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历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2837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历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历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历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历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历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历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州八中20112012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7小题,共5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讳法,自周以前无之,至周公立制。人生既冠,以字易明。及有爵者,死而定谥,则固以弥文矣。后世遵之,其法愈严。汉吕后讳雉,改雉名野鸡。”由此推断,“周公”立“讳法”的真正目的是A维护皇权的不可僭越 B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 C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 D维护儒家的伦理纲常2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

2、如表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宿国角亢郑氐房心宋尾箕燕室壁卫虚危齐宿州角亢氐兖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室壁并州虚危青州表二表一A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反映了从先秦到西汉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B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C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D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3“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上述材料反映出 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又有一些变化 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元朝实行民族团结政策A B C D 4

3、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中写道:“使人万分痛心的是,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革命大业正待继续向前发展之际,革命阵营内部却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大资产阶级的威胁、利诱下发生了严重分裂。”郑洞国将军的这段回忆反映了A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迫使孙中山辞职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C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国共合作全面破裂D蒋介石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 5昔时的东北日报有一篇报道:“蒋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严重。如蒋区工业中心之上海,抗战胜利后仅剩的四千余家大工厂,去年一月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蒋匪农村经济危机亦日趋恶化,就是蒋匪粮食部长余鹏飞亦供认蒋匪粮荒严重,并说:去年总

4、计购入外粮达五十万余吨,然实际从外输入蒋区的粮食当还更多。”下列关于这篇报道理解正确的是A该报道应发表于建国初期 B所述情形与日本全面侵华有直接关系C该报可能是解放区出版物 D反映了美国工业制成品大量涌入中国 6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两次发生在近代,这两次近代历史巨变的共同点是A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 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阶段性新起点 D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7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

5、部分地区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8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2010年1月14日举行“2009年度公共考古论坛”,公布该所对“曹魏高陵”的考察结果。专家初步认定此墓葬的主人就是曹操(魏武王),下列可以作为最直接的证据是A文献资料记载高陵的位置 B出土了七块刻有“魏武王”的石牌 C出土物与曹操遗令“薄葬”相符D墓葬中发现的男性遗骨年龄为六十岁左右,与曹操去世时年龄相符 9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6、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 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 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1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民族、民权、民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ABC D 11蒋介石一生曾先后10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右图是1942年6月时代周刊的封面,这一封面的文字标题最有可能是A“在孙陨落之后升起”B

7、“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C“一旦犯错即犹如爆竹爆炸” D“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 12毛泽东的诗词,形象地再现了中国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画面。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A B C D 13.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到某种治史方法是说,“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所论厥为自秦以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段分别。”这种治史方法是A唯物史观 B文明史观 C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 1

8、4被誉为洋务派第一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的所在15李大钊在庚子后二十年说过: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 义和团带有浓厚的盲目排外色彩 B 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义和团运动 C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导致小农受到严重冲击,是义和团的主要原因 D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161901年,法国等11个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当时法国具有缔结条约权的

9、是A参议院 B总统 C众议院 D最高法院 17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18下表是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的解读,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时间重大历史事件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通过1848年前后马克思主义诞生185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A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10、社会主义运动D资本主义代议制不断发展完善 19对于巴黎公社的最终失败,马克思说“为了避免篡夺政权的嫌疑,他们进行了公社的选举,失去了大好的时机,而组织公社等等又浪费了更多的时间。”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A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B巴黎公社的选举是不合时宜的C巴黎公社缺乏斗争经验 D巴黎公社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20.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A

11、 B C D 21图7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 B C D 22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写入宪法 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ABCD 23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

12、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24据九国租界与近代天津记述,天津口岸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和保险理赔大权掌握在外商公证行。这反映了当时天津的A. 对外贸易发达B.国际化色彩C. 半殖民地色彩D.海关严把质量关 2520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总局针对台湾问题发行了一套纪念封(右图)。结合时代背景及图片涵义,请为其拟定一个贴切的标题A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故乡B和平统一,反对台独C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 海峡两岸盼通邮 262011年3月22日中国就联合国是否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的1973号决议的表

13、决投票时,中国政府是投了弃权票,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中国又一次投了弃权票。由此说明中国实施的外交政策是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建立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C结伴而不结盟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7.右图所示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A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B大国结盟成为国际交往的发展趋势 C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D中国实施无敌国外交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6分。28(20分)法治社会取代人治社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

14、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审,则上尊而下不侵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材料二:图1社会契约论 图2独立宣言 图3 1787年宪法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也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

15、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站在笼子里与你们说话!”所谓将统治者关进笼子,当然包括民众有权对官员进行大胆的质疑与强有力的监督。 材料四: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这五年时间里,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从1949年起国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到1952年,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依据材料一,比较韩非子和西塞罗对法治的看法有何不同?(4分) 两者的主张对后世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结合所学知识

16、,阐述图2和图l之间、图3与图2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的?(4分)(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1954年宪法的有利条件及其历史作用。(6分) 29(16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共生共融的演进史,是不同文明不断碰撞相互吸纳的历史。“中国与世界”是值得历史学科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1589年,利玛窦移居韶州,开始使用知识传教法。在此结识了儒生瞿太素,并翻译欧几里德几何学他接受瞿太素的建议,儒冠儒服,以学者面目宣传西方科学知识1601年时,利玛窦到北京,得到万历皇

17、帝的赏识,赐留北京传教。(此后)教士们口说汉语,身着儒服,每个人还有中国名字1601年时,中国内地已有250个天主教徒。 材料二 汤若望是明末清初中国耶稣会教区的主持人。其精通天文、历法、兵器制造等,1644年被顺治帝授以钦天监监正的职位。1660年杨光先上告汤若望等传教士阴谋不轨,并攻击明宪历(清当时使用明宪历等西方历法),汤若望、南怀仁等教士被捕入狱。1668年康熙帝亲自处理此案,他让杨光先与南怀仁同时当众测试天象,南怀仁无误,杨光先则误差不断,于是复用明宪历。主张“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杨光先被革职。 摘自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1)根据材料一分析利玛窦传教方式的特点。(

18、3分) 材料二 清政府长期以来把外国视为“蛮夷之邦”“藩属之邦”,以天朝上国自居,这时的中外交往是宗主国与“藩属之邦”之间的交往,兼管外事的中央机构礼部和理藩院是管理“藩属之邦”的机构。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理解了西方的国家和主权概念;认识到欧洲列强实际上构成了世界的政治中心,于列强并峙之中,中国不但不足以称“万邦宗主”,平起平坐也难以达到。有识之士开始用新名词代替“夷”字,对于西方国家或称“外国”,或称“西洋”。外交文书中也以“大清国”和“大英国”“大法国”等对应。 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清朝前期到晚清时期(近代),清政府的对西方国家外交政策发生了

19、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清朝前期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原因。(6分)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历经曲折,但我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入,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果。 上表中A、B、C表示建国以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阶段。(例如,C时段表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关系)(3)回答在A、B两个时段,中国与相应国家发展关系的政策及其意义。(7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

20、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

21、王公以及土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 (2)材料三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性质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 (3)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 福州八中20112

22、012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历史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9(16分)(1)特点:首先在社会上层传播;采用知识传教法适应中国习俗。(3分)(2)从朝贡外交到妥协的屈辱外交。原因:封建小农经济的影响;统治者落后的思想观念;中西文化冲突;闭关自守的政策。(6分)30(10分)答案:(1)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度。(1分)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1分)中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的命运。(1分) (2)核心主张:发展资本主义(1分);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1分);改革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分)。 (3)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答对任3方面给4分) 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