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 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 右图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古籍考经纬说: “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阔不可尽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稷,五谷之长也,谷众不可遍祭,故立稷神以祭之。”社稷坛的修建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A封建迷信B重农抑商C以农立国 D以民为本社稷坛2. 史籍记载,西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D民营作坊采用水
2、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3.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 B漕渠 C都江堰 D白渠4. 中国传统工艺常常出现失传现象,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失传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因为 .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 .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市场缺乏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5. 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自耕农和地主佃农手工工场主和雇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可用于研究西周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的动向体现出商
3、品经济的新发展官营手工业退居次要地位A B C D6. 宋代的商业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名称A坊墙倒塌以后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7. 齐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观念的落后B顽固势力的反对C洋文学科的增设 D大家子弟的谨慎8. “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
4、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对于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当时商业资本未发展为近代资本 .正确地分析了张謇失败的根本原因.张謇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牺牲 .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9.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工业布局发生变化.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10. 下表1为1947年1952年我国主要机械产品产量对照表 该表最能体现 A.战争客观上带动重工业的发展 B.我国基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社会环境影响工业化进
5、程 D.政权的更替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11. 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对此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 .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12.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城市经济
6、体制的改革13.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14. 服饰变化与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清末民国初年的旗袍;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新中国建立初列宁装;文革时期的军装;当今是时装流行。服饰的变化 A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 B受时代、观念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C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的贵贱D民族交流是服饰变化发
7、展的根本原因15. 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C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1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17.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
8、,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织品大量涌入中国18.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人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B首先发生在英国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19.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
9、次到苏联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而1934年他第二次到这里时,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的精神。”维尔斯这么说的是因为 A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B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C西方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D苏联与西方国家暂时处于和平共处状态20. “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认为,苏联工业经济的增长并不是基于工业部门内部的积累机制,而是运用行政力量以“剪刀差”等方式从农业中“抽取”剩余投入工业的结果。 这一模式 A.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吸取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经验 C.推动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D.客观上有利于苏联的工业化 21. “1964年
10、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某俄罗斯专家所评价的这一改革.开辟了不同于市场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的新模式 .从根本上突破了苏联传统体制框架.注意运用经济手段,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后期陷于停滞.由经济改革转向政治领域,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解体22.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先后成立,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是A全球化 B多极化 C一体化 D制度化23. 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亿美元
11、)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年份美国欧共体日本19563488%1585%426%19732708%27017%18023%A高福利政策的实施减缓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步伐B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C表中的经济现象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D欧、日经济的发展一度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24. 有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此处所说的“这个时候”应当是.新航路开辟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40、5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
12、5. “二战”后,股份公司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主要形式,美国一般民众也拥有股票,这一现象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日本出现了企业之间相互持股的现象,称为“法人资本主义”。这些变化A事实上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性质 B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C扩大了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力 D形成了国家、民众、企业互制关系第II卷(共3小题共50分)26. (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世界各地区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促进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没有能够提高它的个人生产力,从而打破所谓“高度平衡的圈套”。这种情况就是蒸汽机以前技艺水平相当高,足以保持生产和消费循环往复的平衡
13、,以致阻碍了工业发展投资。这个圈套的另一部分,就是巨大的人力供应,使机器成为不必要。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信贷办法为投资之用。朝廷和统治阶级靠收租纳税过活,而不靠贸易。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二到19世纪,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到19世纪,他们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他们还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的典范。西方文化被等同
14、于文明,而非西方文化天生就下贱。这种西方的霸权在19世纪时不仅欧洲人而且非欧洲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斯塔夫理阿诺斯 全球通史材料三 对华贸易在18世纪开始深入中国腹地。随着欧洲需求迅速增长,茶园的面积不断扩大, 这就往往损害棉花种植,造成棉花匮乏。到19世纪,棉花需由印度供给,这对印度,即对英国,是个平衡对华贸易差额的机会。致命的打击从1780年开始,印度鸦片运到中国。中国贸易收入从此化为袅袅青烟。可这是什么样的烟哪!大致在 1820年左右,贸易盈亏颠倒了过来,鸦片战争确定了一演变方向,从此开始的多灾多难的不平等条约时代将延续整整一个世纪。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请回答:
15、(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文化”几方面的内涵?(8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促使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27.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行业企业名称经营者籍贯面粉、棉纱茂新、福新、申新等公司荣宗教、荣德生兄弟江苏无锡酿酒张裕酿酒公司张振勋(本为华侨)广东大埔火柴鸿生火柴公司刘鸿生浙江南海卷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照南、简玉创兄弟(华侨)广东南海化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范旭东湖南湘阴机器制造求新机器制
16、造厂宋志尧上海图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情况表图2 新中国一五计划成就图比较图1、图2,从中提取两项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8.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44年7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还没有散尽,来自45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就聚集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结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那种混乱的国际经济秩序,寻求国际货币合作的新方式。围绕着这个问题,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史称“凯恩斯与怀特之争”。凯恩斯与怀特二人虽然私交甚好,但在谈判桌上都为捍卫本国利益而努力。凯恩斯主张由债务国和债权国共同对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承担责任,成立一个专门的国际机构,发行300亿美元的货币,无偿地提供给各成员国,用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结算。怀特计划的核心精神是“黄金规则”。即“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目的是由美国来重整国际货币体系,强调国际货币应以黄金为基础,以保持其币值的稳定。由于这两个计划是针锋相对的,因而凯恩斯与怀特之间的讨价还价也异常地激烈。最后布雷顿森林会议以怀特方案为基础,以凯恩斯计划为参照,形成了一个折衷的货币合作协定,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凯恩斯与怀特之争的背景。(4分) 他们争论的实质是什么?(2分) 这次会议的有何结果及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