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考点对点练练落实知识考点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2014新疆乌鲁木齐期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说: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正式确认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在()A1949年B1954年C1984年 D1998年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1954年宪法中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民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路径,也是历届人民政府的不懈追
2、求。下列说法不能恰当反映以上讲话主题的是()A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B文革使民主法制遭受严重践踏C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战略D当前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解析:选B。文革使民主法制遭践踏是破坏依法治国的典型事例,与追求依法治国、扩大民主的主题不一致,故选B。3(2014广东湛江期中)有学者认为,20世纪的中国“革命成了为善动力,革命成了作恶外衣”。下列言论中体现“作恶外衣”的是()A“打土豪,分田地” B“造反有理,革命无罪”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民智未开,即以革命开之”解析:选B。本题考查问题分析、知识再现能力。“作恶外衣”意思转换,即是问以下哪一件事情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采用排除法,A土地革命时期土地政策,它调动了农民生产和参军的积极性,C国民革命时期口号,它推动国民革命进行,D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它推动革命思想发展和辛亥革命进行,故答案选B。4(2014山东烟台联考)“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解析:选B。本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切入点,考查历史事物特征的分析与理解。题干反映出了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拨乱反正以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现象,依据教材知识,应是十一届三中全会,B项正确。5(201
4、4山东德州联考)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解析:选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只有村民委员会的基层选举才属于古代雅典民主制的直接选举方式。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考点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6(2014福建泉州期中)香港回归后,“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反映了()A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好B“一国
5、两制”得到贯彻C人们的社会生活停滞不前D沿袭了原来的政权体制解析:选D。香港回归实行一国两制,保留了香港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材料反映香港回归后社会经济生活并未受到冲击,仍然与回归前一样,这是“一国两制”国策得到贯彻的表现。材料并未涉及政治制度。7(2014北京朝阳联考)我国下列地区被外国殖民势力占据时间最长的是()A台湾 B香港C澳门 D东北解析:选C。本题考查历史知识再认和再现能力。1642年荷兰人占领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895年日本人占领台湾,1945年台湾回归。19世纪末英国人占领香港,1997年香港回归;1557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占
6、领澳门,1999年澳门回归。日本占领东北是在1931年,1945年日军从东北撤走。故C正确。8(2014新疆乌鲁木齐期中)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为此必须始终坚持的是()A和平统一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C一个中国原则 D求同存异原则解析:选C。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统一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高频考点突破练练规范意识1邓小平曾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7、”奠定基础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解析:选C。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它法律和治理国家的基础,故选C。2(2014广东韶关期中)如图是1968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当时邮电部通知:“决定破例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另在邮件封面上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期”。对此解析正确的是()A反映了青年毛泽东求学经历B讴歌了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C描绘了解放战争的壮阔场面D折射了文革时期的狂热情结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问题和知识再现。分析关键信息:“1968年”,告诉我们该时期属于文革时期;“决定破例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即是说盖章
8、不能盖在领导人的照片上,怕玷污领导人的权威,间接说明了当时个人崇拜现象严重。结合所学文革时期政治混乱、个人崇拜严重特点,故选D。3(2014广东茂名期中)“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土地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A有利于农村重新公正分配土地所有权B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C不利于农村基层管理D得到进一步普及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可知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能够保障农民的合法
9、权益,故选B项。42014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解析:选A。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本题选A。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
10、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材料二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请回答:(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2)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农村全国人大代表比例的增加,这与农村经济发展、我国民主化程度逐步加深
11、有关。第(2)问,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角度分析。答案:(1)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2)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以为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材料二中国主权和领土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1995年
12、1月30日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材料三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动摇;第四,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请回答:(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的“适当的方式”应该在怎样的方针指导下实施?(2)通过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位领导人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都坚持怎样的立场?(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已经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在台湾问题上,我国政府仍然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3、,这主要是为了针对哪些阻碍祖国统一的势力?解析:本题以祖国统一大业为主题,考查再认再现及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要抓住材料出处中的“台湾和平统一”这一关键信息,联系“一国两制”来回答。第(2)问要抓住材料二中“不容许分割”、材料三中“一个中国的原则”等信息来分析。第(3)问要结合香港、澳门的回归来考虑。第(4)问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考虑。答案:(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一个中国的原则。(3)重大成就:香港、澳门回归。历史意义:洗雪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耻辱,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4)“台独”势力(岛内分裂势力)、外国(西方)反华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