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中学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嘉峪关铁中 陈玉珍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应与历史教育的需要及历史教育的发展相适应,在我国,每隔几年左右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就要调整、更新一次中小学教科书,历史教材亦是如此。我国现行的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无论是教材的体系、结构,包含的知识、容量,还是文字的表述、形式,印刷的装帧版式等诸方面都比过去的教科书有较大的变化,尤其以知识体系与知识容量变化最大。教材的调整、更新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中的历史知识。但是仅靠单一的历史专业知识是不能胜任当前形势下的教学工作,知识尽可能的广博,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2、。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作自己教学科目的主人,让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只成为你最基本的知识,如同字母表对于已掌握修辞学奥妙的人一样。”“只有把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要具备历史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结构,这就是所谓的“专博结合,层次适中”的知识结构。在新版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大量增加了与现代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及娱乐、风俗等方面的社会生活史新内容、使学生对中国历史有更完整的认识,这样就对历史教师提出新的知识素质要求。过去在大学历史教科书中从未出现过的历史专业知识,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围棋、汉代的饮食加工图、唐代的马球运动、北宋的
3、纸币图、元朝的政府牌符、明清的服装和发式等已编入新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这方面的许多历史知识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过去从未接触过,这就使许多已习惯于讲授政治史为主体、以阶级斗争为基线的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趋于落后,感到知识面狭窄,跟不上历史教科书内容的变化,备课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不停地补充、吸收和更新自身的历史知识,增加知识量、扩大知识面以适应不断调整、更新的历史教科书,达到自身的知识结构的完善。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中,除了历史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哪些相关的知识呢?第一、要具备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包括语言文学、中外文学知识、中外哲学知识、中外政治经济学知识、民
4、族学知识、宗教学知识、民俗学知识等。古人云:“文史相通”,在新版历史教科书中,除了引用较多图画和一些文献资料外,还常使用一些文学作品以及来自民间的歌谣、俚语等来更加形象、生动地表达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如果历史教师也能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引用,会产生积极而显著的教学效果。如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磐石人民唱到“日本鬼,别发疯,想占中国是作梦,汉奸把国卖,人民决不容!人民江山人民保,不准贼寇来横行,坚决赶你回东洋,一定收复我三省!”表达了东北人民对貌似强大的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的藐视和憎恨,反抗侵略者的坚强决心。又如在讲述隋唐文化内容中的李春
5、营建赵州桥时,可引用京剧小放牛中牧童与春姑的对唱:“赵州石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道沟?”这些歌谣在授课时信手掂来,对学生加深学习印象,巩固学习效果起了重要作用。再如,在世界近现代史教材中多次出现“邦联”和“联邦”这两个词,如果有学生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懂得一些关于国家政治体制的知识,了解二者在结构上的差别,存在的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条件,演变到现今的状况,典型的国家等,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学生问倒。文学作品在教学中的引用可作为历史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文学作品总是从历史真实的高度立体形象地再现了它赖以产生时代特征与风貌。教学中通过对文学作品中
6、人物、事件的引用,可以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侧面的历史现象。如在讲解美国内战内容中关于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状况时,南部种植园主大量使用黑人奴隶劳动,广种棉田,可以引用十九世纪美国女作家斯陀夫人写了一部描写黑奴悲惨生活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书中讲述了美国黑人奴隶不仅在棉田里干着极其繁重的工作,而且受到种种非人的折磨,如果黑奴逃跑了,被抓了回来,就要遭到非常残酷的惩罚,通过教师的简介启发学生对黑人奴隶的同情,对万恶的黑奴制度的憎恨。又如,在介绍普法战争停战条约主要内容时,可引用以这件事为背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著名小说最后一课。这些文学作品的引用,从内容上乍看起来似乎与教材没有直接
7、的联系,然而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对了解历史的发展,加深对历史的认识,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思想性和感染力。只有具备众多的相关知识,应用起来才能游刃有余。第二、要具备相关的理工科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历史地理学、数学基础知识、物理、化学、农林学、工程学、医药学、生产工具、交通工具等常识。历史地理学知识能帮助历史教师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地理环境,不同时期的疆域、行政区域及变迁,了解历史地名和地理概念。许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离不开历史地理学知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
8、的变更出发”。这其中的“自然基础”及其“变更”就是历史地理。国家首都是一个国家的心脏,历朝历代都城的选址,除了如交通便利、地形开阔、水源充足,供给方便等条件,更重要的是适应政治上的长治久安的需要,政治中心与军事中心一致,既可攘外抗敌,又可安内防变。如汉初刘邦研究建立都城问题时,曾打算建在洛阳,大臣娄敬却认为应建在长安,并说出建在长安的理由:“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国,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固,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元,拊其被,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元而拊其背也。”根据娄敬分析,刘邦
9、采纳了他的建议,将都城建在长安,西汉政权在历史上存在了数百年,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都城选址的恰当,当是政治上长治久安的因素之一。若能将娄敬的分析绘声绘色地介绍给学生,学生的感受定会非浅。又如在讲授隋唐文化中僧一行是如何测量子午线时,首先要讲明子午线的概念,在地球表面上,把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这样的线在地球上有无数条。测出子午线的长度,就可以求出地球的周长、表面积和体积,这对于了解地球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僧一行测量子午线的方法是:在全国从南至北选择十三个测量点,这十三个测量点基本上都在一条经线上,然后用一种他自己设计的天文仪器对准北极星,这样从测量点到北极星就可以画一条
10、直线,这条直线同北极星到地面的垂直线之间构成一个夹角,如果甲乙两地的这个夹角相差一度,那么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就是一度经线的长度。从测量子午线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看出这就要涉及到天文、地理、数学等相关的知识,如果教师对这些知识知之甚少,在讲解中就很难给学生解释清楚。第三、要具备一定的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各种体育竞技比赛运动的产生发展,普通乐理、识谱常识及中西方音乐名曲、著名舞蹈、戏剧等有所了解,对古今中外的各种绘画技法流派、雕塑风格等知识都要有个大概的了解,才不会被不断调整、更新的教材中日益增多的音体美等方面的内容所难住。中学历史教师怎样来拓宽、增加知识面呢?首先,常年坚持读书
11、、看报,处处留心各种知识的积累,树立学问、知识无处不在的意识,长期坚持,肯定受益非浅。其次,作好读书笔记,经常对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摘抄一些历史资料,对有价值的数据、图片、点评等,进行整理、保存。利用假期“充电”,阅读一些相关学科的书籍和中外名著等,还可参观一些名胜古迹,名川大山,实地考察出土文物,作好记录,以便备用。最后,尽可能的多参加各级各类的历史教研活动,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不断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持之以恒。中学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地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努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需要,才能在备课中见微知著,讲课中深入浅出,才能用自己渊博的知识,生动的语言,熟练的技巧来胜任课堂教学,达到提高历史教育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