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刷题课时练7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择题1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日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材料中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汉代实行察举制,孝廉属于察举制的标准,B项正确;A项属于先秦时期选官制度;C项属于魏晋时期选官制度;D项属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答案:B2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弱冠,历散骑、中书郎”。
2、这说明魏晋之时()A社会重学人才辈出 B世家大族垄断官位C选官方法公平科学 D察举制度盛行不衰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魏晋时期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按门第出身选官,世家大族垄断了官位,因此出现材料中大族子弟刚刚成年,甚至“年未弱冠”就授予官职的现象,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答案:B3孔子说,(统治者)得到贤明的人时,政治就兴盛;得不到贤明的人时,政治就衰落。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中,最有利于统治者“得到贤明的人”的是 ()A西周时实行的世卿世禄制度B汉代时实行的察举制C魏晋南北朝时实行的九品中正制D隋唐时实行的科举制解析:世卿世禄制和九品中正制依据的分别是血缘关系和家世门第的高低,
3、故这两种制度不可能得到贤明的人;察举制易于形成小集团;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则以分科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最有利于统治者得到“贤明”人才,D项正确。答案:D4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的官爵和门第。隋唐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九品中正制的完善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解析: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A项排除;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B项排除;C项是隋唐时期的中央行政制度,与题干无关;科举制的推行取代了凭门第家世做官的九品中正制,为九品中正制服务的谱局也就失去其政治作用,继而逐步消失了。故D项正确。答案:D5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
4、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解析:题干信息“隋唐时期”“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结合所学可以知道,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C项正确;A项是秦朝的举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不符合“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排除;D项是选官制度,不符合“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排除。答案:C6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皇帝享有
5、至高无上的地位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A BC D解析:据材料提到,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扩大了统治基础,故正确;当时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加强了皇权,故正确,故C项正确。答案:C7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下列对两税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简化了税收名目改变了自西周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是在均田制遭到破坏的背景
6、下实行的A BC D解析:唐中期,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正确;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简化了税收名目,正确;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正确;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错误;排除含有的选项即可,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8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
7、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1)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指出汉代中央官制的名称。(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及其成因。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可知,丞相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和总领百官。第(2)问,由材料“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可见唐初宰相制行政效率低下。由材料“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可见成因是程序繁琐;相互牵制。由“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可以答为:设政事堂或三省长官合署办公。第(3)问,结合所学,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答案:(1)职能: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或据材料具体展开。官制:三公九卿制。(2)弊端:行政效率低下。成因:程序繁琐;相互牵制。改进:设政事堂或三省长官合署办公。(3)趋势:相权逐渐削弱。原因:加强皇权的需要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