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县一测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 总分100分,其中选择题48分,非选择题52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
2、析:从材料的内容可知,该学者认为在分封制下,诸侯的“国”与卿大夫的“家”“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只能效忠其中一个“国”或“家”。这实际上揭示了分封制包含了国家分裂的因素。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BD与题意不符,C说法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河南安阳汤阴县建有“宋岳忠武王庙”,以纪念被秦桧陷害致死的抗金英雄岳飞。据旧岳飞庙志记载,1750年乾隆皇帝曾来此拜谒,御书诗一首,镌刻在石碑上,称“乾隆碑”,立在岳飞庙南北中轴线的“御碑亭”里。御碑的树立把秦桧等人跪岳飞变成了跪御碑。1915年“乾隆碑”被移到岳飞庙山门东侧,秦桧等五具败类像又置于岳飞的
3、威视之下了。这一景致变化反映出A. 岳飞深得后世人民爱戴B. 意识形态具有稳定性征C. 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D. 政治变迁影响思想文化【答案】D【解析】清朝时“1750年乾隆皇帝曾来此拜谒,御碑的树立把秦桧等人跪岳飞变成了跪御碑”,而1912年清帝退位,于是“1915年乾隆碑被移出岳飞庙山门东侧”,故D项正确。其他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3.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反映了在古希腊A. 因为商业平等,所以政治平等B. 经济活动深刻影响了政治理念C. 商品交换源于自由平等D. 没有商业贸易,就没有自由平等
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材料指出:“(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说明古希腊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是民主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故选B。A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说法错误,商品交换应该源于需要;D项绝对化了。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名师点睛】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希腊地理环境: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这为其通向外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4.
5、历史留给历史无尽的讽刺:30僭主(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败于斯巴达,斯巴达扶植“30僭主”执政,其统治的暴虐导致后世把“僭主”直接译为“暴君”)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杀死了苏格拉底。从苏格拉底之死可看出A. 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B. 过多的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容易导致人民独裁C. 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D. 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的弊端。从材料“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杀死了苏格拉底”可以看出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并不能保证真正的公平和正
6、确,最终导致了权力被滥用,故选D。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二者的比较;B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直接民主制形式上的弊端,而不是民主范围上的问题;C项明显错误,审判并判处一个思想家的死刑,是制度的悲哀。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5.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A. 使得人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B. 标志着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C. 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D. 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答案】C【解析】【
7、详解】依据材料“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可知,恩格斯是在高度评价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人权主张,启蒙思想家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故C项正确;A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排除;B项是文艺复兴运动,排除;D项是宗教改革,排除。【点睛】“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是关键信息。6.“罗马法规定有能力的罗马人要承担更重要的国家公职,做这样的事都是无偿的,所以这些职位被称为“荣誉”,而且任职者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应付公共的开支。最后,罗马法中还有公益许诺(Pollcitatio)制度,即已担任或将担任公职的人允
8、诺以自己的费用为自己的城市完成某项公共工程。”这说明罗马法A.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B. 关注执政者的经济实力C. 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D. 重视团体主义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罗马法规定有能力的罗马人要承担更重的国家公职”,担任或将担任公职的人不一定就是奴隶主,故A项错误;材料重点是在讲述公职人员用自己的费用建设城市,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看不出来,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所以这些职位被称为荣誉”可知,这样做的目的是重视整个国家和团体利益,故D项正确。点睛:对材料“罗马法规定有能力的罗马人要承担更重的国家公职,做这样的事都是无偿的,所以这些职位被称为“荣誉”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
9、出罗马法重视团体主义。7.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道:“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所说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A. 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B. 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C. 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到庭作证D. 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将法律分为
10、两部分,一部分是适用于某一民族的“民事法律”;一部分是适用于全人类的“国际法”。依据所学,罗马法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理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的价值。故本题选A。B项是罗马法的发展历程,与题目无关;C、D两项属于罗马法的内容,是适用于罗马的“民事法律”。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名师点睛】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近代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8.“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
11、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A. 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B. 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C. 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D. 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可知,被告与原告在在判决宣判之前是平等的,这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的公平与公正,故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共和国早期颁布的,故A项错误;B项居民权利的平等的说法有误,排除;罗马法的追求公平、正义、法律至上的本质,故D项排除。【点睛】题眼在于“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12、”。9.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A. 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上升趋势B. 安徽农业生产规模与产值较高C. 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 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示意图无法反映安徽农业生产在全国发展的水平,排除A;水利兴修的次数反映了农业生产受重视与发展的程度,从汉唐整体状况看,水利兴修的次数呈增多趋势,说明B正确;C从材料水利的兴修无法体现;我国经济重心在宋代转移到南方,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安徽农业的发展10.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
13、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A. 官营手工业B. 民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D. 工场手工业【答案】C【解析】 封建经济形态特征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这体现了封建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故选C;官营手工业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产品不可能进入流通领域,排除A;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排除D;生产资料私有,产品面向市场,这样的手工业就是民营手工业,排除B。11.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 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
14、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B.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 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D. 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 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可知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拓展,导致十三行兴盛,故A项正确。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明朝中后期,十三行在清朝前期,故B项排除。十三行是官方机构不是 民间贸易,故C项排除。当时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
15、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12.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时间(明代)弘治(14881505年)嘉靖(15221566年)万历(15731620年)吴江县3市4镇7市4镇10市7镇A. 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B. 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C.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D. 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答案】【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增多,是因为明代江南地区工商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江南经济中心的地位,故A项排除;明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这些只能阻碍市镇发展,
16、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雇佣劳动关系,故C项排除。13. 历史总是多样的,但不同之中也偶有一致之处。1718世纪,当欧洲各国纷纷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时,中国明清政府仍继续坚守“重农抑商”的政策,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A. 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 结果都增强了各国的经济实力C. 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D. 加强了封建势力的力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故A项排除;“重农抑商”在封建社会早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封建社会晚期,造成了中国的落后,故B项排除;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
17、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而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据此分析可知都是国家干预经济,故C项正确;“重商主义”不是加强封建势力的力量,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4.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造成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和社会秩序混乱”,因而主张“社会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这批评了文艺复兴( )A. 无节制地揭露教会丑恶B. 片面追求个人的自由C. 猛烈地抨击中世纪神学D. 过分崇尚理性和科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文艺复兴。材料中没有体现揭露教会
18、丑恶的信息,故A项错误;据材料“文艺复兴造成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和社会秩序混乱”“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过分强调人文主义,导致片面追求个人自由,影响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文艺复兴造成的社会道德和秩序混乱问题,没有提及中世纪神学,故C项错误;崇尚理性和科学是启蒙运动的主张,故D项错误。15.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外曾出现过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两种极端。但有学者认为: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手段。以下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A.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B.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C. 洋务运动和国民大革命D. 戊戌变法和文艺复兴【答
19、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文艺复兴,题眼是“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中国的五四运动没有“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进行了直接猛烈的批判,没有“借助传统文化外衣”,故B项错误;中国的洋务运动和国民大革命均没有“借助传统文化外衣”,故C项错误;在戊戌变法中,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西方的民主思想,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都符合“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故D项正确。16.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
20、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A. 社会契约论B. 三权分立说C. 自由平等说D. 人民主权说【答案】D【解析】社会契约思想是人民主权思想发展,“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正是这种思想体现,D正确;A、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17. 明末清初,很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生活甚至当官,如汤若望、利玛窦、南怀仁等,这些外国人的到来,使得中西方文化得到较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清初科学技术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精通西方算学、天文学的专家学者,形成“一时鸿硕,蔚成专家”的局面,这即是我们熟知的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局
21、面。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清之际曾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没有依据的C. 明清时期虽然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中西文化交流不受影响D. 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西学东渐,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明清时期这一时间限制,欧洲的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得到较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清初科学技术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可知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明清时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B项;该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着中外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18.美洲和
22、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基本改变了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新阶段”最主要的含义是A. 交往扩大,使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B. 引起殖民扩张C.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D. 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
23、的高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之间的交往扩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市场的形成,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故C项排除;材料没体现出对历史的推动,故D项排除。19.下表为l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表中数据不能说明国家总人口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1851年)约1800万人48%52%法国(1851年)约3600万人75%25%美国(1850年)约2300万人87%13%A. 城市人口比例是工业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B. 跨国公司和垄断集团推动了人口流动C.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D. 英国率先步入了工业文明社会【答案
24、】B【解析】从表格中的时间“1850年”“1851年”中可以得出这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结束,ACD项正确,不符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跨国公司和垄断集团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B项不正确,符合题意。点睛:表格中的时间“1850年”“1851年”是解题的关键。20.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注: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倍左右)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年份1870年1890年1910年商品输出(单位:万金镑)199.6263.5430.4资本输出(单位:万金镑)51.2101.3207.1A. 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B. 殖民霸主地位
25、的确立C. 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D. 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答案】C【解析】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经济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扩张的两种方式,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故D项错误。点睛:注意表格中“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扩张的方式。21.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表:欧洲移民表目的地时间范围人数美国182119323420万亚洲俄国地区180019391200万阿根廷18561932640万加拿大18211932520万美
26、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是美国,故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交通方式的进步为欧洲向外移民提供了条件,故正确;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的,故错误,排除;因此答案为B项。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欧洲的移民潮22. 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
27、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A. 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B. 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C. 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D. 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可知,材料指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由“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
28、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可得出,材料说明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殖民主义”,故B项排除;材料阐释的是英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C项排除;题干中没有体现“启蒙思想”,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影响【名师点晴】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基本历史理论。本题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与归纳能力,体现了新课标高考高于教材、脱离教材的命题思路。本题反映的逻辑现象是先进的制度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找
29、出两者的准确关系即可获取正确答案。这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加强能力型试题的解题训练,加大理论分析与归纳。23.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l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l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A. 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B. 法律地位至高无上C. 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D. 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答案】D【解析】材料中“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说明国王权力受到限制;“共和国总统由两
30、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说明总统权力受到限制;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说明皇帝与议会之间制衡,故三国均体现制衡原则,故D项正确。德国是皇帝居于国家权力中心,故A项排除。德国体现皇权至高,故B项排除。德国是封建和资产阶级联合执政,故C项排除。24.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 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 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 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
31、主社会的转变D.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不仅表现在当时实行君主立宪,还推动了英国社会从封建到近代民主,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描述的是政变之后的权力分配,不符合题意;D项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的状况,排除。25. 近代英国确立了议会君主制,美国确立了总统共和制,德国确立了二元君主制,法国确立了“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这主要反映了近代欧美民主政治发展具有A. 渐进性B. 连续性C. 曲折性D. 多元性【答案
32、】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讲了英美德法四国,根据自身不同国情,选择了各自适合的政体,体现了多元性特点,选择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民主政治建立的过程,故A项中的渐进性和B项的连续性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民主政治的曲折过程,故C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近代西方主要代议制特点26.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A. 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B. “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C. 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D. 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
33、中强调,虽然官僚精英和政治力量强大,但是还是不会出现君主专制问题,说明政治和官僚精英的权力是受限制的,故C项正确;材料“在民主国家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说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主权在民”的观念,故B项排除;材料“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得知政治精英并没有危害公民基本权力,故D项错误。27.有学者认为:如果排除革命史观的需要,太平天国除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实现改朝换代以外,它不可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他们的使命就是破坏和与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
34、的社会改革方案B. 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C. 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D. 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太平天国除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实现改朝换代以外,它不可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源于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故D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的原因仍然在于阶级的局限性,故A排除。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也根源于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
35、,故B排除。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仍然根源于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特点28.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A. 结束专制统治B. 易引发军阀割据C. 强化中央集权D. 实现民族独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题眼是“反中央集权”。结束专制统治不能体现反中央集权,它所体现的是反专制求民主,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
36、集权的”可知,在辛亥革命后引发了军阀割据,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可知不是强化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在国内的主要追求是反中央集权,并没有反映出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故D项错误。29.经济学博士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说:“上海,1850年进口货物为3908万元,其中鸦片占54%,棉布为34%,棉纱为6%;1870年,进口货物为64574万元,鸦片占34%,棉布为50%,棉纱为6%。”这种现象反映出A. 小农经济加速解体B. 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C. 传统手工业已消失D. 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答案】A【解析】
3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上海,1850年进口货物为390.8万元,其中鸦片占54%,棉布为34%,棉纱为6%;1870年,进口货物为6457.4万元,鸦片占34%,棉布为50%,棉纱为6%”,可见近代中国进口的棉布比例增加,由此可见冲击了中国的小农经济,加速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A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B项说法错误,传统手工业并未消失;材料信息只能够表明进口商品比例增加,但不能够说明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排除C;1850年至1870年时期,正值民主工业产生时期,并未较快发展,D项错误。故选A。考点:近代
38、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发展自然经济的不断瓦解相关概况30.国民革命动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新的进攻。”这一主张反映了A. 民族矛盾冲突加剧B.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 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D. 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国民党已经转变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而中国共产党则依然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内阶级矛盾加剧,A项错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
39、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故B正确;材料“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是强调革命方向、革命道路的调整,并未涉及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及长征等问题,C、D两项错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31.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
40、点认识正确的是A. 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B. 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C.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D. 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以保守的对策对付进取的政策”实际上是指清朝时期以闭关锁国政策被动抵御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以及鸦片战争的失败,即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故答案为D项。郑和航海时期中国领先于西方,排除A项;B项“根本上”说法绝对,排除;C项“完全停滞”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闭关锁国政策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的殖民侵略起到过一定的自
41、卫作用。但这种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32. 茅盾的小说春蚕 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 小农经济受到打击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候销 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
42、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河里有了火轮船”可以分析出,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之后,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故正确;材料“老通宝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反映了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并缓慢解体,故正确,错误;所以答案选C项,ABD项排除。33.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 粉碎了
43、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B. 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C. 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D. 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国民政府的做法使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免受战争破坏,为持久抗战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34.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l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C. 资本输出基本
44、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D. 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1894年估计约有l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说明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快速增长,尽管其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暴力掠夺的方式的实现但这并不影响其对华经济侵略的收益,所以B项说法正确。列强进行资本输出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故C项错误。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影响35.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
45、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A. 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 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 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 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答案】B【解析】从列宁提出的公式可以看出,他主张利用德国的管理秩序、美国的经济发展技术和形式、美国的教育,但是苏维埃政权不变,最后是社会主义,因此,说明列宁主张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过借鉴了有益的东西,故B项正确;AC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未交代说明;D项说法具有片面性,排除。36. 1986年3月苏共二十七大制定了加速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后来又提出
46、实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对此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说:“脱离苏维埃制度的原则并滑向不可控制的市场,就给人们带来了损失和苦难。材料主要反映苏联A. 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 改革从经济领域已转向政治领域C. 改革派主张建立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D. 国内存在着有关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争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986年3月苏共二十七大制定了加速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后来又提出实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和“脱离苏维埃制度的原则并滑向不可控制的市场,就给人们带来了损失和苦难。”,可见苏联国内存在着有关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争论。故选D。【名师点睛
47、】苏联解体的原因:历史原因: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长期受制于苏联;现实原因:东欧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成效不大,政治经济危机严重,执政党忽视民主法制建设,日益脱离群众。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37.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A.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B. 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C. 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D. 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48、稳定了市场秩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是在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因此二者都强调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故B项正确;A项从属于B 项;CD两项与二者最突出的特点不符。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38. 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要使消费倾向与投资引诱二者互相适应,故政府不得不予以调节”。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5位自己信任的人成为最高法院法官,时人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1933
49、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以上材料反映了A. 政府济贫法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B. 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C. 非常时期总统行政权的扩大D. 罗斯福新政出现了一些弊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为解决经济危机问题而推出的一系列措施。为方便推行新政,罗斯福提名自己最信任的人为法官,干预国家经济,致使总统权力扩大。故选C项。39.凯恩斯说,“罗斯福总统所采取的行动计划认真地看,不仅是美国,而且是全世界经济复苏的手段”;“它是激烈的政策,产生的结果将以更为良好的行为改变潮流的方向。”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 行动计划使美国彻底摆
50、脱了经济危机B. 激烈政策开创了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C. 新潮流顺应了新经济自由主义的趋势D. 良好行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罗斯福总统所采取的行动计划认真地看,不仅是美国,而且是全世界经济复苏的手段”表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故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并没有从根本上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激烈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而不是指令性计划模式,故B项错误;新潮流顺应了国家干预主义的趋势,并非新经济自由主义,故C项错误。40.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
51、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B.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C.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D.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答案】C【解析】二战后西方国家借鉴因贫富差距过大而引起经济和社会危机的历史教训,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欧洲国家总结民族主义泛滥特别是法德长期民族仇恨而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加强了欧洲国家的联合,成立了欧洲共同体;据此可知两次修补、修正分别是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共体,故选A。尽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和国家对经济
52、的宏观调控,有涉及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一面,但成立联合国并不属于“修补民族国家”的内容,建立北约加剧了冷战的形势,与此内容无关,故B、D两项错误;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41.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指的是A. 大国霸权主义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 布雷顿森林体系D. 经济全球化趋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
53、题考查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长期大国霸权主义,虽然遭到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但霸权主义一直存在,A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普遍现象,虽然在不同时期国家干预的力度有所不同,但迄今为止仍在使用,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大势所趋,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地加强,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经济实力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随着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黄金储备减少,美元实际贬值加剧,布雷顿森林
54、体系最终崩溃,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C。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师点睛】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积极作用的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短期贷款暂时缓和了国际收支危机。战后初期,许多国家由于黄金外汇储备枯竭,纷纷实行货币贬值,造成国际收支困难,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不同程度地解决了这一难题。(2)世界银行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和投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技术援助,建立国
55、际经济货币的研究资料及交换资料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42. 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A. 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B.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D. 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由此可知这一模式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1949年,马歇尔计划是在19
56、47年且两者都不符合“世界财富”这一信息,故可以排除B项和D项;二战后美国主导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43.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从前属于州权范围的一些权力,如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工业管制、劳资关系等等,均受到总统和联邦政府的干预。拔款和政策制定之权均在联邦,而州和地方只有执行和管理之权,甚至在州权范围内的事务也有了联邦政府插手的现象。以上现象表明( )联邦政府担负起稳定和发展经济的职责新政扩大了总统和联邦政府的权力新政结束了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新政改变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A. B. C. D. 【答案】A【解析】试
57、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对地方各种权利的干预和管理的现象,这是政府宏观管理经济的表现,也是其扩大政府职能的体现,所以符合题意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不是结束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排除项;美国没有改变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排除项。44.1943年7月,美国建议设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英国的经济实力衰退B. 美元获得了与英镑同等地位C. 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D. 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
58、系主导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943年,美国和英国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其实质是根据本国的经济实力来分配本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权力,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说明最终哪一计划胜出,所以不能得出A项结论;B、C都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易错警示】实质就是本质,指事物内在的根本属性。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或假象来表现出来的,必须靠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到本质;按不同的标准本质可划分成不同的方面;本质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本题B、C两项均是表象而非实质。45.经济大危机(19291
59、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 调整农业,扭转危局B.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 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 计划指导,政府干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调整农业、以工代赈和计划指导都属于国内调整经济发展的措施,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则促使商品大量对外倾销,将经济危机对外转嫁到其他国家,具有民族主义色彩,故排除A、C、D项,故选B。46.对几乎所有人来说,苏联的
60、突然崩溃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比喻意外的,并具有极端影响的事件)在崩溃发生之前,这个制度的崩溃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当它发生的时候,却不显得令人惊奇。若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观察,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A. 斯大林模式违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要求B. 戈尔巴乔夫改革节奏混乱措施不力C. 十月革命使俄国的历史偏离正确的轨道D. 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没有能长期坚持【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意思可以看出,人们认为苏联的解体,既是意外又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是因为苏联历史上,有一些东西阻碍了现代化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斯大林模式,违背了苏联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A正确;戈尔巴
61、乔夫改革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选项的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坚持,与苏联解体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47.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A. 把握历史发展方向B. 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C. 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D. 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说明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全球责任和文明传播,故B项正确
62、;材料体现不出历史发挥的方向,故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一个角度,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辩证法思想,故D项错误。48.不同艺术流派的作品都是社会的反映,下列文学艺术作品属于同一流派的是巴黎圣母院格尔尼卡安娜卡列尼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实主义作品,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属于现实主义作品,项是浪漫主义作品,项是现代主义作品,正确答案是D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国家发布的一切政令,首先是由天子下达旨意、或是由尚书省提出计划和建议,然后交由中书省草拟诏敕或法令,所以中书省大
63、致相当于一个立法机构。中书省起草政令后,必须交由门下省进行审核,门下省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驳回,涂改奏还,称为“涂归”,所以门下省相当于一个审查机构。中书省根据修改意见重新审订后,再经门下省驳正;一道诏敕或法令,往往要经过这样三番五次、来回反复地磋商驳议,形成一致意见后,由中书省发布,经门下省副署,才算正式生效,最后交付尚书省颁布施行;尚书省只有执行权,没有审议权,因而相当于一个行政机构。这种制度称为“三省合议(驳议)制”。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材料二 奥巴马在他的自传无畏的希望中,回忆当年他受在任的布什总统邀请,与其他新当选的参议员在白宫与布什总统会面的情形。这次会面中,布什对
64、奥巴马极力表现出和蔼可亲的姿态,但当他向新当选的参议员们介绍他的执政日程时,其行为举止变得有点吓人。奥巴马写道:“突然,好像密室里的人按了一下按钮,总统的眼睛开始凝视,他的声音变得激动,语速加快,变得既不习惯也不欢迎其他人打断他的话,他的亲和被一种近乎以救世主自居的固执所取代我意识到了权力带来的那种危险的孤立。我明白了开国者设计制衡制度的智慧。”(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统治者“三省合议(驳议)制”的特点和目的。(2)结合1787年宪法的有关内容说明材料二中奥巴马“我意识到了权力带来的那种危险的孤立”“我明白了开国者设计制衡制度的智慧”的观点,并指出这种制度与唐代“三省合议(驳议)制”的本质区
65、别。【答案】(1)特点:分工合作、互相制约;目的:分割相权,加强皇权。(2)观点或原则: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原则,对权力进行分割和制约,有效避免出现专制局面。区别:美国是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唐代是封建专制制度。【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2)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小问,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
66、。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原则,权力之间相互制约平衡。第二小问,从政治制度性质的角度进行分析。美国是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唐代为封建专制制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名师点睛】比较美国三权分立与三省六部制的异同:设置目的: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皇权;三权分立制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分权内容:三省六部制是决策、审议、执行;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分权部门:三省六部制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权分立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实质:三省六部制是封建社会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
67、;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50.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其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法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已“发展到最高峰”。宋代法律在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私有权益、推进司法公正等诸多方面,是以前任何朝代难以企及的。宋代对法律主体的认知有突破性进展,佃户、雇工、人力、女使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仅在契约的有效期内与主人维持主仆名分;宋仁宗景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相当于现在城镇户口),成为“能为国致财者也”。由于特定的历史时代的局限,宋代法制
68、的发展没能引领中国的法制走向近代化元朝统一后,将奴隶制蓄奴习俗带入中原,奴婢可以买卖,宋代形成的社会成员平等化趋势发生了逆转。同时宋代商品经济被局限在原本的封建经济体系内,商人不是独立的阶层,不能形成独立的阶级力量,这成为制约宋代法制进一步发展的经济性因素。摘自朱勇论宋代法制文明及其历史贡献材料二 二战后,杜鲁门政府提出了“公平施政”的纲领,期间最重要的一项立法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责令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那种大规模的失业。由于杜鲁门政府的种种措施,经过两年时间,美国实现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的调整而没有出现动乱的
69、局面。1946年5月,戴高乐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大规模实行国有化的法令。煤炭、运输、电力、保险公司和包括法兰西在内的大银行都实行了国有化。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此项费用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些法令和措施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和社会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摘自世界当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法制“发展到最高峰”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法制“发展到最高峰”的原因及“没能引领中国的法制走向近代化”的决定性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简述其主要影响?【答案】(1)具体表现:宋代对法律主体的认知有突破性进展,佃户、雇
70、工、人力、女使、商人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原因:封建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对峙,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统治者加强立法。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空前繁荣,需要加强立法来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私有权益。理学和科举制(教育)的发展,为法律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唐代律令的发展完善为其奠定了基础。决定性因素:商品经济被局限在封建经济体系内(小农经济的阻碍)。(2)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有化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主要影响: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战后各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71、,也不利于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国纷纷减少干预、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从材料“宋代对法律主体的认知有突破性进展,佃户、雇工、人力、女使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中可以分析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元朝统一后,将奴隶制蓄奴习俗带入中原,奴婢可以买卖,宋代形成的社会成员平等化趋势发生了逆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宋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第三小问,根据材料“宋代商品经济被局限在原本的封建经济体系内,商人不是独立的阶层,不能形成独立的阶级力量,这成为制约宋代法制进一步发展的经济性因素”中可以分析出答案。(2)第一小问,根据材
72、料“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大规模实行国有化”“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美国实现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的调整而没有出现动乱的局面”“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和社会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出答案。51.奴隶,通常指失去人身自由并被他人任意驱使,后引申为受制于某种事物或者行为,丧失了独立自主,自由支配能力的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15011875年)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进行分析。(要求:阶段划分合理,状态描述准确,阐释全面客观)
73、【答案】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奴隶贸易数额逐步加大;改变美洲和非洲原有社会、经济结构;欧洲获得巨额财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期间,奴隶贸易数量保持持续高位;加速资本主义发展,推动工业革命发展;工业革命后,奴隶贸易迅速衰落。工业化的推进加大了对自由劳动力、原料、市场的需求;殖民扩张以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为主;启蒙思想的影响。【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对“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知识再现与分析归纳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该区分不同的阶段分析现象与原因、影响。可以归纳为: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奴隶贸易数额逐步加大;工业革命期间,奴隶贸易数量保持持续高位;工
74、业革命后,奴隶贸易迅速衰落。在从原因、影响等方面分析即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摘编自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4年版材料二 19世纪末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个世纪(注:指19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
75、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摘编自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胡滨和克利大兰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答案】(1)评价:胡滨认为李鸿章维护清朝腐朽统治,出卖国家利益,是最大的卖国贼。克利大兰认为李鸿章是才能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2)原因:两者史观不同,胡滨运用革命史观评价李鸿章;而克利大兰则从近代化史观评价李鸿章。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不同,胡滨处于新中国建国初期,因服务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批判李鸿章,克里夫兰则
76、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和维护美国的利益出发肯定李鸿章。评价人物关注史料不同,胡滨关注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克利夫兰关注李鸿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洋务企业,为近代工业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外交上利用各国矛盾,尽量维护满清帝国的国家利益。【解析】(1)根据材料一“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可知,胡滨认为李鸿章维护清朝腐朽统治,出卖国家利益,是最大的卖国贼;根据材料二“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可知克利夫兰认为李鸿章是卓越的政治家和外交家。(2)根据评价人物的注意事项可知,两者对李鸿章评价不同的原因分别为两者的史观不同,一个是革命史观,一个是近代化史观;两者的时代背景不同,一个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是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和美国的利益出发;两者所用史料不同,一个是阶级斗争,一个是近代化、全球化。【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