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案32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33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2018沧州)1900年前后的上海、天津、汉口等租界区域,一些中下层人士热衷于“紧身窄袖半洋装”和“马夹密门绸纽扣”;知识分子与买办阶层则青睐于“金丝眼镜雕毛扇,窄袖衣衫阔领头。品海香烟龙角嘴,包车钻戒诩风流。”这表明当时(C)A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B阶层等级观念逐渐淡化C开放程度影响消费观念 D国人服饰发生根本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通过材料信息“上海、天津、汉口等租界区域”和材料主旨即可得出C项正确;A项“开始”和D项“根本”说法错误,故排除;由“中下层人士热衷于”和“知识分子
2、与买办阶层青睐于”可知,阶层等级观念并未淡化,故排除B项。2(2018天水一中)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A)A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B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C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遭到否定D民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诉求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当时商的名词非常多,说明各界关注近代工业,体现了中国现代化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A项正确;实业救国的思想在19世纪后期才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不能通过商的名词非常多,推断出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否定,排除C
3、项;题干反映的主要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要求,而不是政治诉求,排除D项。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3(2018三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骂)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由此可见,辛亥革命(C)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C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解析据材料“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辛亥
4、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风气的变迁,故C项正确;对辫子问题的态度并不能说明中国由臣民国家变为公民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当时中国“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故D项错误。故选C。4(2018安康)伶人杨月楼与广东富家女阿宝私定婚姻,但是女方家族恃强凌弱,利用与上海县令的同乡之谊拆散这段婚姻,并以拐骗良家女的罪名将杨月楼定罪。申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县令作为抨击的对象,批评县令动用酷刑强迫杨月楼认罪。这主要说明申报(A)A以新闻为本位的自觉意识 B不屈服于权贵的革命精神C把为民请命作为办报宗旨 D即时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解
5、析根据材料中的“申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县令作为抨击的对象,批评县令动用酷刑强迫杨月楼认罪”,说明申报以真实、客观和维护社会正义作为办报宗旨,以新闻为本位的自觉意识,故答案为A项;“革命精神”不能反映,排除B项;C、D两项说法片面,均排除。5(2018常熟)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之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能为费正清的观点提供论据的是(D)A时逢满岁戏抓周,罗列书玩并砚筹B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C寒食祭扫家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D伶人歌唱可留
6、声,转动机头万籁生解析从“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之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可以看出材料中提到的是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A选项是抓周的习俗,是中国本土的风俗,与外来文化无关;B选项是皮影戏,也是本土的文化;C选项是寒食节祭祖习俗,也是中国传统的文化风俗;D选项是留声机,受到了外国文化的影响。6(2018齐齐哈尔实验中学)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
7、辫发之争”说法正确的是(B)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B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C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 D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解析抓住题干信息“清初的剃发令”“太平天国的蓄发令”“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可以得出“辫发之争”与政治斗争密切相连,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7(2018齐齐哈尔实验中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40年代以来,上海租界引入了一系列西方的公共卫生管理政策与措施,设立了专门的卫生行政机构,颁行了许多卫生行政法令,使租界的公共卫生环境大为改善。 清末新政期间,袁世凯于1902年设立天津卫生总局,拉开了中国地方政府施行卫生行政的帷幕
8、。此后,清廷于1905年成立了巡警部警保司下的卫生科,“卫生”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政府部门中。次年的官制改革,又将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卫生科亦升格为卫生司。辛亥革命后,中央政府的卫生行政机构隶属于内务部,设卫生司,总理全国卫生行政事宜。1913年政府将内务部卫生司又降级为卫生科。1916年虽恢复了内务部卫生司建制,但学校、工业和军队卫生却分别由教育部、农业和商业部以及陆军和海军部管理。1918年,为了应对绥远、山西发生的鼠疫大流行,北洋政府成立了临时性的防疫委员会,并为解决各地防疫、检疫名称级别编制混乱,制定了省区防疫机关暂行编制。次年,在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中央防疫处正式成立。该处生产的
9、生物制品,到1934年共达48种,部分满足了国内防疫的需求。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将卫生管理部门从警政中脱离出来,设立了与警政司并立的卫生司。随后,又将卫生司升格为卫生部。同年,还颁布了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大纲,规定各省、市县均要设立卫生处和卫生局,并在各大海港及边境要地设立海陆检疫所。到1947年,全国已有26省设立了卫生处,各省辖卫生机关共214个。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卫生行政机构发展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卫生行政机构的演变特征,并说明其演变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答案(1)因素:租界的示范引领(或西方工业文
10、明的影响); 政治运动的推动;先进人士的呼吁;防治疫灾的需要;政府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立法建设的推进。(2)特征:由从属临时机构到独立正式机构;由地方试行到中央推广;由机构设置混乱到形成系统的全国性卫生体系;中央卫生机构的级别不断提高。影响:推动了中国医药防疫事业的发展,使医疗卫生步入现代化轨道;有利于降低疫病发病率,使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促进了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医学科研成就;增强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有利于民众卫生意识的增强;在推动民族觉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卫生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1)依据材料,由“上海租界引入了一系列西方
11、的公共卫生管理政策与措施”得出租界的示范引领;由“清末新政期间,袁世凯拉开了中国地方政府施行卫生行政的帷幕”“辛亥革命后设卫生司,总理全国卫生行政事宜”得出政治运动的推动;由“在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中央防疫处正式成立”得出先进人士的呼吁;由“为了应对绥远、山西发生的鼠疫大流行”得出防治疫灾的需要;由“将卫生司升格为卫生部”得出政府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由“颁布了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大纲”得出立法建设的推进。(2)第一小问“特征”,依据材料,由“成立了临时性的防疫委员会”“将卫生管理部门从警政中脱离出来”得出由从属临时机构到独立正式机构;由“拉开了中国地方政府施行卫生行政的帷幕”“成立了巡警部警
12、保司下的卫生科,卫生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政府部门中”得出由地方试行到中央推广;由“各地防疫、检疫名称级别编制混乱”“颁布了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大纲,规定各省、市县均要设立”得出由机构设置混乱到形成系统的全国性卫生体系;由“将卫生管理部门从警政中脱离出来,设立了与警政司并立的卫生司。随后,又将卫生司升格为卫生部”得出中央卫生机构的级别不断提高。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由“部分满足了国内防疫的需求”得出有利于降低疫病发病率,使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由“在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中央防疫处正式成立。该处生产的生物制品到1934年共达48种,部分满足了国内防疫的需求。”得出促进了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医学科研成就;结合所学得出推动了中国医药防疫事业的发展,使医疗卫生步入现代化轨道,增强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有利于民众卫生意识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