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析火灾损毁林地的森林资源恢复.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974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火灾损毁林地的森林资源恢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火灾损毁林地的森林资源恢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火灾损毁林地的森林资源恢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火灾损毁林地的森林资源恢复.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火灾损毁林地的森林资源恢复张磊【摘要】对于森林自然资源来说,干旱等自然环境因素对其影响十分重大,一旦面临着火灾的袭击,就会导致森林资源大面积损毁,破坏力十分强大。而在火灾袭击过后,森林资源的恢复修整工作也十分艰巨,因火灾而造成的森林大面积损毁等现象,不仅不利于森林资源恢复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恢复过程中也不能对恢复质量给予良好的保障。鉴于此,论文就火灾损毁林地的森林资源恢复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为相关地区的森林资源恢复工作给予一定帮助。【Abstract】For forest natural resources,natu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such as dro

2、ught have a great impact on it.Once faced with a fire attack,itwill lead to large-scale damage to forest resources and its destructive poweris very strong.After the fire,the recovery and repair work of forestresources is also very arduous.The large-scale forest damage caused by fireis not only not c

3、onducive to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forest resourcesrecovery work,but also the quality of recovery cannot be well guaranteedduring therecovery process.In view of this,this paper analyzes anddiscusses the forest resourcesrecovery of forest land damaged by fire,hoping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rec

4、overy work of forest resources inrelated areas.【关键词】火灾;损毁林地;森林资源【Keywords】fire;damaged forest land;forest resources【中图分类号】S7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2-0048-021 引言北方天气干燥,火灾时有发生。论文针对 2015 年 7 月 12 日内蒙古大兴安岭火灾事件,浅谈火灾损毁林地的森林资源恢复问题。在发生火灾后森林会出现大面积损毁,也正是这些问题为森林卫生带来了严重影响,造成了卫生质量严重下降的情况,并且也会给森林资源带来病虫害问

5、题,严重情况下不能进行有效的恢复。因此,在对火灾损毁林地的森林资源进行恢复的过程中,应对可以利用的林木资源进行及时有效的清理,尽可能地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针对林内卫生状态的改善、森林病虫害以及火灾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有效抑制,应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对策,在帮助林分密度不断增加的基础上,确保森林林分质量的有效提升,进而促使火灾损毁林地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恢复,确保森林生态功能作用的正常发挥,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2 明确火灾后森林资源的清理利用作业原则在对火灾森林资源进行恢复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将可以利用的资源及时进行清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2。第一,在清理作业开展过

6、程中,要做好对森林资源幼苗以及幼树的保护工作,并将清理作业对森林资源林分以及地标植被的二次破坏尽可能地降低,进而有效地避免林地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第二,在清理作业开展过程中,应对灾害损毁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并根据调查对清理作业进行周到详细的规划设计,在对规划方案进行严格遵守的基础上有序地开展作业工作,同时应严格禁止对活立木的采伐。第三,对现有的集材以及运材道路等做到尽可能地高效利用,在对集材方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人力或者畜力的方式,避免林地因重型机械等造成二次损伤。第四,在完成对火灾损毁林地森林资源的清理作业后,应对林地进行及时的更新造林工作,并且应在林地受损当年就开始进行。3 恢复火

7、灾损毁林地森林资源的技术要求在对火灾损毁林地森林资源开展恢复工作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在严格遵守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森林资源恢复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3。主要的技术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对火灾伐区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的调查,进而合理地设计清理工作方案。在调查过程中,针对伐区选择的调查技术标准,可以使用三类标准来进行。第二,在调查设计开展过程中可以选择并合理应用样地调查方法,并且对林地受损总面积来说,应确保抽样面积占总面积的 30%。第三,确保伐区调查设计合理且符合标准要求之后,要将其向上级省市等森工总局进行及时地上报,并由其向国家的林业和草原局进行上报。值得

8、注意的是,对于拟订的清理文件以及伐区调查设计向上级上报的过程中,应先对其进行一定的审核,此时的审核单位应为省市的森林资源管理局等,在此基础上才能确保相应方案的切实可行性。在开展具体的清理工作时,应确保方案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后方可开展具体的工作。第四,在对火灾后森林可利用资源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应在清理利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将相应的评估预算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确保火灾损毁林地森林資源恢复专项资金在每一环节的具体落实,从而有效避免资金不到位、清理不到位或借机采伐活立木等现象的发生4。4 火灾损毁林地的生产和更新造林方式4.1 生产方式火灾森林伐区配置。基于火灾损毁林地树木数量和种类,对火灾林木林

9、分的全面清理工作应分别进行,并确保全面伐除因火灾损毁的林木。火灾损毁林木清理生产工艺。在对火灾损毁林木的数量和分布特点等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将火灾损毁林木的清理方式确定为主要以畜力集材来进行清理工作。主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进行采伐工作,采伐进行时应使用油锯进行;进行打枝,并且以人力为主;进行造材,小规模集中人力;集材,主要以畜力为主;进行清林,以人力为主;对清理的林木进行归类;装车,完成清理。确定需要的职工数量。在对职工数量进行确定的过程中,主要以火灾损毁林木的生产人员为主,以其年劳动生产率以及木材产量为依据来合理确定职工数量。4.2 更新造林方式在对火灾损毁林地区域内林木进行清理作

10、业并完成作业的后期,因林分出现稀疏现象,所以很多林地都呈现出一种无立木林地的情况。此时为了促使森林资源得到及时有效的恢复,应对人工更新造林的方式进行积极应用。在更新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对商品林区以及禁伐林区的树木营造情况进行明确划分,将一般用材林在商品林中进行营造,以及将防护林在禁伐林中营造。在对营造树种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适地适树的原则,确保选择的营造树种能够满足受损林地的实际需求,更好地适应受损林地的自然生态条件,进而快速生长。4.3 在清理采伐方面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幼苗、幼树和植被的保护。定向进行树木采伐,促使周围幼苗以及幼树砸折、砸断等现象的发生得以有效避免。在开展清理采伐作业

11、的过程中最好选择在冬季进行,并且在选择集材方式时应以畜力为主,尽可能减少二次破坏植被现象的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减少。在开展清林工作过程中,应对清除的枝丫进行合理堆放,在堆放过程中可以沿着等高线使用横坡的方式将其堆放规整。应在枝丫清理工作的后期进行更新造林工作,此时采用的造林方式以人工为主,在更新造林过程中对林地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确保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得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病虫害的防止。受損林地清林工作开展过程中,不仅会清除大量的枝丫,同时也会清理大量的病腐林木。此时应对这些林木进行集中合理的处理,避免因病腐林木而造成的病虫害不断扩散。5 结语综上所述,在开展针对火灾受损林地的森林资源恢复工作过

12、程中,首先应根据受损地实际情况进行切实的考虑和分析,进而合理规划具体的恢复措施。在此基础上才能确保火灾损毁林地清理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从而对林分卫生条件的改善给予重要帮助。与此同时,在对火灾损毁林木清理完全之后应及时进行林地的更新工作,促进受损林地森林自然资源快速恢复,确保森林涵养水源以及净化空气等多方面生态功能的良好发挥,为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给予重要保障。【参考文献】【1】文成海,张玮.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植被恢复的具体措施探究J.农家参谋,2019(19):151.【2】马田余,杨永芳.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乡村科技,2019(24):79-81.【3】颜继丰.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植被恢复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07):57-58.【4】赖桂香,曾丹凤,潘有斌.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J.乡村科技,2019(21):65-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