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鲁迅作品中的教育思想饶瑞敏摘 要:鲁迅,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但很少有人称他为教育家。在他一生的工作中,有 17 年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工作,对教育有精辟的见解。而且在其诸多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他对教育的重视,对儿童的关切。对鲁迅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教育思想中的家庭教育观以及教育思想中对儿童天性的尊重进行探讨,可以重新认识鲁迅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当代价值。关键词:鲁迅;家庭教育;儿童天性著名的现代诗人柳亚子曾经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推崇鲁迅先生。”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思想、教育上的建树都非常高,以致后来很少有人将其超越。其作
2、品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对今日的教育仍有极强的借鉴意义。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不断求索,其中,对家庭教育和儿童发展的思考也伴随他的一生。一、鲁迅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一)对于国民性的探讨鲁迅童年时期遭受了家族的变故,早期的人生境遇使他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也看到了清政府统治下整个社会的落后。早年鲁迅到日本留学,本应在学医后升入东京的采矿冶金科继续深造,但在仙台学医期间,细菌课上观看日俄辱华幻灯片的经历,鲁迅下定决心放弃医学改学文学。从那以后,鲁迅感到学习不再那么要紧,他认为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健全、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最为重要的是改变他们的精神和思想,于是,鲁迅开始搞文学,提
3、倡文艺运动。鲁迅认为只有从改变人的思想和精神开始,才能真正使一个民族强大起来。正是因为太爱、太在乎这个民族了,他才会深刻地揭露出国民性的劣根性和社会的黑暗,然后“对症下药”,从而医治顽疾。因此,鲁迅对教育的关注是从对国民性的探讨开始的。和朋友在一起的鲁迅经常会探讨三个问题:“其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其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其三,它的病根何在?”鲁迅的作品取材多来自不幸的人身上,他想努力地揭示出世间真正的疾苦,在我看来,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思考聚焦到个人身上,开始追求解放、追寻人性,这是他教育思想产生最为重要的开始。(二)批判封建旧教育鲁迅处在一个新旧交替变革的年代中,在面对如雨后春笋
4、般的新思潮时,封建礼教的存在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封建旧教育需要改造,不从旧教育改造,就不会有下一代新思想的出现。鲁迅作为冲在最前头的人,肩膀上的责任无比重大。他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就是批判封建旧教育的一篇发声稿,鲁迅所要批判的孔夫子的思想早已被异化为统治人们思想的政治工具,人不再有“人性”,并非批判孔子的道德学说。在故事新编中关于描写大禹、干将莫邪的精神反映了鲁迅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孔乙己一文就是对封建旧教育最为形象的批判,孔乙己作为封建旧教育的一个牺牲品,值得大众去同情,但他好喝懒做,不肯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品性又让人唾弃。他在科举场上屡屡失败的经历,言语行为的迂腐,
5、是封建社会广大知识分子悲剧的写照。祝福中的祥林嫂虽然没读过书,但封建礼教对她思想的荼毒也使她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要塑造一个真正的“全人”必定要改革封建旧教育。无论何时,教育都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进行思想解放,才能改变一代人。鲁迅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他作品中才透露出迫切想改变教育的愿望。二、鲁迅教育思想中的家庭教育观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初生之时,父母对孩子不仅有养育的责任,更有教育的责任。中国的封建家庭中,一般子女众多,甚至还存在男尊女卑的观念,这就无法让父母将心血倾注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另外,在中国的封建旧家庭充满权威父权观念仍然存在,不可动摇。鲁迅在我们
6、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就提到:“因为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所以尤向对于从来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问题,发表一点意见。”并且,鲁迅还认为,中国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单一,是两种极端化的倾向,“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在外面,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美其名曰听话”反观今天的部分中国家庭教育不也如此吗?带着“为了你好”的想法,全然不顾孩子的天性和爱好,给孩子报很多班,将孩子变为鲁迅所说的“听话”的好孩子。但这类父母是否想过:在将孩子培育为理想化的同时,他们是否还有孩童
7、的天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其一,父母应该理解孩子,不应以成人的视角先入为主判定孩子,要以孩子为本位,实实在在地站在孩子视角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其二,家庭成员从自身做出改变开始,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也要反思和学习如何更好地在遵从孩子的本性上让孩子更好地发展。其三,寻求学校的帮助,学校和家庭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结,帮助孩子成长。最后,父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社会适应性。三、鲁迅教育思想中对儿童天性的尊重鲁迅先生的文章向来生涩难懂,含义深刻,中学生很少有人喜欢鲁迅,但他的作品在不同年龄段阅读,收获体验完全不一样。读鲁迅的作品总觉得他是一位严肃的人,事实上鲁迅先生是一位非常富有感情的人,十分喜爱
8、儿童、尊重儿童,努力地保护着他们。在海婴身上,鲁迅所遵从的教育理念是顺其自然,不到容忍不了的地步不会拂逆孩子。他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对比了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拍照呈现出来的不同,“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跳大笑的是日本孩子。”包括他的孩子去不同照相馆照相表现出来的性格都不一样,鲁迅认为是各国照相师对儿童的要求不同,深层次则更反映出每个国家教育儿童的观念存在差异。鲁迅希望儿童健康、活泼、顽皮。在故乡和社戏中,他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勇敢和富有生活智慧的农民孩子的形象,描绘了少年儿童天真烂漫的生活,表达了心目中真正的儿童生活。他在看图识字里说:“孩子是可以敬
9、佩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他想到飞上天空,他想到潜入蚁穴”的确,孩子们的内心有着丰富的想象,有着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事儿,有着自己构想的未来图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了一个调皮、好奇的小鲁迅,听说吃了何首乌可以成仙,于是他常常拔起来,因此弄坏了泥墙,会捉蟋蟀,捕鸟即使到了书塾里,也会去书屋后面的园子里玩到先生找人才会跑回来,课堂上“大胆”地去问先生“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总之,小鲁迅在百草园时,他自由、快乐、天真、活泼。鲁迅一生以“文艺”为武器,深刻剖析国民性,关心儿童的成长,他的战斗自始至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顾明远先生认为鲁迅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家,“他的教育主张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具有科
10、学性、前瞻性。”尽管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发表于上世纪初,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其科学的家庭教育观,理解儿童、指导儿童、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天性的思想对当今的儿童教育实践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注释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上海儿童鲁迅:从孩子的照相说起鲁迅:看图识字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参考文献1周建人口述,周晔整理:鲁迅故家的败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203.2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18-19.3顧明远:鲁迅作品里的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44.4张金凤.鲁迅教育思想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8(4):82-85.5顾明远.“鲁迅”立人思想的现实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5-9.(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