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亡羊补牢 教材分析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只用了几段简短的文字讲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并且与现实生活很接近的这么一个小故事。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幡然醒悟,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找到补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没丢过的小故事。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重点是让孩子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后,及时改正还不算晚。这则寓言故事中所点到的错误是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犯下的,但是通过它的告诫会时时提醒孩子们这是一个可贵的品质。所以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才是最关键的。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
2、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说话人的深刻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寓言中得到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来源:学科网ZXXK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
3、及时纠正。来源:Z#xx#k.Com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你以前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画蛇添足等。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3.什么是寓言?“寓”:寄托 。“言”:讲道理。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深刻道理的文学作品。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亡羊补牢这篇课文讲的是,有一天,一个养羊人( )羊后,邻居劝他赶快把羊圈( ),养羊人( )。第二天,养羊人又( )了羊,他非常后悔,把( )修好。从此,养羊人不再丢羊的故事。来源
4、:学科网2.出示生字词:认读,集体纠正。重点指导:多音字:圈。三、再读课文,理解寓意1.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丢羊的?养羊人为什么丢了羊?丢了几次羊?2.语句赏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这是一个反问句,能不能换个说法?“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也换个说法呢?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3.对两次丢羊,养羊人分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么样?完成表格。体会养羊人是怎么由起初的不知错到后来的去改错的呢?四、创设交流情景,揭示故事寓意1.对比养羊人两次丢羊后截然不同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类似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事吗?可以是自己身上发生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吗?随地吐痰(坏习惯)等。现在我们改掉随地吐痰的坏习惯,就是亡羊补牢。来源:学.科.网Z.X.X.K五、课堂小结1.学习了课文,题目你理解了吗?亡-丢失 牢-羊圈2.读了亡羊补牢 说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来源:学科网一个人犯了错误 如果能及时改正,一切都还来得及。六、布置作业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可以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来概括? 教学反思略。