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31神笔马良人教版神笔马良是一个流传很广、深受人们喜爱的童话。课文写了马良用神笔为穷苦人作画。只要是穷人需要的,他都给他们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生产上的困难,受到了穷苦人民的赞扬。但是,当大官想方设法要马良给他们画金山时,马良不怕威胁,坚决不给他们画。马良用神笔和智慧,与大官作斗争,使他们受到惩罚。全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让读者感受到马良的聪慧、善良和正直、勇敢。课文内容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学生们会在读中分辨善恶,受到教育。我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把文本看成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源,通过教师设置的集约型专题,获取文本中相关的信息,加以分析、综合,结合自身的经验最
2、终获得有用的信息,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重构新的认知结构。如神笔马良要让学生练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知道马良学画画的目的,了解神笔“神”在哪里。我在教学中就设置了神笔神在哪里?的学习专题。学生初学课文之后,马上得出:这是要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有什么的神笔。这是学生通过筛选信息后得到的。教师引导之后,学生细致阅读发现:画师取画笔画摇钱树,摇钱树并没有变真的。于是又将上述结论改为:马良要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有什么。教师再引导大家交流讨论,发现马良所画的物品都是老百姓所需要的,而不是马良自己所要的,于是又把结论表述为:老百姓要什么马良就画什么,马良画什么老百姓就有什么。至此,
3、学生已调集了课文蕴含的信息,并通过整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学生对马良妙计惩治大官这部分内容提出了质疑。课文后面部分提及马良让很多无辜的兵命丧大海,由学生提议:马良可以给大官一个改正的机会,不一定要这样。人的生命是很宝贵的,现在电视中都说让罪犯有改过自新的机会。随之,马上有部分学生附和。但马上有另一部分学生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并从书中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了依据。大官要去取金子,带去的肯定是自己的亲信,这些人也是大官的走狗,平时干尽了丧尽天良的坏事,那是罪有应得。看文中前面部分:这些兵“把铁链往马良脖子上一套” 看来也不是什么善良之辈,无需对他们同情与怜悯。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大胆“生疑”,并联系经验、特别是学会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寻找依据“释疑”;而且从他们的发言中可见,孩子们在善恶、美丑等价值观及爱憎等情感观上已经有了初步的分辨与评定能力,他们的成长着实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