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与赋税制度A级基础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解析:选C秦统一中国后,废除各国原用货币,采用“半两”圆钱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故选C项。2如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年),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可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A汉朝 B北魏C唐朝 D五代十国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是公元618907年,再结合材料
2、“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年)”可知,C项正确。3史料记载北宋初年,四川地区富民发行交子“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街市易,如将交子要取现钱,每贯割落三十文为利”。据此可知,当时的交子()A已经具有纸币的性质 B是由官方发行予以担保C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 D促进该地商品贸易发展解析:选D根据材料“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可知,交子的发行有利于大宗商品贸易进行,促进商品贸易发展,故选D项;根据材料“将交子要取现钱”可知交子最初是作为兑换提取货币的凭证,类似现在的支票,还不是真正的纸币,排除A项;交子是四川地区富民发行的,不是政府担保,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
3、除。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初,各根据地并行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1932年,国家银行正式开印并发行伍分(如图)等五种纸币。它们的印制和发行直接起到()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B增强根据地军事实力的效果C冲破国民政府政治封锁的作用D改善货币市场混乱局面的作用解析:选D针对“各根据地并行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苏维埃政府发行纸币,直接起到了改善货币市场混乱局面的作用,故选D项;统一发行纸币的直接作用不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统一货币不能直接增强根据地军事实力,排除B项;有了统一的货币并不能直接冲破国民政府的政治封锁,排除C项。5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其主要内容为:“统一货
4、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看,其突出作用是()A货币统一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B使中国的外汇价格得到稳定C实现了中国货币的现代化D政府加强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解析:选A国民政府统一发行货币,有利于国内市场的统一,便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B项不是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思考,排除;C项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不属于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排除。619世纪70年代,英镑、法郎、美元和马克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这些通货就像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都在表示着毫无区别的东西。这表明()A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形成B西方资本主义国
5、家实力强大C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联系D金本位制得到人们广泛接受解析:选D19世纪70年代,黄金可以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和欧美主要国家的货币一样都是通货,这表明金本位制得到人们广泛接受,故选D项;由材料内容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始,还没有产生重大影响,排除C项。7二战前,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放弃了本国货币与黄金保持固定汇率的机制,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反映出()A区域集团化的雏形出现 B多国加大对经济的干预C国际经济需要秩序规范 D经济危机得以缓解解析:选C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的形成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出现的,这说明
6、当时国际货币体系没有统一的秩序规范,容易形成贸易保护,这样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由此可知,国际经济需要秩序规范,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81944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认了美国规定的35美元等于1盎司的官价,这实际上抬高了美元的对外价值,压低了黄金的价格。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A导致世界金融市场的混乱B促进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C避免了国与国的货币贬值D有利于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解析:选D金融霸权有利于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与材料中“抬高了美元的对外价值,压低了黄金的价格”相符,故选D项;材料中“确认了美国规定的35美元等于1盎司的官价”不是金融市场的混乱,而是金融市场的稳定,排
7、除A项;世界贸易体系是指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排除B项;C项表述绝对化,排除。9先秦时期,齐国根据土地质量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征收赋税;鲁国根据耕地的多少征收赋税;楚国根据土地产出的多少相应的征收赋税。这些举措()A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C使得铁犁牛耕在全国得到普及D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解析:选B据题意可知,先秦时期各诸侯国主要以土地为依据进行征税,该做法实际上是承认了土地私有制,从而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故选B项;赋税制度的变革并不会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排除A项;铁犁牛耕得到普及是在西汉,排除C项;赋税制度的改革承认了土地私有,实际上推动了后来土
8、地兼并的出现和加剧,排除D项。10公元204年,政府规定按百姓每亩田地向国家缴粟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其他税收项目一律罢止,废除了之前按人头征收的算赋、口赋的赋税制度。这一赋税制度()A得益于秦国的商鞅变法B受西汉休养生息政策影响C是魏晋时期的租调制D实行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世纪初期,政府废除算赋、口赋,按土地、户数征收粮食和布匹的赋税制度,这与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基本一致,故选C项;东汉政府免除算赋和口赋,要求百姓交纳粮食、布帛,这与商鞅变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东汉末年推行的赋税政策,与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内容与唐代分夏秋
9、两季纳税的两税法不同,排除D项。11唐初,赋税征收以人丁为依据,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唐中期,政府推行了“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两税法。这种变化表明()A均田制遭到破坏 B自耕农的发展壮大C社会结构的变化 D人头税已经被废除解析:选A唐中期以来,随着均田制被破坏,农户没有土地,因此租庸调制难以实行,在此背景下,实行了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故选A项;两税法注重资产而非丁身,这说明当时政府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土地兼并情况,也无力解决土地兼并,而土地兼并不利于自耕农的发展,排除B项;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表述绝对,排除。12中国古代某一赋役制度规定,各州县
10、以白银为单位通算每年的正、杂役费用,然后按照丁、粮两项标准将其分摊到每家户头上,最终与该户的田赋(亦折银)合并征收。该赋役制度是()A租庸调制 B两税法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解析:选C根据材料描述,该赋税制度征收白银,按照丁、粮两项标准将其分摊到每家户头上,最终与该户的田赋(亦折银)合并征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明代的一条鞭法,故选C项。13清史稿食货志记载:“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这一政策()A放松了国家对人身的控制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解决了人多与地少的矛盾D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解析:选A“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是对清朝实行摊丁入亩的描述
11、,这一政策减轻了国家对农民人身的控制,故选A项;B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摊丁入亩客观上促进了隐匿人口的减少,激化了人地矛盾,排除C项;摊丁入亩针对的是国家掌握的农户,而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主要针对的是地主对佃户的剥削,摊丁入亩并未涉及佃户,排除D项。14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订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作了详细规定。这表明()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C洋务运动正式展开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解析:选A由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海关是一个国家的大门,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材料所述内容表明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
12、步丧失,故选A项;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与材料关系不大;D项错在“完全”一词。15下表是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下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17世纪以来中国()时间职能1645年民政、防务1725年民政、防务、财政(海关)1843年民政、防务、财政(海关)、外交(夷务)1865年民政、防务、财政(海关)、外交(洋务)、现代化项目A.官员选拔方式逐渐发生变化B地方官员主要职能的变化C对外态度和观念的变化历程D从闭关自守走向主动开放解析:选C依据材料可知,上海的道台不光是管理民政、防务,后来还管理涉外事务,对外交事务的称呼也由“夷务”变为“洋务”,这体现了对外态度和观念逐渐发生改变,故选C项;仅据材料内
13、容无法得出A、B两项结论,排除;近代清政府不是主动对外开放,而是被动的,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5分,共30分)16货币不仅是市场交易的等价物,更折射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1 000文。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 摘编自千家驹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史材料二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
14、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明初贫农出身的朱元璋欲图构建一个反市场的劳役和实物经济制度,导致货币经济和市场极度萎缩。15、16世纪明代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力量使明初通货结构承受着内部紧缩的压力。同时,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与中国在东亚贸易圈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明代的宝钞与铜钱难以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责;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 摘编自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发展的基本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通货结构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7分)解
15、析:第(1)问,据材料一“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得出钱文内容发生变化;据材料一“首先出现了纸币交子”得出货币材质发生改变;据材料一“明初,白银普遍流通”得出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据材料一“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得出成熟的金融运作方式逐渐出现。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得出由钱钞为主、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等角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据材料二“15、16世纪明代市场快速发展”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
16、据材料二“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与中国在东亚贸易圈中的主导地位”得出国际贸易的扩大;中国主导东亚贸易圈;据材料二“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得出海外白银大量流入。 答案:(1)特点:钱文内容发生变化(由重量相称到年号相称);货币材质发生改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发展);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成熟的金融运作方式逐渐出现。(2)变化:由钱钞为主、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扩大;中国主导东亚贸易圈;海外白银大量流入。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春秋齐国“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多少和土质好环征收赋税;鲁国“初税亩”,规定按土地田亩面积实数征税
17、西汉汉初,田租为十五税一,统治者多次减免田租,奖励农耕,减轻自耕农的负担。汉朝是中国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开始形成的时期初唐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实行租庸调法。规定: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作“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替,叫作“庸”宋朝王安石实行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意服役的人户,收取免钱役,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明朝“一条鞭法”,把田赋与各种杂税合而为一,计亩征银清朝雍正实行“摊丁入亩”,把替代徭役的丁银摊入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废除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根据材料,选取其中至少两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
18、,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5分)解析:依据材料中中国古代赋税变化的基本信息可以看出,赋税制度呈现由以丁税为主向以土地税为主的演变;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由定期服役到可以代役的转变,可以针对这两个特点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答案:示例: 内容:初唐时期,受田农民需要服役,也可以缴纳捐或布代役;宋朝王安石变法时期可以交纳免役钱;清朝摊丁入亩把代替徭役的丁银摊入田亩。 论题:中国古代赋役的变化说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 阐述:在中国古代,农民的主要负担除了基本赋税之外还包括服役。在封建社会初期,政府严格控制农民,农民要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并明确规定不允许代
19、役。到了唐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国家改变了原来农民服役的严格规定,开始出现以物代役或以钱代役的规定,这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开始出现松弛。到了清朝时期,雍正皇帝实行摊丁入亩,把原来农民的徭役负担一律摊入到田亩之中,国家对农民的控制进一步松弛。B级等级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东晋吴兴沈充为解决财政困难而铸造不足值的“沈郎钱”,南朝还铸造“永光二铢”等虚价大钱,并且允许民间滥铸轻薄的鹅眼钱、环五铢钱等小钱。北朝发行的货币,大小轻重不一,大型者多为政府铸造,小型者多为民间私铸。由此可推知,南北朝时期()A“大一统”局面遭到削弱B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劣币泛滥加
20、剧了社会动荡D货币体系呈现出灵活多样性解析:选C通过题干内容可知,不论在南朝,还是在北朝,货币的发行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出现了货币混乱现象,甚至出现很多劣币,这势必会对社会经济形势造成很大影响,加剧社会动荡,故选C项;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动荡时期,不是“大一统”局面,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南北朝时期货币发行的混乱现象,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关系不大,排除B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南北朝时期货币发行非常混乱,根本没有形成统一的货币体系,更谈不上灵活多样,排除D项。2汉武帝时期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币制改革:一方面集中货币的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另一方面统一货币,由中央另铸新钱,把之前各地方所造质量参差
21、的旧钱收回熔销。这在当时()A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B有利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C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D不利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解析:选B汉代把地方铸币权收到中央,并统一货币,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也规范了国家金融,增加了财政收入,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农民的负担,排除A项;统一货币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排除C项;统一货币有利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排除D项。3洪武初期,市面上主要流通铜钱“洪武通宝”,然而因铜料极端缺乏,铜钱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百姓仍习惯于使用元朝纸币,认为铜钱有诸多不便,于是朱元璋决定恢复用钞。这反映出明初()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铜币B铸币工艺水平有所下降C百姓习惯决定货币政策D经济形势影
22、响货币政策解析:选D根据材料“铜钱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于是朱元璋决定恢复用钞”可以看出,国家的货币政策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故选D项;“最早”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与工艺水平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不是习惯问题,而是商品交易的所需,排除C项。41938年3月,日本控制的伪政权在北平、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等地发行“联银券”(纸币),强制要求中国人民将手中的法币兑换成“联银券”,而后将收回的法币运往金融中心上海及国统区等地。日本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掠夺中国物资财富及外汇B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C在华北制造恶性通货膨胀D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作准备解析:选A日本在日军占领区发行纸币“联银券”
23、,并强制兑换中国人民手中的法币,然后在金融中心上海及国统区等地市场流通,其目的就是掠夺中国物资财富及外汇,为日本“以战养战”服务,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根据地,排除B项;恶性通货膨胀是该举措带来的严重后果,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排除D项。5早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就曾提出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 由此可知,该设想()A表明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B反映了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C说明资本主
24、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D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解析:选D根据材料“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可知,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是为了让长期以来混乱的国际经济秩序体系化、制度化,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故选D项;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仅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已经建立,排除C项。6下表为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及对话伙伴国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部分统计表。由此可知,这些货币互换协议()签约国签署日期金额备注白俄罗斯2009年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
25、斯卢布对话伙伴国土耳其2012年100亿元人民币/30亿土耳其里拉对话伙伴国哈萨克斯坦2014年70亿元人民币/2 000亿坚戈成员国俄罗斯2014年1 500亿元人民币/8 150亿卢布成员国A.维护了中亚地区的经济安全B实现了上合组织货币一体化C推动了国际经济秩序公平化D推进了人民币的区域国际化解析:选D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白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均与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此举推进了人民币的区域国际化,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中亚地区的经济安全,排除A项;上海合作组织没有实现货币一体化,排除B项;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7李剑农在先秦两汉经济史稿中指出:“前此之贡纳,生于臣仆之
26、身份关系,今之亩税,则生于保有土地收益之关系,即为后世地主对于国家纳田赋之始。”这一变化()A加重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B体现了征税标准的巨大变化C导致了春秋战国连年混战D意味着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解析:选D根据材料“今之亩税,则生于保有土地收益之关系,即为后世地主对于国家纳田赋之始”可知,其描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赋税征收按照田亩征收,这意味着土地私有的合法化,即土地所有制度的形成,故选D项;根据田亩纳税并不意味着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加重,排除A项;贡纳建立在身份从属关系基础之上,本身不属于征税,排除B项;赋税制度的变化不是春秋战国发生战争的原因,排除C项。8隋朝的户籍法规定: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徭役二十
27、日、缴纳租粟三石、调绢二丈、绵三两等;同时规定,地方官员每年要亲自实地查验户口、年龄、疾状(健康状况)。制定此户籍法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农业劳动力充足 B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防止小农经济破产 D保障徭役赋税征收解析:选D户籍法通过清查户口,规定应缴纳的具体标准,保障徭役赋税征收,故选D项;户籍制度与农业发展所需劳动力无关,排除A项;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保障的是政府的财政稳定,不是防止小农经济破产的保障措施,排除C项。9白居易在重赋中评价两税法:“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攫取)我以求宠,敛索(征敛勒索)无冬春。”材料表明()A
28、两税法改变了征税标准 B两税法扩大了征税来源C两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 D两税法加重了百姓负担解析:选D据“浚(攫取)我以求宠,敛索(征敛勒索)无冬春”可知,两税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用人不当导致百姓负担加重,故选D项;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10张居正是明朝重要政治家与改革家,其一条鞭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张居正一条鞭法的观点叙述,错误的是()A万历初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与白银流通量增大而实行B赋役合并,折银征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C取消丁税,赋役改为按田亩折银分摊,政府雇人赋役D此后中国由实物地租为主转变为以货币地租征收为主解析:选C取消丁税的是清朝的摊丁入亩,统一征收
29、地丁银。张居正一条鞭法并未取消丁税,而是赋役合并,徭役改为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政府所需徭役,由政府从税银当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服役,故C项符合题意。111861年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的确立,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使近代中国的海关半殖民地化。但据统计,海关税收在1861年为500余万两,到1910年达到3 450余万两,50年增加了6倍多。究其主要原因是()A数据统计的科学化 B海关税率的逐年提高C海关管理的近代化 D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解析:选C1861年起海关由新设的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统辖,建立了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统一了全国的海关行政,引进了比较先进的组织、人事、财务管理制度
30、,成为近代中国效率较高的行政机构,这也是题干中海关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故选C项。1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试行组织条例中规定: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为国家行政机关,统一掌管全国海关一切事宜。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受政务院的领导及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的指导。该规定说明()A海关总署的独立性地位较突出B新中国建立海关垂直管理体系的必要性C新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来往频繁D中央人民政府依法直接管理涉外财政解析:选D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试行组织条例规定“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受政务院的领导及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的指导”,这说明中央人民政府依法直接管理海关总署,即涉外财政,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未涉及
31、,均排除。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曾设局铸钱。至洪武七年,卒因铜之不给,罢铸钱局而行钞。大明宝钞,以千文准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后因钞价下落,屡次鬻官物,或税收限定必纳宝钞以收钞。然终于不能维持。至宣宗宣德三年,遂停止造钞。其时增设新税,或加重旧税的税额,专收钞而焚之。钞法即平之后,有些新税取消,税额复旧,有的就相沿下去了。钞关即是其中之一。自此租税渐次而普遍收银,银两就成为通用的货币了。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16世纪末叶西式银元开始流入,至19世纪下半叶,国际贸易畅通后,西方银元才大量涌入,并以其面值流通市面。由于西方银
32、元的形式、重量、成色较为一致,使用简便,且铸工精细,易于辨识与分合、携带或转移。这些正是银两的缺失。制钱则太琐细,一串千文,劣币、伪币夹杂其中,数目亦不等,结算费时费事,对渐趋频繁的交易已难因应,而纸钞又无全国性公正可靠的发行机构。因此外国银元很快受到国人欢迎,迅速扩散流通洋钱的含银量只有9成,中国人却习惯用十足的白(纹)银换取外国贸易银,吃亏难免。由于列强在华势力不断增强,外商来华增多,外国银元也随之大量涌入,在沿海沿江港铺逐渐成为流通货币。外国银元既受欢迎,加上外商也有意哄抬,例如要求中国商人用外国银元付款等,遂使外国银元超过铸银价格,于是就有外商用外国银元收购中国纹银,运出国外贩卖图利。
33、自19世纪下半叶。国内多民变,云南回变使该省铜产量锐减;而太平军与捻军又扰乱铜矿运销,使铜价飞涨,许多铸钱局因缺铜矿而减产或停铸,制钱可缺,即所谓“铜贵钱荒”。当朝野苦无对策解救钱荒时,两广总督张之洞适时于1887年奏准购置机器试铸银元其时列强都已改采金本位,国际银价大幅下跌,白银既丰且廉,过去饱受缺银之苦的各省,也开始大量铸造银元,结果造成银币取代纹银的现象。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下)(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货币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银币通行的原因以及影响。(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设局铸钱”“罢铸钱局而行钞”“
34、自此租税渐次而普遍收银,银两就成为通用的货币了”等信息从由盛行铜钱到盛行宝钞,再到盛行白银等方面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原因分两部分,一则为宝钞盛行取代铜钱盛行的原因,二则为白银盛行取代宝钞盛行的原因;根据材料“卒因铜之不给,罢铸钱局而行钞”可知铜钱衰落的原因之一是铜产量的不足;结合宋代交子出现的原因可知纸币相对铜钱来说便于携带和大额交易,更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材料“后因钞价下落,屡次鬻官物,或税收限定必纳宝钞以收钞”可以体现宝钞币值下滑,官府数次典卖国有资产来为宝钞保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明过量发行纸钞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此宝钞衰落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大量
35、白银涌入中国市场,为白银成为货币提供了条件。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至19世纪下半叶,国际贸易畅通后,西方银元才大量涌入”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与鸦片战争、列强入侵有关;根据材料“由于西方银元的形式、重量、成色较为一致因此外国银元很快受到国人欢迎,迅速扩散流通”可知银元相对于银两有着其优越的一面;根据材料“加上外商也有意哄抬,例如要求中国商人用外国银元付款等”可知有外商恶意哄抬牟利的因素;根据材料“两广总督张之洞适时于1887年奏准购置机器试铸银元”可知官府主动铸造银元;根据材料“其时列强都已改采金本位,国际银价大幅下跌”可知西方采用金本位导致国际银价下跌;结合所学知识还可得出中国的自然经
36、济逐渐解体,对外贸易逐渐发展需要更多的货币流通。第二小问,根据材料“遂使外国银元的市价不断提升运出国外贩卖图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伴随着银元大量涌入中国,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越来越重,表现为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伴随着东西方贸易的“通畅”,中国传统的“朝贡”经济体系逐步瓦解,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材料产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外来银元的通行加深了中国经济上对西方的依赖程度;根据“国内多民变即所谓铜贵钱荒”可知银元的自铸与通行缓解了钱荒,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通行银元体现了在中国被卷入世界市
37、场的背景下,货币体系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答案:(1)变化:由盛行铜钱到盛行宝钞,再到盛行白银。原因:铜产量低,纸币携带方便且有前朝先例;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政府滥发纸币,导致纸币币值下跌、信用度下降;新航路开辟之后,白银大量涌入。(2)原因:列强入侵,通商用银元;银元相对银两来说有其优越性;外商哄抬银元价格牟利;官员尝试铸造银元;西方采用金本位,银价下跌;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对外贸易逐渐发展的需要。影响: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对西方的经济依赖愈发严重;缓解了钱荒,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中国传统货币体系发生改变,新形式的货币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38、1944年,美国在新罕布什尔的布雷顿森林召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确立了新的世界货币体系。此后,美元像1914年前的英镑一样,被接受为黄金的等价物。在20世纪60年代,西欧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全部进口的四分之一和全部出口的五分之一,它的出口曾一度与美日两国的出口总计不相上下。新的贸易状况产生了货币上的问题,美国在海外的花费要比它在海外赚取的多,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国经济地位的这种变化削弱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1965年,法国将其持有的数亿计的美元兑换为黄金,私人投资者也都抛售美元,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急剧下降。1971年,尼克松总统单方面宣布停止黄金兑换,美元贬值。1973
39、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规划的全球货币体系就此告终。尽管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但西德马克和日元也在美元之外占据了关键货币的地位。据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美元国际地位的变化并作出合理解释。(12分)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美元像1914年前的英镑一样,被接受为黄金的等价物”可知,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元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根据材料“1965年,法国将其持有的数亿计的美元兑换为黄金,私人投资者也都抛售美元1973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美元贬值”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的国际地位下降。
40、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4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欧洲各国及日本;美国经济实力空前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根据材料“1944年,美国在新罕布什尔的布雷顿森林召集美元像1914年前的英镑一样,被接受为黄金的等价物”可知,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西欧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全部进口的四分之一和全部出口的五分之一,它的出口曾一度与美日两国的出口总计不相上下”可知,20世纪6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其与美国的差距缩小;根据材料“1971年,尼克松总统单方面宣布停止黄金兑换,美元贬值。1973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美元贬值”可知,美国由于经济危机,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根据材料“尽管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但西德马克和日元也在美元之外占据了关键货币的地位”可知,马克、日元地位上升,美元地位下降。答案:变化: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元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的国际地位下降。解释:20世纪4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欧洲各国及日本;美国经济实力空前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20世纪6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其与美国的差距缩小;美国由于经济危机,经济实力相对下降;马克、日元地位上升,美元地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