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二调考试历 史 试 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依据时间顺序与历史发展的逻辑,下列社会现象排列正确的是A私有制剩余产品早期国家奴隶制B剩余产品私有制奴隶制早期国家C剩余产品奴隶制私
2、有制早期国家D早期国家奴隶制剩余产品私有制2只有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才能疏导和储积大量的水,而这大量的劳动力还必须进行协调,赋予纪律和加以领导,由于治水而产生统一指挥的最高政治权力。这说明A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管理 B水利灌溉需要制度规范人们行为C世界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 D君主专制是农耕社会的必然产物3柏拉图在法律篇中提道:“每天都有一个节日,以便至少每天都有一个行政长官代表城邦公民向某个神或半神献祭,以体验城邦的神圣性和荣耀感。”这一设想有利于A实现思想大一统 B增强城邦的凝聚力C凸现人的个性化 D摆脱政治的宗教性4如表所示为汉谟拉比法典中的部分规定。据此可以得出,该法典条例内容第20
3、9条如果一个人打了另一人之女,以致此女流产,应赔银十舍客勒第213条如果他打了一个人的女奴,以致此女奴流产则应赔银二舍客勒A等级差别特征明显 B维护贵族的利益C赋予男女不同地位 D肯定了妇女权益5埃及新王国时期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西亚的古巴比伦王国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统一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部分地区后,一度征服埃及。这说明A战争是文明扩展的唯一方式 B农耕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C游牧民族具有极强的扩张性 D全球性联系开始逐渐形成6罗马帝国皇帝韦柏芗(公元6979年)即位后,吸收行省大奴隶主广泛参政任职,使其成为帝国的重要支柱,帝国政权不再限于体现意大利奴隶主的利益,开始成为整个地中海世界奴
4、隶主阶级的统治机构。由此可知A意大利奴隶主利益受到损害 B罗马帝国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罗马帝国统治基础得以扩大 D行省地位上升加速帝国瓦解7某一地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比较发达。为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这些字母西传形成希腊字母进而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这一地区是A古代希腊 B西亚的腓尼基 C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8公元前28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元首”称号,第二年又被尊为“奥古斯都”,罗马帝国建立。元首制是罗马独特的政体形式,有中国学者认为,把“元首”翻译为“皇帝”是错误的,因为元首是“第一公民”,其权力来自公民的
5、授权,而皇帝是“天子”,其权力来自上天。由此推断,这一时期的罗马A社会发展水平较低 B权力尚未实现集中C神权意识十分淡薄 D依然存有民主因素9全球通史写道:“他们(罗马人)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这部法律”是指古代罗马的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10新的考古学证据表明,在距今4000年以前,原产西亚的小麦经中亚地区的西南部传入中国境内;同时,原产中国的小米也已经从河西走廊地区向北进入欧亚草原地带,向西传播逐步成为分布在欧洲中部的史前文化的重要农作物之一。这一考古学证据主要反映了A文明发展的差异性 B文明传播的艰难性C文明交流的双向
6、性 D中华文明的先进性11严复曾在原富一书中提到:“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西欧封建制)之俗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其有主而不必知其有王。故地大民众者,王力不足以御临之也。”严复这段话强调的是A西欧封建制存在割据的隐患 B封君与封臣形成契约关系C土地是维系封君封臣的纽带 D管理地方需加强中央集权12“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A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B庄园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C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
7、给自足的经济实体D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13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市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 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C市民文化日益的消极世俗 D市民阶层的权利诉求14有学者称:“中世纪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职业性学校。它们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后从事法律、医学、教学这些世俗专业或献身教会工作。”该学者意在说明A社会需求对教育的影响 B进行宗教改革的迫切性C教会对大学的主导作用 D大学专业没置的随意性15下图是“教皇为星帝加冕,取材
8、于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君主“丕平献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及图片最能说明A欧洲王权与教权并立的政治格局 B世俗王权凌驾于宗教神权之上C基督教会是西欧最大土地所有者 D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16一个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由此可见,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A解决粮食问题 B经济利益驱使C传播伊斯兰教 D商业活动需要17朝鲜王朝的考试除了每三年一次的“式年试”,还有各种不定期的“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还会亲临考场,例如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A儒家思想对朝鲜王朝影响较大
9、B朝鲜王朝完全效仿唐朝科举考试C规范的考试推动朝鲜社会发展 D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的选拔18马丘比丘遗址的主要建筑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里有沿着陡峭山坡层层开凿建造的房屋、从山顶向各个方向开凿的供水渠道、各种形状的庙宇、庄严的皇家墓葬,还有日署、采石地点等。该遗址反映了A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的中心 B阿兹特克人国家丰富的宗教信仰C印第安人高超的城市建筑艺术 D印加文化继承了玛雅文化的精华19如图中航海路线与之对应信息正确的是A通过A航线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 BB航线沟通了欧洲和印度的联系C通过C航线绕过好望角到达太平洋 D沿着D航线可以实现环球航行201521年,“维多利亚号
10、”船长因为环球航行获得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授予的一枚纹章。纹章下半部都是互相交叉的肉桂,周围是3个肉豆蔻和12朵丁香花等香料植物图案,上面是个地球。这枚纹章侧面印证了A香料导致西欧市场金银贬值 B西班牙环球航行的经济动因C世界各地新物种的频繁交流 D“地圆说”理论的正确性21英国学者指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欧洲的征服者大肆屠杀当地的原著居民,使得大片农田撂荒,生长出了相当于法国面积的森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大量吸收,导致全球气候变冷。该学者的观点意在说明A哥伦布远航美洲的客观进步性被忽视 B殖民扩张致使被征服地区的气候变化C新大陆的发现助推全球环境不断改善 D美洲社会随着气候变迁到灭顶之
11、灾22自然辩证法通讯指出,哥伦布、麦哲伦的探险活动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重新绘制世界地图,确立了地理学理论体系的行星地理概念,触发了对地理现象的探源追踪。可见探险活动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B展现了人类个性解放和冒险精神C验证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瓦解了天主教会的宗教神学理论23开辟新航路的著名航海家迪亚士曾这样说道:“(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句话反映了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动力之一是A发财致富 B扩展贸易 C传播天主教 D拓展殖民地2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
12、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其中16421643年,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的是A卡伯特 B塔斯曼 C卡蒂埃 D哈得逊25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26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27下表反映了1600
13、-1800 年美洲奴隶人口的输出情况。表中数据可以用于说明黑奴贸易A推动了大西洋两岸的发展 B破坏了非洲的社会生产力C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 D促使美洲进入近代社会28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借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C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29对下表所示世界人口变化状况分析的选项正确的是A各大洲的人口数量处于持续增长状态B世界大战一定程度上减
14、缓了人口增长C欧洲人和具有欧洲血统的人增长最迅速D美洲作物传播是促进人口增长的原因之一30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A欧洲出现商业危机 B欧洲发生价格革命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欧洲发生商业革命31下图所示为1483年至1508年创作的名画岩间圣母(局部)。画中圣母照看着几个正在嬉戏的孩子,流露出了一种幸福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景反映了A古代罗马文化的人文性 B德国宗教改革的新成果C对人间伦理感情的歌颂 D西方浪漫主义美术的发展32美国历
15、史学家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提及:“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据此说明文艺复兴的文人A完全摆脱了封建神学束缚 B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体系C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继续倡导天主教的价值观33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得到这些礼物。马丁路德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宣扬A上帝的权威 B因行称义 C先定论 D因信称义34近代科学一登场,就把等级森严的世界转化为一个平等的世界。一切人和物,无论多么伟大与渺小,在科学面前其价值都一律平等,都
16、服从同样的铁的法则,都同样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其间并不存在任何高低贵贱之分。材料意在说明近代科学A其产生与文艺复兴关系密切 B能够推动人类思想的解放C与传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同 D受到当时社会的高度重视35如图是18世纪法国某学派编撰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插图,其标题从左到右分别是天文学、气象学之暴风雪和骨骼解剖学。在这本书里,他们为读者介绍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西方A近代科学的产生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理性时代的到来 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3616世纪法国思想家蒙田认为学科知识包括两个门类:一般知识和道德知识。一般知识能够使人有学问,但只有通过文字、情感
17、和文艺等培养的道德知识才能教会我们做人,一个人如果不学会善良这门学问,那么,其它任何学问对他都是有害的。这一认识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B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C奠定宗教改革理论基础 D体现了启蒙运动思想主张37“它推翻了专制的国王,却保留了国王本身,它剥夺了国王的权力,却让国王继续存在。”“它”是指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辛亥革命38托克维尔这样描述17世纪的新英格兰殖民地“这些移民每时每刻都在独立地行使主权,他们自己任命行政官员、自行缔结和约和宣战,自己立法,好像他们只臣服于上帝”。这反映了A美国民主制确立的传统较深厚 B美国州权主义的传统根深蒂固C17世纪的新
18、英格兰已经建立民主制度 D英国在北美大陆的殖民统治有名无实39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由此可知民法典A旨在打击王党复辟维护共和体制 B以法律形式维护了革命成果C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提供法律依据 D否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40“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受资产阶级的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所说的这个国家是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二、非选择题(共2题,总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41(24分)阅读
19、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史上通常称16世纪前后为西欧商业资本主义振兴的阶段。但商业资本主义并不必然导致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大转換,因为这还是一种积累性变迁。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海外扩张,使地中海商业转移到大西洋上,出现了新的生机。新航路的开辟,使具有开拓进取和冒险精神的新兴资产阶级快速在经济上崛起,传统的经营模式也被新生的股份公司逐步取代,商业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摘编自张古来新航路开辟研究新探材料二 明清时期,中国在对外交往方面总体呈保守姿态,从明朝的“海禁”到清朝的“闭关锁国”,保守倾向越来越严重,经济和贸易政策越收越紧。与此同时,中国的私营手业逐
20、渐占主导地位,社会商品流通不断扩大,并广泛使用白银,进一步引发商业资本的活跃,出现专门的手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于是,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刺激下,对外交往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据陈忠海历史上的两种“闭关锁国”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明清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因素。(12分)4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
21、;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二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地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
22、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陈冰作坊里的日本人(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6分)(2)据材料二,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明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10分)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技能的积累,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私有制和奴隶制的产生。人类社会出现了第一次大分裂,即分为奴隶主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两大阶级。随着奴隶与奴隶主之间、氏族内部贵族与贫民之间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以及部落战争的日趋激烈,作为阶级统治和扩大战争的工具的国家
23、应运而生。所以B正确,ACD错误。2D【详解】根据材料“只有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才能疏导和储积大量的水由于治水而产生统一指挥的最高政治权力”可知在治水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故D正确;材料涉及疏导和储积水需要领导力,并不意味着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管理,故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水利灌溉需要政治领导力,没有涉及制度规范,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文明古国,故C错误。3B【详解】根据材料“以便至少每天都有一个行政长官代表城邦公民向某个神或半神献祭,以体验城邦的神圣性和荣耀感”可知,每天都有一个官员代表着公民向神或半神祭拜,他们祭拜久而久之会形成共同的信仰,
24、从而增加城邦的凝聚力,B项正确;行政长官代表城邦公民祭拜的目的是为提高城邦的神圣性和荣耀感,而不是为实现思想大一统,A项错误;柏拉图提到的祭拜是向同一个神或者半神的祭拜,而不是向不同的神祭拜,这不能说是人的个性化而应该是人的同一化,C项错误;材料所述柏拉图的想法本身具有着很强的宗教性,没有体现摆脱政治的宗教性,D项错误。4A【详解】根据“第209条”和“第213条”规定内容的不同,可以看出,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等级差别,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贵族,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男性,排除C;女奴也是妇女,没有维护女奴的权利,排除D。5B【详解】根据材料“埃及新王国时期与西亚地区的大国
25、争霸;西亚的古巴比伦王国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统一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部分地区后,一度征服埃及”,并结合所学可知,虽然人类最初的一些文明区是相对孤立的,但农耕文明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农耕文明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材料所述现象就是农耕文明影响不断扩大的结果,故B项正确;文明扩展的方式除了战争外,还有海外殖民等方式,材料无法说明战争是文明扩展的唯一方式,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游牧民族具有极强的扩张性”,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使全球性联系开始逐渐形成,故D项错误。6C【详解】材料反映了罗马帝国政权不再限于意大利奴隶主的利益,而是吸收
26、行省奴隶主参政任职,这使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得以扩大,故C项正确;吸收行省大奴隶主参政任职,有利于笼络行省上层,维系罗马帝国统治,更好维护意大利奴隶主利益,故A项错误;罗马帝国吸收行省奴隶主参政,并不会改变罗马帝国的性质,故B项错误;帝国行省地位的上升,有利于缩小行省与意大利的差异,降低行省的离心倾向,有利于增强帝国的向心力,故D项错误。7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腓尼基字母共有22个,这些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这些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
27、母文字的源头,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都排除。8D【详解】罗马帝国时期,国家“元首”及其“尊号”由元老院授予,元首即“第一公民”的权力来自公民的授权等,反映当时罗马依然存有民主因素,D项正确;东西方政体选择的差异不能说明罗马社会发展水平较低,A项错误;权力尚未实现集中与罗马帝国的史实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古代罗马神权意识十分淡薄,C项错误。9C【详解】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说明罗马法在适用范围上已经打破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的差别,对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居民一视同仁.这应是指万民法,因此选C。10C【详解】据题干解读可知,原产西亚的小麦传入中国
28、境内,而原产中国的小米也传播到欧亚草原地带和欧洲中部。这充分说明了文明交流具有双向性,故C选项正确;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两地文明的交流,而不是发展,A选项错误;题干未涉及文明传播艰难的信息,B选项错误;中华文明的先进性与题干信息明显不符,D选项错误。11A【详解】据题干“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其有主而不必知其有王。故地大民众者,王力不足以御临之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导致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即“民往往知其有主而不必知其有王”。故A选项正确;严复的话旨在强调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缺陷性,B
29、C选项属于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与题干中严复的话无关,BC选项错误;严复的话只说明了西欧封君封臣制度存在缺陷,但并没有反映出严复对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倾向性,D选项错误。12C【详解】根据题信息可知,材料中的西欧封建庄园既有生产各种生产、生活必需品的手工作坊,又有饲养牲畜、加工面粉、蔬菜种植和养鱼等活动的场所,庄园内部能够自给自足,反映了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欧封建庄园的自给性,并非开放性的经济实体,排除A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封建庄园带有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特点,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反映封建庄园经济较为发达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13D【详解】市民争取城市自
30、治和反封建贵族意识强烈的背景下,相关故事广泛流传,得到市民称颂,反映了市民阶层价值取向,故D正确;A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A;1112世纪资本主义尚未出现,故排除B;C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14A【详解】根据“中世纪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职业性学校。它们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后从事法律、医学、教学这些世俗专业或献身教会工作。”可得出中世纪的大学根据学校的需要进行培养人才,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反映出社会需求对教育的影响,A正确;综上所述,BCD项从材料中都不能得出,排除。15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并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将意
31、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即拉温娜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送给教皇,这一事件即为“丕平献土”。 “丕平献土”说明教皇的权力高于世俗王权,王权与教权并立的局面,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教皇的权力高于世俗王权,排除B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基督教会是西欧最大土地所有者,排除C项;图片内容与贵族内部等级制度形成无关,排除D项。故选A。16B【详解】由材料信息“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可知,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利益驱使,故B正确;解决粮食问题和商业活动需要是经济利益的表现,故AD错误;传播伊斯兰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17A【详解
32、】材料反映了朝鲜王朝实行科举制,国王高度重视,并且会亲临专考儒生的“谒圣试”考场,这体现出了儒家思想对朝鲜王朝的影响巨大,故选A;“朝鲜王朝完全效仿唐朝科举考试”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考试时间等信息,没有涉及考试对朝鲜社会的影响,故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选拔,故排除D。18C【详解】根据材料“马丘比丘遗址的主要建筑庄严的皇家墓葬,还有日署、采石地点等”可知反映了建城艺术的高超,故C正确;材料内容不涉及马丘比丘的中心,故A错;材料只涉及阿兹特克的宗教区,并不能反映其宗教信仰丰富,故B错误;材料没有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的关系,故D错误。19D【详解】D航
33、线是麦哲伦开辟的环球航行航线,D正确;通过A航线到达的是美洲大陆,排除A;B航线并未抵达印度,排除B;C航线抵达印度,并未到达太平洋,排除C。20B【详解】由材料“纹章下半部都是互相交叉的肉桂,周围是3个肉豆蔻和12朵丁香花等香料植物图案,上面是个地球”可知,新航路开辟的一个目的是获取东方的香料,即与东方展开大量的商贸往来,这从侧面印证了西班牙环球航行的经济动因,故选B;西欧金银贬值和金银大量涌入欧洲有关,与香料没有关联,A项说法错误,排除;纹章图案都是香料植物,物种单一且不是新物种,故C项说法不成立,排除;材料并未说明地球图案的形状,不能验证“地圆说”理论的正确性,且即使其说法成立,它也不是
34、从侧面进行说明的,而是从正面说明了,排除D。21B【详解】据材料可知,由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对美洲土著居民的大肆屠杀,使得大量农田被荒废,被动退耕还林,导致全球气候变冷,故B说法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哥伦布到达美洲,特别是后来的殖民者对美洲土著居民的屠杀使得退耕还林,全球气候变冷,材料未体现对“哥伦布远航美洲的客观进步性被忽视”,故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殖民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冷,是新大陆发现后对土著居民的杀害导致的,C说法不准确;材料强调的殖民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冷,未涉及美洲社会随着气候变迁到灭顶之灾,D与题意不符。22A【详解】据题意可知,探险活动使一些人们不再盲从任何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从
35、而重现绘制世界地图,确立了地理学理论体系的行星地理概念,触发了对地理现象的探源追踪,由此可知探险活动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故选A;材料主要反映探险活动对近代自然科学的推动,无法展现人类的个性解放和冒险精神,排除B;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验证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排除C;“瓦解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23C【详解】根据“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表明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动力之一是传播天主教,故C正确,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4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塔斯曼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资助下,他进行了两次成功的远航,发现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汤加和斐济,故选B;卡伯特
36、是意大利航海家,1497年他为英王亨利七世航行到达今天的加拿大,第二年他到达了今天的美国东海岸,为以后英国的殖民主义活动打下了所谓“合法”的基础,故他不是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的航海家,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卡蒂埃替欧洲人打开了加拿大的大门,故他不是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的航海家,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哈得逊成功探勘了加拿大的部分的地方,哈德逊湾、哈德逊郡、哈得孙海峡及哈得孙河即是以亨利哈德逊来命名的,故他不是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的航海家,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5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虽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但并未将其转化为资本积累,而是将之应用于向英、荷
37、等国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排除B项;金银大量输入,导致“价格革命”,即金银价值下降,物价暴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故本题选择D项;17、18世纪的世界霸主分别为荷兰和英国。故排除A项;C项应为荷兰和英国。与题目中的国家“西班牙”不符,故排除。26C【详解】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都是方便了不同区域之间文明的交流,故选C;古代中国丝绸之路所卖的丝绸是中国农民作为赋税上缴中央政府的,而不是作为商品卖出的。没有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ABD均不符合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故排除。27B【详解】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在著名的黑奴贸易中
38、被留在非洲本土的人口中没有青壮年男子,大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这不利于非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正确;大西洋两岸主要包括欧洲、美洲和非洲,显然黑奴贸易没有推动非洲的发展,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黑奴贸易就已结束,故排除C项;美洲进入近代社会是其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黑奴贸易带来的影响,D错误 。28B【详解】根据材料“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结合所学,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与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太平洋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拉美之间的贸易,并没有体现菲律宾所受影响,故A项错误;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是鸦片
39、战争,排除C项;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不是通过新航路开辟实现的,排除D项。29D【详解】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高产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人口数量的额增加,D正确;非洲新航路开辟后,由于黑奴贸易,一定时期内人口减少,排除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排除B; 美洲地区人口增长最快,尤其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及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各大洲人口,尤其是非洲人口和欧洲人迁移至该地区,因此不能认定欧洲人和具有欧洲血统的人增长最迅速,排除C。30D【详解】材料中这些国家的商品集中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根据时间16世纪中期,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
40、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这是商业革命的内容,并非商业危机,故选D,排除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说这些商品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没有涉及荷兰贸易出现顺差的信息,排除C。31C【详解】由名画中圣母的形象及材料中“嬉戏的孩子”“一种幸福美好的情感”等信息可知,该作品表现了人间母性的力量,反映出作者对人间伦理感情的歌颂,故C项正确;该图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151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西方浪
41、漫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故排除D项。32C【详解】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是神圣的东西,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利用宗教形式表现人文主义精神,故选A;B项是启蒙运动,排除;C项是宗教改革,排除;文艺复兴反对天主教的思想束缚,排除D。33D【详解】在马丁路德看来,一个基督徒,如果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得到这些礼物”,这体现了因信称义,D正确;上帝的权威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B是天主教会的主张,这正是马丁路德所反对的,排除;先定论是加尔文教派的主张,排除C。34B【详解】根据材料内
42、容可知,近代科学的产生,使原来划分等级的世界变成了平等关系,使一切人和物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从而说明既然物与物之间在科学面前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也是平等的,因而有利于人类思想的解放,故B选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一定程度上促进近代科学的发展,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近代科学与文艺复兴运动之间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同,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传统科学与近代科学之间研究方法的不同,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科学有利于推动人类思想解放,没有体现近代科学是否受当时社会高度重视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35C【详解】由材料“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启蒙运动
43、时期的百科全书派,故这些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西方理性时代的到来,C项符合题意;近代科学在18世纪前就已产生,排除A;材料没有提及资产阶级革命的状况,也未提及任何法律性文件,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工业革命18世纪中后期才开始,当时不存在深入发展的说法,排除D。36A【详解】据材料“只有通过文字、情感和文艺等培养的道德知识才能教会我们做人,一个人如果不学会善良这门学问,那么,其它任何学问对他都是有害的”可知,蒙田在强调道德比学问更重要,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故A正确;据材料时间16世纪,而具有世界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世纪,B排除;宗教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否定天主教会权威,强调信仰即可得救,故C与
44、材料无关;启蒙运动的主张是民主、平等、自由等,材料未体现,故D错误。37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它推翻了专制的国王,却保留了国王本身,让其继续存在,为建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政治基础,故选A;法国大革命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并未让国王继续存在,排除B;美国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其不存在推翻专制国王的问题,排除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其并未让国王继续存在,排除D。38A【详解】根据“自己任命行政官员、自行缔结和约和宣战,自己立法”可知新英格兰殖民的移民实行了自治,这说明美国的民主制度是有较深厚的传统的,故选A;17世纪美国尚
45、未建立,无法体现州权,排除B;“已经建立”的说法过于夸张,不能说明,排除C;D项和题意无关,排除。39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政府颁布的法国民法典,以国家意志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其实质是以法律形式维护了革命成果,B项正确;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民法典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共和体制,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民法典要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提供法律依据,C项错误;否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与“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不符,D项错误。40B【详解】根据材料“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以
46、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可知,这符合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度,B正确;英国、法国、美国民主制中不含有“军事专制制度”,排除A、C、D。41(1)变化:商业资本逐渐发挥巨大作用;商贸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6分)原因:新航路开辟前,西欧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西欧缺乏贵重金属,主要通过中介民族与中国进行贸易;新航路开辟后,西欧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贵重金属,中西交流増多。(6分)(2)有利因素:新航路开辟;海外市场扩大;西欧的购买力増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私营手工业逐渐占主导地位。不利因素:“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自然
47、经济的自足性;赏赐贸易消耗国力等(12分)【详解】(1)变化:据材料“世界史上通常称16世纪前后为西欧商业资本主义振兴的阶段”并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前后商业资本逐渐发挥巨大作用;据材料“新航路的开辟,使具有开拓进取和冒险精神的新兴资产阶级快速在经济上崛起,传统的经营模式也被新生的股份公司逐步取代,商业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可知,商贸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原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前、西欧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西欧缺乏贵重金属、主要通过阿拉伯商人与中国进行贸易;新航路开辟后、西欧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贵重金属、中西交流増多等方面回答
48、。(2)有利因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海外市场扩大、西欧的购买力増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私营手工业逐渐占主导地位等方面回答。不利因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自然经济的自足性、赏赐贸易消耗国力等方面回答。42(1)特点:有选择、有侧重地向不同的国家学习;涉及领域广泛;注重引进西方科技与人才;思想文化领域保持自身特点。(6分,答出三点即可)(2)“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忠君思想)和武士道精神;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各回答一个即可,4分)“眼观八方”:学习西方,“废藩置县”,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
49、济;“文明开化”,学习资本主义文明;“富国强兵”,仿照欧美建立新军队;效仿德国,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6分,答出三点即可)【详解】(1)特点: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第一:根据材料信息“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可知日本是在有侧重地向不同的国家学习专长、其学习的领域较为广泛、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第二:根据材料信息“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可知日本在思想方面仍然保持自身特点。(2)“心灵紧闭”:心灵紧闭即代表其遵循原有内容的方面,在明治维新中,日本仍保留天皇制度(忠君思想)和武士道精神,带有一定的封建色彩和军国主义思想。“眼观八方”:眼观八方及代表日本开眼看世界,变革的方面,考试呢个要回答出明治维新中学习个新的措施,例如:学习西方,“废藩置县”,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文明开化”,学习资本主义文明;“富国强兵”,仿照欧美建立新军队;效仿德国,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