、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A正确; B、递质通过胞吐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后膜,B错误; C、突触后膜兴奋时,钠离子大量内流,使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C正确; D、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前
80、膜,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D正确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以及突触结构的有关知识,对于突触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和特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37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考点】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在细胞内外都能发
81、挥作用,受温度、PH值得影响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激素和酶都不是细胞的能量物质和组成物质,有些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改变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解答】解:A、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酶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组织液(突触间隙);A错误B、部分激素是蛋白质,部分是脂质等;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错误C、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催化化学反应;C正确D、酶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后
82、就失去活性,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内酶和信息分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大分子知识的记忆及知识迁移能力,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38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题干所给的具体情景时在体外构建了“垂体卵巢”调节系统,很显然,蛙脑垂体提取液中含有特定的激素作用于卵巢,促使其合成并分泌了某种激素而垂体合成的激素中,主要包括各种促激素和生长激素等,其中,促性腺激素作用于
83、卵巢,可以刺激雌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解答】解: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能够促进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性腺激素,故A错误;B、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能分别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故B错误;C、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故C错误;D、雌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某种激素”是在垂体提取液的作用下增加的,故D正确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只要正确分析出:脑垂体提取液中没有活的垂体组织,就能排除BC选项,而A选项于本题无关,那么正确选项就只有D39冬泳运动因其独到的健身效果而备受关注,人在冬泳过程中()A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B胰岛素在血
84、糖调节中起主要作用C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多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凋节中枢产生冷觉【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在运动过程中,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所以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人在冬泳过程中需要消耗葡萄糖,但是血糖浓度没有因为消耗葡萄糖而降低,所以胰高血糖素发挥重要作用;人在寒冷环境中,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从而使排尿途径排出的水多,即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冷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解答】解:A、人在运动过程中,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所以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B、人在冬泳过程中需要消耗葡萄糖,但是血糖浓度没有因为消耗葡萄糖而降低,所以胰高血糖素发挥重要作用,B错误;C、人在寒冷环境中,
85、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从而使排尿途径排出的水多,即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C正确;D、冷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C【点评】人体中所有的感知觉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学生容易错误地认为在下丘脑40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3在骨髓造血干细胞中成熟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1是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是浆细胞,细胞5是记忆细胞,是吞噬细胞吞噬的过程,是吞噬细胞处理病原体、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
86、,过程是T细胞呈递抗原给B淋巴细胞的过程,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物质a是抗体【解答】解:A、细胞3是B细胞,在骨髓造血干细胞中成熟,A正确;B、细胞15中都有合成抗体的基因,只有细胞5能合成抗体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B错误;C、抗原的呈递过程首先经过细胞的识别作用,与细胞膜上糖蛋白有关,C正确;D、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小题,共
87、40分)41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中的液体,与相比,成分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是蛋白质(2)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是(3)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毛细血管运输来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饥饿时,胰岛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它作用于图中的组织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是血浆,是细胞内液,是淋巴液,是组织液,组成内环境【解答】解:(1)图中细胞生活
88、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即图中 中的液体,血浆和组织液的成分相似,只是组织液成分中蛋白质含量较少(2)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是组织液(3)毛细血管运输来的氧气位于红细胞内,先进入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渗入到组织液中,后到达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岛A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故答案为:(1)蛋白质(2)(3)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的分解【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作用,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前述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42图甲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
89、过程,图乙为细胞e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所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图乙中物质X是抗体,其作用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2)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填图中字母)(3)预防接种后,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时,此免疫过程的主要途径是(用图甲中数字表示)其特点是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病【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图甲分析可知,a是巨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d是记忆细胞、e效应B细胞过程是巨噬细
90、胞吞噬抗原,过程是巨噬细胞将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细胞,过程是T细胞浆抗原呈递给B细胞,过程是B细胞增值分化为相应的记忆细胞,过程是B细胞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过程是指相同抗原再一次直接刺激记忆细胞,过程是指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过程是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B细胞,过程是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分析图乙,表示细胞膜,表示高尔基体,表示内质网,表示线粒体,表示细胞核【解答】解:(1)图甲表示体液免疫过程,图乙中物质X是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其作用与抗原特异性结合(2)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巨噬细胞识别抗原没有特异性,而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3)预防接种后,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时,此
91、免疫过程的主要途径是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抗体,即图甲中其特点是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如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病故答案为:(1)体液 抗体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2)b、c、d(3)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自身免疫病【点评】本题考查了免疫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综合考查反射弧结构、记忆的形成、体液免疫过程等内容43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1)图1的结构名称是突触在传递信号时,实现了电信号化学
92、信号电信号(信号转换)的变化,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2)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反射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疼痛的部位 是大脑皮层(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内正外负【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1表示反射弧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图中A、B、C、E、F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结构就是突触D,也就是图2所示的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解答】解:(1)图
93、1的结构名称是突触在传递信号时,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2)A是感受器;用针刺A时,引起F肌肉收缩的现象是反射;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此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内正外负故答案为:(1)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兴奋或抑制(2)反射 大脑皮层(3)内正外负【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结构以及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4突触是神经元
94、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下面图1和图2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作用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递质合成后首先贮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递质释放,并与位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在图1中,当某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Na+大量内流使后膜的电位逆转成外负内正,从而发生兴奋,而在图2中,当另一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却使Cl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无法产生兴奋(2)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剂(能
95、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剂属于受体阻断剂(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那么,递质拟似剂类的麻醉剂主要作用于抑制性突触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3)一个神经元可接受许多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神经元的影响,并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使相同的信息加合在一起,相反的信息互相抵消,然后决定是兴奋还是抑制帕金森综合征的其中一个病因就是相关递质释放异常,见图3请提出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作用机理(至少写出两点)促进多巴胺释放;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补充多巴胺递质拟似剂【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
96、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电位变化Na+内流导致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后膜表现为兴奋;Cl内流,膜仍表现为外正内正,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仍为静息电位,因而无法产生兴奋(2)递质拟似剂作用于抑制性突触,使兴奋能够传导,起到麻醉效果(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正常人和病人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分析比较发现,病人的多巴胺能神经抑制作用减弱,而胆碱能神经兴奋作用增强帕金森综合症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相关递质的释放量异常引起的,因此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作用机理可以是促进多巴胺释放,或抑制胆碱的释放,或补充多巴胺递质拟似剂故答案为:(1)突触小泡 后 外负内正 动作(2)抑制性突触(3)促进多巴胺释放;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补充多巴胺递质拟似剂【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