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检测(十)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这说明()A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 B理学未能吸收佛教思想C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 D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解析:选D材料重在追溯理学的源头,不涉及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能表明理学是否吸收了佛教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旨在强调唐宋儒学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治宋必始于唐”,反映了理学的历史渊源,故D项正确。2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和”。两人在学术上所提
2、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这说明两位思想家()A在对“理”的看法上观点迥异B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C具有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特征D对外部认识方法上大体一致解析:选B根据材料“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得出在对“理”的看法上,两位思想家观点一致,都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故A项错误,B项正确;二程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和”得出对外部认识方法不同,故D项错误。3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
3、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解析:选B朱熹作为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为学必须“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不是研究天人关系、认识自然发展规律或关心社会进步,而是明道德之善,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4“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陆九渊还说:“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陆九渊在此实际强调的主旨是()A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B充分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C天理是人性的最高境界D吸收佛道思想加强内心修养解析:选B陆九渊反
4、对格物致知,故A项错误;题干信息“即是主宰,真能为主”“收拾精神,自作主宰”表明陆九渊在强调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故B项正确;陆九渊强调心是世界的本原,理是万物的本原属于程朱理学,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5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谪贬至贵州龙场(今贵阳西北修文县境内)当驿丞。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际遇,日夜反省,终于在一天夜里,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表明王阳明()A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B对朱熹理论一直深信不疑C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D通过“格物致知”悟得
5、“圣人之道”解析:选C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的是南宋的陆九渊,王阳明只是把心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A项错误。从材料中的“日夜反省”、“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以往追求真理于事物是谬误),可以看出,王阳明已经质疑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学说,B、D两项错误,均排除。正确答案C项。6王阳明与两学生王汝中、省曾坐室中,天气闷热,王阳明叫学生摇扇取凉,省曾连说:“不敢,怕在老师面前失礼。”王阳明开导他:“圣人之学,不是这等细缚苦楚的,不是装作道学模样。”这表明王阳明()A主张人格独立 B反对圣人之学C追求思想自由 D否定师道尊严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王阳明认为圣人之学,不是注重外在的形式,而是注重内化的一
6、面,形成独立的人格,故A项正确;王阳明反对只注重外在形式来学习圣人之学,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强调“理”作为规范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理学强调等级秩序,纲常伦理,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0分)7(2015江苏高考,节选)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
7、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12分)(2)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关键信息“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作答;第二小问,要联系魏晋以来儒学的危机以及宋明理学家复兴儒学等知识作答。第(2)问,可在总结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儒学发展演变的特点从尊重传统、与时俱进等角度作答。答案:(1)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2)特质:延绵不断(尊重传统);兼收并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