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的构建李文江【摘要】为了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高校应将知识产权课程确立为通识课,这不仅有政策依据,而且部分高校的实践已经提供了好的经验。本文主要从构建原则、构建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的构建。【关键词】知识产权;通识课程;课程计划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开展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需要,而且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是指面向非法学专业人才开展的,培养既掌握知识产权法相关内容,同时又具备信息、管理、科技等方面综合知识的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
2、生维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触类旁通,拥有平衡、宽广的心智和自由、全面的见解,能够与时俱进,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性和多样性,成为一个能在社会上立足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一、政策依据早在 2004 年,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4 号文件)中就明确: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素养。高等学校要在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中增加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并积极创造条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单独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专业人才培训,为国家提供急需的涉外知识产权人才。2008 年 6 月 5 日,国务院颁布知识产
3、权战略纲要,规定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在高等学校开设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制定并实施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计划,将知识产权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二、高校开展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必要性高校开展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有助于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在综合性、实践性、通识性等方面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共性,首先,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有利于优化创新创业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知识产权法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他们能够重视自主创新和风险规避,帮助大学生将自身智力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最后,
4、通过专利申请书的撰写、模拟法庭等知识产权实训,可以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提出新方法和新观点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的构建第一,构建原则。即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促进原则和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原则。第二,构建目标。增强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第三,课程设置。一是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包括知识产权法概述、著作权法律制度、专利权法律制度、商标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其他知识产权制度等。二是信息检索。无论是从事科研创新前查询他人已申请专利避免重复研发还是之后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都离不开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检索和使用
5、。三是知识产权管理。在取得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后,必然要进行知识产权的开发、经营使用、收益、处分等管理,因此,开设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必不可少。四是知识产权实践性。包括专利申请书撰写、商标注册申请、专利文献检索、无形资产评估等实践性内容。第四,教学方法。知识产权法学通识教育比较适用“问题前置法”。第五,教学评价。一是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变化的形成性评价更能全面地客观地评价学生在知识产权学习中综合素质的优劣。一方面,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产权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个方面的潜能。另一方面,在评价方式上,除了运用开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对知
6、识产权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外,还可以使用实际操作、现场模拟等方法来考察学生对于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熟练运用的程度。二是单一性评價转向多元化评价。可以通过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三个方面,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参考文献:1莫亮金,刘少雪.从通识课程改革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0(02):48-50.2布鲁纳.教育过程M.文化教育出版社,2002:48.3袁川.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兼谈社会转型期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J.教育探索,2014(8).【本文系 2018 年度河南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我校知识产权法学本科教育模式选择及实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