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2020届高三历史6月质量检测巩固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435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20届高三历史6月质量检测巩固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20届高三历史6月质量检测巩固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20届高三历史6月质量检测巩固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20届高三历史6月质量检测巩固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20届高三历史6月质量检测巩固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20届高三历史6月质量检测巩固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20届高三历史6月质量检测巩固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20届高三历史6月质量检测巩固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20届高三历史6月质量检测巩固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20届高三历史6月质量检测巩固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20届高三历史6月质量检测巩固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20届高三历史6月质量检测巩固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2020届高三历史6月质量检测巩固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邹鲁儒学提倡“从周”“尊周”,推崇西周的礼乐制度;以子夏、荀子为代表的三晋儒家具有“重法”的思想倾向;吕氏春秋冲的儒家思想有秦文化的特色:公羊传具有齐文化通权达变的特点。由此可见A. 先秦儒学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B. 先秦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C.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地创新D. 齐鲁文化存在着不可调和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邹鲁儒学“从周”“尊周”、 三晋儒家“重法”、吕氏春秋有秦文化特点、公羊传有齐文化特点等可知,先秦儒学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A项正确;只有各派儒家思想不同特色,不能得出“百家争鸣”的结论,B项错误

2、;儒家思想的地域特色,不能说明儒家思想在借鉴中创新,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齐鲁文化间“不可调和”的矛盾,D项错误。2.元鼎四年(公元前113)汉武帝进行了其生前的最后一次币制改革。史记平准书载其事日:“其后二岁,赤侧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据此可知,汉武帝这一改革A. 已成为历代币制改革的蓝本B. 体现了国家统一与中央政府的强大C. 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D. 结束西汉政府长期的通货膨胀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汉朝的政治和经济。西汉初年地方势力强大,中央政府软弱,以致无法统一货币制度。而汉武帝经过多年的经营,不断削弱诸侯势力,又取得对豪富的

3、压倒性的胜利,中央政府变得强大。只有这样才能使政令贯彻到全国各地,才有可能实现货币制度的统一,从材料可以看出,汉武帝最后一次货币改革禁行郡国铸五铢钱,从而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斩断了诸侯王国的主要财源,这体现了国家的统一与中央政府的强大,故选B项;A项夸大了史实,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3.如表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社会变迁的相关表现。由此推知,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B. 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C. 平等与效率的历史转换D. 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社会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是指唐宋时期。制度变迁总是受宏观的社会、经济背景影响和推动实现的。唐宋时期,商品经济

4、的巨大发展,引发原有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故正确答案为D项;A、C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4.王阳明提出“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酌量利害之多寡,审察人情之順逆,务求公私两便,经久可行之策”的思想,认为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与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主张考虑利害、人情,而务求公私两便。这反映了王阳明学说A. 包含了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B. 肯定了儒家学说的功利和事功C. 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D. 主张为人处世要学会趋利避害【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与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务求公私两便”的信息体现出在内心反省基础上注重实际的思想

5、,与经世致用思想相符,正确;王阳明的思想并不是肯定了儒家学说的功利和事功,错误;材料中强调修身要和实际相结合,并不是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错误;材料中提及的“主张考虑利害”,并不是要学会趋利避害,错误。5.中国最早有机器缫丝的广东南海,原是传统缫丝业极为发达的一个地区。中国最早的一家机器轧花厂开办于宁波,是由旧式轧花厂转变而成的。很多采矿工厂也是在“旧瓶之内装上新酒”。由此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A. 表现出鲜明的内源性特征B. 立基于传统经济的技术升级C. 瓦解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D. 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壮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呈现了中国传统缫丝业、轧花业、采矿业采用西方大机器

6、后,转化为近代民族工业企业,体现了中国近代工业立基于传统经济技术的提升而实现转化,故B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的核心特征是大机器生产,源自西方,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面对内外机器工业的压力,传统工业遭受严重削弱,故D项错误。6.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表示,他虽赞同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但并不认可“杨朱和尼采的主张”,因为实行他们的极端利己主义,“组织复杂的文明社会”就无法存在,主张把利己与大多数人的幸福统一起来。青年毛泽东亦认为,“人类固以利己性为主,然非有此而已,又有推以利人之性”。这反映出,陈独秀和毛泽东两人都A.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全面而深刻B. 认为中国革命应该走苏俄式道路C

7、. 强调了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D. 重视个人自我价值的重构与实现【答案】D【解析】【详解】陈独秀主张把利己与大多数人的幸福统一起来,毛泽东认为人以利己性为主,才能推以利人性,可知两人都认为改造现实社会的基础是以自我价值的实现即利己为基础,都重视个人自我价值的重构与实现,D项正确;对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中国革命应该走“苏俄式”道路和“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ABC三项错误。7.下表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西北某地农村各阶层土地拥有情况表据此可知,该地当时A. 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租佃关系B. 顺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C. 实施了优先保障中农的政策D. 乡村社会政治结构发生变革【

8、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农村中,中农、贫雇农拥有的“人均土地”和“人均产量”较高于地主、富农,反映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进行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和地主,解放广大贫下中农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当地的阶级结构和政治结构,D项正确;1940年代“调整租佃关系”和“民族革命”对应的是承认并限制封建土地制度的“双交双减”政策和抗日战争,和材料统计的中农、贫雇农人均土地多于地主、富农不符,AB两项不符合题意;优先保障中农的政策只能说明中农人均土地占有量最高,对于贫雇农人均占有土地和产量均高于地主和富农等,没有做出合理解释,C项不符合题意。8.有民主人士在中国人民政

9、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这个纲领综合了革命的历史经验,主要根据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拟定出来。这表明当时中国的政权建设A. 应着力健全权力机关B. 有赖于坚持共产党领导C. 必须调动各民主力量D. 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制

10、定的,法治中国建设的起步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故B项正确;A、C两项本身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缺乏材料依据,排除;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9.雅典公民认为,从事农业劳动相对体面些,但对于手工业劳动,公民是不屑参加的,因为“奴隶充斥其中”,当然建筑、雕刻等技巧性、休闲性手工劳动除外。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A.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城邦利益高于一切C. 对奴隶劳动的认可D. 对公民身份的尊崇【答案】D【解析】【详解】雅典民主政治体制下的公民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其公民具有较高的身份地位和价值,因此“从事农业劳动相对体面些,但对于手工业劳动,公民是不屑参加的”体现了对公民身份的尊崇,故D项正确;

11、雅典属于工商业发达的海洋文明,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排除A项;“利益高于一切”虽然是城邦的特点,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对奴隶劳动的认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10.14世纪以来,意大利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与过去,并开始表现出对古代地中海世界文化的强烈兴趣,并且诱发了他们调和古代哲学思想与基督教思想的努力,以及重新看待“人”的观点。材料可用来说明A. 人类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B. 古希腊罗马文化得以复兴C. 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D. 以理性打破基督教的束缚【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14世纪以来”“对古代地中海世界文化的强烈兴趣”“调和古代哲学思想与基督教思想”“重新

12、看待人”及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知识分子的努力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该运动的核心是重视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人类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与古希腊智者运动有关,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故B项错误;D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故错误。11.19世纪初,一位名叫克洛克的议员调查后指出,下院489名英格兰议员中,至少有279名是通过非正当手段当选的,他们在议会活动中极力捍卫土地贵族、大商人和金融资本家的利益。这说明当时的英国选举制度A. 达成了新旧势力妥协B. 适应了工业社会的要求C. 反映了议会改革的成果D. 亟待适时改革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详

13、解】考查近代英国民主政治。材料“下院489名英格兰议员中,至少有279名是通过非正当手段当选的,他们在议会活动中极力捍卫土地贵族,大商人和金融资本家的利益”说明英国的选举制度存在不合理性,与工业化时代不适应,故选D项;A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B、C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2.二战期间,戴高乐曾幻想建立包括整个欧洲的大联盟,他声称:“只有通过斯拉夫、日耳曼、高卢和拉丁各民族之间的协作,才能恢复欧洲的安宁与和平。欧洲的统一可以通过各国人民的协作得到实现。”但后来他却转向了建立西欧集团,这个西欧集团的“动脉可能是英吉利海峡、地中海和莱茵河”戴高乐主张的转变A. 推动了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B. 表明

14、欧洲一体化进程遇挫折C. 原因在于美国霸权地位逐渐衰落D. 与国际局势的变化密不可分【答案】D【解析】【详解】从二战期间计划整个欧洲联盟到二战后意图建立西欧集团,戴高乐幻想的欧洲合作范围的变化与国际局势的变化密不可分,D项正确;戴高乐设想的欧洲联合的范围变小,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无关,A项错误;戴高乐设想的欧洲联盟范围的变化,不能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挫折,B项错误;戴高乐主张的欧洲联盟范围的变小,原因在于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不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代在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大批汉人被流放到黑龙江的奴尔干城一带。元政府在蒙古地区进行了有史

15、以来的第一次屯田,调动大批蒙古人、汉人、南人在和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梅海等地屯田6万多亩。元政府还在云南设云南行省,汉人张立道任巡行劝农使时,“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并向当地人介绍内地的养蚕植桑经验。为进一步巩固对广大西南地区的统治,雍正皇帝在改土归流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的开发政策。针对土税繁多且杂乱的现象,雍正采取轻收、划一政策,按内地“摊丁入亩”征收。雍正还在西南地区丈量土地、鼓励开垦,针对大量无主荒地或生荒地,他发牛种,给银两,分房屋以鼓励垦种。开发水路交通也是其措施的重要内容,如清廷在苗区组织苗民修筑公路,所修公路北达四川、东入贵州。雍正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开设学校,批准各州县

16、科举之名额。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材料二 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用联邦制来解决我周民族问题的主张: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1946年4月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成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以立法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下来,这是中国民族法制史上的创举。民族区域自治不再仅仅是一种政策主张或建议,在事实上成为一种制度和实践。与对联邦制构想的放弃和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相对应,“民族自决权”也随之淡出党的

17、主张。摘编自张殿军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演进(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政府和清政府对边远地区管理政策的差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问题的认识。【答案】(1)差异:元政府:设置行省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组织各族民众屯田开荒,发展农耕;传播内地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重视西南地区开发。清政府:中央政府统一规划、系统开发;措施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发挥少数民族的自主性,培养其文化素养。(2)原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一定的国家认同;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实需求;解放战争时期的民

18、族管理提供了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管理制度,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3)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少数民族团结进步有利于国家繁荣昌盛;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析】【详解】(1)差异:元政府:根据“元代在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大批汉人被流放到黑龙江的奴尔干城一带”得出设置行省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根据“在蒙古地区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屯田”得出组织各族民众屯田开荒,发展农耕;根据“并向当地人介绍内地的养蚕植桑经验”得出传播内地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根据“元政府还在云南设云南行省,汉人张立道任巡行劝农使时”得出重视西南地区开发。清政府:根据“雍正皇帝在改土归

19、流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的开发政策。”“雍正采取轻收、划一政策”得出中央政府统一规划、系统开发;根据“雍正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开设学校,批准各州县科举之名额。”得出措施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根据“所修公路北达四川、东入贵州”得出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如清廷在苗区组织苗民修筑公路,所修公路北达四川、东入贵州。”得出重视发挥少数民族的自主性,培养其文化素养。(2)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各族的国家认同、杂居的现实、之前的实践经验、中共的探索等角度概括。(3)认识: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少数民族团结进步有利于国家繁荣昌盛;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铸牢中华民

20、族共同体意识等角度概括。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 传统国际秩序的本质是将建立在西方这一“地方性”的政治经验和价值判新等推广至全球,构筑由单一霸主国家主导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全球治理模式和格局。然而,随着西方在全球权力结构中的影响力日益下降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西方数百年来形成的政治经济旧逻辑越来越无法与新格局相适应,国际秩序的转型成为历史必然。与此同时,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挑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中国方案”也就具有了时代必要性。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不是要输出中国模式或让中国取代西方,而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为目标。它强调全球治理在

21、认可价值多元和价值平等的基础上,坚持“多元共生、包容共进”,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编自蔡亮试析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树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论题:时代发展推动人类命共同体的提出。论证:国际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使权力分配呈现多维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世界交往频繁;全球挑战日益凸显,人类命运趋向统一;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人类社会面临共同挑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不合理。国内:改革开放继

22、续深化。实现中国梦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等外交策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结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潜力会架起中国与世界互动的理解之桥搭建不同意识形态融通对话的平台,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重大贡献。【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随着西方在全球权力结构中的影响力日益下降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西方数百年来形成的政治经济旧逻辑越来越无法与新格局相适应”并结合中国的发展来看,中国本着和平共处的发展原则,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目标,可见时代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提出,然后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总结。例如

23、:论题:时代发展推动人类命共同体的提出论证:国际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使权力分配呈现多维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世界交往频繁;全球挑战日益凸显,人类命运趋向统一;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人类社会面临共同挑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不合理。国内: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实现中国梦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等外交策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结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潜力会架起中国与世界互动的理解之桥搭建不同意识形态融通对话的平台,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重大贡献。15.史料 王猛帮助苻坚创立了荐举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标准。其

24、主要内容是:地方官长分科荐举名为孝悌、廉直、文学、政事的人才,上报朝廷;朝廷对被荐者一一加以考核,合格者分授官职;凡所荐人才名实相符者,则荐举人受赏,否则受罚;几年禄百石谷米以上的官吏,必须“学通一经,才成一艺”,否则统统罢官为民。荐举赏罚制度和选官新标准的规定,有效地提高了各级官吏素质,才尽其用,官称其职,赏罚分明,吏治大变。他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命朝廷大臣子孙一律入国学读经。既可以造就人才充实政权,又强迫氏族贵族的子弟接受汉族文化教育。摘编自山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乱世贤相王猛(1)根据材料,概括王猛改革的主要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猛改革的历史作用。【答

25、案】(1)举措:整顿吏治,创立荐举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标准;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强迫氏族贵族子弟接受汉族文化教育。(2)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前秦官僚的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选拔和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前秦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解析】【详解】(1)举措:根据“创立了荐举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标准”得出整顿吏治,创立荐举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标准;根据“分科荐举名为孝悌、廉直、文学、政事的人才,上报朝廷”“他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可得出兴办教育,培养人才;根据“命朝廷大臣子孙一律入国学读经。既可以造就人才充实政权,又强迫氏族贵族的子弟接受汉族文化教育。”得出

26、强迫氏族贵族子弟接受汉族文化教育。(2)作用:结合第一问中的措施所涉及的几个方面,可从有效地提高了前秦官僚的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选拔和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前秦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等角度概括。16.材料 二战后,“英国贏得了战争,却输掉了优势”。但是,数百年来形成的英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大国地位这一传统观念却不会因为大英帝国的衰落而自行消失。英国是个庞大的帝国,它以帝国作为自已存在的基石,一切对外政策都是以帝国为出发点的。1948年10月9日,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全面阐述了外交战略思想。他认为,在“自由和民主国家”中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三环:第一环是指英联.邦和英

27、帝国属下的全部领域,第二环是指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一切讲英语国家的联合,第三环是指联合起来的欧洲。通观全球,只有英国在三个环上都占有位置,而且处在三个环的交叉之处,因此,英国仍将发挥举足轻重的国际作用,仍然是世界上的一个大国。丘吉尔的这个判断后来在很长时间里指导英国的外交政策,被人们称为“三环外交”。摘编自马守信丘吉尔的“三环外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丘吉尔“三环外交”战略产生的背景及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丘吉尔“三环外交”战略的特点和实际效果。【答案】(1)背景:二战结束,英国实力受到严重削弱;英国保有广阔的殖民地;英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五大国之一;

28、英美逐渐形成特殊关系。(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目的:借助外力恢复英国的国际地位。(2)特点:以英帝国为基石;以英美特殊关系支持;相对忽视欧洲其他国家利益等。实际效果:实际效果不大【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英国贏得了战争,却输掉了优势”可知,二战结束,英国实力受到严重削弱;根据材料“英国是个庞大的帝国,它以帝国作为自已存在的基石,一切对外政策都是以帝国为出发点的”可知,英国保有广阔的殖民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五大国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英美逐渐形成特殊关系。目的:根据材料“它以帝国作为自已存在的基石,一切对外政策都是以帝国为出发点的”并结合所学

29、知识可知,外交政策的首要目的是维护本国利益,因此英国的借助外力恢复英国的国际地位。(2)特点:根据材料“它以帝国作为自已存在的基石,一切对外政策都是以帝国为出发点的”可知,该政策以英帝国为基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三环外交是以英美特殊关系为支持的;根据材料中列举的三环可以看出,这一外交政策相对忽视欧洲其他国家利益等。实际效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形成了冷战格局,因此英国提出的三环外交实际效果不大。17.材料 闻一多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积极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表了多种形式的作品,如读

30、书笔记、旧体诗、白话散文等。1922年赴美留学,留学期间对新诗创作始终不弃。1925年归国,先后在北京、武汉、上海、南京等地大学任职。19261928年,与徐志摩等共同编辑新月等刊物,发表诗歌、评论,在学术上做出很大贡献。1927年春,一度参加北伐军宣传工作。1944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独裁统治的活动中。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他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摘编自刘美惠闻一多传(1)根据材料,概括闻一多的文化和政治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闻一多进行简要评价。【答案】

31、(1)贡献:文化上,创作白话散文、坚持新诗写作,为推进白话文运动做出贡献;在多所大学任职,对教育做出贡献;创办刊物,发表文章,做出学术贡献。政治上,参加北伐军宣传;抗战期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参与爱国民主运动,支持抗战;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统治。(2)评价:站在时代潮流前沿,积极参与爱国运动,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救亡意识;在革命实践中,思想不断进步,是民主革命的斗士;关心青年成长,是广大青年的良师益友。【解析】【详解】(1)贡献:根据材料“闻一多积极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表了多种形式的作品,如读书笔记、旧体诗、白话散文等”“留学期间对新诗创作始终不弃”可知,闻一多在文化上创作白话散文、坚持新诗写作

32、,为推进白话文运动做出贡献;根据材料“先后在北京、武汉、上海、南京等地大学任职”可知,闻一多在多所大学任职,对教育做出贡献;根据材料“与徐志摩等共同编辑新月等刊物,发表诗歌、评论,在学术上做出很大贡献”可知,闻一多创办刊物,发表文章,做出学术贡献。根据材料“927年春,一度参加北伐军宣传工作。1944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独裁统治的活动中”“ 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可知,闻一多在政治上参加北伐军宣传,抗战期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参与爱国民主运动,支持抗战,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统治。(2)评价:根据材料可知,闻一多参加五四运动、北伐和民盟,站在时代潮流前沿,积极参与爱国运动,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救亡意识;根据材料“1944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独裁统治的活动中”可知,闻一多在革命实践中,思想不断进步,是民主革命的斗士;根据材料“他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可知,闻一多关心青年成长,是广大青年的良师益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