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语交际介绍家乡景物教学设计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教学要求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
2、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
3、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景物,增强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让学生初步掌握“介绍景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学会交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介绍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把家乡景物的特点说具体。四、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歌曲家
4、住昌乐。师:听出这是什么歌了吗?(家住昌乐)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昌乐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是啊,正像歌词中说的那样“无限风光眼底收,人在画中游。”我们昌乐不仅景美,而且物产丰富。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景物,好不好?板书课题:介绍家乡景物二、引导交际1.师:要想详细的介绍家乡景物,首先要了解家乡有哪些景物?现在,老师当导游带领大家仔细的去欣赏一番,看看哪一处是你心目中最美的景物?(老师点击PPT,引导学生欣赏家乡的景物)2.今天,我们的游览就到此为止。这次旅行有什么收获吗?其实,我们家乡的美景还有很多。总之,我们昌乐“人杰地灵”,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城市。3
5、.要想把美丽、富饶的说的清楚、条理,让人听得明白。老师要告诉你几个妙招,只要你学会这几个妙招,就能把景物说得美美的,听者也会听的清楚。1.每次在习作时,老师经常说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按一定顺序)都有哪些顺序?欣赏课件中的两个片段,看看分别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片段一:(从上到下)片段二:(时间顺序)教师板书:按顺序师:在描写一处景物时,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让人能听明白。2.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是什么?(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教师板书:抓特点出示片段三:欣赏并思考抓住了荷塘的什么特点?(荷塘美的特点)师小结:只有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才能做到言之有物。3.出示片段四你们再看这一段属于什么
6、描写?(展开想象)教师板书:展想象有了想象文章就更生动传神了。4.描写和抒情相结合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才能打动读者。教师板书:表真情请看其他小作者在文章结尾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感情的,一起读起来吧! 5.师小结:同学们,只要掌握这些方法,你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都会是最棒的。接下来,我们就学以致用,当一次小导游,抓住一处景物,向游客介绍一下我们昌乐。三、合作交流1、小组介绍,每个人轮流叙说,互相启发感染,听的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发言的同学作解答。2、小组评议,互相评价。说说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谁说得有特点。评出大家认为讲得最好的推荐到全班发言。3、评选出最佳口才奖和优胜小组。四、深化情感同学们把我们的家乡说的太美了,要想把家乡变得更美,你想怎样做?(保护环境,做个环保小卫士。长大后,回到家乡为家乡做贡献)五、教师总结:这堂课,我们不仅欣赏了家乡的美景,还学习了一些写作方法,收获课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在这堂课上所说的和听到的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