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下语文同步试题不知疲倦的人_沪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1773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语文同步试题不知疲倦的人_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下语文同步试题不知疲倦的人_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下语文同步试题不知疲倦的人_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年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33课 不知疲倦的人 同步试题1辨字组词。 孜( ) 拢( ) 浸( ) 登( ) 致( ) 胧( ) 侵( ) 瞪( )2照样子写词。 例:孜孜不倦 津津有味 _ _ 例:窸窸搴率 _ _3读句子,完成练习。 1为了攻克数学难关,陈景润每天都(沉静 沉浸)在书堆里,(游弋 游荡)在无数的数学符号之中,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1)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用上划线的字,照样子写句子。 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在学习上掉队,陈老师_。 2陈景润一看表,才发觉早过了阅览时间,图书管理员吃饭去了。他被反锁在里面此刻,他望着那紧锁的门,毫不在意地微笑了一下

2、,心想:_重新走进书库读书去了。4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 当l mng( )来之前,大地还是一片mng lng( )的时候,陈景润起居的那间小屋子里,已经响起了轻微的朗读外语的声音当人们迎着初照的sh gung( )跃身起床的时候,陈景润的床边,已积起了一沓数学演算手稿上班的铃声还没敲响,陈景润已咽下最后一口馒头,站在图书馆的门口等待开门了。 1在内填上所缺的标点。 2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括号里。 3选词填空。 一沓 一扇 一轮 一缕 我们迎着_曙光向大海边走去。 中秋节的晚上,_明月高高地挂在天边。 陈景润的床头一

3、边,积起了_厚厚的演算手稿。 老师为我们打开了_知识的大门。 4节选课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_”画出。 5节选课文采用了先_,后_的方法。 6第2节课文是一组_句。 7用先概述后举例的方法写一段话。 妈妈是个很会关心别人的人。_5少年陈景润 少年陈景润酷爱数学,数学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他不善言谈,不喜欢交际,在同学面前,总是自惭形秽。只有在上课和做作业的时候,他才把自己并列到全班几十个同学之中,也只有这个时候,同学们才对他刮目相看。 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一个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一个猜想:凡是大于2的偶数一定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比如4=2+2、6=

4、3+3、8=3+5哥氏本人虽然对许多偶数进行了验证,都说明是正确的,但他却无法进行逻辑证明。他写信向著名的数学大师欧拉请教,欧拉花了多年的精力,到死也没有证明出来。从此,这道数学难题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人能攻下来,因此,它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自从听了这个故事后,哥德巴赫猜想萦绕在陈景润的脑海中。他常想:那颗明珠究竟会落入什么人之手?中国人,还是欧洲人?他暗暗下了决心,从此更加发愤学习数学,有时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陈景润( )学习刻苦,( )利用时间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他成了班里有名的读书迷,同学们亲切地送他一个昵称BOOKER。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

5、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自惭形秽:_ 如痴如醉:_ 3写出表示数量多的词。 例:成千上万 _ _ 4联系上下文,围绕划线字,想象写话。 陈景润暗暗下了决心:_。从此,他更加发愤学习数学,有时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_ 5造句。 简直:_6数字俗语: 例:表示信心十足。 (十拿九稳)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 ( )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 ( )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 )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 ( ) 表示差不多。 ( )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 ( ) 表示把握大。 ( ) 表示很不容易。 ( ) 表示距离远。 ( )参考答案1孜孜不倦 一致 合拢 朦胧 沉浸 侵略 登高 目瞪口呆【解析】2炯炯有神 斤斤计较 噼噼啪啪 淅淅沥沥【解析】31.(1) (2)略 2.略【解析】41.; ; 2.黎明 朦胧 曙光 3.一缕 一轮 一沓 一扇 4.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 5.概述 举例 6.排比 7.略【解析】51.不仅还 2.自惭形秽:文中指陈景润总是觉得不如别人。 如痴如醉:文中指陈景润发奋学习数学,陶醉于数学之中。 3.数以万计 数不胜数 4.略 5.略【解析】6一是一,二是二 一不做,二不休二 一添作五 三下五除二 八九不离十 小九九 十有八九 九牛二虎之力 十万八千里【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