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情播报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3)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cab(201811月,28)考查西周的井田制(201510月,4)考查唐朝曲辕犁的特点(20174月,1)考查古代中国农业原始耕作工具(201610月,2)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01711月,3)考查古代著名水利工程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bbbc(201510月,2)考查汉代丝织业(20184月,3)考查古代手工业的进步(201811月,4)考查古代手工业成就与“海上丝绸之路”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梳理基础知识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1.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春秋战国: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中国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形成。2.耕作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2)汉代铁制农具和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现曲柄锄(中耕工具),大镰(收获工具),耧车(播种工具)。东汉时,某些地区从耦犁(二牛抬杠)发展到一牛挽犁
3、。(3)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3.影响(1)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小农户个体经营使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微点拨铁犁牛耕的使用促使井田制瓦解,个体小农经济形成、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推广及普及。二、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c)1.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北魏到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2.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矛盾及影响(1)矛盾: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
4、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2)影响: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疯狂的土地兼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中国古代历朝的民众暴动,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平均”的口号。三、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3.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地区。4.东汉王景治理黄河,促进东汉前期经济恢复发展。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1.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2.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史
5、料识图解史 图示中唐代曲辕犁相比于汉代耕犁增加犁壁。犁辕变曲,与犁壁同用方便调节深浅。图示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农业耕作方式与技术进步?这一方式对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铁犁牛耕及耕犁技术的成熟。影响: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要点二小农经济的特点史料一后汉书记载,汉章帝时“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读史用史 史料一反映了当时“牛多疾疫”影响农业发展的经济现象。如何理解该经济现象?提示:小农经济中,牛耕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较大。史料二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读史用史 史料反映的中
6、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提示: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精练核心素养素养1 史料实证古代农业的生产工具1.(2017浙江4月选考)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选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石斧耧车骨镰曲柄锄A. B. C. D.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是石斧和骨镰,因此正确。答案A素养2 史料实证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2.(2017浙江11月选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下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
7、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是()A.灵渠 B.都江堰C.郑国渠 D.白渠解析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其主持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故答案为B。答案B素养3 史料实证井田制3.(2018浙江11月选考)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解析井田制下土地归国家公有,天子分封土地于诸侯,诸侯对土地拥有再分封的权力,并且世代世袭,实质是一种贵族私有制,故A项正确;“专地”出自公羊传桓公元年,谓擅自处置领地或为割据,公田为
8、国家所有,土地实际为诸侯贵族占有,B、C两项错误;井田制下地权相分离,D项表述错误。答案A素养4 历史解释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4.(2018丽衢湖期末联考)战国时代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46亩土地只能维持一个人的生活。到了宋代,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两浙路地区,大约1亩多土地即可养活一个人。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牛耕的普及曲辕犁的推广水排的使用铁锄的出现A. B.C. D.解析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其中曲辕犁最早是在唐朝长江下游一带出现的耕作农具,而这一耕作工具的主要畜力是牛耕,故正确;水排是一种冶铁的工
9、具,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故错误;铁锄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故错误;A项符合题意。答案A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梳理基础知识一、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茧壳、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家蚕丝)商周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发现玉蚕;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妇功”)汉代纺织技术相当发达,如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宋元丝织工艺水平提高;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推动棉纺织业发展明代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
10、扩大,苏州等地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的“花机”用于丝织业【知识拓展】素纱衣:面料为素纱,边缘为几何纹绒圈锦,仅重49克,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代表了西汉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二、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1.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商代青铜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青铜器的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制造水平世界领先;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司母戊大方鼎是其杰出的代表作。知识链接 青铜器是我国早期文化的代表,西周分封时,青铜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观念。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功能,礼器比
11、例减少,这反映了“礼崩乐坏”的局面。2.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1)西汉:实行铁业官营制度,冶铁开始用煤炭做燃料,竖炉冶铁演进到由人力皮囊鼓风。(2)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装置水排,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供风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易错易混】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而不是一种灌溉工具。三、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1.唐代(1)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2)形成独特的美术陶制品“唐三彩”。(3)浙江越窑的青瓷(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河北邢窑的白瓷享有盛名(“天下无贵贱通行之”),形成“南青北白”两大体系。(4)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
12、邑的白瓷,也在瓷器中名列前茅。(5)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2.宋代(1)瓷窑遍布各地,有五大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和陕西耀州窑。(2)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瓷路”)。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c)1.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劳动分工不断细化。2.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3.多种经营形态同时并存。从春秋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并存贯穿封建社会始终。4.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随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不少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
13、北方逐渐移到南方。5.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广受欢迎和赞誉。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古代丝织业的发展史料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读史用史 (1)史料反映了明清丝织业私营经济发达。其中出现何种新的经济现象,有何主要特征?提示:在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出现。(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丝织业发展还有哪些主要表现?提示: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
14、“花机”用于丝织业等。要点二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史料宋代五大名窑分布图识图解史 (1)图示中定窑大致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龙泉窑位于今天的浙江省。(2)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结合所学,盛产青瓷的“越窑”是在什么地方?提示:浙江绍兴。精练核心素养素养1 史料实证古代手工业成就及对外贸易1.(2018浙江11月选考)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
15、实是()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A. B. C. D.解析根据史料“指南针的运用”可推断符合史实;宋代坊市界限已打破与中严格按坊市制度管理不符;中“彻底放弃”表述过于绝对化与历史史实不符;宋代制瓷业兴盛,瓷器成为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与中史实相符。答案A素养2 史料实证古代丝织业的进步2.(2015浙江10月选考)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B.绒锦、织金绒、天鹅绒等
16、纺织品流行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解析汉代华美轻柔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故A项正确;绒锦、织金绒、天鹅绒出现在元明时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元代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A素养3 时空观念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2018浙江4月选考)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A.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答案B素养4 时空观念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4.(2018嘉兴3
17、月测试)青釉褐彩诗文执壶是国家宝藏节目近期展出的一件唐朝珍品,因其开创了陶瓷业的新技艺而书写出海上丝路的一段传奇。它出产于唐代某著名官窑,该官窑位于下图中的()A. B. C. D.解析结合史实可知青釉褐彩诗文执壶产自于长沙铜官窑,为山西,故A项错误;为河南,故B项错误;为湖南,与处位置吻合,故C项正确;为浙江,故D项错误。答案C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台州高三期末)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需接受处罚。这些规定()A.反映出秦律的严苛残暴B.有利于农
18、业的精耕细作C.推动秦代冶金业的发展D.说明铁犁牛耕逐渐普及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对于铁器和耕牛的管理体制严格,但属于正常的管理程度,不能反映出秦律是严苛残暴的,故A项错误;铁器和耕牛管理完善便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对耕牛的管理不能促进冶金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铁农具和耕牛的严格管理,不能反映出秦代铁犁牛耕已经普及,故D项错误。答案B2.(2018“七彩阳光”联盟期中联考)下面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两张图片,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犁耕技术获得较大进步B.提高了集体耕作效率C.形成了封建自然经济D.刀耕火种农业
19、实现飞跃解析图示显示由汉代二牛抬杠(直辕)到唐代曲辕犁的进步,故选A项。答案A3.(2018温州六校高二期中联考)学界一般认为,我国牛耕技术的普及是在汉代。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A.战国策中有“以牛田”的记载B.汉书食货志赵过制作耦犁的记载C.东汉时期画像砖上的一牛挽犁D.陆龟蒙耒耜经记载的曲辕犁解析题干要求证明“牛耕技术的普及”在汉代,排除A、D;B项耦犁回转不便,不如一牛挽犁便于推广,故选C项。答案C4.(2018全国卷,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20、.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解析根据地图可知,铁器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新疆地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是先进的生产工具,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当时是比较发达的地区,由此可知,铁器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当时铁器及冶铁技术没有普遍使用,故选D项,可排除A、C项。仅凭新疆和中原地区铁器分布情况,不能得出两地联系密切,可排除B项。答案D5.(2018江苏单科,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
21、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解析解题先从时间与区域看,即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理解关键词“桑蚕”“稼穑”即农民种地养蚕,按照常理,地主收田租应在秋收谷物之后进行,但当时江南地区地主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说明农村的副业有了一定的规模,逐渐成为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农户收入多依靠家庭副业,所以C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才开始瓦解,所以A项错误;题干未涉及农耕技术,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地主照旧催收地租,可见地主剥削程度并未减轻,D项错误。答案C6.(2018绍兴3月测试)“水激轮转,众筒兜水,
22、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是某史书对中国古代一灌溉工具的记载。这一灌溉工具指的是()解析据材料“水激轮转,众筒兜水”可知为灌溉工具筒车。图A工具为戽斗,故A项错误;图B工具为水排,为鼓风冶铁工具,故B项错误;图C为翻车,故C项错误;图D为筒车,故D项正确。答案D7.(2018十校联盟3月联考)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两汉时期农业就达到精耕细作水平,在此起关键作用的是农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这些“发明和改进”包括()出现曲柄锄和耧车发明了铁铲和铁锄从耦犁到一牛挽犁从直辕犁到曲辕犁A. B.C.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发明了曲柄锄和耧车,故正确;铁农具出现于春
23、秋战国时期,故错误;根据所学,东汉时期耕作技术由耦犁(二牛抬杠)到一牛挽犁转变,故正确;曲辕犁出现于唐代,故错误,B项符合题意。答案B8.(2018金丽衢12校二联)下图为新疆若羌出土的龙头凤尾青铜器,文物工作者通过其外观和组构特征发现,它与古代青铜器“斧钺”极为相似,所以将这件青铜器初步命名为“钺”,并初步断定制造年代为汉代以前。以下关于青铜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有()青铜工具在汉代以前已普遍使用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较为广泛铜器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钺”在商周可能是一种重要礼器A. B.C. 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为礼器,“普遍使用”,说法错误;新石器时代已出土小件铜器,
24、但不能确定“最早”,说法错误,故选D。答案D9.(2018台州3月质评)汉代字书说文解字中有不少关于纺织业产品的字,提到的花色品种达20余种。这直接佐证了汉代()A.纺织业工艺先进 B.纺织产品远销海外C.纺织品种类丰富 D.纺织技术影响后世解析材料强调汉代纺织业产品“花色品种达20余种”,不能推断出工艺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汉代纺织业产品花色多,不能推断出工艺的远销海外,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汉代纺织业产品花色多,反映出种类丰富,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汉代纺织业产品花色多,不能推断出对后世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8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期中联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蚕桑业的国
25、家。下列古代中国丝织业的相关名词,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素纱衣“妇功”织金绒骨梭A. B.C. D.解析骨器出现最早,排第一;织金绒最晚,排最后;故选C项。答案C11.(2018温州3月测试)浙江慈溪唐五代秘色瓷窑址的发掘,使人们得以进一步认识“夺得千峰翠色来”名句所赞美的一类瓷器。有学者认为秘色瓷是当时这类瓷器的上佳之品。“这类瓷器”是()A.青瓷 B.白瓷C.唐三彩 D.釉下彩绘瓷解析秘色瓷是青瓷的一种,与材料中“翠色”相符,故A项正确;白瓷与材料中“翠色”不符,故B项错误;唐三彩是陶器,与材料中“瓷器”不符,故C项错误;彩绘瓷与材料中“唐五代”“翠色”不符,没有涉及彩瓷,故D
26、项错误。答案A12.(2018金华十校高一期末)杜甫有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所提及的瓷窑位于下图()A. B. C. D.解析诗中提及“大邑”位于四川,故选D项。答案D13.(2018稽阳联谊学校3月联考)夷坚志是记载宋人洪迈所经历的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伦理道德、民情风俗的一部作品,为后世提供了宋代社会丰富的历史资料。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在此书中的是()A.曲辕犁的推广使用B.商人入市籍不得为官制转变C.用煤作为燃料冶铁D.除釉下彩绘外出现粉彩瓷器解析曲辕犁隋唐出现,宋朝推广使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人入市籍不得为官制转变,宋朝出现这样
27、的现象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用煤做燃料冶铁出现在汉朝,宋朝有明确的史料记载,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除釉下彩绘外出现粉彩瓷器,是在清朝,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4.(2018杭州高一期末)下表中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历史信息的表述错误的是()A司母戊鼎商代青铜器礼器B素纱衣汉代丝绸马王堆1号C“唐三彩”唐代陶器铜官窑D孩儿枕宋代青瓷定窑解析孩儿枕系白瓷系列,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5.(2018金丽衢12校二联)2002年,考古发现金华浦江上山遗址栽培稻遗存的时代距今11 000年至9 000年,这一结论改写了世界稻作文明史,进一步证实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28、的国家之一。上山遗址是迄今发现的、保存丰富栽培稻遗存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证明了上山遗址所在的长江下游地区是世界稻作农业的最早起源地之一。2017年,考古工作者在仙居下汤遗址已经采集到了木炭和掺杂稻壳的陶片等测年样本,正在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专家介绍说,从目前已知的情况看,下汤遗址是在灵江流域发现的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早期遗址。这说明()A.考古的不断深入导致历史永远无定论B.历史结论必须要有多重证据并谨慎论证C.考古的不同发现可以相互验证已有结论D.两次发现完全证实了前人对新石器文明的认识解析从两个遗址的考古发现都印证长江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可见考古的不同发现可以相互印
29、证已有结论,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6.(2018金华十校期末联考)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思想呈现出新的气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明代成化、弘治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绫绸)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吴江县志风俗据严中平研究,15801590年间,中国商人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商品中,棉布仅次于生丝与绸缎,居于第二位。中国棉布还远销西班牙殖民地,印第安人和黑人都用中国货而不用欧洲货。嘉定县、宝山县出产的紫花布,尤其成为欧洲的畅销货。据樊树志晚明大变局整理材料二“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
30、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在纺织领域中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5分)(2)有学者指出,明末儒学呈现“承古而萌新”的特点。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加以说明。(5分)答案(1)新气象:纺织业市镇兴起;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的出现;质量精美,产品畅销世界各地。(3分)老政策:重农抑商。(2分)(2)承古:继承了先秦时期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2分)萌新: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工商皆本,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要求;(2分)注重实学,推动经世致用思潮。(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