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年段成语课型初探摘 要:成语,是中华文库的瑰宝,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段,选择合适的成语文本,开发恰当的课型,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对中国历史的兴趣,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丰富词汇,增加文化底蕴,学做人,明道理。关键词:小学年段;课型;成语从“成语大会”到“诗词大会”,从“两会”到日常,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已经是全民热议的焦点。成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理应成为孩子启蒙课程的重要一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细细品读,你会发现,如果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段,选择合适的成语文本,开发恰当的课型,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对中国历史的兴趣,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丰富词汇,增加文化底蕴,学做人,明道理。从到百草园,我就一直全程参与中高年段的成语课程研究,下面将自己的一点思考和大家分享。一、研究学生,精选教材低年级孩子初接触文字,语文学段目标更关注培养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喜欢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低年段
3、选择一些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成语儿歌,简单明了的成语小故事,往往更容易受到孩子的喜欢。中年级孩子有了兩年的文字积淀和阅读能力,语文学段目标更关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所以,中年段选择优秀的诗文或者成语故事进行主题类成语学习、成语探究,可以了解成语的出处,知道成语的意思和来源。高年级孩子的阅读能力正向初中接轨,语文学段目标提出“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
4、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所以,高年段进行专题性成语学习,进行整本书学成语,学传统文化,更符合孩子的需求。二、根据学情,初定课型根据初选的教材,我们继续关注孩子在口语交际和研究性学习上的能力,继续研究,开发课型,初定以下课型。低年段学生爱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可以推进成语诵读课和成语电影课。中年段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可以推进成语探源课和成语表演课。高年段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推进成语研究课和成语创编课。三、大胆尝试,不断调整近几年,
5、笔者一直行走在中高年级的成语研究道路上。以下是自己的一个研究课例。成语探源课1.内容:成语探源之神话寓言篇2.适合年级:三年级3.课型研究背景:无论是神话还是寓言故事,都是孩子在低年段耳熟能详的,也是特别感兴趣的。部分篇目如狐假虎威等还入编苏教版教材。但孩子在低年段的成语学习更多地停留在讲故事、懂道理的阶段。在三年级孩子进行群文式的成语学习,对成语积累、成语结构和成语来源有了新的认识,对经典古籍山海经也产生了阅读兴趣。4.经典课例:成语探源之寓言和神话类成语三年级的孩子在课内外接触了成语的两大来源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但他们对成语的来源和相关的成语了解不多,于是我为这节课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6、1)通过交流所学的成语故事,拓展学习相关成语。(2)从寓言和神话两个视角,进一步了解成语来源和文化。(3)激发学生更广泛地阅读书籍,多渠道地学习成语文化。为达成目标,我设计了这些教学环节:(1)讲故事,明出处狐假虎威的故事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其实它出自于楚宣王与大臣的一次对话中,想一想,江一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相机出示古文与今文对比阅读)师小结: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谋臣们特别喜欢用寓言故事来说服君王采纳自己的主张,所以大多寓言成语出自这个时期的文献典籍中。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来源。(2)看视频,谈文化让学生观看大禹治水,引导他们关注故事中的数字“9”。师:这儿有两个数字 9,难道大
7、禹真的劈开 9 座山,挖通 9 条河吗?生 1:不是的,表示很多。生 2:这是虚数。师:是啊!在古人眼中,“九”是天的意思,“九五之尊”讲的是皇帝,他们穿九龙袍,造九龙壁,玉皇大帝都是正月初九生的。这个环节注重渗透给孩子一些中国特色的文化,同时也更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就这样,三年级的孩子明确了成语的两大来源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体会到来自故事的成语大多就是故事。还对神话类成语的集中营山海经有了自己的独特认识。到了五年级,会给孩子上名人探究课。孩子阅读拓展三国志等史料,不仅对诸葛亮有了深入的了解,还学习了“既生瑜,何生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犬马之劳”“知遇之恩”等新成语。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感受着成语的无穷魅力。当然,我们的成语课堂教学研究才刚刚起了一小步,但我想只要处处从儿童立场出发,落到实处,孩子们一定会越来越喜爱学习成语,越来越喜爱用成语表达交流,越来越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参考文献:1莫彭玲.汉语成语与汉文化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乙力.中华成语故事M.三秦出版社,2007.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