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453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考点频次卷别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卷2017T36(2)(3)(4)2016T37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类型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问题成因表现后果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开采和破坏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数量锐减和质量下降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人类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生态系统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人类生产

2、、生活过程中排放有害物质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阶段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社会早期对环境影响极为有限,处于被动地适应环境的境地很肤浅农业革命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与广度增大,出现各种环境问题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时间人地关系理论主要核心思想19世纪地理环境决定论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20世纪初可能论人对环境具有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二战”以后和谐论(人地协调论)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

3、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短缺等。(2)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联】人地关系示意图考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一)环境问题的成因从产生的机理来看

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污染及其衍生出的问题(1)环境污染问题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泰晤士河的悲剧、部分农业区的“有毒农作物”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随意堆放太原矿区的煤矸石随意堆放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许多城市噪声超标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

5、污染、海上石油泄漏(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全球变暖自然原因:气候的变化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全球臭氧层破坏自然原因:太阳活动人为原因: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酸雨自然原因: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世界: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南方地区2.生态破坏问题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沙尘暴、巴比伦王国的消失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黄淮海平原的

6、次生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湿地、森林破坏等3自然资源短缺问题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的春旱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耕地减少、草场退化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4我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1)我国北方的沙尘暴愈来愈频繁。(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旱灾害问题。(3)我国土地的荒漠化、土壤的盐碱化、水土流失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4)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日趋紧张。(5)我国三河(海河、辽河、淮河)和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质恶化问题。典题精研典例(2017全国卷节选)阅读

7、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如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1)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2)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3)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

8、题,从20世纪90年代山西煤炭工业的特点入手,分析其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材料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煤炭工业的特点为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围绕该角度分析污染严重的原因即可。第(2)题,结合20世纪90年代山西煤炭工业的特点分析其煤炭运输特点,进而分析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3)题,本问为措施类设问,可从两个角度组织答案:一是分析解决该类问题的共性措施;二是针对具体问题找具体措施。答案(1)(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2)(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

9、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3)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方法规律环境问题的答题思路环境问题的考查往往以区域图、关联图及文字材料为线索,以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主线,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判断(类型、表现及分布)、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治理的措施等。考查角度关键词答题思路类型、表现及分布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材料中判

10、断出环境问题类型及其表现特征和分布等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后果与危害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生命财产损失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解决措施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治理污染、节约资源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根本措施在于恢复生态,因此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再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11、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集训冲关1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其原因。(2)图2中地和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解析:根据两图对比观察,能看出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与生态环境极危急区有对应关系。这是因为人口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必然大,可能造成环境问题。从轮廓和经纬度可看出,这是我国东北地区,则地区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地区在大兴安岭西侧,降水较少,为传统草

12、原区,近年来由于放牧过度等原因,而造成土地荒漠化。答案:(1)该地区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以上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影响大(利用和改造环境深度、广度大,产生的废弃物多),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2)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造成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造成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牲畜大量集中,过牧现象严重,使草场破坏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泉,是济南的灵魂。济南老城是泉文化精华的载体,众多清

13、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涌出,汇为河流、湖泊,在泉涌密集处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人在石上走,清泉石上流”的旖旎风光。材料二济南市区地下水位和泉水流量的动态曲线与降水量、开采量的关系图。(1)描述泉涌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2)为实现泉水常年喷涌,可采取哪些可行性措施?解析:第(1)题,关键是看图,明确泉涌量曲线,其变化特点很明显,呈下降趋势,究其成因,自然层面(直接原因)是地下水位下降,其根源在于人类对地下水的开采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第(2)题,着眼点在于增加、保护济南的地下水。答案:(1)泉涌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开采量的逐年增加。(2)加

14、强补给区(南部山区)的绿化;加强济南市水资源的统一规划调度和管理;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开采量;节约用水,杜绝水资源浪费现象(宣传教育、发展节水经济);加大保泉执法力度;加大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转化量,提高市区地下水位,促进泉水喷涌等。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影响已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下表为某时段卫星监测的部分地区PM2.5数值表。读表完成13题。朱夫盆地刚果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PM2.5数值/ (g/m3)455001050557580注:朱夫盆地位于撒哈拉沙漠西部。1朱夫盆地和刚果盆地PM2.5数值差异的主要影

15、响因素是()A地形、气候B气候、植被C植被、人类活动 D人类活动、地形2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PM2.5数值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植被 B人类活动C气候 D地形3降低四川盆地PM2.5数值的主要措施是()A节能减排 B人工降雨C加强监测 D植树种草解析:1.B2.B3.A第1题,朱夫盆地位于撒哈拉沙漠西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植被稀少,PM2.5数值大;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有茂密的热带雨林,PM2.5数值小。故影响朱夫盆地和刚果盆地PM2.5数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植被。第2题,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工业不发达;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该

16、盆地人口稠密,工业发达。故影响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PM2.5数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四川盆地工业发达,PM2.5数值大,因此降低四川盆地PM2.5数值的主要措施是节能减排,以减少废气排放量。(2019湘潭模拟)绿色GDP,即把资源、环境成本放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核算之中,作为经济生产的成本处理,以实现对传统GDP的调整。绿色GDP指数绿色GDP/传统GDP100,下图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3年传统人均GDP与绿色GDP指数分布关系图。据此完成46题。4由图可知()A绿色GDP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B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GDP指数呈正比C传统GDP与

17、绿色GDP差值较大的为西部地区省份D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上东部地区不需关注5若以各省份的传统GDP与绿色GDP指数的中位数(把所有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为原点,做四象限图,将图示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4类,则符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属于绿色发展高危区的省份是()A北京 B江西C贵州 D辽宁6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的高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A生态环境脆弱B资源禀赋条件较好C产业结构单一D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解析:4.A5.C6.B第4题,由图可知,绿色GDP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A项正确;由公

18、式绿色GDP指数绿色GDP/传统GDP100,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GDP指数呈反比,B项错误;根据图示信息,传统GDP与绿色GDP差值较大的为东部地区省份,C项错误;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上,东部地区更需要关注,D项错误。第5题,由图中数据可知,贵州传统人均GDP较低、绿色GDP指数较低,说明贵州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C正确。北京、辽宁人均GDP较高,不符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江西绿色GDP指数较高,说明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低。第6题,资源禀赋条件较好,一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态环境脆弱区,把资源、环境成本放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核算之中,作为经济生产的成本处理时,成本增

19、加,进而导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则排除A项;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一般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高,多属于高危区,排除C、D两项。(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的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回答78题。7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D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8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在最低

20、值时刻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D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解析:7.D8.C第7题,冬季是北方的取暖季,燃烧矿物燃料多,因而排放CO2增多,使CO2浓度最高。第8题,图示一天中最低值出现在17时左右,正是下班时间,交通工具使用量应较大,故C说法不正确。(2019淄博测试)读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911题。9图中处所填内容应是()A改善环境质量B人类与环境统一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物质资料生产10结合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类不能等待大自然

21、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类的任务D人类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11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任务是()A控制人口规模B转变发展模式C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解析:9.A10.D11.A第9题,人类的生产既有自身生产也有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故为物质资料生产,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故为改善环境质量;要想达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人类与环境统一,故为人类与环境统一。第10题,A、B、C三项的叙述都是片面的,人类只有尊重自然才能发展自己。第11题,根据图示分析,协调人地关系首先要控制人口规模。二、非选择题

22、12(2019唐山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如图)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甲湖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1)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说明其原因

23、。(2)调查表明,在农业社会甲湖蓝藻水华往往发生在洪水年份,推测其可能原因。(3)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及不利影响。(4)说明甲湖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的原因。解析:第(1)题,注意问题有“夏秋季”且“西部多”的成因,夏秋季可从气温角度分析,西部多可从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风向影响角度分析。第(2)题,“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说明主要是这些出露的磷等养分被带入湖泊,导致水华现象。第(3)题,材料中提及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湖口水闸建成后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下降,据此分析即可;由“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分析不利影响。第(4)题,原

24、因可从“统一规划综合整治”角度分析。答案:(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积。(2)洪水年份流域内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后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3)原因:修建湖闸后,甲湖在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不利影响:可能影响部分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进而对蓝藻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藻水华暴发的可能性。(4)甲湖流域涉及多个(级)行

25、政区;政府统一规划整治才能协调各个(级)行政区、各部门利益;从流域整体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效益最大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证水安全)。13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石材加工主要包括“锯割加工研磨抛光切断加工凿切加工火烧加工辅助加工及检验修补”等环节,生产过程水、电消耗量大。贵州安顺市(如图)致力于推动当地石材产业发展,但目前石材加工制成品多为单一板材,异形石材、家装家饰、文化雕刻等高附加值产品比较缺乏。现已初步探明安顺市石材共有17个品种,资源量约为6.98亿立方米。(1)分析安顺发展石材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2)分析石材产业发展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3)请对安顺石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

26、出合理建议。解析:第(1)题,石材产业属于原料导向型产业,产品笨重,要发展石材产业必须原料储量充足、种类丰富。结合材料中提到的石材产业发展耗水、耗电多,要求必须水源和电力丰富。第(2)题,从采挖、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污染以及废矿处理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第(3)题,根据石材的资源属性和安顺石材加工存在的不足,立足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可分别从科技、产业结构等角度采取合理的措施。答案:(1)石材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品种多;水能丰富,煤炭储量丰富;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2)开采石材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石材加工过程中,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废矿堆放会占用、破坏大量耕

27、地;长期过度开发会引起石材资源枯竭等。(3)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原料、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率;对石材开采区及时进行复垦或恢复植被,降低水土流失危害;延长产业链,开发多样化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产品宣传和品牌建设,增加市场竞争力;完善交通设施,提高外运能力。第二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2)目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同发展。(3)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

28、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3)目标:既要使人类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4)基本观念: 二、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1)目的: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2)地位: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2转变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目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影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

29、用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类型可持续利用措施土地资源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森林资源,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水资源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海洋资源伏季休渔、禁止滥捕、环境污染治理等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1)协调人地关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方法,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类社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协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2)个人参与: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好生

30、态环境。【联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1)“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注1】经济增长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区别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经济增长往往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而不太重视质量和效益,而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因此说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而已。【联2】全面把握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生态农业传统农业指导思想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追求经济效益农业结构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

31、全面发展结构单一,注重种植业的发展肥料以有机肥为主以化肥为主农村能源沼气、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煤炭、柴草等【注2】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较而言的;清洁生产并非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废弃物,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产生较少。考点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含义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

32、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3明辨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标准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时间尺度当代人的最大需求强调代际公平空间尺度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

33、和转嫁式的发展方式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的发展方式4掌握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2)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与生态农业。(3)实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体系。(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树立可持续的环境观和消费观。(5)加强国际合作,明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典题精研典例(2017江苏高考)“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如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A2000年B2005年

34、C2007年 D2011年(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解析第(1)题,“绿色出行”倡导的是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读图可知,2011年后,市民出行自行车占比开始上升、小汽车出行占比明显下降、公共交通占比明显上升。选D。第(2)题,小汽车出行占比的下降和自行车、公交车出行占比的上升,会使道路上小汽车的数量减少,进而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选B。答案(1)D(2)B拓展链接近几年高考比较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活中的体现,而生活中值得关注的环保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绿色出行:它是一种节约能源、

35、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如乘坐公共汽车和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步行、骑自行车等。(2)绿色消费:它是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它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利用,生存环境、物种环境的保护等。绿色消费的重点是“绿色生活,环保选购”。1(变选项)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影响有()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改变城市功能分区减轻城市大气污染A BC D解析:选B小汽车的出行比下降,说明数量下降,进而改善交通状况;尾气排放减少,可

36、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和大气污染程度。2(变设问)为强化“绿色出行”新理念的推行,可采取的措施有()大力发展公交车行业设定专用公交车道扶持“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商业区限定小汽车进出A BC D解析:选A商业区人流量大,限定小汽车进出不符合实际,故排除。集训冲关2017年我国完成快递数量401亿件,快递包装用纸不断增加。因此有商家推出一款“共享快递盒”,即用塑料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纸箱。这种快递盒使用时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签收后,快递小哥就会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块塑料板,带回仓库重复使用。据官方数据,这种共享快递盒单个制作成本是25元,平均每周可循环6次,预计单个快递盒使用寿命可达1 000次以上,单次使

37、用成本0.025元。据此回答12题。1共享快递盒的出现,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A公平性 B持续性C共同性 D重复性2如果共享快递盒大力推广,将()增加快递包装成本减少森林破坏增加快递发送速度减少快递垃圾A BC D解析:1.B2.D第1题,根据材料,共享快递盒,用塑料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纸箱,重复使用的快递盒,减少纸箱的使用,从而减少森林破坏,这符合了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原则。第2题,如果共享快递盒大力推广,将大大减少纸箱使用,减少因造纸而砍伐的森林,也减少了快递包装纸而产生的垃圾。由于共享快递盒重复使用次数多,根据材料提示,可知不会增加快递包装成本,快递发送速度与快递包装也没有多大联系。可持续

38、城市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环境的城市。如图为我国某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指数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有序性原则4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A提高能源利用率 B降低碳排放量C提高城市绿化率 D减少污染物排放解析:3.C4.D第3题,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该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第4题,图示体现了生活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没有体现出城市绿化率、能源利用率、碳排放量的变化。考点二协调

39、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3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低碳经济的比较(1)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循环经济传统经济资源利用方式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粗放利用资源利用率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物质流动物质循环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结果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2)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同点提出背景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关注重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定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强调资

40、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共同点发展要求: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本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4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农业和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常见的主要有生态农业关联图、清洁生产关联图等。现以下图为例,展示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方法:(1)把握主题,梳理过程该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图中展示了该生产模式的资源投入、生产过程、产品消费及废弃物处理的全部过程。(2)分析演变,寻找突破图中与水源、技术同属于

41、作物种植的区位条件,是种植业为畜禽养殖提供的饲料,分别是农业对沼气和沼渣的利用,是沼气生产的原料来源。因此,此图的突破点是按照箭头顺序理清循环经济“投入产出”的过程。(3)增添信息,验证关系把要添加的信息依次填入该循环经济模式图中,重新理顺一遍,按照“资源产品再生产”的流程验证物质和能量在循环经济中的合理性。(4)联系理论,表述意义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因其以资源减量化、再生化为原则,以经济活动生态化为目的,所以对于此类循环经济模式图的意义分析,可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进行:生态上,节约资源,减轻生态环境问题。经济上,减少成本,增加产出,提高收入。社会上,安排就业,提高生活质

42、量。集训过关1(2018天津高考节选)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解析:选BA、C、D选项表示经济活动中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或无害化生产,均属于循环经济;只有B选项是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选B。(2019重庆模拟)下图为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2该地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地区 D四川盆地3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大豆和豆制品加工 B棉花和纺织工业C

43、水稻和米皮加工 D油菜和油料加工解析:2.C3.A第2题,根据图中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判断该地位于温带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谷子。只有东北地区符合。第3题,根据图中P作物有固氮作用,分析P作物是大豆,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主要产区。大豆加工成豆制品Q,进入市场,获得资金,渣作为饲料。所以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大豆和豆制品加工。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45题。4该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A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棉纺织厂、创意产业B棉纺织厂、创意产业、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C创意产业、棉纺织厂、服装生产、

44、污水处理厂D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厂、创意产业、服装生产5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业生产处于工业发展的成长阶段B该工业园属于高科技产业园C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D生产过程中所有废弃物都能循环再利用解析:4.D5.C第4题,根据题干和图中环节可知该图是生态工业园生产关系示意图。图中示意了投入和产出的联系,d的产品是服装,故d应为服装生产,其上游是服装设计环节,应为创意产业,故c为创意产业;生活污水需经污水处理环节后实现再利用,a为污水处理厂;b的产品为棉布,故b应为棉纺织厂。第5题,服装产业为该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生产过程中只是部分废弃物循环再利用

45、,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轻了污染,提高了经济效益。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2017年11月617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次缔约方大会,旨在落实巴黎协定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但美国却单方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据此完成12题。1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2为积极落实巴黎协定规定的任务,我国采取的可行措施是()A减缓工业化进程 B降低城市人口比重C全面使用新能源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解析:1.C2.D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世界共同的问题,落实巴黎协定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是全世界共同的任务,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主要违

46、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第2题,减缓工业化进程影响经济发展,也会缺少资金进行环境治理,不可行,A错;降低城市人口比重也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可行,B错;全面使用新能源,在我国现有条件也是不可行的,C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D可行。(2019南昌重点中学模拟)陕西冉家沟流域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盲目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35题。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氮含量/(g/kg)封山育林48.514.515.21.17乔灌结合

47、42.613.813.80.95林草结合42.514.115.21.12乔木纯林39.413.412.80.94撂荒地39.112.212.30.87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3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 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 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4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A封山育林 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 D乔木纯林5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A增加土壤矿物质 B提高土壤坚实度C增强抗旱能力 D减少地下径流量解析:3.B4.A5.C第3题,

48、刺槐生长速度快,易繁殖且其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恢复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B对。第4题,读表可知,选择封山育林种植方式的地区,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及氮含量都很高,所以封山育林减轻土壤侵蚀最为明显。第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表中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为封山育林,森林植被增加,导致下渗量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加,含水量增加,土壤的水分条件改善,有利于增强抗旱能力。(2019成都二诊)位于台湾省西北部沿海的桃园地区素有“千塘之乡”的美称。18世纪广东客家人迁居桃园垦荒,始修埤塘系统,1963年埤塘人口逾8 800人。近几十年来,桃园人口激增,埤塘数量迅速减少,目前人口仅存约2

49、800人。读图,完成68题。6修建埤塘的主要目的是()A养殖与旅游 B滞洪与养殖C灌溉与滞洪 D灌溉与旅游7埤塘系统的修建反映出桃园地区()A丘陵台地多 B降水强度小C森林覆盖广 D河流流程长8桃园地区埤塘数量迅速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稻总产量的提高 B现代化水利系统的兴起C水产养殖业的衰落 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解析:6.C7.A8.D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修建埤塘主要是为了蓄水灌溉,用于解决供水不足的现象,洪水期还可以阻滞洪水,减轻洪涝灾害威胁,C选项正确。第7题,由图可以看出,埤塘修建在成阶梯状的台地交界处,起到蓄水的作用,可以为稻田由高到低补给水源,由此判断A选项正确。第8题,水

50、稻总产量的提高、现代化水利系统的兴起、水产养殖业的衰落不会导致埤塘数量迅速减少,只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会使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导致农业景观大量减少,D选项正确。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如图所示复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示循环经济模式适合大面积推广的省级行政区是() A桂 B粤C苏 D新 10图中a、b、c、d代表的工业,以下正确的一组是()Aa纺织工业b印染工业Ba印染工业c食品加工Cc饲料加工d食品加工Db纺织工业c饲料加工 11关于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所有的废弃物都进入了新的生产环节生物质发电可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改变了农田

51、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A BC D 解析:9.C10.A11.D第9题,从图中产业结构上可以看出,该经济模式中既有棉花种植,又有水产养殖,能够满足这个种植条件要求的可能是江苏省。第10题,以棉花为原料的工业,应是纺织工业;与纺织工业有产品联系的是印染工业,因此a为纺织工业,b为印染工业。畜牧养殖业的产品可以为食品工业提供原料,c为食品工业;而花卉加工和食品工业的下脚料可以进行饲料生产,因此d为饲料工业。第11题,并非所有的废弃物都进入了新的生产环节,生物质发电也只是为生产生活提供部分用电需求,因此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12(2019信阳模拟)阅读青海省图及相

52、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表为青海省A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等级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年份比例/%等级13级4级5级6级总面积/km21985年09.2652.1338.6111 1721997年0048.351.710 793材料二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1)图中A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草场退化,据表说明该问题的具体表现,并简述该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2)在各循环经济工业园中,通过清洁生产实现了可持

53、续发展,说明该模式的主要效益。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中的数据,A地区草场退化的表现有草场总面积减少和优质牧草减少。主要治理措施是发展科技,培育优良品种;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加强草场资源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第(2)题,清洁生产模式的环境效益是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是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答案:(1)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措施:发展科技,培育优良品种;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加强草场资源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2)环境效益: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

54、经济效益。13(2019福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为了扶持宁夏发展,精准扶贫,福建以当地闽宁镇为示范点,成功在沙漠戈壁推广种植巨菌草,并利用巨菌草饲养畜禽、培育菌(菇),发展菌草生态农业。目前,闽宁镇大棚菌(菇)生产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在夏季南方因高温高湿菌(菇)产量下降时,销量喜人。巨菌草原产于北非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根系发达,生长快速,植株高大;温带地区栽培多不抽穗结子,种子发芽率仅千分之二;低于0 时需采取保护措施;栽种一年,可连续收割10年以上。(1)与福建相比,分析宁夏发展菌(菇)生产有利的温度、湿度条件。(2)传统菌(菇)生产需要消耗大量杂木

55、屑用作栽培原料。从成本角度分析闽宁镇利用干草屑代替杂木屑生产菌(菇)的好处。(3)说明在闽宁镇发展菌草生态农业中巨菌草产生的有益作用。(4)有观点认为在闽宁镇推广巨菌草会造成生物入侵危害,请从自然条件角度说出反驳的理由。解析:第(1)题,材料中提及“夏季南方因高温高湿菌(菇)产量下降”,再来比较相对福建,宁夏的温度、湿度优势即可。第(2)题,可从两种原料成本、加工难度等方面分析。注意材料中关于巨菌草的生长特点体现了该原料成本低;而宁夏位于干旱区导致森林资源缺乏,则杂木少而成本高。第(3)题,有益作用可从生态和经济角度分析。干旱区面临荒漠化问题,则种草利于防风固沙;图示巨菌草与畜禽、菌(菇)的关

56、系,能反映循环经济过程。第(4)题,“不抽穗结子,种子发芽率仅千分之二”体现了巨菌草不易繁殖;“低于0 时需采取保护措施”体现了巨菌草在当地自然状态下难以越冬。答案:(1)与福建相比:宁夏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有利于菌(菇)生长;宁夏气候干燥,鲜菇产品水分含量少,品质好。(2)闽宁镇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杂木屑生产成本高,与杂木相比,巨菌草生长更快、产量更大;巨菌草种植一年,可连续收割,大大降低巨菌草屑生产的成本;干燥巨菌草屑加工难度更低,生产效率高,成本低。(3)巨菌草的种植可以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巨菌草鲜草为畜禽养殖提供饲料,巨菌草干草屑为菌(菇)培育提供栽培原料;巨菌草可以消耗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菌(菇)培育产生的菌糟,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又可以促进自身生长。(4)闽宁镇纬度高、海拔高、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气温低于0 ,不采取保护措施,巨菌草无法越冬;地处沙漠戈壁,干旱使巨菌草种子不易成活;巨菌草种子产量低,发芽率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