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3祸兮福兮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漂白(pio)老聃(dn)炮制(po)其脆易泮(pn)B.自矜(jn)若颣(li)落枕(lo)徇私舞弊(xn)C.羞赧(nn)采撷(xi)暧昧(mi)敝帚自珍(b)D.不刿(hu)砧板(zhn)脂肪(fng)受国之垢(gu)解析:D项,“刿”应读“gu”。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C.正复为奇,善复为妖D.大方无隅解析:A项,古义:大的形象;今义:动物的一种。C项,古义:指不善;今义:指妖怪。D项,古义:最方正的;今义:不吝啬。
2、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洼则盈,敝则新敝:破旧,破。B.直而不肆肆:放肆。C.大白若辱辱:污垢。D.正复为奇奇:邪。解析:B项,肆:放纵自己,侵犯别人。答案:B4.请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朝闻道,夕死可矣B.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C.道不同,不相为谋D.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解析:D项,规律、道理。其余三项均为“主张、思想、学说”。答案:D5.下列文言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为之于未有B.攻坚强者莫之能胜C.天下莫柔弱于水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解析:B项,宾语前置句,其余为状语后置句。答案:B6.补出下列课文名句中的空缺部
3、分。(1)大方无隅,。道隐无名。(2)祸兮,;福兮,。孰知其极?(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答案:(1)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2)福之所倚祸之所伏(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
4、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泮:破解,分解。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堆积。C.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道:规律。D.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垢:通“诟”,耻辱。解析:B项,累:通“蔂”,装土的筐子。答案:B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C项都是动词“成为”的意思。A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B项,第一个“于”是介词“从”;第二
5、个“于”是介词“比”。D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因为”;第二个“以”是连词“来”。答案:C9.简析第三段作者的观点。解析:结合文本仔细分析。提炼文本的信息,归纳作者的观点。参考答案:老子从“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出发,倡导为政者主动采取弱势,担当国家社稷的责任。10.翻译下面的句子。(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解析:(1)“毫末”,形容词用作名词。“累”,装土的筐子。“足下”,古今异义。(2)“莫”,不定代词,没有什么。“于”,比。“无以”,没有用来什么的。参考答案:(1)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
6、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2)天下万物中,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了,然而对付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了,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
7、,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文子、中行氏,灭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溲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
8、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谓也。(选自淮南子人间训)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臣者务崇君之德崇:使崇高。B.牵牛蹊人之田蹊:践踏。C.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罢:罢免。D.三国阴谋同计阴谋:暗中谋划。解析:C项,“罢”应该是“撤掉、撤出”之意。答案:C1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的一组是()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A.B.C.D.解析:楚
9、庄王占领陈,大夫祝贺,与“辱”“殆”无关;楚庄王“遣卒戍陈”是不“知止”,会得到贪心的恶名是“辱”,与“修久”无关;叙述智伯的不知足,不知止,与“辱”“殆”无关。答案:B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遣卒戍陈的根本目的在于诛杀夏征舒,对陈国的土地并无贪图之心。B.楚庄王听取了申叔时的谏言后,罢陈之戍,立陈之后,使诸侯皆朝于楚。C.智伯听信谄臣之言,裂韩、魏之地,兴兵伐赵,最终导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本文明辨了忠臣、谄臣之别,并阐释了君主只有知足、知止,才能长久的道理。解析:A项,从文中看不出楚庄王“对陈国的土地并无贪图之心”。答案:A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1)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2)征暴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3)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解析:第(1)要注意宾语前置的句式,重点词语“弑”“伐”要译准确。第(2)句要注意重点词语“征”“诛”“独”的翻译,还有“何也”这个固定句式。第(3)要注意“辱”“殆”的活用及“修”的意义。参考答案:(1)怎么证明这点呢?陈国的夏征舒杀害了他的国君,楚庄王发兵讨伐他,陈国人也听从楚王的命令。(2)平息了暴乱,惩处了罪人,群臣都来庆贺,唯独你不庆贺,为什么呢?(3)老子说:“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
11、参考译文:忠诚的臣子力求使君王品行高尚,而谄佞的臣子力求使君王的领土扩展。怎么证明这点呢?陈国的夏征舒杀害了他的国君,楚庄王发兵讨伐他,陈国人也听从楚王的命令。庄王讨伐有罪之人以后,留下部队驻扎在陈国,楚国的大夫们全都来表示庆贺。当时申叔时正出使齐国,回国以后却没有表示庆贺。楚庄王就问申叔时:“陈国叛臣大逆不道,我发动大军讨伐他们,平息了暴乱,惩处了罪人,群臣都来庆贺,唯独你不庆贺,为什么呢?”申叔时说:“有人牵牛踩踏了别人家的田,田主杀了那牛的主人又抢走了他的牛。牵牛人的罪过倒是有的,但是这样的惩处也太重了。今天您认为陈国弑君者大逆不道,发兵征讨,已经诛杀了罪臣,却还派兵驻扎在陈国不走。诸侯
12、们听到这件事情,认为你君王发兵征讨的目的不在诛杀罪臣,而是在贪图人家的国家。我听说君子是不抛弃道义来谋取利益的。”楚庄王说:“你讲得好。”于是便撤走了戍守陈国的部队,并立了陈国国君的后代做新的国君。诸侯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到楚国来朝拜。这就是在竭力使君王品行高尚啊。张武替智伯出主意,说:“晋国的六大将军中,中行、文子最弱小,而且他们内部又离心离德,现在正好可以讨伐他们来扩展我们的领地。”智伯于是听从张武的计谋发兵攻打文子氏、中行。把他们消灭之后,张武又唆使智伯向魏、韩、赵三家索要土地。韩家和魏家割让了土地给他,而赵家不肯割让。智伯于是胁迫韩、魏两家一起攻打赵家,并包围晋阳达三年之久。后来赵、魏、
13、韩三家暗中联合,秘密商议,一同进攻智伯,于是消灭了智伯家族。这就是竭力使君王的领土扩展的结果啊。竭力使君王的品德高尚,君王终于称霸天下;竭力使君王的领土扩展,君王最终被人家消灭,所以,千辆兵车的诸侯小国,只要实行德政就能称王天下,像商汤王和周武王就是这样;而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喜欢扩展领地,最终还是导致灭亡,像智伯就是这样。过去智伯骄横,攻打文子、中行,并且战胜了他们,又胁迫韩魏的君主,割去了他们的土地,还认为不满足,于是起兵伐赵,韩魏二君反戈一击,智伯兵败晋阳城下,身死高梁城东,头颅被作为溺器,国家被分为三份,被天下人笑话。这都是不知足所带来的祸患哪。老子说:“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
14、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15.为下面的语段写一个总结句。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竞争亦促进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为瑰丽丰富的文化繁荣期。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孟子主张“为政以德”,老子崇尚“清静无为”,庄子曾经梦蝶化仙,墨子力行“兼爱非攻,节葬节用”,韩非子开创“法、术、势”令人叹为观止答案示例:是竞争促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16.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写一段话回答这位母亲,得体地告诉她她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不正确。(50字以内)你问我是怎么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我的做法是:花钱,上重点学校;请老师辅导;还有在他晚上做作业的时候盯着他,别让他走神;做完作业给他检查;有时候还给他默写单词,辅导他写作文,给他出算术题,等等。你对这位母亲说:解析:注意用语的得体,在称呼上要表现出来,语言还要委婉,但一定要表达出这位母亲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不正确的观点,要说清楚为什么是不正确的。参考答案:阿姨,您对孩子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可以看出您是很关心您的孩子的,可是您不觉得您是把“家庭教育”仅仅理解为“家庭学习”了?作为家长不应只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老师的“助教”,而要注重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