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唐宋词 5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综合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2847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唐宋词 5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综合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唐宋词 5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综合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唐宋词 5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综合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唐宋词 5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综合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唐宋词 5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综合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唐宋词 5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综合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一、基础考查下列各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B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D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解析:选A。A项,应是“匹马戍梁州”。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已而:已经B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高声吟唱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闲:轻易,随随便便D楚天千里清秋清秋:清爽高远的秋天解析:选A。A项,“已而”这里指“不久,过一会儿”。下列各词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A竹杖芒鞋轻胜马B楚天千里清秋C长空万里D斫去桂婆娑解析:选A。A项是状语后置句,B、C、D三项为定语后置句。

2、下列对有关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蓑烟雨任平生”,紧接上意,写平生应付风雨之态度,由一时雨落念及整个人生。无论遭遇如何,始终信念不改,达观不移。B满江红写怀词最后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来表达“精忠报国”的思想,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情调激昂,感人肺腑。C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先从正面排除,然后反面慨叹,遣词藏而不露,三次说法语气各不相同,都表现了“无人会”的感慨和岁月流逝、国势飘摇而作者恢复中原的壮志不能实现的悲愤。D用典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段。古典诗词往往以凝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一个典故就可以省去许多文字。岳飞满江红写怀中“怒发冲冠”即是用典。解析

3、:选C。C项,“先从正面排除,然后反面慨叹”有误。应是“先从反面排除,然后正面慨叹”。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定 风 波【注】范仲淹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注】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在此期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定风波”为词牌名。词牌是用来规定词的格式的,但随着不断的演变,同一词牌可能有多种格式,且与词的内容相关。B上片一、二句,词人用“罗绮满城”来反衬

4、春天的即将逝去,于是去百花洲上寻找春天尚未消逝的美好景色。C“无尽处”不仅写出了百花洲上美景的无边无际,也为下片词人作出“山翁聊逸豫”的议论积蓄了相应的情感。D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围绕百花洲上“寻芳”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要适时行乐。解析:选C。A项,词牌一开始用“本意”,与词的内容有关,但随着不断的演变,词牌不再与词的内容相关;B项,上片一、二句写满城人开始身着罗绮,春天快要结束,不如去百花洲上,看看有没有没开尽的野花,并没有用反衬手法;D项,词中只说请不要责怪山翁我偶尔寻一点儿欢乐,黄莺懂得唱新声,花蝶懂得新舞,那都是上天赋予它们的本能,但并没有提到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

5、能。同是庆历六年的作品,本词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试作分析。答:解析:相同点:被贬之后的乐观旷达之情。不同点:岳阳楼记是借作记之机,规劝朋友的同时表达情感;本词是借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自己矛盾的心情。答案:相同之处:两篇作品都表达了被贬之后的乐观旷达之情。本词作者借百花洲上“寻芳”“聊逸豫”,认为功名得失有定数,可见其乐观旷达;岳阳楼记中,作者借描写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不同之处:岳阳楼记是作者借作记之机,规劝朋友的同时,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作者被贬之后虽然有失落,但兼济天下的积极一面占主导

6、,并鼓励自己和朋友向古仁人看齐。本词是作者借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自己矛盾的心情,豁达中有及时行乐、渴望退隐的情绪。在这里,作者兼济天下的思想不再那么坚定,而是借“聊逸豫”“归时数”来安慰自己,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定风波重阳苏轼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注】翠微:指山上的小亭。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牛山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作题

7、为“重阳”,说明作者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一道登高赏菊,饮酒赋诗。B词作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行踪,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幅画面。C“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D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解析:选B。B.“三幅画面”有误,“江涵秋影”为一幅画面。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答:答案: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晖”,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感伤,表达了面对生死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作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使生死观的表达更显得超

8、凡脱俗,人生的境界更加高远。(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渔 家 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星河:天河。谩:同“漫”,空,徒然。蓬舟:蓬草似的轻舟。三山:蓬莱、方丈和瀛洲。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借写实之景,为梦魂所思做了铺垫。B上阕首先写夜色将尽,满天云雾中略见曙光,移动的天河中就像有千帆飞舞。C“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作者仿佛脱离了尘世,进入了天帝生活的境界。D全词结尾,作者希望得到“风”的帮

9、助,进入一种美好的生活境界。解析:选A。A项,“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借写实之景”错误,应是借写想象中的景象为后文做铺垫。“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中的典故出自逍遥游“鹏之徙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从主旨的角度分析这一句的作用。答:解析:解答时要注意这句诗在谋篇布局上的作用。“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借逍遥游中大鹏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也想像这只鹏鸟一样,扶摇直上,脱离自己困顿的生活,到达“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理想生活状态。答案:“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典故明确主旨,展示作者在困顿、苦闷中以鹏鸟为鉴的决心和气概。同时,以“鹏”呼应上文“谩有惊人句”,并以其气概引出“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生活理想,行文妥

10、帖自然。三、语言表达根据语境将下面的一段话补写完整。小明在谈学习的文章中引用了袁枚随园诗话的一段话:“蚕吃桑叶,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蜜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学习亦然。”这句话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学习的特征,为了更好地解读这段话,他在文章中接着写道:从理论上说,“学习亦然”也就是说学习需要_,_,_。答案:(示例)(学习需要)广泛地获取知识经过自己的体会理解最后才能有所创新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欧洲悠久的文明根基依然坚固,它所创造和践行着的制度、礼仪、生活方式、价值准则仍将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世界及其未来。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欧洲人也曾做出过卓越的努

11、力,欧盟的成立,欧元的成功发行,都是明证。从未来来看,随着东欧的变革,欧洲也还有着焕发新生的可能。所谓欧洲的衰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路向下的滑落过程,也绝不是一个已经注定不可更改的命运。随着美国一极化引发的疑虑,欧洲作为平衡的力量,也越来越被其他国家寄予希望。答:答案:文 赤 壁 朱增泉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

12、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江山如画,逝者如斯!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重游赤壁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

13、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当时朝廷任命他为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

14、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腌臜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

15、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赏评】这是一篇现代作家朱增泉的文化散文,作者借宋代文豪苏轼和赤壁的历史典故,表达出对政治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作者认为苏东坡被贬后发配黄州恰恰成就了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这里面既有主观因素,同时也有客观因素。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他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他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