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历史同步新导练岳麓必修一课后提能再巩固: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2355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历史同步新导练岳麓必修一课后提能再巩固: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历史同步新导练岳麓必修一课后提能再巩固: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历史同步新导练岳麓必修一课后提能再巩固: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历史同步新导练岳麓必修一课后提能再巩固: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历史同步新导练岳麓必修一课后提能再巩固: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版历史同步新导练岳麓必修一课后提能再巩固: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版历史同步新导练岳麓必修一课后提能再巩固: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后提能再巩固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日本右翼教科书篡改中日甲午战争起因:“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这段历史的真实情况是 ()东学党起义威胁到日本的安全 清军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威胁日本的安全日本国势强盛,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日本蓄意挑起战争,袭击运送清军的船只,挑起战端A BC D解析: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挑起的,是有既定方针的,而东学党起义和清军镇压东学党起义则与日本没有关系。答案:C2罗荣渠

2、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这符合题干材料中的“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的叙述,C项正确。答案:C3春帆楼位于日本下关市一座小山丘上,当年谈判的会场依然保存完好;楼前的那块石碑上,还醒目地镌刻着“今之国威之隆,实滥觞于甲午之役”字样。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

3、)A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变为了半殖民地B甲午海战中日本胜利对本国国力的削弱C甲午之役加快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D甲午之役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解析:春帆楼是日本的地名,其石碑上刻的“今之国威之隆,实滥觞于甲午之役”表明,日本凭借甲午战争的赔款发展了资本主义,C项正确。答案:C4(2018陕西西安一中高一期末)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C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 D中国主要军

4、事将领妥协退让解析:从材料中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可知,甲午战争时,中国广大民众缺乏国家民族意识,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答案:C5(2018全国卷)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 “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 材料说明

5、的是甲午战争期间,日本通过舆论宣传得到欧美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没有舆论宣传,这说明清政府昏庸腐败,不熟悉近代外交,故选C项;欧美的舆论宣传不可能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A项错误,排除;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C6如果俄国在胶州湾问题上要价过高,德国可能被迫“支持英国的东亚政策”。这反映出()A列强在瓜分中国问题上有分歧 B俄国欲独自占领中国C英国是德国与俄国的总后台 D德国与英国租借胶州湾解析:材料反映出在山东问题上俄国与德国有矛盾,英国也与俄国有矛盾,这表明,列强在瓜分中国问题上有分歧,A项正确。答案:A7下图是美国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漫画。此漫画所反映的事件()A是清政府甲午战败的结果

6、 B导致了美国直接参与瓜分中国C引发了列强联合侵华战争 D说明美国独立侵华政策的失败解析:从图片中的文字“义和团”可知,该事件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C项正确;A、B两项都要早于义和团运动,排除;美国独立侵华政策是“门户开放”政策,该政策取得了成功,D项错误。答案:C8(2018江苏无锡市高一期末)学者马勇在论述晚清后二十年历史时写道:“会议进行了两天,他们终于达成一致行动的谅解,同意适度向中国增兵,计划在条件适度成熟时先夺取天津,然后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向华北用兵,拯救被困在那里的外国人。”此后,列强发动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

7、析:“晚清后二十年”指18921912年,所以排除A、B两项;“先夺取天津,然后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向华北用兵,拯救被困在那里的外国人”符合八国联军侵华路线,D项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起点在朝鲜,与天津、北京无关,C项错误。答案:D9清朝官员袁昶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二背国际公法。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不可收拾。”从材料中可得出的确切信息是()A袁昶反对利用义和团来抗击八国联军B袁昶注重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C袁昶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 D印证了当时八国联军有灭亡中国的野

8、心解析:从材料可知袁昶认为义和团进攻外国使馆既有悖于道义,又有悖于国际公法。义和团运动将会引来列强的报复,后果将不可收拾,即反对利用义和团来抗击八国联军。答案:A10(2018福建省八县市高一期末)20世纪初,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了“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结论,其直接原因是()A扶植清政府统治中国B义和团运动的英勇反抗C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D辛亥革命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列强的认识,他们之所以不敢瓜分中国,是看到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力量的强大,而不是要扶植清政府统治中国,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抵抗,让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强大,所以放弃了瓜分中国的企

9、图,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和材料时间不相符,C项错误;辛亥革命应该在这一事件以后,D项错误。答案:B11有学者写道:太平天国之役后,清室开始以西法练兵,购置新械,设立军事学堂,但所学的仅是西人的皮毛,加以将士骄惰,暮气已深,遂有甲午之战的大败。甲午战争后,更积极训练新军,但新军对外战争,并无绩效,反成为野心军阀攘夺政权的资本。材料说明的核心问题是()A军队近代化是强国之本B全方位现代化的必要性C学习西方的必然性D政治体制变革是必由之路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仅有新式器械而没有先进思想的军队,不是真正的近代化军队,无法维护国家的主权,反而成为野心家争权夺利的工具。因此,必须实行全方位的现代化。故选

10、B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B12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材料反映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列强派兵保护,中国人不得居住,这应出自辛丑条约的规定。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6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

11、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

12、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12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6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8分)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

13、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14(2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900年10月16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相约遵守下列原则:“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则。第二,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第三,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扰,无论用何种方式,欲获

14、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第四,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则。”意大利和奥地利表示“深愿接受”此协定,“毫不踌躇而赞同之”。日本此时正“不安达于极点”,不仅表示“赞同此协定”,而且还愿意“加入此协定”。美国政府的答复则是,接受前两条,对第三条则无需表示任何意见,法国附和美国答复之内容。俄国声称对第一条“表示欢迎”,第二条尤与俄国的意旨相符,因为俄国政府在此次纷扰之初,即曾首先倡导将保全中国的完整和“旧国家制度”,作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1)说明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并指出列强提出或接受英德协定的原因。(16分)(2)简要分析英德协定对中国局势的影响。(10分)答案:(1)转变:由瓜分到“保全”。实质:进一步侵略和共同控制中国。原因: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在中国的争夺加剧,需要调整利益关系。(2)影响: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在华矛盾暂时缓和;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进一步激发了反帝反封建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