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表 1出处内容礼记曲礼下“约信曰誓,莅牲曰盟。”说文解字言部“誓,约束也。从言,折声。”类篇“盟,誓约也,又信也。”表1是文献中有关盟誓的描述。据此可知,当时A国家治理摆脱神权束缚 B王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C政治生活注重诚实守信 D民众意愿得到充分尊重2公元前721年,鲁与戎会于潜,后与戎在唐结盟;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宋、陈、卫等国与楚国订立“召陵之盟”;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会晋定公于黄池,吴国欲争中原霸主之位。这些现象
2、A阻止国家统一进程 B强化了周天子的权威C不利于民族间交融 D引发了政治权力下移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 五行变救中说:“五行变至,当救之以德,施之天下,则咎除;不救以德,不出三年,天当雨石。”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的思想 B君权神授的观念C尊法敬天的理念 D尚法存礼的观点4钱穆先生在多种论著中谈到“北朝胜于南朝”:“(北朝)到底很快便建立起一个统一政府来。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 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法与承袭”。据此可知,北朝胜于南朝在于A民族交流趋势的凸显 B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C皇权与世族相互依赖 D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5隋炀帝即位初,“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
3、”,于是派裴矩主掌互市之事。唐代诸互市监,“各隶所管府州”,“掌诸蕃交易之事”。这些做法A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B推动了南北文化交流C加速了民族地区制度化 D消除了抑商观念束缚6宋代不仅以粗犷自发的娱乐、诙谐滑稽的表演、亲呢粗野的调笑、开怀尽兴的消受,使人们实现了往日难以实现的自我表现。而且这种种的肆无顾忌的行为,在文化上完全展示了一个非官方、摆脱政治禁锢的另一个世界,或社会生活的另一个方面。这反映出当时A官方意识形态弱化 B门第观念的淡化C个人主体意识觉醒 D市民文化的发展7朱元璋曾讲道:“天生元朝太祖皇帝,起于漠北,凡达达、回回、诸番君长尽平定之。太祖之孙以仁德著称,为世祖皇帝,混一天下,
4、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统一,其恩德孰不思慕,号令孰不畏惧。是时,四方无虞,民康物阜。”这反映出A国家统一成为必然趋势 B统治者对统一的向往C君主对民族和谐的追求 D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8近代乌青镇志中记载:“吾镇向无经行,各乡所产细丝(一名运丝),均由苏州府震泽经行向本镇丝行抄取,发车户成经,转售上海洋庄为出口货,名辑里丝。”这说明苏州府震泽A乡村城镇化程度的提高 B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C长途贩运贸易日渐发达 D区域商业贸易比较兴盛9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鸦片战役以后,志士扼腕切齿,引为大辱奇戚,思所以自湔拔,经世致用观念之复活,炎炎不可抑。又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逐渐输入,始则工艺学者若
5、生息于漆室之中,不知室外更何所有还顾室中,则皆沈黑积秽,于是对外求索之欲日炽。”梁启超意在强调近代A西学东渐效果显现 B救亡图存运动形成高潮C国人思想日渐解放 D改良的社会基础较薄弱10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层面,“拜上帝教”几乎不信仰“儒家”文化,却引入释道文化中的“妖魔化”“下凡附身。在另一层面上,以幼天王洪天贵福为例,其接受的文化教育只是解读天王训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教育是可有可无。由此推知,太平天国运动A盲目排斥一切传统文化 B难以得到知识分子认同C缺乏思想启蒙的原动力 D与以往农民运动无区别11史料记载:郑观应所办上海织布局在开办之前,专办官务的龚寿图就任意挥霍,办事不实李鸿章接手后
6、掌握全厂管理大权,直至该厂结束,股东丝毫没有分红。这一记载说明近代中国A营商环境日益恶化 B官督商办企业经营困难C腐败侵蚀实体经济 D洋务运动具有先天局限12 表 2会议内容胡耀邦在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使富强雄伟的中国,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是一百多年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发扬中华民族一切革命先驱们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表2是三次纪念辛亥革命的重要会议。这三次会议对辛亥革
7、命的纪念A蕴含了丰富的时代精神 B体现了反帝反封的性质C展示了三民主义的特色 D突出了开放的思想内涵13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出版了日军之友等日文期刊,其报道立场明确:对德、意、日等轴心国加以揭露和瓦解,包括军事败退、经济困局等;对美、苏、中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给予积极正面的报道。此类报道的出现A推动了文艺工作的自由发展 B服务于中共统战工作C满足了群众的精神生活要求 D表明舆论战受到重视141947年2月,毛泽东在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中指出:目前各方面情况显示,中国时局将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即是全国范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展到新的人民大革命的阶段。现在是它的前夜。我
8、党的任务是为争取这一高潮的到来及其胜利而斗争。毛泽东的分析主要是基于A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B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C社会主要矛盾急遽变化 D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151953年,党中央强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个体私有制,要使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党的八大前后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和“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思路。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A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的尝试 B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尚未成熟C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原有经济体制弊端逐渐显现16一种观点认为,统一战线范围内的民主主要是指在统一战线的各级党团组织、各项工作活动中所贯彻的民主精神、所坚持的
9、民主程序(或制度)等。另一种观点认为,统一战线范围内的民主特指“政协民主”,这种民主形式是由我国政党制度所决定的一种特定民主形式。两种观点均A坚持依法治国基本准则 B强调民主集中制的原则C赞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D积极探索民主管理机制17古代雅典宗教多神的特征使各神之间有一种十分微妙的制约关系,当然这种制约特指对某一个或某几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神的制约。正是由于这种制约通过人们对神灵的崇拜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当中。据此可知,古代雅典宗教中的这一特点A助推民主政治的形成 B促进公民意识的萌生C加速城邦体制的衰落 D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1817世纪末,法兰西院士佩罗尔说:“翻开一本书,我们不能判断是用拉
10、丁语、希腊语,还是用法语写的。”面对这一现状,1719年8月,特雷乌报刊行拼写构想,制定了印刷字体大写的规范,法语的统一化方案在印刷领域中得到了有效实践。这一现象A制约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B推动了法国民族国家形成C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D打击了罗马天主教的统治19有学者指出:“这次革命的新的特点还在于人民组成了公社,从而把他们这次革命的真正领导权握在自己手中 用他们自己的政府机器去代替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政府机器。”该学者意在说明巴黎公社A践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原则 B丰富了马列新型国家学说C发展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D确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201895年,美国亨利 洛奇写道,各大国都在加快速度致力于
11、其未来的扩张,都在加紧其对世界上尚未染指的地区随时的防范;美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大国,肯定不会放弃这条前进的道路,为了贸易和剩余资本的利益而要求夺取更多的市场。这一现象A缓和了列强间的矛盾 B加速了帝国主义发展C推动了世界市场出现 D提升了英国霸主地位21针对斯大林模式,学者阿伦特指出:“在极权主义统治的国家,国家只是一种门面,它掩盖了统治的真实核心:秘密警察和某个领袖。”该学者意在强调斯大林模式A凸显了集体主义的观念 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体制C迎合了领袖的意志品质 D造成了政府与人民疏离22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不依附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的国家几乎肯定会发现,不依附于GATT(关税
12、及贸易总协定)的国家很可能也会发现它们被挡在西方的市场和投资资源之外。因此,任何国家追求经济完全自主的代价就是自我流放。”该学者意在强调A西方经济体系具有排他性 B货币和贸易体系急需构建C区域集团化受到诸多挑战 D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发展23图1是19942017年美国两党支持者对移民接受度的统计示意图(单位:%)。据此可知,美国图1A两党利益基本趋于一致 B民主党获得更多的支持C移民问题成为热点话题 D社会认知分化愈加明显24某一文学类型在形成之初曾被视为并不“高雅”,但作为一种“纯文学”,坚持把政治、道 德、商业、维护阶级权贵、愚民等所有谎言一律去除干净,以便在作品中客观地呈现人的现实生活和
13、人的本性特征。这一类型作品A富于夸张和装饰韵味 B注重内心自我感受C强调客观存在的现实 D语言风格背离传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1800年8月,拿破仑下令成立民法起草委员会,并限期是年11月完成。期间,共召开102次讨论修改会议,他亲自主持的达半数以上,最后,又力排众议,简化批准程序,使民法草案在立法院中通过。拿破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并辑集多种的法律、命令、习惯、法理和理想而成的。全典共计2281条,分为“人”“财产”“财产取得之各种方式”等三篇,内容之广泛,实不多见。诚然时人及后世对其编制过程及技术多有批评,但拿破仑法典所以能
14、供许多国家做模范,且历百余年而不至根本动摇者,或正以此。拿氏之自认可以赖它而垂不朽者,或非纯粹意气之谈。 摘编自梅汝墩及其影响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事立法变化发展大事记 建国之初,民事立法受到高度重视,相继制定了土地改革法婚姻法等诸多有关民事单行法。 依据“五四宪法”并借鉴1922年的苏俄民法典,1954年开始第一次民法草案的尝试,因历史局限而未达立法初衷;1962年虽也进行了民法典起草工作,但最终夭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据国情,采取了先分别制定民事单行法,待条件成熟后再制定民法典的立法方针,先后制定了如经济合同法继承法物权法等诸多民事单行法。 1986年4月,六届全
15、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通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事基本法。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编纂迈出了第一步。 2020年5月底,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据王勇旗新中国成立70年民事立法变迁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拿破仑法典制定的背景及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立法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设的认识。(1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材料出处中国传统文化一贯主张“天下同
16、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在文化价值观方面,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的交相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李宗桂优秀文化传统与民族凝聚力中国古代社会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中国传统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华原典强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和“以华变夷”,但是“华夏”本身所具有的自信和大气魄,使她能够如大海之收纳百川,吸收、融合甚至同化各种外来文化而不失自我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提取一项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特性”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表述成
17、文。)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借着开放的海外贸易优势,西欧社会发展开始超过亚洲。英、法等西欧国家除拥有较大的人口规模之外,还建立起来强大的殖民帝国并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使本国的要素结构更能支持大规模的民间技术创新,吸纳过剩资本和农业剩余劳动力,促使其经济结构从传统农业向近代工业转型。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国紧随其后,西欧国家进入到工业时代。 摘编自李君华、欧阳晓欧洲大国发展道路的经验解释材料二 在东西较量中,西方在近代逐渐强大,并建立起世界殖民霸权,而东方却沦为列强的殖民地,从此一落千丈。有学者分析,西方赢得这场较量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国家,市
18、场和社会的崛起。这三个因素不是齐头并进的,它们有时合作、有时对立,相互缠绕、相互塑造,每个因素都存在几种不同的细分模式。顺着这个思路可以推测出,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其实有很多种。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大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8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社会转型的影响。(7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2、D3、A4、B5、A6、D7、B8、D9、C10、B11、C12、A13、D14、B15、A16、C17、A18、
19、C19、D20、B21、B22、A23、D24、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25分)(1)背景:罗马法的深远影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急需民法典维护自身利益;拿破仑个人高度重视等。(1点2分,4点8分,共8分)影响:拿破仑法典用法律条文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传播到世界各地,对后世其它国家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这部法典本质上仍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1点2分,2点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共4分)(2)趋势:由单行法到制定法典,实现法典化;由借鉴苏联立法经验到借鉴世界立法成果,体现出开放性;改革开放前立法成果较少,到改革开放后立法
20、成果斐然,呈现出阶段性。(1点3分,3点9分,意思相近即可,共9分)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设,这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其它言之有理亦可,4分)26(12分)信息:中国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2分)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在继承“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例如,董仲舒在继承发展仁政理论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学说,宋
21、明理学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一套思辨化、哲学化的新理论体系,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家,提出了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思想;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具有延续性,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和自我不断发展完善,政治开明、对外开放使中国传统文化兼收,重要人物的不断探索等;这一特征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文明延续,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重复,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10分)(以上“参考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是唯一标准答案。如学生提取其他信息,阐释合理亦可赋分)27(15分)(1)原因:资本原始积累的支撑;工业革命的推动;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与壮大;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点2分,4点8分,任答4点即可,共8分)(2)影响:催生更多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推动欧洲国家走向近代化;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欧洲转型过程中,大力推行殖民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苦难。(1点2分,2点4分,3点7分,任答3点即可,共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