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三年级校际联考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6页,第II卷7至8 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世界某区域的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为黑夜,
2、此时在丙地正好 可以看到日落的景观,完成1 2题。1. 若此刻丙地是17:30,此时有一架飞机从乙 地取最短路径飞往甲地,行程用了 3小时30 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飞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飞B. 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40C. 飞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飞D. 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202. 当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A.北印度洋洋流向西流B.黄河正处于主汛期C.亚洲高压正处于强盛期D.我国江淮地区阴雨连绵读“我国西南地区晴天出现频率()图”,完成3 4题。3.1、7月晴天出现频率变化最大的地区及其变化幅度是A.云贵高原东部7085%B.四川盆地6075
3、%C.横断山脉6075%D.湖南和湖北西部地区7085%4. 图中甲地区7月晴天出现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闭塞,空气流通不畅B.受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影响C.湖泊多,蒸发旺盛,水汽丰富D.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 “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的活动,路线分布如图所示。 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 等于220C时的第一天)。完成57题。5. 我国各地人秋时间的序列是A.路线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推进B.路线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推进C.路线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推进 D.路线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推进6. 影响路线的人秋时间序列的原因是A.纬
4、度与大气环流B.地形与大气环流C.纬度与地形D.海陆位置与地形7. 图中所示区域的寻秋路线数码代号与景观描述正确的A.路线苹果园里硕果累,梯田层层稻花香B.路线草原茫茫牧牛羊,山歌阵阵采茶忙C.路线黄沙漫漫响驼铃,翠竹青青有人家D.路线白雪皑皑人云霄,金色胡杨游人醉读右面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完成8 9题。8.甲处所处的大洲可能为A.欧洲B.北美洲C.非洲D.大洋洲9.乙处洋流可能是A.加那利寒流 B.秘鲁寒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D.拉布拉多寒流读地貌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10.由图可知A.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
5、.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11.该地貌主要分布在A.山间河谷出口处B.大江大河的中下游C.盆地中心D.河流人海口处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三个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12.引起上图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 B.大气环流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读“某 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完成13 14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B. 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C. 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D. 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14.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A.西欧地区B
6、.南亚地区C.地中海地区D.东亚地区15.读“我国2000年及2010年人口统计资料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劳动力总数减少B社会抚养比下降C.城市化速度减慢D.老年人口数量减少读“2000 -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完成16 17题。16.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1 A. 2003 年 B. 2005 年 C. 2007 年 D. 2008 年17.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B.出现逆城市化C.产业转移和升级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读“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 完成18 19
7、题。18.关于图中、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19.科学规划城市,有利于A合理利用土地,使每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C.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功能区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读我国城市化与经 济发展水平演变路径”及“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图”,完成20 21题。20.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说法,正确
8、的是A.1965 - 2005年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B.1975 -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慢于世界平均水平C.1985 199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D.1995 -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21.我国城市化属于图中的A. I 型B.II 型C. III 型D. IV 型读“某工业产品价格和成本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完成22 23题22.该工业选址的最佳位置是A.B.C.D23.导致图中成本曲线由b到a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A.交通运输更便利B.逐步接近消费市场C.环境污染越来越轻D.地租价格逐步降低“黄河金三角地区土地面积为5.8万平方公里,人口 1700万,是
9、国家炼铭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读图完成2426题。24.黄河金三角地区A.包括晋、秦、鄂三省B.主体属于黄河中游地区C.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位于中国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25.该区发展炼铝工业的优势条件有亚欧大陆桥经过能源原料丰富内河航运发达环境优美 A.B. C. D. 26.作为接纳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之一,该区A.资金雄厚 B.技术先进C.市场广阔D.劳动力丰富读“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完成27 28题。27.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A.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C.缺少增长快、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D.纺织业可优先培
10、育为主导产业28.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A.B. C. D. 读“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完成29 30题。汾.图中a、b、c分别表示A.居住区、种植区、乳畜养殖区iB.居住区、乳畜养殖区、种植区C.种植区、居住区、乳畜养殖区D.乳畜养殖区、居住区、种植区 30.下列最能体现该模式特点的是循环型高消耗生态化可持续A. B. C. D高中三年级校际联考地理试题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用黑色签字笔(钢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
11、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1. (8分)阅读2012年11月4日14时亚欧部分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A处的风向为_,天气状况是_,该处天气系统将向_方向移动。(3分)(2) 图中B、C两处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成因是_。(3分)(3) 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时发现,在图中D处有一瀑布,此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试分析该瀑布景观最为壮 观的季节及原因。(2分)32. (12分)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 A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_。其影响因素是_。(2分)(2) 请说明B地区气候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 要素的影响。(4分)(
12、3) 分析C三角洲近年萎缩的主要原因。 (2分)(4) 试说明D所在地区与我国南疆地区长绒 棉生产的条件差异。(4分)33.(11分)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 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也称中位年龄或中数年龄。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指标作为划 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年龄中位数在20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年龄中位数 在20 30岁之间为成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 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 材料二 2011年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年龄中位数(1) 表中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大的是_,该国处在城市化的_阶段,其城市化特点是_ (3分)(2) 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人口中位数有向上移动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结 合我国人口增长现状,请提出应对措施。(3分)(3) 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产生的人口问题有_。(5分)34. (9分)读“某区域等髙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 在海边兴建油港码头,应建在A处还是B处?为什么?(3分)(2) 为解决港口用电,计划在C处或D处利用水力发电,试选取一处进行合理性评价。 (2分)(3) 规划在E或F地建一个石化工业区,哪一个更为合理?试分析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