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623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福建省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福建省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福建省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福建省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 寡人之于国也 学校 班级 姓名 完成时间(30分钟) 一、基础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河内凶( ) (2)数罟不入洿池( )(3)谨庠序之教( ) (4)申之以孝悌之义(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6)非我也,岁也(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斯天下之民至焉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 B王无罪岁C树之以桑 D谨庠序之教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下

2、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尽心焉耳矣 B弃甲曳兵而走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 请以战喻B数罟不入洿池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C. 弃甲曳兵而走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D.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7文学常识填空。孟子,名_,_时期思想家,后人称其为“_”。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8名句填空。(1)谨庠序之教, ,_ _。(2)七十者衣帛食肉,_,_,未之有也。(3)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9将下列各句排成通顺连贯的一段话(只排序号

3、)。他的抱负并没有实现,晚年退居讲学,跟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序诗书,述仲尼之意”,撰写了孟子。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跟孔子差不多,他曾游说各国诸侯,以推行自己的主张。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但当时诸侯各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武力攻伐。因此他推行的仁政学说跟各国国君都不合拍,被认为迂阔而不切实际。答案: 二、课时达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 彘:猪。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C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衣服。D无失其时 失:错过。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B孟子认为,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让百姓按时畜养耕种,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

5、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D本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实行王道的步骤和具体措施。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三、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

6、,民以为大,不亦宜乎?”注:囿(yu):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雉兔者:这里指猎人。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郊,郊外有关。1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之囿方四十里 方:方圆。B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诸:兼词,相当于“之乎”。C问国之大禁 禁:禁止。D不亦宜乎 宜:合适,适宜。14下面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雉兔者往焉 然力足以至焉B若是其大乎 吾其还也C民犹以为大 引以为流觞曲水D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王无罪岁15本文孟子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结合文段内容做简要分析。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于传有之。

7、(2)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8 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一、1(1)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细网 (3)学校 (4)敬爱兄长 (5)制止、约束 (6)年成 2C (A项,“无”通“毋”;B项,“涂”通“途”;D项,“颁”通“斑”。)3D (A、B、C三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分别解释为“敲鼓”“归罪”“种植”。D项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认真从事”。)4B (B项为判断句,其他为介宾短语后置句。)5A (B项,“走”,古义为“跑”;今义为“步行”。C项,“然而”,古义为“这样(做了)却”;今义为转折连词。D项,“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为“保养身体”。)6D (A项,“以”,前者为介词,“按

8、照”;后者为介词,“用”。B项,“数”,前者为形容词,“密”;后者为“几”。C项,“而”,前者为连词,表修饰;后者为连词,表转折,“却”。D项,“无”,均通“毋”,不要。)7轲 战国 亚圣 儒8(1)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可注意孟子从幼年至晚年的顺序,另外注意人物介绍的常规顺序。)二、10.C (动词,穿)11B(这仅仅是“王道之始”的条件,“称王天下”还需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等条件。)12(1)按一定的季节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完。(2)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因此而不受饥饿了。三、1

9、3.C (禁:禁令,名词。)14A (A项均为兼词,相当于“于之”。B项前者为代词,代“文王之囿”;后者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C项前者为动词,“认为”;后者是“以(之)为”,“把作为”。D项前者为名词,“罪行”;后者为动词,“归罪”。)15.孟子是通过百姓对“文王之囿”和“寡人之囿”不同态度的对比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犹以为小”;“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问题是前者能“与民同之”,后者不能。16(1) 史书上有这样记载的。(2)百姓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参考译文】齐宣王问道:“据说周文王养鸟兽的园林纵横各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道:“史书上有这样记载的。”宣王说:“周文王的园林有如此大吗?”孟子说:“百姓仍然认为它太小。”宣王说:“我的园林纵横各四十里,百姓还认为它太大,为什么呢?”孟子说:“周文王的园林纵横各七十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到那里去,打野鸡野兔的人也可以到那里去。这园林与百姓是共同享有的,百姓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一到齐国边境,先打听到齐国最紧的禁令,然后才敢进入齐国。我听说国都郊区有纵横各四十里的园林,如果谁杀死了里面的麋鹿,罪行就跟杀人一样大。那么纵横各四十里就是在国中设置的一个大陷阱,百姓认为它太大,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